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写作的过程贯穿着生活、思维和语言的统一。古人说“言为心声”,学生习作尤其强调写真事、抒真情。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儿童的情感、思维想象和个性对于习作的关系很大,儿童只有在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在心境良好的情况下,思维才能活跃,情感才能真实,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才能写好。反之,如果学生心情压抑,如负重荷,怎么能写好文章呢?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有吸引力,使学生喜欢上你的课
  从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中可以看出,希望老师讲课要有情趣的,占调查学生总数的86.4%,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努力做到深入浅出。教学要洒脱自如,语言要形象、生动、有趣。
  第二,教师要多一点微笑
  从调查中可见,学生希望教师常有笑容,“我们最不喜欢老师一天到晚板着脸孔上课。”这是92%的学生的反映。教师的微笑就是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情感交流。
  正如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身上产生的那种高涨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而“教师要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他自己,取决于他的活动和他对儿童的态度啊!”(《和教师的谈话》26页)有人把教师的面部表情、体态、手势、步态等非言词性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手段,称为教师的“第二语言”或“体态语言”。
  教师和蔼可亲的微笑的面部表情,温和诚恳的声调,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愉快的气氛。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会做教师。”
  当然教师的表情应该是真实情和教育性的统一。一方面教师不能随意地,不加节制地流露自己的感情,教师不随便地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郁伤、冲动、暴怒、嘻嘻哈哈等肤浅有害的表情。另一方面,教师也不应该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哗众取宠,因为这对学生更有害。总之,教师的表情应该是积极健康,自然真挚的。
  教师对学生的表情应该多微笑,多甜蜜,多爱抚,多温柔。当然必要时也可以是严峻、坚毅甚至愤慨,其目的是产生积极有益的教学效果。
  第三,要运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学习
  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除了教师本身语言的魅力以外,还要从儿童年龄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变封闭型指导为开放型指导,把学生的习作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系,使学生感到不仅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且作文可以为生活服务。
  如在全世界戒烟日前夕,组织学生写《我劝爸爸戒烟》,教师节写《感谢您,辛勤的园丁》,毕业前夕写《给同学的毕业赠言》,发挥作文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增强了学生课堂习作的兴趣。开放型教学还反映在对“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写”的乏味的作文教学法进行冲击,反映在教学渗透、引进了儿童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指导方法。
  对于习作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要给他们创造发挥才能的机会,满足他们更多写作的欲望,增强写作兴趣,使课堂教学的目标具有层次性。如一次以西湖灯会为题,让学生写一篇记叙文。有一部分学生对一般的参观记写法已不能满足要求,教师就允许他们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体裁写作。
  第四,教师在必要时写点“下水文”,与学生共同学习写作,体会写作的艰辛,交流写作的体会,请学生评价自己的文章,这样做不仅指导了写作,更重要的密切了师生关系,师生在课堂上平等地、和谐地进行着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感。
  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儿童,坚持正面引导,鼓动为主,课堂教学时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充分肯定,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学习写作。学生一旦感到教师对自己热情关怀,具体帮助,充满信心时,就会对写作增强信心。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优良的潜能,都有成长与发展的天性,只要条件许可都可以发展成为个性健全,富于创造的人,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
  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成熟的或不成熟的看法,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渐成熟,形成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确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  因此,课堂上要
期刊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所在。创新是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动力与灵魂。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兴趣,破旧立新,师生互动重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灵活多变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开阔知识视野,从而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  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笔者认为数
期刊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呢?    一、让学生主动探索    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教材安排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缺乏合作性和探究性。师生做实验的目的只是为简单地验证化学原理,培养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不能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学生不能主动思考问题,不能发现实验过程与所学知识理论的关系,达不到认知的平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陷入被动的境地。  笔者以为 , 在实验中学生亲自体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改变传统的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一、 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
期刊
政治课能否受学生欢迎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教学的投入与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    一、备课的投入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的道理。而要备好课,则需要教师做全身心的投入。为了备好每一节课,我一般都是在通览全书的基础上,从每一节内容的前后联系去把握它在全书中的地位,找出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再围绕重点难点的解决去选择例证,组织材料,设计课型,确定教学步骤,最后斟酌语言。
期刊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我以为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
期刊
学科功能,即该学科在学校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是什么?这几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着这个问题。本文将结合当前政治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就政治课的学科功能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从政治课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看其学科功能的基本内容    在阶级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制度不同,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式也不一样。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
期刊
如何引导小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课题、对于数学创新学习,学习的环境是: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意识、创新精神,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探索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方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创新教学的深入,我们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让学生观察生活,学会用心说话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细致的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