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黎 无谓乡野 终归诗意

来源 :家居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4833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新寨咖啡庄园位于云南保山潞江坝——世界著名的小粒咖啡产区之一,新建筑通过组回廊与老电影院建筑相连接,形成了三个庭院:中心庭院、大树庭院、下沉庭院,图为大树庭院。新老建筑在场地原有树木的掩映下,与回廊一同形成了多个庭院相串联的格局。


2.新寨咖啡庄园三层采用混凝土和玻璃等现代材料,设计始于对场地的感知和对材料的思考,而核心则在于其所意图创造的场所特征——归属大地抑或引向远方的地平线。


THE DESIGNER


  华黎,迹·建筑事务所(TAO)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1972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硕士学位,之后曾实践于纽约。2009年在北京创立TAO。在华黎的建筑觀中,建筑被视为一个进化的有机体,与其环境构成不可割裂的整体,而非仅仅是一个形式物体。
  不论平原、山区还是河套,土地的命运总归取决于那里流动的人。多少年前人们向城市迁移,故土从此成为记忆中的一抹乡愁,面目全非。漫长的告别让村落成为落后与破败的代名词。而当城市在拥挤和喧哗中不堪重负,乡村又再次凝聚人们的视线。它的静谧空旷、遗世独立,无一不使人们联想到静水流深的平静和生活原本的质地。
  人们重回乡野,不仅寻回自然与田园,亦需要有为生活服务的建筑和空间。在经济生活的反复迁徙中,建筑设计师扮演着如此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观察环境、利用场地,以持续性的创作思路与土地对话,从而为人们构建出另一种生活。
  迹·建筑事务所(TAO)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华黎,即为其中杰出的一位。从2008年偶然主持设计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之后,华黎参与了多个与乡村结合的建筑项目。武夷山竹筏育制场、云南保山新寨咖啡庄园、先锋厦地水田书店、崖顶咖啡厅及塔居……在这些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他尤其注重将当地的建材和建造手法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因此一度被业内称作“在地建筑师”。


1.先锋厦地水田书店位于福建屏南厦地古村村落北侧,被一片水田环绕。建筑的前身是一座荒废已久的当地民居,在建筑师到来时仅保留着三面完整的夯土老墙和残破的院墙。

  “在地建筑的首要考虑是如何使建筑与当地环境产生对话。”这几乎是华黎在所有设计过程中的固定环节。他认为每一件事物都具备最初的本质——起点,在每个项目开始之前,设计师都应率先思考,项目关于什么?并且要主动摒弃先入为主的风格化形式,回归到人对场所最本质的需求。因此在云南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的设计过程中,华黎考虑到建筑的用途是向来访者展示新庄古老的手工造纸工艺及相关文化产品,结合腾冲高黎贡山下新庄村边的田野风貌,将博物馆做成由几个小体量组成的一个建筑聚落。使整个村庄连同博物馆又形成一个更大的博物馆——每一户人家都可以向来访者展示造纸的工艺。访问者对建筑的游览将是在内部展览和外部优美的田园景观之间不断转换的一种体验,以此来提示建筑、造纸和环境的不可分。同时将当地传统木结构体系和现代构造相结合,又选用当地的杉木、竹子、手工纸等低能耗、可降解的自然材料,使建筑本体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融入周边的人文关系,形成完整的“地域”概念。
  而所有类似的“地方性”建造从来都不是一种单纯的传统体系。华黎认为,或多或少会有一部分需要从外部输入。他解释说:“村里的工匠也许做木结构很熟练,但极有可能不会做防水,不会做卫生间,外部输入是为了让建筑具备更全面实用的功能,而非单纯的观赏作用。”同样的思路表现在武夷山竹筏育制场,那里已经鲜少存在木结构建筑,华黎干脆使用了混凝土。他非常乐意采用跟当地有关的方式来做设计,但若没有就让现代的手段参与进来,使建筑的表达更自由。
  在华黎的设计理念里:建筑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是环境中的一部分,而非孤立的物体。它将与所在的场地、周围环境和人产生时时刻刻的互动。这种互动更类似于一种重力反弹,需要设计师在脑海中进行无数次的回应和实验,让每一个项目的特定条件都能产生最极致的发挥。一如华黎操刀的先锋厦地水田书店,选择将原本遗留下来的两堵夯土墙完全保留,将新建筑镶嵌于老墙之内,致使老墙成为容器,包裹着混凝土和钢结构建造的新建筑。新与旧的对比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也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为书店赋予一层神秘而丰厚的底蕴。建筑在华黎手中从此具有生命力,仿佛在时间中不断呼吸和成长,伴随着人们老去。
  经历了数次与乡野的交会,华黎说:建筑不管在哪终归要创造诗性,创造一种有意义的体验,其实无所谓是乡村还是城市。


2.林建筑项目位于北京通州运河森林公园提供餐饮、聚会、展览、会议等服务。设计受树木形状启发,最初的想法是创造一个树下的空间,树的枝干相互连成一种结构形式并在其遮蔽之下形成空间,人工的森林与自然树木其舞。(下图为林建筑华黎手稿。)


3&4.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位于云南腾冲,设计将建筑做成由几个小体量组成的一个建筑聚落,如同一个微缩的村庄。而整个村庄连同博物馆又形成一个更大的博物馆。


4.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位于云南腾冲,设计将建筑做成由几个小体量组成的一个建筑聚落,如同一个微缩的村庄。而整个村庄连同博物馆又形成一个更大的博物馆。
其他文献
餐厅区用餐位全部选取了高脚桌椅的设计,巴西大理石长吧台配合吧台卡座,方便食客们在等待美食的期间欣赏到厨师们的烹饪过程。对页:AndréFu与主厨不谋而合,将地中海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以赤土橙、勃艮第红、矿物蓝、松石绿和焦糖金色这五种丰富的地中海色调打造出了不同的空间。  中文语境里,“12”是一个特别的数字。每12月为一年,12生肖即为一轮回,“12”意味着结束也象征着开始。2021年正是距离An
期刊
HermesFit首站登陆成都  方巾瑜伽,腰带拉伸,鞋履举重……爱马仕于成都妙趣开启全球首站HermesFit独特健身馆,并邀请嘉宾好友一同体验运动的酣畅乐趣。在量身打造的互动空间内,标志性的爱马仕橙色点缀四周,墙上饰有精美图案,营造出乐趣十足、绮丽动感的氛围。宾客可以在一个以多元素和想象力构建而成的教室里体验健身课程,亦可看到一面挂满爱马仕定制杠铃和壶铃的器械墙以及作为拍照区域的拳击台和攀岩墙
期刊
近年来,加强幼儿园管理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前几年学前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幼儿园建设,还是幼儿园管理,都不尽人意。幼儿园普遍存在办园行为不规范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办园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也严重损害了幼儿身心健康,加重了家长负担,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提高保教质量,我省从2009年6月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下重拳加强幼儿园
期刊
图为安哲建筑设计事务所上个月于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西元村完工的百美村宿·高岭宿集。摄影夏至  后疫情时代,以城市为圆心,辐射周边50公里的短途旅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流行。但实际上,“到农村去”的运动几乎伴随了整个20世纪的中国历史。从五四运动的“新村运动”,五六十年代的“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再到上山下乡,改革者们希望改变农村外部面貌与意识形态的尝试从未停止过。而当中国经济经历了剧烈而
期刊
THE CURATOR  左靖,策展人,鄉村建设者,《碧山》杂志书主编。安徽大学副教授。2011年后,左靖将工作重点转向在地的乡村(镇)建设。他强调文化创造力和可持续性,并以培养社区的文化自觉、改善当地的文化环境等作为目标方向。熟悉左靖的人都知道,他另一个身份是《碧山》杂志书的主编,他也将杂志组织的思路运用在策展当中。  “瓷都”景德镇正在从工业城市转向文旅城市。随着曾经烟囱矗立的废弃国营厂被改造
期刊
Cabana安福路店一层的艺廊是丹麦设计大师Verner Panton特展,策展人青山周平通过真实的绳线与光线、座椅曲线的交织,将Verner Panton的“绝对反叛”具象在展厅中。1.安福路店舒畅的视线与经典设计带来的体验交互,同时与环境发生关系,呼应“有露台的小木屋”的居住意义。2.安福路店舒畅的视线与经典设计带来的体验交互,同时与环境发生关系,呼应“有露台的小木屋”的居住意义。  在Cab
期刊
云南大理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是可以逃避現实的“诗和远方”的归处,只因大理有风景如画的苍山洱海。大理既是武侠小说中决意恩仇的江湖之地,也是远离喧嚣都市的桃花源之所。去年末,由建筑师朱锫设计的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建成,它与大理的山水相得益彰,正在成为大理的旅游新地标。  唯有顺应自然,建筑才能找到自己的姿态。在这里能看到天地元素近乎无缝相连,一切的建造虽是刻意却又和谐融洽。在山水交接的分界线上,透露出了大
期刊
《大地之燈》,马岩松装置以白色薄膜作为媒介,将山顶的几棵树简单包围。被忽视的地景以新的方式飘浮于空中,赋予原有的茶山一个璀璨的顶点,一个目的地,唤起人们登顶的渴望。旨在进一步探讨公共艺术的意义,重新建构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时候,轮到城市反哺乡村了。  最近十年,在城乡体系经历一系列转向与遽变之后,绿水青山从背景走向了主体。以艺术作为方法,去发现一个地域的魅力,是乡村复兴的一种思路。20年前,由北
期刊
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2000-2020)于2021年5月29日~9月12日在深圳华美术馆展出。1.展览中的第七个单元:d食味研究所。D&DEDARTMENT的每个店铺设有咖啡厅,以本地食材地产地销为目标,D&DEPARTMENT的食味研究所通过设立能够品尝到日本47个地方风味的食堂,研究、推广食物的长效设计。食味研究所每月会在47个地方特色食物中制定一个研究课题,根据研究课题在d47食堂为客人提
期刊
主持第一个乡村公共空间建设的落地项目时,何崴正面临着自己的40岁。  作为三文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何崴从2012年开始系统性地进行乡村建设的田野调查,并在之后策划了一系列展览,获得不少关注。但他对乡村的关注并不是近十年间才开始的。从小在大院儿长大,经常跟随在艺术院校教书的父母去往乡村采风,让何崴自小便对乡村饱含感情。在他看来,乡村是“中国人的精神原乡,也是建筑师创作灵感的源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