竹蕴高洁 泉存清明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mzho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庞大的紫砂家族里,仿自然形体的壶型我们称之为“花货”,它是通过提炼物象精神,将自然界中的花草、鱼虫、水山、奇石等物象,用紫砂艺术来表现,达到灵秀、象征的艺术效果。这种紫砂壶既有象形美又有寓意美。紫砂茶具“空竹鸣泉”融入了秀竹、山泉、鹅卵石等诸多元素,在充满诗意的艺术形体中表达竹蕴高洁、泉存清明、壶溢茶香的文化品位和艺术特色。
  关键词 紫砂茶具、花器、写竹、吟泉。
  宜兴紫砂的造型艺术发展到今天,紫砂艺人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中呈现了一种成熟的艺术思考,同时又把这种思考转换成了紫砂壶的表现形式。通过创新设计来传递自己的主观审美和内心感悟,努力达到大雅若淡、清纯澄明的壶艺品位。紫砂茶具“空竹鸣泉”(见图1)由7件组成,有1壶、6杯。尽管制作方法依旧来自传统的全手工,但内在结构与精神意蕴的改变,使之释放出文化的气息和崇尚自然的神韵,营造出竹、水、壶所包容的独特境界与丰富内涵,构建了这款紫砂茶具的艺术个性,体现耳目一新的审美情趣,曾荣获全国陶艺创新设计二等奖。紫砂壶艺的本质在于传承中创新,在于对生活的理解,对自然的观察,以下从三个方面浅析紫砂茶具“空竹鸣泉”的设计理念和个性特色。
  1 紫砂茶具“空竹鸣泉”对竹的描写
  “壶中有道,道法自然”。自然界为紫砂壶艺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题材,宜兴的宜南山区群山起伏、秀竹满坡,享有“竹海”之称。从古至今,宜兴紫砂艺人与竹相伴,创作出了不少颂竹、咏竹的紫砂壶艺精品,这一类的紫砂壶在赋予竹子个性化、艺术化的同时,流露出对它的赞美、颂扬之情。
  “莫道风流难与共,千古高风谁与同”,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种竹、爱竹、咏竹、画竹、写竹的文化积淀,并且融入了民族的性格和理想之中。竹文化的符号最早出现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上,而后形成竹部首的“甲骨文”。晋代有“竹林七贤”,唐代有“竹溪六隐”,从古至今关于竹的题咏不计其数。在中国吉祥文化中,竹的吉祥寓意深入人心,“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五清图》绘“松、竹、梅、月、水”,《五瑞图》绘“松、竹、萱、兰、寿石”。由于竹子四季常青,经霜不凋,集坚贞、刚毅、挺拔、清幽、高洁于一身,被冠以君子的美称,正如古人所说:“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这套“空竹鸣泉”紫砂茶具就是捏塑了“空竹”来赞美竹的气节,“未出土时已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切合了郑板桥的诗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就是作品的创新理念和它的艺术轨迹。
  2 紫砂茶具“空竹鸣泉”对水的歌吟
  幽涧鸣泉、古道斜阳、竹影扶疏、山风朴面都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并与赏壶品茗的意趣吻合。壶为泡茶之器,最好的水是山泉。苏东坡在宜兴“竹符换水”的佳话流传千古,他茶煮花之水必須是金沙泉,从此宜兴的金沙泉一鸣惊人。在紫砂茶具“空竹鸣泉”的名字中,把“鸣泉”两字嵌入,是一种隐喻的艺术手法,借此为好水而吟唱。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咏的是壶与水,甘冽、清明的水有着诗人的清高、圣者的智慧,以一颗不肯媚俗、阿谀的心,寓居于世象,淡泊宁静、温顺善良、给予奉献、不去索求。设计紫砂茶具“空竹鸣泉”是构建竹韵清新、山泉涤尘的诗意空间,也是文化内涵的定位。储满茶汤的砂壶向茶杯里倒茶的声响,实际是“鸣泉”的延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水是生命之源,从一勺至万里,它的至清至美、无色无味带给饮茶者无比的享受,紫砂壶艺的创作也要与流水一样源源不断。汉代王充《论衡·效力》中说:“江河之水,驰涌滑漏,席地长远,无枯竭之流,本源盛矣。”水与土、艺与火在紫砂艺术的灿烂历程中造就了砂壶的本质。“空竹鸣泉”茶具蕴含的寓意便是源头活水,这才是紫砂壶创作的根本所在。
  3 紫砂茶具“空竹鸣泉”对型的突破
  以竹子为题材的紫砂壶很多,不乏名家、巨匠的经典之作,诸如邵大亨的“龙头一捆竹”、朱可心的“竹段松梅壶”、李昌鸿的“竹简茶具”、汪寅仙的“斑竹提梁壶”、谢曼伦的“竹段提梁壶”、何道洪的“五竹壶”等等,都为我们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范例,同时也说明同一题材可以有不同的形制。“空竹鸣泉”茶具虽然以竹为题材,但融入了泉的元素,壶中有韵、壶外有意。在茶壶的造型上使扁圆形的壶体与花货的竹叶相贴结合,用虚实对比和抽象与具象交错的技艺构想,深层次的文化思考来处理作品造型。采用青黄色近似竹杆色泽的段泥全手工制作一壶六杯。这套茶具壶嘴、壶把是明显的竹段、竹枝、竹叶的形象体现,尤其是壶把的处理,采用了现代陶艺的创作手法,突破传统壶把半圆造型,形象地把竹枝挺拔向上,弯曲成壶的把手,张扬力度和动感,以此展示独特的境界、独有的心语、独到的内涵。作品巧妙地联系茶壶的内外空间,既考虑其使用功能,又强调形式美和意韵美。壶嘴呈短流,竹叶簇拥,有气节,有力度。壶体、壶盖和杯子像溪涧中泉水冲刷的鹅卵石,圆润饱满、泰然自若,壶杯相称,均衡地勾画了“空竹鸣泉”的鲜明亮色。
  4 结 语
  “茶因壶而香,壶因茶而响”。紫砂壶的设计制作是为了品茶、为了欣赏,“空竹鸣泉”茶具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合一的理想气息,只有思考着自然、思考着文化,才能在传承中做到另辟蹊径,制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紫砂壶艺新作,在意象的形式下表达写实的内容、艺术的造型。
其他文献
摘要 就艺术而言,光素器形象朴素,没有繁杂的装饰,它合理地运用点、线、面的搭配,以简单线条匀称、平衡、统一地勾勒出了壶器的造型,简约而不简单。  关键词 光素器;汉扁壶;设计风格  紫砂光素器的壶体造型简练。点、线、面的运用对其造型的构成非常重要,只有壶体主体、附件尺寸比例和谐统一,曲线过渡平稳,使其艺术特点得到充分挖掘,才能使赏玩者的感情获得极大的满足,制壶艺人与赏玩者也能藉此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期刊
紫砂壶,始于北宋而盛于明清,它的兴盛发展与中国茶文化的浓厚氛围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说紫砂壶一直都是文化的载体,它在保证实用性能的基础上,也一直讲究壶人合一的境界,一把壶就是一种情怀、一种理念、一种精神,因而在漫长的紫砂壶艺史上,无数壶人、文人、茶人等都为此付出了心血,并因此造就了一批名师、高手,创作了许多经典壶型和不朽题材流传至今,更成为后人引以为豪的宝贵物质与精神财富。  紫砂“万寿壶”(见图1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以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门类、精湛的技艺、独特的神韵蜚声海内外。而紫砂壶自明、清以来,打破了传统茶壶的制作工艺的藩篱,并创新了制作理念,为后续的品茶人开辟了新的观赏美学之路,为宜兴紫砂壶的文化传播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关键词 清趣壶;紫砂;文人雅兴  紫砂壶的造型设计是紫砂从业人员重要的基本功,关系到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文化内涵,也是作品成功的前提。对于当今紫砂从业者而言,造型设计这
期刊
任何文化艺术品的创作都离不开对经典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作品的传承与感悟。在流淌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艺术、手工技艺的长河中,虽说文化艺术品的衍生是随着物质生活的要求而不断升华发展的,但它依然是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提高,不断在生活的实践中,在对前人优秀习惯、创作、文化积累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不断的筛选与艺术文化丰富的过程中流传下来的,而又不断流传下去的优秀文化艺术。  “八方八卦一捆竹壶”就
期刊
常言道:“壶有百象,人有百态。”紫砂壶因其所承载的审美艺术和人文价值而经久不衰,可以说文化内涵是它的生命和灵魂。一把没有灵魂的紫砂壶只可以作为日常使用的器皿,却不具备欣赏、把玩的价值,不能让人为之沉醉。正如人生百态,每把壶也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使命,如果说“用”是基础,“神”是核心,那“形”则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与载体,它们将自身的使命凝聚于形,篆刻于魂,等待一位至情至性的人来一探究竟。初成的一把壶总带
期刊
前些年常回苏北老家,于是便有了重逢乡亲们的机会。家乡人的纯朴依然如旧,村头田间他们常常是围拢到一起聚合聊天,抑扬顿挫的节奏,喜怒哀乐的表情变化万千。老人们脸上的沧桑、手上的老茧无不诉说着他们的生活经历。面对如此纯朴的形象、动态的语言、动人的故事,不禁使人产生了按捺不住的创作冲动,于是就画了许多人物速写(见图1、图2)。  之后,这些形象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使人难以忘怀,并时时都在打动着创作的心灵。通
期刊
六月的江南到处呈现出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位于江南一隅的蜀山更是显得迷人多姿。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的神奇不是因为它有多么的俊美雄奇,而是因为它孕育出了世间独一无二的紫砂壶,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紫砂陶艺家。一坯土、一张凳、一把壶、一个人,在蜀山下,在太湖边,年复一年地上演着一段段人与壶那美丽而温情的故事。艺人们孜孜不倦地追求,龙窑里火与土的交织,造就了蜀山今天的繁荣灿烂。  越过唐、宋的风雨
期刊
紫砂壶是世界艺术陶瓷中的一朵奇葩,它的用料是宜兴丁蜀黄龙山一带的紫砂泥,并且经由全手工制作成型,它的可塑性高、透气性强,泡茶隔夜不馊,并且越泡越光润醇厚,功能优势明显,是世人公认的极品茶器,数百年来始终深受大众喜爱。同时,紫砂壶又从实用粗陶器皿范畴脱胎而来,进而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相合,呈现出集功能、艺术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工艺特征。  紫砂壶艺的发展与兴盛离不开历代制壶艺人的努力。他们将自身的聪明
期刊
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陶器,尤其是对于中华文明而言,就是一部陶器的进化史和陶文化的演变史。从古至今,无数制陶艺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赋予一件件陶器制品以实用性能和丰富的艺术特征,并不断融入文化元素,使之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之一。宜兴的紫砂陶就是中国陶器中出类拔萃的一种,它的制作历史悠久,尤其以紫砂壶最为独树一帜,堪称中国茶器之最,是传统手工艺制品的一朵奇葩。  紫砂壶艺是一
期刊
中国陶瓷从新石器时期的印纹硬陶、仰韶文化的彩陶,到今天各式各样的陶瓷艺术不绝如缕。而宜兴紫砂陶艺术,则以其独有的材质以及极具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更被人称为陶中之最。  紫砂,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它踏进艺术殿堂的门槛虽然只有几百年,但它所依托的中国文化却有着极其深厚的底蕴。紫砂壶艺无论造型还是装饰所表达出来的美感及文化气息,都反映了中国人朴实、平和、大度的精神追求,这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历史流脉。  1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