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传播 和谐共振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20303622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对于大多数中国媒体而言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大事之秋,从年初的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到年中的汶川大地震,媒体在期间扮演了记录者、传播者与推动者的角色。这期间,网络媒体完成了主流化转型,中国网民在这一次次大事件中也越来越显现出主流化的愿望。本文从受者——网民;事件——突发事件;传者——网络传播机构这三个方面分析了重大主题报道中网络传播应有的策略。
  
  一、受者:越来越主流的中国网民
  
  最新的CNNIC报告指出:中国网民已达2.53亿人,成为全球第一。互联网在中国的10年之路中,从最初的网络应用以娱乐为主,转而向工具性演变。过去10年也是中国网民不断成熟的10年,特别是去年以来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中,中国网民主流化的愿望不断强化。比如去年上半年网上广泛讨论的反藏独大签名、23岁清华毕业生自建anti-CNN网站,还有网友自发的MSN红心“爱中国”签名等等事件中都能看到中国网民的这种自我证明,或者说是“自我超越和救赎”。以往,中国网民对自己的定位以及大众对网民的定位,基本上都是“非主流”,各种网络事件如“恶搞”以及“芙蓉姐姐”之类网络人物的出现,都是佐证。但近期网民的表现明显有了改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由非主流向主流靠拢。这种靠拢很明显地体现在网络的“议程设置”上,网民们现在比以往更积极地关注“主流问题”,即一些更为严肃的社会问题,华南虎照片事件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而在去年的3·14拉萨事件中网友自發地对外媒不实报道的抨击也说明了这种转变。网民们已经不满足于只在网上“游戏”了,他们希望能通过网络给现实社会带来更大的影响,来实现某些特定的社会目的。中国网民在3·14事件中给世界以巨大震动,不仅是因为人数众多、口径一致,更重要的是,在人们先前的认知中鲜有人认为网民能够在这个方面表现出这种态度,这完全背离了以往人们对网民“游戏人生”的原有认知,所以才取得了如此强大的反应。此外,这种对主流靠拢也体现在这次网民的态度上。按照以往大家的习惯认识,网民是更倾向于反主流、反现实的,但从以3·14拉萨事件为代表的这几起突发事件中,人数众多的网民却非常旗帜鲜明地和政府站在同一阵线中,这可能是西方最没有思想准备、也是最害怕的一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事件中虽然体现出网民向主流靠拢的倾向和意愿,但仍然含有一定的盲目成分。
  网民的这种主流化愿望以及主流化转变,对于政府机构而言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将这种主流化倾向引导好,就能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对外舆论战中,网民通常是政府手中的一张好牌,高效有力地引导网友发出政府希望发出的声音,可以在舆论战中占据优势。
  
  二、事件:突发事件中的“性性”相吸
  
  从传播学角度来讲,新媒体的自身属性与突发事件对传媒的需求达到很好地吻合。新媒体的即时、互动、短时间聚合人气、形成舆论的能力在这几起突发事件中都得以很好地体现。新媒体自身的属性与“突发事件对传媒的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
  ⒈新媒体的即时性:它能在第一时间报道信息,而突发事件中,民众对信息的知晓欲往往有很强的时效需求,新媒体即时性这一优势在突发事件的信息披露方面独占先机。
  ⒉新媒体的互动性:新媒体有很好的互动功能,在突发事件中,群体心理的形成与突发事件的走向息息相关,互动功能能很好地感知并测出群体心理,可以为突发事件中采取正确地心理引导指引方向。
  新媒体的这些特性在下面这个例子体现得特别好,在3·14事件发生之后,当CNN不实截图出来以后,中华网军事论坛很快出了一个报道,名为《惊!西方媒体竟然是这样做西藏事件的新闻!》就深谙群体的心理,勒庞在《乌合之众》提到了领袖煽动群体的三种手段“断言”、“重复”、“传染”,这三种手段被一一用到,加上BBS的双向互动功能,更有利于了解与把握当下的群体心理,并能为群体心理的走向指引正确的方向。之所以后来网友情绪受到鼓舞,跟整个互动功能都有关系。
  ⒊新媒体的“反馈”功能与“数据库”功能:这两种新媒体的特性使突发事件被更有效地置于一个“传受双向空间”与“历史纵深空间”中,一方面有利于全方位地解读与阐释突发事件,另一方面也能为事件的解决提供来自受众与来自历史的参考。这些都是新媒体自身带来的东西,很好地吻合了突发事件中大家对传媒的需求,这也是这次突发事件中新媒体能够异军突起的很重要原因。
  
  三、传者:主动传播方可和谐共振
  
  ⒈ 要擅于引导并扶植民间话语力量
  通过抵制家乐福以及网上的爱国行为与舆论,我们可以看到民间话语力量能够对西方反华舆论与反华势力起到震慑作用。以近期互联网上发生的系列事件,如发起反藏独大签名、自建Anti-CNN网站、MSN红心“爱中国”签名为例,中国网民在这几起突发事件呈现出了空前的团结与主流意识,爱国情怀在网络中迅速传播。中国网民的行为让世界震惊,西方媒体没有想到中国网民会这样团结一致,自发地形成这么大的合力。通过这几起突发事件中网民的表现,可以看到中国网民逐渐成熟起来,实现了自我证明与自我超越,网民呈现出一种由非主流向主流转变的倾向。通过这些实例我们可以看到,民间话语力量能对反华势力起到震慑作用,对反华舆论起到制衡作用。
  ⒉要用好博客——网络传播的引领者
  民间话语力量的代表是一批知名博客,他们的观点、他们的行动有着相当的影响力,甚至因为博客这种“非官方”的外在形象,使得它的功效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评论”(网络评论因为具有强烈的官方色彩而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宣传)。用好博客,是重大主题网络传播的一个重要策略,博客即意见领袖,他们起着舆论风向标的作用。此外,一些博客群体还是行动者、社会事件的推动者。
  例如博客群体OFBLOG即是这样一个小圈子,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因为兴趣、因为观点,因为使命,因为关怀,这个群体博客圈在去年年初的南方雪灾中发起了一项行动——橙色关怀,这项行动的图片被很多网络转载,《新京报》对此也做了报道。NGO方面贵州当地和一些其他草根NGO也在这一行动号召下有了相应的行动,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个人表达走向群体表达走向公众表达的过程。信息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能量,传播本身就是一种行动,而这种以非官方面貌出现的博客行动往往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协助推进政府的相关工作。
  博客的这种话语功效在美国大选中也体现明显。对美国政治大选和政党领导人的更换有实际影响的重要因素正在从主要媒体转向拥有拍照手机和博客工具的公民。美国大选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就是借助网络力量胜出的,奥巴马的当选,他是第一位WEB2.0时代的总统,是“投票生成的内容”帮助奥巴马赢得了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奥巴马阵营在网上动员了许多人,主要是在博客领域。在网络上共享政治观点和捐款比以前更容易了。投票者生成的内容正在转变着整个政治生态系统。博客与21世纪的政治权力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多种关联。网络传播机构在进行重大主题传播时应该用好博客,发挥他们的话语威力与群体动员能力。
  ⒊要将网络与手机等新媒体结合使用
  这几次突发事件,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网友之所以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跟网络本身的新技术特征也有关系,新技术降低了参与一项活动,一场运动中的门槛,使网民参与进来的成本和便捷程度越来越低。比如支持奥运签名,整个签名过程中,在互联网上三秒钟可以完成,只要选择国家、地区名字,就可以立即表达你的爱国情绪和支持奥运的热情。手机短信更是一秒钟就可以实现表态。这些新媒体由于新技术带来的便捷,让网民实现自由表达更加便捷。网民中有长于文字表达的,也有不长于表达的。对长于表达能力的,网络通过博文推荐、论坛帖子置顶等方式来吸引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用这些观点吸引更多的网民。如:在揭露某些西方媒体歪曲报道中,在国内实名博客博联社里,博友鲍昆的《我对这次拉萨骚乱和西方媒体报道的看法》、博友储献珠的《认清一些西方媒体卑鄙无耻的嘴脸》、博友王哲男的《没有僧人的拉萨街头》等很多文章都被推到了首页显著位置。网名“情缘黄金少”的加拿大华裔青年做的一段视频《西藏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在网上被广为传播,每天浏览量达几十万次,评论上万条,引起了巨大反响。通过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在社会动员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好这些新技术,有利于正面舆论的引导。
  ⒋以开展公共外交为切入点,培养一批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代言人或代言媒体
  媒介丰盛时代的外交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利用媒体展开的公共外交。公共外交的核心是要有一批第三方代言媒体:比如非政府组织的相关媒体,具有公信力的独立媒体,或者是一批商业网站等等。还要有一批第三方代言人,比如海外华人、国际知名人士等。他们可以为中国政府说话,传递中国的主流民意。而且因为其形象上的客观中立,使得這些言论更能够被西方人民接受。因此培养与扶持这样的第三方媒体机构与代言人非常重要。
  5. 官方网络媒体在宣传中的能动策略
  除了上面说的几项因素之外,官方网络媒体在宣传中运用如下策略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性。
  (1)真相、真相,披露,披露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反应是抢占时机、设置议程,争得宣传制高点。信息披露不及时常常被国人诟病,抗击SARS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而这一点,也常常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我们不开放、我们不民主的一个重要事实。
  (2)“与人民在一起”的媒介形象
  突发事件中,官方媒体首要的是确立自己“与人民在一起”的形象,了解人民的声音、需求,捕捉人民的情绪,善解民意并循循善诱,才能让民众产生亲切感与可靠感。这一点商业网站做得较好,因为他们的模式就是用户本位的,而对于大多数官方网络媒体而言还面临着观念与体制上的转型。
  (3)提供“信息碎片”与“观点模具”
  在突发事件最初的报道中,官方网络媒体应满足人民的信息需求,应该艺术地提供“信息碎片”,并且隐性地提供“观点模具”,让每一个受众能够获得“自由拼接信息,并形成自我观点”的体验,显然这种体验是一种形式上的假象,因为官媒提供的“观点模具”其实已然规范了受众的观点。提供“信息碎片”与“观点模具”的好处是,受众从始至终都觉得自己自由地选择信息,并且自主地得出观点,仿佛他们是信息的主人,是他们在揭示真相,而不是被媒体欺瞒和玩弄。
  重大主题之于媒体而言即是重大契机,网络媒体,特别是官方网络媒体要擅于把握机遇,主动传播,才能和谐共建。本文一方面解读了网络传播的受者——网民的现状特征,即主流化需求与主流化愿望;另一方面分析了突发事件与新媒体的结合可能性;最后指出了作为传者的传播机构应该采取主动传播策略,动员民间话语力量,形成立体多维的有说服力的传播效果。
  
  (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博士研究生,中央电台网络发展部主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
其他文献
新闻校对担负着编辑后、付印前的报面文字质量的把关任务——政策上严格把关、知识上认真把关、文字上仔细把关,是编辑工作的延伸。校对人员常年上夜班,校对工作多环节流水作业,工作密度大,时间要求紧,质量要求高,显性差错、隐性差错纷繁、交织,对从事新闻校对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校对员,要做到快、准、灵——速度要快,审读要准,反应灵敏。校对员不仅要提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更要有举重若轻、处变不
期刊
陈若星是文化艺术报社副总编。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三赴灾区,在抗灾抢险第一线,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用热血蘸着泪水、和着真情,为读者呈现了一篇又一篇感人至深的通讯报道。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祖籍四川的陈若星,目光便再未从地震灾区有过须臾的离开。5月21日,当她接到陕西省作协赴陕西灾区采访的电话通知时,更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危险重重的征程。  5月23日,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期刊
关于传媒专业网站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都侧重于将新闻传媒网站作为一种媒体来考察,很难突显新闻传媒网站的核心竞争力,本文试图将传媒专业网站作为一个企业看待,用SWOT理论作为研究框架,探讨传媒专业网站的现状和建设途径。  SWOT 分析是战略集团发展常用的方法之一,SWOT分析法又成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显示情况的方
期刊
近年来,中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如火如荼,各级电视台先后成立了多种类型的专业频道,专业性的对农频道以及对农节目应运而生。2008年3月31日,全国首家农林科技卫星电视频道——陕西农林科技卫视已经如期开播,这也是继陕西卫视之后,陕西电视台推出的第二套卫星频道。陕西农林科技卫视频道的开播,针对当前农村电视节目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我国对农电视节目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刊
都市报是反映城市文化和市民生活状态的报纸,其零售终端市场乃报纸发行争夺读者的重要战场。沈阳各都市报近年来也在激烈竞争中通过自身和外部策略的不断调整,一定时期内,各报之间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竞争态势,华商传媒集团旗下《华商晨报》、辽宁日报传媒集团旗下《辽沈晚报》、《时代商报》和沈阳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沈阳晚报》、《沈阳日报》共同组成了沈阳都市报市场。在2008年伊始,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新一轮市场的争夺
期刊
从“3·14”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到奥运圣火传递,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充斥着不和谐的音符。随着CNN发表声明向中国人民正式道歉,由西方媒体不客观、不公正的报道所引起的中国公众抗议活动正在渐渐平息。在这场媒体论争尘埃落定之后,反思中西方媒体在这些事件中的表现并探究其深层原因有着特殊的意义。  最近,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新闻理论课的课堂上,三位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在授课老师郑保卫教授组织的评报环节中
期刊
以声音作为信息载体的广播媒介,无法像电视媒介一样,通过丰富的画面语言给人们带来直观的感受。与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中铺天盖地的奥运宣传和报道相比,广播媒体的声音似乎略显微弱。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依赖听觉的广播媒体,虽不如眼见强烈,但科学证明,“我们的耳朵在辨别细微差别方面要比眼睛更强。人的耳朵能辨识的噪音何止几千种,远远超过我们的眼睛所能辨识的色调和光度的总数。”①从美学角度来看,视觉审美、听觉
期刊
企业主办的内部资料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构建和宣扬企业文化。事实也证明,企业发展就必然要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构建。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内部资料的作用日渐突出,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和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期我们将视角投向企业传媒。  主持人:大家好!本期“企业与传媒”栏目特意邀请几位企业内部资料的主编,就企业内部资料的方方面面进行讨论。他们分别是伟志集团《伟志服饰》执行主编巴新建、海星集
期刊
“寻找昆明好人”是由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条形码”栏目举办的公益活动,自2006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已经成为昆明的一个著名公益品牌。2006年初,胡锦涛主席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这种大背景下,“都市条形码”推出了为期两个月的“寻找昆明好人”大型活动。活动倡导的主题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在2006年3月启动的“寻找昆明好人”大型活动仪式上,又以“
期刊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下属的IMI市场信息研究所在2007年底发布了《城市居民广告接触度研究报告》。该报告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相对于以往采用媒介收视率、收听率、发行量等测评指标的广告效果研究报告,首次使用ACI(Advertising Contact Index,广告接触指数)的测评指标,从受众广告接触行为的角度,勾勒出城市受众广告接触情况的概貌,厘清了城市受众接触广告的一般情况,使广告效果精准测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