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形”见“神”由“文”及“我”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chen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通州教科室组织的小语“同研共进”活动中,听了三节叙事性散文阅读课,分别是苏教版的《掌声》《水》和人教版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由此对叙事性散文教学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 扣文眼——巧理文脉
  叙事性散文“形散”,是因为它选材灵活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也比较灵活多变。但文章的“神不散”,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选材无不与主题有着内在联系,在结构上也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不少文章还有揭示全篇旨趣和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三位执教者都注意到这一特点。上课伊始,教师抓住散文中的主要事件或关键性语句,梳理了全文,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清文脉,理解文本的深刻意蕴,还是对作者谋篇布局的鉴赏。
  1. 《水》
  导入新课:上一堂课,我们感受到了缺水带来的苦涩。课文又是通过哪几个场景写出了水带来的欢乐呢?谁来向大家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
  2. 《掌声》
  指名读小英的来信:“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师:那一次掌声为什么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终身难忘?
  (生自由默读第2~4自然段,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回忆性散文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生:第一部分写了作者小时候写的第一首诗,父母有两种不同的爱的表达形式;第二部分写了作者长大后理解了父母的爱,并获得了成功。
  师:简单点来说,第一部分写了七八岁时,作者对父母的爱并不理解;第二部分写长大后,对父母的爱——
  生:理解了。
  师:其实,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对父母的爱的——
  生:理解。(师板书:理解)
  二、 抓细节——体会意蕴
  叙事性散文之所以感人至深,源于作者细腻的笔触,文章中一张张定格的“画面”,一个个特写的“镜头”,一声声如在耳畔的话语,让人记忆深刻,回味无穷。教师引导学生赏读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重视培养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捕捉精彩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语言的魅力,而不是由教师“牵着鼻子”,一段段地出示文字,一句话、一个词地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小巴德把自己的诗作拿给父母看,爸爸妈妈看后,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文章对话描写细致,提示语中对人物的神情、动作作了细致的刻画。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引导学生自主体会揣摩,发现提示语中细节的描写,自然而然地品悟到母亲对儿子的赏识和关爱。
  师:看看提示语,它提醒你该怎么读呢?可以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
  生:要抓住“一”,说明母亲的反应非常快!
  生:要抓住“眼睛亮亮的”,说明母亲两眼放光。
  生:要抓住“兴奋”,说明母亲非常高兴。
  生:要抓住“嚷着”,因为母亲这时非常的高兴。
  师:看来同学们都体会出这个提示语的提醒了,母亲对儿子赞赏有加。
  《水》一课,教师让学生默读第4、5自然段,体会母亲的一勺水给作者带来的奇妙的感受,画出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并把感受写下来。
  三、 品语言——学习运用
  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生读得再好,语言不一定内化,表达方式也不一定掌握。用好课文这个例子,不但要鉴赏语言,更要学习运用语言,读中有悟,悟中有练,读写结合,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水》这一课,其丰富而独特的想象细节描写:“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贯穿全文的对比写法,具体体现为人物对话,提示语的位置不拘一格,富于变化,提示语中动作和神情的描写细致生动。
  《掌声》一课中,作者眼中的小英“慢吞吞”“眼圈儿红了”“一摇一晃”等神情、动作的细致刻画,传神动人。
  三位教师都能够就文本语言特色,设计一些说话、写片段的练习,充分重视学生语言运用的训练。需要注意的是,课堂读写能力培养目标应明确,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取舍,叙事性散文虽“形散”,但文本语言特质鲜明,教师要结合本学段学生习作目标,选取一个适合学生的语言训练点,在阅读教学时注意铺垫。这样,写话、说话时,学生的语言才会自然绽放出“鲜嫩的花朵”。
  四、悟态度——照亮人生
  作者为什么可以写成这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也许无法完完全全地了解,教学时无需一味地深究,但也不必刻意回避。
  《水》一课中,作家马朝虎为什么可以如此细致地描述出儿时对水的感受?那“奔跑跳跃”的身影,那“大呼小叫”的声音,那“张大嘴巴”去吃雨水时的甘甜,以至于水流到身上可以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可以感觉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这样细致独到的感受源于作者以苦为乐、热爱生活的态度。
  《掌声》一课看似平常,但文中提到“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小英在给我的来信中说……”,小英与作者通信,可见关系亲密;“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的一切改变都是作者留心观察的发现。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巴德·舒尔伯格一直对父母两种极端的断言、神情和动作记忆犹新,儿时和长大后对父母的反应有不同的体会,并最终归结为“爱”。鼓励和褒奖是爱,警告和批评也是爱,这两种爱的表现形式都是作者受益终身的。像巴德这样观察爱的言行、思考爱的真谛,甚至还要去付出爱的回报,这样的人生态度是值得崇尚和学习的。
  由“形”见“神”,这里的“形”,在叙事性散文教学中,我理解为贯穿全文的线索、统领全文的文眼、主要事件以及细节性的描写。我们通过扣文眼、理线索、抓细节,才能在读文析句中,理解文本的意蕴。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三石港小学)
其他文献
一、 美丽芬芳的花  花儿是大地的精灵,轻盈、美丽。它们匍匐泥土,它们站立枝头,它们迎风招展,它们润雨绽放,它们倾吐芬芳,它们孕育甜蜜,有了花儿的装点,世界就有了颜色和香味。  《花》·杨唤  丁零零,丁零零/铃兰花摇响一串串小铃子/呜啦啦,呜啦啦/牵牛花吹起一只只小喇叭/有细雨给漂亮的百合花洗脸/有微风给白发的蒲公英理发/有夜莺为红玫瑰歌唱/有太阳跟康乃馨亲热的谈话/有蜜蜂介绍花朵和花朵结婚/花
期刊
活动一,寻找母爱  【设计意图】每个人都有妈妈。对孩子来说,伟大而又平凡的人物在他们心里到底是个什么形象呢?寻着妈妈的足迹开始漫步,开始感受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故事里、在生活中、在诗歌里……  《母亲是春风》  母亲是一艘大船/载着我驶向大海/去追寻生命的奥秘/去探索世界的神奇//母亲是一座高山/蕴藏着万物/哺育我成长//母亲是一曲动人的歌/带着我云游四方/用她那优美的曲调/颂吟着祖国的历史//
期刊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班集体建设的积极途径。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增长知识。  一、 主题教育活动彰显班级严谨规范、积极向上  看到学生课间活动喜欢追逐打闹现象,我们开展了“课间10分钟该不该休息”的辩论会,让学生通过辩论,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规范自己的举止行为。针对学生喜欢买“垃圾”小零食,班级卫生
期刊
一、 识字入心  首先,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学会与学生合作,学会与学生沟通,学会观察学生,从中发现他们乐于参与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的心灵和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其次,氛围的营造。教室里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空间,展示空间分两部分:一是“瞧,我识的字”:二是“看,我读的书”。学生把自己的课外识字及读故事书的题目写在上面,课余学生们常
期刊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也是班级文化活动的一种。主题班会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年龄特点以及各种环境,有针对性地确立主题。  一、 确定教育目的,要有教育性  主题班会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主题的确定与设计,可以根据学校或班级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如利用清明节,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六一”儿童节到来时,开展《我为“六一”喝彩》等与节日相关的主题班会。9月可以开展“名人和他的老师”故事会
期刊
文体即文学体裁,是指文章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  基于文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即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增强文体意识,从文体出发,真正理解文本的文体特征,然后再依据文本(包括这一类文本)自身的特色和具体的学情,抉择出最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一、 凸显文体的课程价值  每种文体都有其课程价值,《嫦娥奔月》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富于课程价值的文本。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这个
期刊
生命关怀,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以阳光般的心态,留出足够的时空,让学生自主感悟,自由表达,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提升。  在教学《少年王冕》一课时,我安排了一个自主阅读,感悟人物品格的环节:读一读课文,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写写读后的感受,也可以画出描写王冕的句子,在句子旁边用最恰当的词语评价他。在组织交流“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
期刊
通过经典诵读,帮助小学生开发大脑、提高记忆,提升品德素质,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为中学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开展经典诵读呢?  一、 明确篇目、高度重视  小学生年龄在7至13岁,这一年龄段正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是儿童母语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思维的发展主要是以直观思维为主,思维能力比较单一,比较适合背诵一些浅显、简短、朗朗上口的文章。因此,我们为学生选择了《三
期刊
一、 破诗题,知背景  古诗的内容短小精悍,题目高度概括,往往统领全诗。因此,古诗教学大多都应从破题入手,即引导学生找准题眼,弄清题目的意思。同时,采用多种方式的读,抓准题目中的关键词,理解其意思及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古诗的年代久远,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有其独特的写作背景,因此,在教学时,可鼓励学生学会搜集资料,查作者及写作背景的有关资料来理解题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  二、 熟读
期刊
昨晚布置学生回家写习作,题为《我的同学》。本以为从三年级到现在五年级,每学期都有写人的练习,写自己的同学还不得心应手吗?结果呢?早上一看,摆在办公桌上的习作,有的内容过于简单,有的没有条理,有的竟然没用标点……当时真是纳闷:每天结伴来去,相伴六个小时,怎么对熟悉的同学竟如此“陌生”?恨不得立即站到讲台前批评他们一通。  转念想到刚读过的《教师的花苞心态》,不禁又自责起来:做教师的,难道不该巧妙地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