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古诗词教学审美情趣的培养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fo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教学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在实际的古诗词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却被大大的忽视了。因此本文主要从古诗词中所包含的美育因素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这个角度做一个浅显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教学;审美情趣;培养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包含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诵读学习经典的诗词作品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感染,进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身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如何纠正和改变语文教学中这种只注重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只注重知识结构而忽略道德情感的做法,如何运用和挖掘古典诗词的特长和魅力在学生教学中培养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目的呢?
  一、发挥想象和联想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所谓“意”就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谓“境”就是指客观的生活景物。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于客观的生活景物中达到情与景意与象的高度和谐统一就是意境。在诗歌欣赏的过程中意境就是在读者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的空间,是客体的情境与意象在读者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综合的审美境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例如九年级下册《蒹葭》一诗,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借助泛白的芦花洁白的霜露瑟瑟的秋风茫茫的秋水等意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这时主人公伫立河边翘首以望追寻着在河的对岸的他心中美丽的“伊人”,然而隔雾观花“伊人”若隐若现,一会儿在“水中央”,一会儿在“水中坻”,,一会儿又在“水中沚”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即给人以朦胧缥缈之感。但主人公没有就此罢休尽管“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他依然执着地追求着他心爱的“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令人无限惆怅,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实现了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在水一方》的音乐,并放映白苍苍的芦花茫茫的秋水烟波万状弯曲的河道等图片引导学生边诵读边发挥想象,在头脑中再现诗歌的情景进而通过分析感悟到本诗凄清惆怅的意境之美。更值得高兴的是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对“伊人”的意象以及作者的情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即一种对理想的超越对唯美的执着追求。实现了对本诗歌意境的高屋建瓴的 理解和感悟。
  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诗,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人——浪迹天涯的游子正骑一瘦马徐徐行在西风吹拂的古道上,眼前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宁静详和的日暮归家图,而“我”却流浪在天涯。这样学生就能身临其境地品味诗的意境美。
  又如学习八年级下陶渊明的《饮酒》一诗,可先向学生讲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引导学生联想到陶渊明数次出仕却又因不满于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污浊而退隐的经历,就更能领悟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感受到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因而更能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营造出来的怡然自得的优美意境。
  二、深入理解挖掘古诗词中的情感美
  大凡优秀的诗篇都是诗人用他们的真情实感、用他们的人生遭际、用他们的碧血丹心甚至是生命写成的,所以诗篇中就闪烁跳动着他们思想的光芒,彰显着他们丰富的情感。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情感美以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如学习《钱塘湖春行》、《黄鹤楼》、《鲁山山行》等诗篇,学生在领略祖国如画的壮丽山川时也能感悟到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情感自身也受到感染和陶冶,学习《归园田居》、《游山西村》、《清平乐村居》等诗篇,学生陶醉于田园风光、山村风情的同时自然而然的也就感悟到了作者在自然中品味生活的情趣。学习孟郊的《慈母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伟大的母爱。一代代诗人逝去了,但他们的精神情感却永久的留存在诗篇中,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给学生以及我们注入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很难想象没有这些情感的熏陶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将会变得怎样的苍白怎样的贫瘠怎样的荒凉
  三、细细品味感悟古诗词的哲理美
  中国古诗词中有许多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经典名句其中所含的意蕴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这些名句之所以魅力无穷是因为其语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谊就不必为离别而伤感。凝练的语言中饱含深情富有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再如漢乐府《长歌行》中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诗人用河水东流不返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不会为一个人而留住,如果青春年少时不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到老时就只能徒自悲伤了。教育我们的学生要好好地利用读书时期这段宝贵的时间,奋发努力为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他就不可能有所作为了。
  如杜甫《望岳》中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杜甫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性意义的诗句中可以看到诗人不畏艰难勇于攀登顶峰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从而也启发学生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于攀登的勇气和信念。
  四、整体感知认识古诗词中的形象美
  形象美是诗词艺术中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别林斯基说过“诗歌用形象诉于灵魂,而这些形象就是那永恒的美的表现,它的原型闪耀在宇宙万物中,在大自然的一切局部现象和形式中。” 作为中国文学精华的古诗词更是以塑造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取胜。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风又绿江南岸”、“映日荷花别样红”所显示的是自然美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小园香径独徘徊”、“相逢何必曾相识”所显示的则是社会美。 “万里赴戎机”代父从军的花木兰, “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的周瑜,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王昌龄,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杜甫,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苏轼,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陆游,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他们是具有心灵美的光辉人物形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认识诗词中的形象美以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在精神上得到净化与提升。
  五、多方面感知再现古典诗词的绘画美
  所谓诗情画意诗画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宋代画家郭熙说“诗是有形画画是有形诗。”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德也曾指出“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而诗则是一种有声的画。” 我国很多古诗词都符合“诗中有画”这一特点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图画。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可通过诵读或在朗读时配上适当的音乐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目视、口诵、耳听、心惟”进行综合的心理体验形成立体交叉思维使其从多方面感知作品在头脑中再现古典诗词的画面美。
  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描绘出一幅苍凉壮观的塞外风光图。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这里用了一个“直”字一个“圆”字给人以刚劲有力亲切喜悦的感觉。“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之感 “圆”字准确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苍茫壮阔中尽显柔和温暖。
  六、反复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
  古诗词都比较注重押韵、对仗读来琅琅上口或刚或柔或高或低或缓或急错落有致抑扬顿挫具有一种音乐美。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应注意朗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美。
  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读起来是那样的自然、轻快、流畅表现了木兰如愿以偿怀着喜悦的心情匆匆准备行装的情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诗句除了具有长短句参差错落的特点外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与诗中“溅溅”的水声胡骑的“啾啾”声爷娘的唤女声交织在一起细心体会妙不可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3]初中语文1—6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著名的语言学家里弗(River)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平时常常鼓励学生通过多听、多说、多读和多写来提高英语,但有时会忽略教他们如何多记单词,怎樣构建和巩固词汇大厦。本文从如何进行英语单词的输入和如何通过词汇的输出来巩固词汇量这两个大方面来阐述本文的论题: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和巩固词汇大厦。  关键词:词汇输入;词
期刊
摘要:本文以《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为指导,以新课改思想为理念,以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为原则,围绕以创设教学情境为中心,着重阐述如何创设初中英语新教材课堂教学情境的教学策略,以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情境化,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情境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感受·鉴赏”能力进行了描述: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逐步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感觉·鉴赏”能力呢?我想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几个阅读习惯入手。  一、学会摘录  古今中外的名人在阅读中对摘录的方法是非常重视的。像司马迁在下笔写《史记》前,广泛阅读了大量的历史文献、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发展,如果数学学不好,物理、化学有很多计算问题就算不好。与以往的教育目标不同的是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特长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并且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不难发现,较之从前,新课程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更注重对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它的实施必然要求
期刊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
期刊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期刊
“教以生为本。”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理性思考与勇气,进行着一次教育变革。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对我们走在教改前沿的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它迫使我们打破传统和常规,继承中求发展,求创新。在此背景下,体育课程的改革既要考虑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又要结合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体育课程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培养现代建设的高素质、健康型的人才。  一、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中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这是因为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相比,坎从知识的尝试、难度和广度,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高中物理学习内容方面,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理念性以及综合性都比初中有明显的质的变化。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信心;学法指导  物理学是人类探讨大自然的一门重要学科
期刊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打开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对于知识的学习应该伴随着人的一生,一般来讲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阅读。好的阅读能力在学习知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小抓起,这就意味着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与此同时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要通过阅读能力的提高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成绩
期刊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 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