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鹿角胶治疗维甲酸致股骨头坏死模型大鼠的机制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lerian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鹿角胶小分子肽富含促进骨生长的肽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促增殖、促成骨化作用.目前对鹿角胶防治股骨头坏死的研究仅停留在物质基础及药效学研究方面,其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尚未明确.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初步探讨鹿角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雌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鹿角胶组,后2组大鼠灌胃维甲酸70 mg/kg,每日1次,连续灌胃8周,建立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空白组大鼠不做处理.造模8周后鹿角胶组大鼠给予鹿角胶0.35 g/kg,模型组、空白组予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8周.通过骨组织病理切片检验造模是否成功及鹿角胶对股骨头的修复效果.通过非标(Label-free)蛋白质组定量技术研究各组之间的差异蛋白情况,根据GO和KEGG数据库分析对差异蛋白的生物功能及参与的信号通路进行富集;采用蛋白质互作STRING Database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图.实验方案经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骨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鹿角胶可有效修复股骨头坏死;②蛋白质组学共鉴定蛋白1457种,空白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鹿角胶组共同差异蛋白共有353种,其中,在模型组升高或降低的差异蛋白,经过鹿角胶干预后明显回调的蛋白有97种;③鹿角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涉及到血液循环、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及免疫过程,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寻找的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4HB)、钙黏蛋白2(CDH2)、膜联蛋白A2(ANXA2)、枯草杆菌前蛋白转换酶/可信9型(PCSK9)、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骨形态发生蛋白等可能是鹿角胶的重要靶点,鹿角胶可能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糖酵解/糖异生、PI3K-Akt信号通路等治疗股骨头坏死.
其他文献
背景:骨关节炎的重要病理变化是关节软骨的退变,转化生长因子β1和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分别在维持关节软骨稳态和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在软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对细胞形态、骨架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与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之间的相互调控关系.方法:外源性添加转化生长因子β1不同质量浓度、不同时间刺激ATDC5细胞,检测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的蛋白表达情况;转化生长因子β1、LY-36
背景:髁突骨折时若骨块严重移位需手术复位及内固定,若附着于髁突前内侧的翼外肌剥脱使骨块游离,术后可能发生髁突骨折块延迟愈合,因此如何促进髁突骨折游离复位后愈合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医师关注的临床难题.目的:探讨间歇性皮下注射甲状旁腺激素对兔髁突骨折游离复位后骨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4只,建立下颌骨髁突骨折游离复位内固定模型,实验组及对照组造模术后隔日分别经皮下注射甲状旁腺激素20 μg/kg或生理盐水1 mL.术后第1,2,3,4周时麻醉处死动物,取术区
背景:程序性细胞坏死与诸多炎症疾病相关,但其与口腔疾病的相关研究较少,与根尖周炎相关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探究小鼠根尖周炎疾病中程序性细胞坏死通路的变化.方法:将30只12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麻醉下行下颌双侧第1磨牙开髓术,向其髓腔定植浓缩具核梭杆菌液体后用暂封膏封洞,建立根尖周炎小鼠模型;对照组仅行麻醉操作.7d后取小鼠下颌骨,行Micro-CT分析骨质吸收;qPCR检测RIP3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表达情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不同C-X-C趋化因子受体4拮抗剂在体内对关节软骨退变的作用.方法:选取96只6月龄雄性Hartley豚鼠随机分成4组,TN14003治疗组、T140治疗组、AMD3100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4只.除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外,其余治疗组均使用Alzet微量泵直接植入并固定于豚鼠背部皮下,每天以180 mg/L的质量浓度泵入TN14003、T140、AMD3100药物,干预12周后,取膝
背景:肌少症在降低个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会给社会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针对引发肌少症的危险因素,主要从运动和营养2方面进行干预,尤其是运动干预对肌少症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当前运动干预老年人肌少症研究的现状和国际热点及演变走向.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引文索引数据库核心集,检索数据库中近10年所收录的运动干预老年人肌少症的核心研究,得到2484篇文献.借助CiteSpace 5.7.R1软件对检索数据进行过滤和除重后对纳入的2401篇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学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老年人肌少症问
背景:肌腱炎目前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都难以达到治愈效果,临床尚未有可广泛应用的微创便捷的治疗手段.目的:通过建立跟腱炎兔模型探究应用超声乳化仪治疗跟腱炎的可行性.方法:使用胶原酶注射法构建新西兰白兔右下肢跟腱炎模型,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不治疗;模型组注射胶原酶造模,不治疗;治疗组注射胶原酶造模,造模后3周应用超声引导下的超声乳化法治疗跟腱炎病灶.治疗后3周取3组兔的跟腱组织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测定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跟腱修复情况.结果 与结论:经超声乳化治疗3
背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及人工骨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种植体周骨缺损的修复及再生,但二者以不同比例混合应用于种植体周围成骨方面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医用诱导骨基质联合应用,对兔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再生修复的效果.方法:12只大耳白兔建立口腔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模型,沿右侧下颌骨下缘制备直径为5 mm、深为2mm的圆柱形骨缺损区共3个,自近中至远中依次编号为1,2,3号,置入钛螺纹钉后,分别填入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骨基质2∶1混合物、1∶1混合物、1∶2混合物;另一侧下颌骨相同操作制备3个骨缺损,自远中向近
背景:近年来应用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联合移植修复烧伤功能部位创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关于该项技术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应用鲜有报道.目的:探讨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联合移植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采用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联合移植治疗的26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与同期采用单纯自体刃厚皮修复的26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感染例数、皮片成活率、再手术率、创面愈合时间及随访期的创面复发率.研究方案经
背景:失重会影响眼压及眼部结构变化;醋甲唑胺有降低眼压作用,但对失重状态下眼压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变化的影响却鲜有报道.目的:探讨醋甲唑胺对模拟2周微重力环境下大鼠眼压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只)及药物组(8只),均采用-30°尾悬吊法建立模拟微重力环境大鼠模型.尾吊前(尾吊0d)2组大鼠不给药;尾吊后对照组和药物组大鼠分别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或醋甲唑胺生理盐水溶液,1次/d,连续14 d.于尾吊前、尾吊1,3,7及14 d采用iCare眼压仪测量尾吊大鼠不
背景:软骨细胞是软骨修复工程种子细胞的来源,软骨细胞分化与软骨内骨化密切相关,软骨内骨化是必不可少的骨骼发育过程.SOX9对软骨细胞调控起着重要作用.目的:综述SOX9在不同水平对软骨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及万方医学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关键词为“软骨,软骨细胞,SOX9基因表达调控,转录后调控,蛋白质加工,翻译后修饰,功能伙伴”;英文关键词为“Cartilage,chondrocyte,posttranscripti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