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反思成为一种数学学习习惯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jieh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形成反思意识与实事求是的态度。”小学生的数学反思意识指,在数学学习中,不断的监督、评价自身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我反省意识以及获得一种主动的再认识,是对过去产生的认识的再次批判与深化。因此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意识,激发反思的动机,抓住反思的契机,强化反思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使学生学会反思并成为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激发反思的动机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氛围中体验到反思对学习数学的帮助,尝到反思带给自己的甜头,这是激起学生反思动机的动力源泉。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在经历了切割、拼补等数学活动,体验了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后,正当学生沉浸在成功的欢乐中时,我不禁微笑着说:“想一想,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原来的圆的周长是不是也相等呢?”这时,只见有的学生眉头紧皱,有的学生之间低声讨论,还有的拿起笔画起图来,于是我马上组织小组思考、研究、讨论,并参与到其中,这样和谐的氛围大大激起了学生反思的欲望。
  
  二、抓住反思的契机
  
  一是新知探究之后。探究之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反思,其实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学习过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由于受长方形面积的定势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其面积是邻边的乘积,也有少数学生认为是底×高,有了这样的分歧后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即:通过操作寻找证据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达成共识,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时,教师应马上组织学生反思,“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么探索的?”有的学生说:“我们学习新知识,不能一味受旧知识的影响。”“对新的数学内容有自己的看法可以,但也得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不是正确,这样才有说服力。”“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必要时可以相互转化。”还有的学生居然说:“我猜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大概也与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有关。”这样的反思久而久之一定会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是解决问题之后。数学技能的形成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解决问题,而进行解题后的反思会有益于我们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形成技能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正如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如:在解决一个问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思考:在解答这一道题目过程中,你碰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在开始解题时,你做了哪些工作?你能回忆起来吗?通过解题,你觉得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是知识点要巩固是推理要严密,还是计算要小心?这道题的解答中,你用了什么方法?这种方法以前用过吗?在什么地方用过这种方法,比比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你对这道题作了多方面的变化吗?从中你发现什么惊奇的东西?
  三是倾听他人发言时反思。课堂上,当学生或流畅或吞吞吐吐的表述完自己的想法后,教师抓住其发言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他说的对吗?为什么?我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或者我们的方法有什么区别等等。学生在无形中就接受了这样一个暗示:听别人发言,首先应对他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再对他人的发言进行反思,这样把别人的数学思考方式、方法整
  合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利于提高其数学思考能力,改进自己的学习。
  
  三、强化反思的方法
  
  有人说,教师是给学生学习带来方便的人。是的,反思,只有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自觉习惯时从某种意义来说才是真正的反思,教师也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强化学生的反思方法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如自我暗示:引导学生学会经常暗示提醒自己,即反省自己的学习经历,如:我是怎样获得新知识的?我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我的目标是什么等。如自我回顾:引导学生每天过电影似的播放自己领悟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建立一定的联想串,使所学的知识条件化。如自我整理:引导学生定期把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收获、困难、错误等记录下来,如写一写反思日记等,使学生意识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发挥自己的长处,从而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其他文献
低年级的学生,六、七岁左右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走进学校。如何使这些幼小的学生可以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呢?我在这几年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从情境、游戏、作业入手的方法,让低年级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一、情境引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会产生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要有意识
期刊
数学活动应贴近生活,在生活化的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周围的实际问题,发展其数学能力。    一、师生合作,共同创设生活情景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数学教学应当注重数学文化氛围的营造,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相结合。因此,在教学活动之中我觉得教师应当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师生共同合作,创设一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的人。”新课改倡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来,让数学课更加生动,有趣、有效,这是课改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我校数学教师在此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让信息技术成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期刊
数学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评价,其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处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体现评价艺
期刊
童年是美好的,儿时的游戏是美妙的,它如同那斑斓的五彩石,总在孩子们那片蔚蓝纯净的心海里翻腾跳跃,漾起无数朵欢乐的浪花。     一、通过游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其原因是: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对小学生而言,实现当代这一先进教学理念的最
期刊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能力都在活动中汇合并得到表现,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育。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所谓体验活动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有活动
期刊
一、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激发孩子的兴趣,才能使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发展特长、培养个性。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千方百计的增强活动的丰富性,使孩子喜爱学习。挖掘数学内在的美和力量,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数学教学中,要以数学中的美去感染学生,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去想象、思考,对问题做出猜测和预见,激励学生对数学的追求。   
期刊
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曾经指出,中国的数学教育观在20世纪下半叶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深刻的、漫长的、渐进的,直到今天仍在变化的过程之中。的确,回顾这几年来,随着国家的开放、教育的普及,心理学的变革,数学的进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我的数学教育观念也有了极大的转变,特别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对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深深的反思,现做一梳理,即为“点击学生思维,激活学生生命”
期刊
一、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多元教学评价,强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