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四川省广安市深入研究和贯彻精准扶贫政策,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准树立扶贫理念、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规划扶贫项目、精准扶持扶贫项目、精准实施扶贫项目、精准调整扶贫对象、精准监管扶贫项目”的七个精准扶贫指导原则,并写入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中,作为指导全市扶贫开发的基本政策措施。在“七个精准”的指导下,广安市以减少贫困人口为核心目标,以贫困户为根本,精准规划项目,大幅增加到户项目比重,因户制宜帮扶到户,致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年减少贫困人口9.248万人,全部减贫人口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扶持,彻底杜绝了“数字脱贫”现象。
观念入手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精准扶贫,必须从扶贫观念的转变入手。
广安市首先解决的是扶贫工作人员的观念问题。传统扶贫观的惯性和“懒政”作风,导致部分扶贫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扶贫干部更习惯于传统的扶贫方式,对精准扶贫机制理解不到位,心态有抵触。对此,广安市扶贫移民局在2014年先后召开了3次扶贫项目规划工作会和座谈会,举办了1次培训到乡镇的扶贫干部培训班,开展了4次项目检查,给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灌输“扶贫是社会公正的底线,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扶贫部门和干部是贫困群众的代言人”等观念;同时划定了三条底线:即到户资金不得少于30%,贫困人口人均扶贫资金不得少于500元,非贫困户不得享受扶贫资金。
其次是解决党政领导的观念问题。市政府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减少贫困人口的基本目标,要求涉农资金项目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扶贫资金项目不得被逆向整合。
最后是解决群众的观念问题。以前,老百姓吃惯了“大锅饭”,在扶贫项目实施村,一些农户“见不得穷人吃饱饭”,如果自己没有在扶贫项目中直接受益,心里就不平衡。对此,广安市扶贫部门在项目规划中,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院坝会、村广播、办专栏等方式反复宣传“有了贫困户,才有贫困村”,“扶贫项目是特惠项目,扶贫资金是特惠资金,受益对象是‘特殊的’贫困户而不是全体村民”,给群众讲政策、讲道理,这样的“游说”让群众听明白了,眼不红了,气也顺了,纠正了扶贫资金吃“大锅饭”、“大水漫灌”的现象。
精确识别
2014年5月以来,广安市严格按照建档立卡工作要求,通过规模确认、群众评议、逐级审核、公示公告等规范程序,识别出820个贫困村、12万贫困户、34.4万人。
在识别工作中,区市县特别坚持“公开透明、民主评议和群众公认”的基本原则,其核心是群众公认。坚持“四看”综合评定贫困户,即通过看“屋顶子”、“菜园子”、“脑瓜子”和“口袋子”来综合判定是否是贫困户,努力做到识别工作准确公平。
突出重点
2014年,广安市把减少贫困人口作为最核心的工作目标,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到村到户。全市投入专项扶贫资金8742.492万元,扶持贫困人口9.248万人,人均945元,占全部专项扶贫资金的40.1%。每个扶贫对象,均得到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扶持。
同时,广安市还进一步加大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市政府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议,明确了市县两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额度,全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2568.9万元,同比增加60.6%。
精准规划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层次。扶贫项目的规划要从最低层次的需求做起。
广安市在扶贫项目规划时按照三个优先层级来进行:第一个层级为解决生存问题,首先切出一部分资金优先解决贫困户的吃、穿以及“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第二个层级为创造发展条件问题,在确保贫困户生存需要的前提下,切出一部分扶贫资金来建设贫困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第三个层级为提供发展途径问题,即在解决了贫困户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剩下的扶贫资金用来发展产业、建设新村、提升能力、改善生态。三个层级依次优先,层层递进。
比如,广安市尚有部分贫困农户无房或住在危房中,而相关扶持政策力度不够,资金不足,贫困户无力新建和改建住房。对此,广安市采取充分整合和叠加政策的方法,整合了以工代赈部门的扶贫易地搬迁项目、住建部门的C级危房改造项目、民政救济项目、农工委的农村廉租房建设项目,不足的部分由扶贫项目资金兜底,分年解决贫困无房户和危房户问题。其中2014年,全市152户贫困户不花一分钱就住进了扶贫新居。
再比如,岳池县顾县镇真武桥村,长期以来缺医少药,不少人家因病致贫。为解决贫困户就医难问题,市扶贫移民局在指导该村做扶贫规划时,建议村上从社会捐赠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来,成立了一个扶贫大病救助基金,解决贫困户在新农合报账中的缺口。
精准帮扶
为提高扶贫到户项目的精准度,广安市以贫困户个性化需要为导向,专门设计了诸如“贫困无房户建设项目”、“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贫困户能力提升项目”这样的针对贫困户的项目包,不断加大对贫困户个体的投入。
通过开展劳务扶贫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贫困群众10.53人次。根据不同贫困户的贫困原因,为每一户贫困群众量身定制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和帮扶计划。为落实帮扶责任,全市组建820个驻村工作组,明确细化了帮扶责任和目标任务,将帮扶任务逐级分解到村,落实到户,将扶持农村贫困人口任务逐级纳入了目标考核。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多方筹集捐助资金,落实人员到所联系的贫困村蹲点帮扶,与贫困户结“对子”,联“穷亲”,帮贫困户出主意、想路子,办好事、办实事,解决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将具体帮扶情况建档立卡,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瞄准贫困人口进行定向扶持。
2014年,武胜县开展“1+N”干部结对帮扶,由县级领导带头,县级部门、中省市驻县单位和各乡镇的3200余名干部,与按照“精准扶贫”要求识别出来的全县133个贫困村、23931户贫困户68507人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以“帮规划制定,促发展思路优化;帮设施完善,促基础设施改善;帮产业发展,促农户脱贫增收;帮矛盾化解,促社会稳定和谐;帮教育培训,促村级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五帮五促”活动,每户投入扶贫资金3100元以上,确保了贫困人口户户有帮扶人员、户户有扶贫项目、户户有资金投入、户户有增收产业。
观念入手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精准扶贫,必须从扶贫观念的转变入手。
广安市首先解决的是扶贫工作人员的观念问题。传统扶贫观的惯性和“懒政”作风,导致部分扶贫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扶贫干部更习惯于传统的扶贫方式,对精准扶贫机制理解不到位,心态有抵触。对此,广安市扶贫移民局在2014年先后召开了3次扶贫项目规划工作会和座谈会,举办了1次培训到乡镇的扶贫干部培训班,开展了4次项目检查,给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灌输“扶贫是社会公正的底线,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扶贫部门和干部是贫困群众的代言人”等观念;同时划定了三条底线:即到户资金不得少于30%,贫困人口人均扶贫资金不得少于500元,非贫困户不得享受扶贫资金。
其次是解决党政领导的观念问题。市政府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减少贫困人口的基本目标,要求涉农资金项目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扶贫资金项目不得被逆向整合。
最后是解决群众的观念问题。以前,老百姓吃惯了“大锅饭”,在扶贫项目实施村,一些农户“见不得穷人吃饱饭”,如果自己没有在扶贫项目中直接受益,心里就不平衡。对此,广安市扶贫部门在项目规划中,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院坝会、村广播、办专栏等方式反复宣传“有了贫困户,才有贫困村”,“扶贫项目是特惠项目,扶贫资金是特惠资金,受益对象是‘特殊的’贫困户而不是全体村民”,给群众讲政策、讲道理,这样的“游说”让群众听明白了,眼不红了,气也顺了,纠正了扶贫资金吃“大锅饭”、“大水漫灌”的现象。
精确识别
2014年5月以来,广安市严格按照建档立卡工作要求,通过规模确认、群众评议、逐级审核、公示公告等规范程序,识别出820个贫困村、12万贫困户、34.4万人。
在识别工作中,区市县特别坚持“公开透明、民主评议和群众公认”的基本原则,其核心是群众公认。坚持“四看”综合评定贫困户,即通过看“屋顶子”、“菜园子”、“脑瓜子”和“口袋子”来综合判定是否是贫困户,努力做到识别工作准确公平。
突出重点
2014年,广安市把减少贫困人口作为最核心的工作目标,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到村到户。全市投入专项扶贫资金8742.492万元,扶持贫困人口9.248万人,人均945元,占全部专项扶贫资金的40.1%。每个扶贫对象,均得到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扶持。
同时,广安市还进一步加大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市政府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议,明确了市县两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额度,全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2568.9万元,同比增加60.6%。
精准规划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层次。扶贫项目的规划要从最低层次的需求做起。
广安市在扶贫项目规划时按照三个优先层级来进行:第一个层级为解决生存问题,首先切出一部分资金优先解决贫困户的吃、穿以及“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第二个层级为创造发展条件问题,在确保贫困户生存需要的前提下,切出一部分扶贫资金来建设贫困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第三个层级为提供发展途径问题,即在解决了贫困户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剩下的扶贫资金用来发展产业、建设新村、提升能力、改善生态。三个层级依次优先,层层递进。
比如,广安市尚有部分贫困农户无房或住在危房中,而相关扶持政策力度不够,资金不足,贫困户无力新建和改建住房。对此,广安市采取充分整合和叠加政策的方法,整合了以工代赈部门的扶贫易地搬迁项目、住建部门的C级危房改造项目、民政救济项目、农工委的农村廉租房建设项目,不足的部分由扶贫项目资金兜底,分年解决贫困无房户和危房户问题。其中2014年,全市152户贫困户不花一分钱就住进了扶贫新居。
再比如,岳池县顾县镇真武桥村,长期以来缺医少药,不少人家因病致贫。为解决贫困户就医难问题,市扶贫移民局在指导该村做扶贫规划时,建议村上从社会捐赠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来,成立了一个扶贫大病救助基金,解决贫困户在新农合报账中的缺口。
精准帮扶
为提高扶贫到户项目的精准度,广安市以贫困户个性化需要为导向,专门设计了诸如“贫困无房户建设项目”、“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贫困户能力提升项目”这样的针对贫困户的项目包,不断加大对贫困户个体的投入。
通过开展劳务扶贫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贫困群众10.53人次。根据不同贫困户的贫困原因,为每一户贫困群众量身定制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和帮扶计划。为落实帮扶责任,全市组建820个驻村工作组,明确细化了帮扶责任和目标任务,将帮扶任务逐级分解到村,落实到户,将扶持农村贫困人口任务逐级纳入了目标考核。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多方筹集捐助资金,落实人员到所联系的贫困村蹲点帮扶,与贫困户结“对子”,联“穷亲”,帮贫困户出主意、想路子,办好事、办实事,解决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将具体帮扶情况建档立卡,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瞄准贫困人口进行定向扶持。
2014年,武胜县开展“1+N”干部结对帮扶,由县级领导带头,县级部门、中省市驻县单位和各乡镇的3200余名干部,与按照“精准扶贫”要求识别出来的全县133个贫困村、23931户贫困户68507人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以“帮规划制定,促发展思路优化;帮设施完善,促基础设施改善;帮产业发展,促农户脱贫增收;帮矛盾化解,促社会稳定和谐;帮教育培训,促村级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五帮五促”活动,每户投入扶贫资金3100元以上,确保了贫困人口户户有帮扶人员、户户有扶贫项目、户户有资金投入、户户有增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