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含水杨酸的梧桐胶贴膏治疗寻常疣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c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临床研究评价了用含水杨酸的梧桐胶贴膏治疗寻常疣的疗效,并与不含水杨酸的梧桐胶贴膏进行对比。61例受试者的寻常疣均长在手部,直径小于12mm。在受试前4周均未经过治疗。根据患者疣的数目,用双盲法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的贴膏中含15%水杨酸,分散于梧桐胶、聚乙烯乙二醇300和丙二醇基质中。对照组贴膏中除水杨酸外其他成分相同。

其他文献
尿素分解支原体(UU)可以存在于健康人的泌尿生殖道,但大量的证据说明这种微生物可以引起一部分非淋菌性尿道炎。本文作者报告了1例UU引起的急性附睾炎的病例。患者男性,24岁,因睾丸肿痛2天就诊,体检发现阴囊肿胀伴有右侧睾丸及附睾增大,后者有明显触痛,余未见异常。手术探查仅见睾丸增大,未发现扭转,附睾肿胀并严重充血,抽吸1.0ml混浊液体与尿道拭子及中段尿一同进行了微生物学检查。随即给予患者强力霉素1
本文评估了59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尖锐湿疣。临床表现为粉红、红或白色的卵石样或乳头状境界清楚的隆起病损。20例(34%)为多发性,病期1个月至数年,95%为男性,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血清试验阳性,5例(8%)为复发病例。多数病损(79%)无症状,21%诉有触痛。年龄范围19~76岁,其中48例(81%)为21~40岁。病损的常见部位依次为上唇(23%),舌系带(16%)、舌背部(16%)和下唇(
患者男,78岁,白种人,其左上臂原有一色素损害,近几月内逐渐增大。损害为一边缘稀疏不整、深浅不一的色素斑,直径为2.5~3.0cm,中央有一个直径1cm的深色扁平结节。在左腋部可触及1个大的和3个小的淋巴结。组织病理:大部分病变由深色梭形和树枝状黑素细胞组成,广泛散布于胶原纤维束之间,真皮结构完整;与表皮无接触,向下则不超过真皮上1/3,细胞长轴大致与表皮平行。
期刊

妇女妊娠的后3月或直接在产后,常在腹部妊娠纹及其周围出现瘙痒性荨麻疹性皮损,并可泛发。首例报道,称此病为妊娠毒血疹。
期刊
已发现恶性黑素瘤(MM)的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能自行消退.由于其消退提示与免疫学机制有关,因此免疫治疗对转移性肿瘤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408例皮肤查菌阴性的少菌型麻风在完成6个月联合化疗(MDT)并监测了3年的临床结果进行了评价。其3年未的临床情况分为①不活动,②明显进步,③活动但在消退,④静止,⑤活动,⑥复发。
期刊
作者取89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活检标本,经常规组织学处理,HE染色,4例伴疣状组织学改变的标本,作半薄及超薄切片,电镜检查。结果:光镜下89例中,64例为棘层肥厚型,14例角化过度型,网状型及巢状型各2例。
依曲替酯(Ro10-9359)是一种广泛用于银屑病治疗的芳香维甲酸药物,口服后在体内被水解成有活性的依曲替酸(R010-1670)。已有报道维甲酸可影响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及表皮的脂质合成,但其对脂肪酸代谢的作用所知甚少。由于脂质合成和脂肪酸代谢的变化明显影响多种细胞功能,作者以14C标记法探讨了依曲替酸对体外培养的人角朊细胞花生四烯酸的掺入、分布及释放所超的作用,并分析了这些细胞的脂肪酸组成。结果
期刊
报告局部应用维甲酸治疗光损伤和皮肤老化可能有效。作者采用随机抽样,以赋形剂作对照的双盲法研究,以评价0.1%维甲酸乳剂对治疗外源性皮肤老化的作用。在患者的一侧前臂涂维甲酸乳剂,而另一侧前臂涂赋形剂作对照;半数患者面部涂相同的乳剂,另半数患者面部涂赋形剂。
期刊
Leu7是一种IgM类鼠单克隆抗体(mAb),能识别自然杀伤(NK)细胞,亦可与人皮肤中的神经组织成分结合.已证实在外周神经系统中,此mAb尤与许旺氏细胞及髓鞘反应,而另一种NK细胞mAb(VEP13)不显示这种交叉反应.本文作者研究了Leu7和另一种NK细胞的标Leu11在正常皮肤中(特别对毛囊的神经分布)作了研究.作者从12人取得正常头皮,快速冷冻,连续的纵和横冰冻切片供标准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