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材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靠经验管理靠手工操作的教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教材管理 教材管理系统 信息化建设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材管理对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是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材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成为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教材征订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对于教材的征订都有完整的操作流程,但在实际的征订过程中却仍存在许多问题,有的教师多年使用同一版本教材,跟不上专业技术知识的不断发展,对学生在新知识方面的学习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有的教师不从知识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出发,为图私利选择自己所编选的教材;教材管理部门科学化管理水平不高,一味追求高水平、高档次,不适应学校的教学需求。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前沿科学技术,凸显出教材信息及时更新的重要性。由于教材征订信息更新不及时,教师不能及时获得最新的征订目录和优秀教材信息,所选用教材或征订信息不全或所订教材内容陈旧过时,造成多次改订,增加了教材征订周期,也为后期的教材信息统计工作带来困难。
教材征订计划通常是针对下一学期的课程拟订,要保证下一学期教学的正常进行,教材征订必须在本学期末完成,这一工作要求往往不能兼顾到学生的学籍异动情况,这也造成了教材发放时总会出现教材缺少现象,由于补订教材数量少,出版社不能及时反馈补发,使得到货时间过长,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过程。
高校提倡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之外,根据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增设各种类别选修课,同一班级的学生选修不同课程,使用不同的教材,造成使用教材的人数难以准确,而选择同一选修课的学生包含不同班级学生,少量多次征订、补订、退订,使得教材征订、教材汇总统计以及后期的教材费结算等工作周期普遍延长。
二、教材管理信息化是改进教材管理工作的必要发展
多数高校教材征订工作的具体流程为:根据下一学期教学任务安排任课教师→任课教师选用教材→各教学单位上报教材征订计划到教务处→教务处教材管理部门提前联系教材供应商征订教材→部分教材的补订以及改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广泛应用,对教材的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已势在必行。在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学改革、当今社会知识需求全面性等因素的影响,旧的教材征订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需要,教材管理信息化成为了必然。建立高校教材管理系统,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从教材选用、征订和发放、评价等几个环节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教材管理的信息化,更好保障教学正常进行。
1.高校教材管理系统中应构建教材信息库,建立《教材征订目录》,方便教学单位选用优秀教材。高校教材档案信息库的建设需要先做好教材研究工作,高校对教材的研究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各教研室、各学院、各教材科以及教师们的重要任务。在建设教材信息库时,各教学单位可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计划,向教材管理部门推荐适用性强的教材,为教材档案信息库提供基础数据。教材管理部门应安排專人负责优秀教材的收集、教材质量的调查,教材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应从教材的采购、供应转移到突出抓好教材信息的发布和咨询、教材选用和质量跟踪评价上。教材信息库中录入的教材,应包含有齐全的基本信息,如ISBN码、书名、作者、价格、出版社、出版日期、适用专业等,再对各级各类书目进行标注:重点教材、规划教材、推荐教材、获奖教材、近三年新教材等。教材管理部门应每学期对教材档案信息库应中的教材进行更新,方便教师查阅和选用。教材信息准确、全面,后期的教材征订工作和数据统计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为了使教材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在教材选用时可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择优性原则: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十五国家重点规划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国家级、省部级获奖教材;国家级、省(部)级重点教材和规划教材;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等。
(2)适用性原则:教材选用应符合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及知识构成的规定,以及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
(3)创新性原则:教材选用时,应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基础上,尽量选用反映学科新成果、专业技术新发展的优秀教材。
(4)稳定性原则:同一门课程在同一学期原则上只选用一种教材,跨学期课程的教材版本要保持相对稳定和连续性。
(5)经济性原则:选用教材,应当以价廉物美为基准,以免造成学生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教材供应包括教材征订和发放,在教材管理工作是中最为基础的环节。学校应有效利用教材管理系统,只有实现了教材征订、采购、入库、出库、盘点等信息化,教材管理工作做到精细化,才能保证每学期教材到书率高,按时按质按量到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任课教师在教材管理系统中遵循教材选用的五大原则选定教材后提交,学院或教学部分管领导审核通过后,教材管理系统直接生成教材征订计划,由学校教材管理部门进行最后审核及核对后,汇总系统中订单交教材供应商,这一信息化流程解决了以往征订教材耗时长、手工订单工作量大等问题。教材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与学籍管理系统连接,实时更新学生的学籍变动情况、及时变更专业和班级归属情况,不会造成重复征订或漏订等问题。
3.建立教材使用的网络评价机制,加强教材质量跟踪,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选用教材进行质量跟踪调查,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措施。教材评价体系对教材信息库的构建、《教材征订目录》的建立以及任课教师教材的选用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做好师生对教材使用和管理的反馈意见收集整理,提高优质教材的选用率。
通过教材管理系统中的教材评价体系,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所使用教材质量的反馈情况,如教师和学生对所用教材的满意度调查,加强教师和各出版社之间的交流,选出高质量、适合学生的教材等。教材管理部门还应对选用的教材在使用过程中进行跟踪调查,对优秀教材进行建档入库及重点推荐,对优秀教材走入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教材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效率,还应该做好教材管理队伍的建设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因此还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培训,可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的方式,或者到其他高校学习取经,进行信息技术、教材研究、教材管理、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的培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教材管理水平。
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是适应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提高教材管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高校教材管理人员应在工作中不断改革和完善教材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真正全面地实行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永军,张碧如.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和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8 (4):69.
[2]胡孝恽.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高校教材管理思路探析[J].中国市场,2014(14 ).
[3]施菊华.新形势下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 [J].教育探索,2006(3).
[4]宋芷.建构人性化的高校教材管理模式[J].教学研究,2009, (4).
关键词:教材管理 教材管理系统 信息化建设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材管理对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是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材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成为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教材征订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对于教材的征订都有完整的操作流程,但在实际的征订过程中却仍存在许多问题,有的教师多年使用同一版本教材,跟不上专业技术知识的不断发展,对学生在新知识方面的学习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有的教师不从知识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出发,为图私利选择自己所编选的教材;教材管理部门科学化管理水平不高,一味追求高水平、高档次,不适应学校的教学需求。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前沿科学技术,凸显出教材信息及时更新的重要性。由于教材征订信息更新不及时,教师不能及时获得最新的征订目录和优秀教材信息,所选用教材或征订信息不全或所订教材内容陈旧过时,造成多次改订,增加了教材征订周期,也为后期的教材信息统计工作带来困难。
教材征订计划通常是针对下一学期的课程拟订,要保证下一学期教学的正常进行,教材征订必须在本学期末完成,这一工作要求往往不能兼顾到学生的学籍异动情况,这也造成了教材发放时总会出现教材缺少现象,由于补订教材数量少,出版社不能及时反馈补发,使得到货时间过长,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过程。
高校提倡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之外,根据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增设各种类别选修课,同一班级的学生选修不同课程,使用不同的教材,造成使用教材的人数难以准确,而选择同一选修课的学生包含不同班级学生,少量多次征订、补订、退订,使得教材征订、教材汇总统计以及后期的教材费结算等工作周期普遍延长。
二、教材管理信息化是改进教材管理工作的必要发展
多数高校教材征订工作的具体流程为:根据下一学期教学任务安排任课教师→任课教师选用教材→各教学单位上报教材征订计划到教务处→教务处教材管理部门提前联系教材供应商征订教材→部分教材的补订以及改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广泛应用,对教材的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已势在必行。在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学改革、当今社会知识需求全面性等因素的影响,旧的教材征订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需要,教材管理信息化成为了必然。建立高校教材管理系统,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从教材选用、征订和发放、评价等几个环节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教材管理的信息化,更好保障教学正常进行。
1.高校教材管理系统中应构建教材信息库,建立《教材征订目录》,方便教学单位选用优秀教材。高校教材档案信息库的建设需要先做好教材研究工作,高校对教材的研究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各教研室、各学院、各教材科以及教师们的重要任务。在建设教材信息库时,各教学单位可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计划,向教材管理部门推荐适用性强的教材,为教材档案信息库提供基础数据。教材管理部门应安排專人负责优秀教材的收集、教材质量的调查,教材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应从教材的采购、供应转移到突出抓好教材信息的发布和咨询、教材选用和质量跟踪评价上。教材信息库中录入的教材,应包含有齐全的基本信息,如ISBN码、书名、作者、价格、出版社、出版日期、适用专业等,再对各级各类书目进行标注:重点教材、规划教材、推荐教材、获奖教材、近三年新教材等。教材管理部门应每学期对教材档案信息库应中的教材进行更新,方便教师查阅和选用。教材信息准确、全面,后期的教材征订工作和数据统计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为了使教材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在教材选用时可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择优性原则: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十五国家重点规划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国家级、省部级获奖教材;国家级、省(部)级重点教材和规划教材;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等。
(2)适用性原则:教材选用应符合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及知识构成的规定,以及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
(3)创新性原则:教材选用时,应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基础上,尽量选用反映学科新成果、专业技术新发展的优秀教材。
(4)稳定性原则:同一门课程在同一学期原则上只选用一种教材,跨学期课程的教材版本要保持相对稳定和连续性。
(5)经济性原则:选用教材,应当以价廉物美为基准,以免造成学生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教材供应包括教材征订和发放,在教材管理工作是中最为基础的环节。学校应有效利用教材管理系统,只有实现了教材征订、采购、入库、出库、盘点等信息化,教材管理工作做到精细化,才能保证每学期教材到书率高,按时按质按量到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任课教师在教材管理系统中遵循教材选用的五大原则选定教材后提交,学院或教学部分管领导审核通过后,教材管理系统直接生成教材征订计划,由学校教材管理部门进行最后审核及核对后,汇总系统中订单交教材供应商,这一信息化流程解决了以往征订教材耗时长、手工订单工作量大等问题。教材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与学籍管理系统连接,实时更新学生的学籍变动情况、及时变更专业和班级归属情况,不会造成重复征订或漏订等问题。
3.建立教材使用的网络评价机制,加强教材质量跟踪,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选用教材进行质量跟踪调查,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措施。教材评价体系对教材信息库的构建、《教材征订目录》的建立以及任课教师教材的选用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做好师生对教材使用和管理的反馈意见收集整理,提高优质教材的选用率。
通过教材管理系统中的教材评价体系,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所使用教材质量的反馈情况,如教师和学生对所用教材的满意度调查,加强教师和各出版社之间的交流,选出高质量、适合学生的教材等。教材管理部门还应对选用的教材在使用过程中进行跟踪调查,对优秀教材进行建档入库及重点推荐,对优秀教材走入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教材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效率,还应该做好教材管理队伍的建设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因此还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培训,可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的方式,或者到其他高校学习取经,进行信息技术、教材研究、教材管理、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的培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教材管理水平。
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是适应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提高教材管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高校教材管理人员应在工作中不断改革和完善教材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真正全面地实行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永军,张碧如.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和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8 (4):69.
[2]胡孝恽.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高校教材管理思路探析[J].中国市场,2014(14 ).
[3]施菊华.新形势下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 [J].教育探索,2006(3).
[4]宋芷.建构人性化的高校教材管理模式[J].教学研究,200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