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演讲辞里的大学精神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JFASDJFASDJF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盛夏的记忆。因为非同以往的毕业季而回味悠长。大学校长那些发自内心的“唠叨”。为无数青年点燃了对大学最后一课的集体怀恋,对未来人生路程的美好向往。今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历史,重温在中国教育的百年历程中。前辈校长们是如何谈论教育的宗旨、大学【或中学】的精神、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责任、德行的养成。以及学问和人生的关系,或可以看出其中的一脉传承。
  
  今日正诸生立志之时
   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  (1917年1月10日)
  今日为时甚促.不获与毕业诸生作竞日谈,惟临别赠言,贵精不责多。且平时每星期三之修身班演讲,诸生苟能悉记不忘,便已为益宏多。然在今日喋喋也。诸生居此四年,明岁虽仍有留校不去者,然究竞非全数。一旦分离升转他校,或置身社会,总宜先立定宗旨。盖青年人平日埋首学校,所练习所得者,均为养吾身心,长吾志气之具,出而遇风波险阻,恃吾心志以抵触之。正道所在,他非计也。非然者随波逐流,图暂时之苟活,失一生之人格,则生命何足贵哉!且夫今日正诸生立志之时,无论各具何长,要皆能发扬倡大,以备国家干城之选。设无志者也,则飘萍靡定终无所成,与禽兽何异?舟之浮海,行必有方,使无准的,达岸何时?如今日国家者,岂非失向孤舟颠簸(原文为颠波)于狂风巨浪中耶!诸生果如此舟,则莫如投之海洋以自沉,使尚欲有为于国中也。望各立尔志,急图自新。志不必尽同.亦不必尽信人言;一己所得,未必便合人意,人云亦云,殊非立身之道。盖人贵有价值者,一己之决断力耳。今日毕业,正中学学业之结束期,非学便于此止也。出而问世,不可浪用,不可放用,不可乱用,深求专学。尤望不可自萎。临别忠言,语短情长,听之择之,是在诸生矣。
  (张伯苓其时任南开学校校长。本文原为“校长训词”,由周恩来笔录)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1931年12月2日)
  我希望清华今后仍然保持它的特殊地位,不使坠落。我所谓特殊地位,并不是说清华要享受什么特殊的权利,我的意见是要清华在学术的研究上,应该有特殊的成就,我希望清华在学术方向应向高深专精的方面去做。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清华的经济和环境,很可以实现这两种目的,所以我们要向这方面努力。有人往往拿量的发展,来估定教育费的经济与否。这是很有商量的余地的。因为学术的造诣,是不可能以数量计较的。我们要向高深研究的方向去做,必须有两个必备的条件,其一是设备.其二是教授。设备这一层,比较容易办到,我们只要有钱而且肯把钱用在这方面,就不难办到。可是教授就难了。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的智识,固有赖于教授的教导指点,就是我们的精神修养,亦全赖有教授的inspira—tion。但是这样的好教授,决不是一朝一夕所可罗致的。我们只有随时随地留意延揽而已。同时对于在校的教授,我们应该尊敬,这也是招致的一法。
  我们固然要造就人才,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利用人才。就拿清华来说吧,清华的旧同学,其中有很多人才,而且还有不少的杰出人才,但是回国之后,很少能够适当利用的。多半是用非所学,甚且有学而不用的,这是多么浪费——人材浪费——的一件事。我们今后对于本校的毕业生,应该在这方面多加注意。清华向来有一种俭朴好学的风气,这种良好的校风,我希望今后仍然保持着。
  清华从前在外间有一个贵族学校的名声,但是这是外界不明真相的结果,实际的清华,是非常俭朴的。我希望清华今后仍然保持这种良好的校风。
  (本文系梅贻琦就任清华大学校长之演说)
   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1917年1月9日)  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日抱定宗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柬之高阁,毫不过问。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二日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砺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几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八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三日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本文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删节)
  
  不要抛弃学问
  
  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胡适
  (1929年6月18日)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句话罢。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胡适其时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为十八年级毕业而赠言)
其他文献
他是蒋介石的心腹重臣,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层;同时,他又以其独特的身份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交谊深厚;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他就是张治中。这位唯一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敢对蒋介石、毛泽东多次直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今年是张治中诞辰120周年。6月,张治中的长女张素我和次子张一纯讲述了父亲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首战淞沪:决心战死沙场   
期刊
在“风水”的众多追捧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党政官员群体”。刘鸿吾(化名)就是一名周旋在官员身边的风水先生,观面相、卜官运、看风水,甚至帮着规划城市建设。被当地官员奉为座上宾,尊称为“刘大师”。最近,他向记者揭露了某些领导干部笃信风水的荒唐之举。    官员对大师言听计从    我从事这行已有20个年头了,以前主要给人看看阴宅、算算命、指点下前程,仅能养家糊口。没想到这几年风水突然热了起来,尤其是在
期刊
提起张玉凤这个名字。50岁以上的人对她有一种神秘感。她是毛泽东晚年的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  张玉凤是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里较为低调的一位。她总说“最不愿意做的就是被采访”。年过六旬的她。偶尔参加一些重大的纪念活动,也很少发言,只是礼貌地和人微笑、打招呼。看上去很谦和。    “孩子们相信我”    多次接触,张玉凤给笔者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气质出众:她的
期刊
便衣警察错把湖北一位省级官员的妻子当做上访者,对其进行了严重殴打。  这身份误判成为中国网民的热议话题。中国政府近年一直致力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然而,每天有很多上访者进京。很多人是由于土地被侵占,还有人是因为在国企改革中下岗而寻求公正对待。    湖北领导夫人被暴打公安局致歉“打错了”    中共湖北省政法委综治办副主任的妻子陈玉莲在省委大院门口被6名便衣警察殴打16分钟,被打成脑震荡,
期刊
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的第一场现代局部战争。在狭窄的半岛上。美军使用了330万吨弹药.相当于二战弹药总耗量的一半及后来海湾战争的30倍。  不过较少有人提及的是。美军依仗着物质生活优势。在“硬摧毁”的同时也施展了“软拉拢”。曾出现过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一些画面。    用巧克力诱惑志愿军    从二战起,美军的各集团军都设有“心理作战”处、科、组,并配备专门的宣传部队。朝鲜战争一
期刊
不需要乔装打扮,因为他们总会认出你;手枪通常只会帮倒忙,还不如和老年人坐在一起喝茶来得有用;最需要记住的一点是“保住脑袋,给家人一个交代”。这就是“9·11”事件后一名意大利“007”在阿富汗的真实特工生活,远不像电影里演得那般刺激和浪漫。  传说伊斯兰教的真主阿拉在七天之内创造了完美的世界。但是在他手上还有一小块土地,他把它扔到地球上,于是就诞生了阿富汗。这个古老的传说被阿富汗人不断传颂。在“9
期刊
跟一个男友分手前,他说:“我希望你恨我,你这辈子都没恨过人。”他把我恨他当成奖杯了,可是我说:“我不恨你。”不恨他,把旧事放下便算了。  我是有爱无恨、有恩无仇的人。对我有过恩惠的人,一辈子都记得;仇人倒想不起有谁,不喜欢的人不见面便不会更加不喜欢那人了。  亲友间,有不高兴的事别憋在心里,憋得久了便积怨成仇。一些误会。一些不满,说出来,往往一笑泯恩仇。  有时是自己错,说句“对不起”不是天大的事
期刊
事实上。参与这一交换计划的美俄两国间谍的命运。早在一个月前就被决定了。  7月7日,阿尔汉格尔斯克劳改营。  囚犯伊戈尔·苏佳金正一头大汗地挖灌溉渠。  2004年,因为向美国中央情报局传送秘密文件,这位俄罗斯军控问题专家被判处15年监禁。  6年光阴逝去。  这一天,他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  一辆神秘的轿车,将苏佳金带到了莫斯科。三名美国人和一名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的官员召见了他。  “在那场谈话中
期刊
朗成平,香港著名经济学家。  1983年,已为人父的朗成平申请美国留学。那时候在美国,一般的教授大约10万美元年薪,税后实际到手的只有5.5万美元,折算成每一个月就是不到5000美元,房租2000美元,供车400美元,还要出去旅游,其实开销很大。  “那时候,年轻教授最怕的事情,就是学生找上门来请教问题,因为谈完了教学,到了吃饭时间,出于面子关系,就得请学生吃饭,吃完了就心疼。我因为教学多,还算好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张大千与齐白石齐名。素有“南张北齐”之称。一次,张大千去齐白石居所拜访。齐却闭门而拒。齐白石不招待的原因。是因为张大千造假太过“无耻”。这位“伟大艺术家”的造假水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受害者无数    上世纪20年代,张大千的假画比他的真画更有名气。张大千作假的对象,上自魏晋南北朝,下至明清,各朝各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的画作,他都拿来仿之。因为作假水平极为高超,他甚至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