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教学应加强美的教育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加强美的教育。初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语文教学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教育。
  【关键词】新课改 加强美的教育 语文教学 社会美 艺术美 自然美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新课程一步步地走进了学校,千千万万富有历史责任感和专业追求精神的学校领导者和教师,正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描绘着绚丽多彩的“教育景观”。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我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中学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势在必行。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德智体美劳”中的“美”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美”的教育。“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重音、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反之则大相径庭;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何其芳《秋天》中的第一段: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这描绘了一幅农家丰富的画面,山谷伐木、篱间收瓜果的场景跃然纸上,诗的最后一句,还将虚无的东西(秋天)神话了,创造出恬淡、闲静的气氛。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比如到课堂外寻找美的感觉),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四川的海螺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园林景观。“德智体美劳”中的“美”包括了“环境美”,“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比如初中语文吧年级下册的《大雁归来》,内容是通过对大雁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再如《旅鼠之迷》中,这篇课文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通过学习,有利于全社会控制人口增长的意识。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比如《天净沙·秋思》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小桥、流水、人家、枯藤、昏鸦,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也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审美感。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
  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都有由多个角色可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比如说《皇帝的新装》、《晏子使楚》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四、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长”
  
  美育的基础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美育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这就与智育的抽象概括和德育的理性论证区别开来。情感是美育的特殊功能,美育将理性蕴含在感性之中,以情感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不像智育和德育那样的理性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美育不靠灌输,更不靠强迫,它是自由而轻松愉快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美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这也使得它较之于某些抽象的说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语文教学实施指南》、《美学原理》。
  (作者单位:627150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中学)
其他文献
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时比有同学和老师帮助时有更快的速度。以河北省中考试卷为例,在总时间为两小时的考试时间内,作文一般要占去约40分钟的时间,前面的积累题、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大约又要花去20分钟的时间。这样三个现代文阅读语段(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每个语段平均只有20分钟的答题时间。在这短短的20分钟时间里学生要读几百字甚至上千字的文章,再笔答后面的问题。而这些阅读题并
期刊
【摘要】在新形势下,化学教师应重新认识自己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创造性教育,是灵魂的重塑者,个性发展的培养者、扶植者,要向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特别是“保姆式”教育方式挑战。科学发展观思想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应得到充分肯定并予以实施,“创新就是对原有材料的改组或重塑”(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凸显个性教育是本世纪教育的核心,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  【关键词】化学教学 创新精神 个性发展   
期刊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古已有之。韩愈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明确指出了教师的职责,即传授为人之道,传授知识,说得具体些,就是教书育人。教师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 所以,“师者,人之模范”。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的思想、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熏陶作用。他们是学校里最直观、最形象、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名教师不管他是
期刊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难点: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期刊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合作关系    教育和引导教师打破传统的角色定位,树立一种合作、平等、民主
期刊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二、学习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各自准备)、写句子的小黑板、挂图2、搜集资料,说说风有什么好处和坏处。3、带生字的树叶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课时)㈠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
期刊
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过程中既让学生参与认知学习,又产生情感体验,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课堂教学充满了情感色彩,教师应该用丰富的情感进行教学,学生用丰富的情感去学,教师的情、学生的情与作者的情融在一起,像春风化雨般熏陶着一颗颗纯真的童心,塑造着一个个稚气的灵魂。我在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的体会如下:    一、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具有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强烈地感染着学生。
期刊
教学目标:一是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二是结合图片,展开想象,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力。    一、导入,揭题  (出示课件一)小朋友都喜欢画画吧?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看了美丽的图画,你想说点什么呀?是呀,绿绿的草地上开满了各种颜色的小花,一条小河从草地上流过,还有一群可爱的小白羊在那儿快乐地生活着,多美呀!(接着出示课件二;演示小白羊飞上天)咦?小白羊哪儿去了?原来,小白羊飞上天了。今天我们就来
期刊
叛逆心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它和中学生执拗性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学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从本质上讲,叛逆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个体对于外界的教育引导所采取的一种负向的心理活动。这是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  现在的
期刊
新课改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和文言文比例由原来的20%上升到30%,同时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列出了20篇文言文和50首古诗词。这一改变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应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中学生通过对经典古诗文的阅读,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就古诗文中传统文化教学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认识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    所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