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音乐教育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w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方针链条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环节。
  笔者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多年,本文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性体会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
  一、关于小学音乐学科在小学知识系统中的定位
  长期以来,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把小学音乐课称之为副科,从而使小学音乐课教育在小学知识系统中的定位陷入误区。一个“副”字,折射出的是学科的歧视。在这个错误理念的影响下,一些司空见惯的怪现象在一些学校出现了。诸如:音乐课被所谓的主课挤占,音乐课时被借用(借而不还),音乐课变成自习课。更有甚者在有些学校没有固定的音乐课教师,有的极个别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
  上述现象在一些偏远学校表现尤为严重,但却没能引起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以致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从而导致小学知识体系链条断裂缺环,综合素质教育营养不良。
  音乐教育归类在美育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成为育人的百年大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中小学校理应引起高度重视,全面认真严肃的贯彻执行,尽快地走出在小学教育知识体系划分所谓主副科的误区。
  二、小学音乐课的教育功能
  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结晶,是社会精神文明、道德情操的鲜活载体,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助推力。
  对青少年的美育启蒙教育,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基础教育,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强化教育启蒙教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相对比越是发达的国家,对此重视的程度越高,其社会效果亦就越显著,社会知名的音乐大师多出现在发达国家,多出现在对青少年美育教育起步早,重视程度高的国家和家庭便是明证。
  令人高兴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窗口的打开,国人的视野开阔了。对青少年美育启蒙教育必要性有了理性的认知,近些年来,社会上美术、音乐、舞蹈班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就是有力的证明。
  正常青少年的智商大体上相差不大,然而在不同知识领域内的潜质相差却很悬殊,有的可堪称天才。或许可以说在某一领域内人人都具有天才的潜质,能否最后成才,在青少年时能否通过启蒙教育,使潜质得到开发教育,对后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启蒙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音乐天赋较强的学生。注意培养这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早期开发,挖掘他们的先天音乐潜质,就有可能引导其走上未来的音乐人生,音乐就有可能成为其终生所从事的事业。这位老师也就成了受人尊重的伯乐。
  一所生机勃勃、充满怏然生气的校园。不但有朗朗的读书声,也一定还有嘹亮的歌声。在这种校园文化氛围中学习生活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各领域内必然会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音乐课程置于语文、数学、英语同等地位纳入综合考评。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音乐教学器材也要与各类实验室、电化教学设备享有同等的资源待遇。从而使小学音乐课教学也同步与其他科学一起走向现代化。
  三、小学音乐课教学的普及与提高
  小学的音乐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启蒙,所以普及理念应置于首,面向全体学生。其目的在于以音乐课为载体,通过学习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文明精神,焕发青少年的活力,营造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校园。以音乐为载体,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社会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小学音乐教育要以教学大纲为范本系统传教授音乐基础知识,要循序渐进,在乐感、节奏、耳音、发声、识谱的基础上下功夫。
  要开设有特色的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在普及的基础上,注意发现音乐天赋较强的,给该小灶,着意引导,开发其潜质。
  学校要在第二课堂对音乐天赋突出的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如组建合唱团队组建小乐队,组建演出队等等。通过实践活動为音乐天赋,表演天赋较强的学生日后有可能报考艺术院校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四、对经典青少年歌曲断代的关注
  三十年来,出现了一个值得音乐界教育界关注的怪现象,即经典青少年歌曲断代。三十年来,还没出现一首象《少年先锋队歌》、《歌唱王二小放牛郎》、《我爱北京天安门》、《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荡起双桨》、《红星照我去战斗》、《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样在全社会,在校园广为传唱的反映强烈的时代信息,表现广大青少年奋发向上精神风貌,洋溢爱国爱党激情的青少年校园歌曲。
  改革开放三十年,各行各业都有突飞猛进大发展,都有革命性的大变化,为什么在青少年歌创作这一领域出现了断代现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应该引起全社会特别应该引起教育界、音乐界、共青团组织的极大关注。应该组织音乐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性大讨论,组织创作力量,组建专题创作班子,尽快地推出一批展现时代风貌的优秀的青少年歌,弥补断代现象。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肤浅体会如有谬误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中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我认为以现行中学生物教材为基础,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方法,把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技术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其对环境问题的感觉思维与各种心
期刊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按照中间学生的学习水平备课上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学校采取了分重点班、普通班的做法,高中物理课任课教师发现无论在重点班还是在普通班都存在“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课堂教学问题。说明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物理学习智能差异明显,应该采取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促进学生
期刊
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
期刊
化学作为初中毕业年级开设的新学科,是一门既简单又困难的课程。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一门起始学科;说它困难,是因为它又是在初中阶段接触最迟的一门学科。要想让学生尽快入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关键是激发学生兴趣。为了教好学生,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我把自己当作学生,在向同伴学习的基础上,我首先想办法让自己与学生同时建立兴趣,共同喜欢这门课,用内动力促进“内涵发展”,走边学习、边研究
期刊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里所提出的两个“有利于”,概
期刊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最基本情感因素,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智力活动都离不开兴趣。因而研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成了教师的需求,使用必要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成了教师的艺术。笔者在平时教学中比较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此谈一些做法,与大家探讨。  一、以奇引奇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成长的阶段,对世界的一切充满好奇心。心理学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非单纯地开始于某人遇到某个问题的时候,而是
期刊
【摘要】 现在的学生普遍感觉物理难学,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着重于学生物理思维模型的建立,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解决初中学生在物理學习中的一些思维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物理课堂;物理思维模型;物理概念;探究实验;能力培养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高,对精神文化进入旺盛的需求期,并呈现出多类型、多层次的特点,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对当代中国思想道德体系产生极大影响。青少年正值人生思想观念的养成期,加强中学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成为维护社会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一环。本文试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中学生政治思想教育进行初步探讨。  一、打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教师除按课标要求,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外,还必须开动脑筋精心设计好课的导入。那么如何在课堂中以引人入胜的开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离散的自由思维状态引导到恰当的教学气氛中呢?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就课堂导入法谈一点看法。  一、相关性原则——利用相关文化情境导入  文化情境是指一件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利用相关的文化情境作为切入点导入课
期刊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体育课程最基本的目标入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对激发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兴趣培养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改变和解决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硬”、“软”、“笨”、“晕”等身体缺陷,最终使学生更好地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在整个人生过程当中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