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等教育新理念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ask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规律并用以指导教育的科学,既然是科学就必须“循证”,尊重西方脑科学研究实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钱学森说的“教育工作的最终机制在于人脑的思想过程”;同时高等教育又是哲学,又必须“寻根”,追寻中国古典哲学的思想根源,汲取精神力量,即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辨。在高等教育的领域中,科学与哲学、实证与思辨珠联璧合、殊途同归,为我们揭示了高等教育的新理念,呈现了高等教育的真谛。
  
  一 高等教育新理念之一:重视无意识,寻找智慧之源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有人把它比喻为一颗不断生长的知识树,树的生命来自根,而智慧是滋养这棵树不断生长并开花结果的根,没有根的树是死树,没有智慧的知识是迂腐的知识,而没有智慧的教育是没有价值的教育,高等教育的生命就是智慧的教师所赋予的。
  现代脑科学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外部刺激而建构大脑神经网络的过程,而教育的本质就是控制和完善外部刺激从而进行意义的生成,不断开发人脑的潜能,塑造智慧的大脑。如果高等教育在完全不了解大脑思维机制的情况下进行,就可能是“盲人摸象”、“雾里看花”。我们庆幸西方自然科学特别是脑科学的飞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大脑认知图景,也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基于脑的高等教育的理念。
  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因其著名的“裂脑试验”理论获1981年诺贝尔奖,其主要观点是大脑两半球各司其职,左脑是语言脑、理性脑,负责阅读记忆、书写、概念等抽象和逻辑思维,右脑是感性脑、智慧脑,负责图形识别、音乐、空间感知辨别等形象思维和综合能力。然而,随着脑科学的研究不断深化。这一理论已经不能自圆其说,1998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两位心理学家发表了《人脑的功能一侧化的认知神经科学:裂脑研究的教训》,基于大量实证指出脑神经系统并非按左右分工原则组装,更多的是皮层、边缘系统、额叶和枕叶,乃至背侧与腹侧等多种形式组装。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美国科学家奈德·赫曼又提出四大象限全脑模型,他认为人的思维由四大象限集合而成,各大象限形成神经网络,产生交互作用。
  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前填鸭灌输的“左脑”教育,又开展轰轰烈烈的“右脑”教育,看来都没有切实的科学根据,那么怎样理解全脑开发呢?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潘菲尔德医生在1954年出版的科学专著中描述了这样的科学事实:医生为一位年已60多岁的患者在切除位于颞叶的病灶之前,对附近的正常颞叶皮层用适当的微弱电流刺激,则病人立即童声地唱起早已失传的童谣。停止电刺激,病人立即从50多年前的生活情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医生请他再唱刚刚唱过的歌、说的童谣,他却十分茫然,完全不明白医生什么意思。这说明人类无意识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祖先的遗传、生活的经历和文化滋养等都积淀在大脑皮层中,犹如水面下的巨大冰山。然而,脑中巨量无意识的内存总是找机会发挥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自动投射到意识中来,这是大脑意识活动的一个重要规律。
  意识活动转换到无意识活动的现象也很多,比如看到一个熟人我们竟然一下子叫不出他的名字,一个常用字就是想不起该怎么写,事后一下子它又从头脑中跳了出来,这就是记忆的干涉现象,说明内隐的无意识活动与外显意识活动有时会相互转化。
  如果我们把意识层面的叫经验或知识,那么内隐的无意识层面就是智慧之源。意识活动调用无意识大量内存使它们服务于现实的意识活动任务,这是自觉的智慧生成过程。所以一切伟大创造都是意识与无意识领域交往时灵感油然而生、豁然开朗的境界,脑功能开发正是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无意识宝藏使其在必要的时候投射到意识中来,从而对信息的选择、思维的模式重新认识。另外,由于内隐无意识可以促进意识活动也可能妨碍意识活动,脑开发的含义也在于创造条件促进外显意识与内隐无意识的相互转化。因此,笔者认为最佳的教育,就是能提高转化效率的教育,即从完善知识到滋养智慧的教育;最佳的教法就是促进转化的教学训练方法,也就是那句著名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我们“传的、授的、解的”内容包括两方面,第一,现有的知识是如何生成的,第二,从现有的知识怎样走到未来知识。其实这正是中国古老哲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辩证思想,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庄子的“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这些都说明了“小我”(外显意识)和“大我”(内隐无意识)的关系,强调必须重视内隐无意识的巨大力量,而这种无意识正是所谓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二 高等教育新理念之二:尊重个性。以脑为本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说的是自然的法则与规律,不要加以干涉。庄子《天运》中说“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他说:“众技众矣”、“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之贵。”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中国的古老智慧对宇宙万物各自个性、独特性的认同是一种非常现代的教育思想,是对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的完美概括。
  近年来,美国倡导一种颇具影响的基于脑科学的分层课程教学模式,为我们展现了“以脑为本”的关注个性、关注学生学习倾向差异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前首先利用MEG(脑磁描)技术对学生进行检测,了解学生大脑中的预设要求。教育中在充分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容纳学习倾向的差异性,使每个学习者都能获得发展的机会。
  脑科学研究证明人并不是生来就拥有一个功能完备、高效运转的大脑,大脑的逐渐成熟是一个人的遗传特征与外部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大脑可塑性是说人脑并无固定模式,脑的结构和功能都可以随着环境、学习、教育、行为等诸多因素而发生动态变化,换句话说,脑的结构和功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重组能力。
  大脑可塑性和关键期理论为高等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它是教育必须尊重的规律和法则。为了大脑的无尽智慧,教育不能随心所欲,不能忽视智能认知关键期的培养,而是要有计划和有目的地加速神经元信息传递、促使轴突髓鞘化、构筑神经网络通道,这就是庄子所说的“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圣也!”
  
  三 高等教育新理念之三:激发强大的情绪智力
  
  对学习中情绪智力的力量,中国智慧同样作了最深刻的领悟,孔子的“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孟子的“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都强调情感和情绪的作用。
  同样现代脑科学研究也显示:杏仁核作为情绪前哨在学习和大脑整体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强调情绪激发在人类记忆、学习中起着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
  美国纽约大学神经科学家约瑟夫-杜勒研究发现,杏仁核 附着在海马的末端,电刺激杏仁核可以引起愤怒、恐惧或快乐感,它在情绪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发现由于杏仁核靠近具有记忆功能的海马区,作为脑的情绪哨兵,可以通过其控制的情绪把接受的信息直接转变为长期记忆,也可使信息在传输中立即发生“短路”,推翻了以前认为杏仁核必须依赖脑皮层的信息形成情绪反应的观念,揭示了在大脑皮层思维中枢未作决定前,杏仁核就可能已经越俎代庖的事实。同时,心情愉悦时大脑会释放大量的“多巴胺”、“5羟色胺”和“内啡呔”等神经递质,使信息传递顺畅,在快乐情绪背景下激素分子可以径直钻入细胞乃至细胞核内引起CREB激活,产生“一见钟情”的长时记忆而且能维持长久。这些研究告诉我们:情绪信息总是优先得到加工,情绪记忆是最高效的记忆。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高度清醒时,大脑发出β波,这时人很激动和烦躁,当人们松弛而清醒时大脑发出α波,被称为“放松性警觉”,这时大脑进入最好的学习状态,通常以最优的方式学习,资料收集加快,记忆力增强,在这种状态下大脑思维可以进入潜意识,促进灵感产生,能高效完成学习任务,非凡的记忆和创造力也都可以取得。
  在此研究基础上,美国哈佛大学的行为与脑科学专家戈尔曼教授近年相继推出了《情感智力》和《情绪脑》两部著作,提出“情感智力”和“情商”(EQ)概念,向那种狭隘的经典智力和智商(IQ)概念提出了挑战。他认为情绪与认知并不是对立的两个过程,而应当理解为两个并行的过程,它们以特殊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在智商差不多的情况下,谁拥有“自我控制、坚定持久、心地仁厚、交游广阔”的高情商谁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现代脑科学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作为交往者必须营造快乐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质疑热情,鼓励和支持对知识探究的乐趣和自豪感。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传统高等教育的理念,否定了过去单纯以提高“智商”为使命的狭隘教育方针,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范畴,厘清了高等教育的概念,使情感和情绪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主题。
  
  参考文献:
  [1]吕林海,分层课程:一种以学生问为中心的差异性教学模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3
  [2]周加仙,走向智慧教育:探究课程的设计[J],全球教育展望,2003,6
  [3]DavidA,Sousa,脑与学习[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
其他文献
一 教师职业认同概述    近十年来,所有有关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中,教师职业认同的概念定义都不尽相同,或者是根本没有定义。但是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一个个体和职业两方面综合的过程。咕德森和寇勒通过对7个教师生活史的调查研究,认为职业认同与对职业现实认识类似,是现实的建构,是一个人人格和情境再现的过程,他们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教师作为个人和职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工作,受学校内外和教师
期刊
一 高校思政专题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高校都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专题网站(下文称思政专题网),在配合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有一些网站也基本具备了教育、服务、娱乐功能,在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起到积极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已经建立起来的恩政网也遇到了发展中的不少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改进。  1 思政专题网的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现有的思想政治网站大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特别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校是知识传播和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主体,如何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作为体育课,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当前,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深受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高校的羽毛球课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
期刊
信息技术是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有效地检索、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在我国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目的就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合作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手段,为适应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是培养和提高青
期刊
高等数学作为高等学校的公共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许多专业课程是它的后续课程,需要直接运用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同时由于高等数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而当今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受教育者的数学基础出现了明显降低的状况,主要表现在抽象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性与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差。面对这样的状况,如何加强学生
期刊
探索如何为研究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提高其培养质量,增强就业竞争力是研究生教育中重要的课题。参加本科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目前,在国内外一些高校启用了硕士研究生参与指导本科生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因此,研究总结这一教学方式的利弊并针对弊端探索解决的措施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一 研究生助教实验课的必要性    高校的实验技术人员在实践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中发挥了
期刊
在大学本科数学基础课程中,常微分方程是少数几门可以展现数学应用的无穷魅力并揭示数学研究本质的课程之一。在我国至今流行的多数常微分方程教材中,通常在开始通过各种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而引入常微分方程的实例及定义。然后再分别介绍一阶和高阶微分方程的解法,即把能够求解的方程按形式一一列出。然而,从实际问题中所提出的常微分方程多是非线性的,一般是不可求解的。这样在常微分方程课程的教学中很难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它在
期刊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五千年深厚而丰富的语言文化和传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世界各地掀起了“汉语热”。而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学好英语,并借助英语为媒介传播中国文化,是我们中国每个英语学习者一个重要目的和使命。但英语的普及和文化的涌入,使我们的学生厚西薄中,失去文化自觉意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输入中国语言文化,积累中国特色英语表达法,进一步培养对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鉴赏力
期刊
英国知名学者、班戈大学教授哈珀在历经10年而写就的文章《伟大的未知数》中指出:对于一所大学而言,最重要的既不是教学和研究,也不是校园和建筑,而是大学的理想。唯有坚守理想,一所机构才能称为大学,也才有可能成为一所伟大的大学。  当看到哈珀教授所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理想”造就了一所伟大的大学时,我想,大家可能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个问题:中国大学的理想是什么?然而,我以为,在我们追问这个问题之前,有一个问
期刊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美德。高校武术教育在实践中应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把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作为自己的使命,纳入体育教育全过程,中华武术是华夏文明长期氤氲滋养而发展起来的传统人体活动方式,其积淀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载量和一以贯之的文化命脉,折射出中国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新世纪学校武术要发展,必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