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战略思维铸就经世致用之策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降低和优化政府成本》一书围绕政府的制度成本、决策成本、运行成本、公信力成本、政府会计、国库集中支付、电子政务和绩效预算八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而精辟的阐述,并对降低政府成本提出了全面具体、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成本 宏观思维 经世致用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的发展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初具规模,经济体制改革成就斐然,但政治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陈旧观念还在时刻影响着政府的治理和运行。政府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连年攀升,政府占用的资源过多等,已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行政学院许正中教授和财政部行政政法司副司长张更华同志合著的《降低和优化政府成本》一书(此书已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围绕政府的制度成本、决策成本、运行成本、公信力成本、政府会计、国库集中支付、电子政务和绩效预算八个方面对如何降低政府成本进行了深入浅出而精辟的阐述,立意高远且政策措施到位。
  一般人看问题,或者很难把问题看得透彻,或者很难宏观上把握问题的全貌,这有如对“点”和“面”的理解和把握,而能同时理解和把握“点”和“面”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政府成本是什么?有的人可能回答:不就是政府花的钱吗?这答案不能说完全错误,但只是答对了一部分。看完《降低和优化政府成本》,读者会发现原来还有制度、决策和政府公信力等方面的隐性成本,而且背后还隐藏着许许多多政府管理上的问题。发现问题已相当不易,能把问题如数家珍来剖析并逐一提供对策更是难上加难。没有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宏观战略思维应该是无法做到的,这也体现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理论功底和多年的行政管理研究经验。
  
  体现了对政府成本研究的理论高度与前瞻性
  
  本书体现出作者对政府成本研究的理论高度和前瞻性。国家竞争力的测度和影响因素、政府公信力与社会复合资本累积机制、国库集中收付与财政透明度、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绩效预算对政府成本的控制阀作用等新理论在本书中一一得到了详尽的剖析。例如在分析法治和人治两种不同的政府治理理念决定着政府运行成本的大小时,作者指出,法治偏重于庞大的法律组织,人治需要投资庞大的官僚组织。法治主要是靠外在的政治法律制度的强大威慑力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其符合政府管理的需要。在法治的条件下,一整套刚性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和国家机器的强制推行以及建立完备的法治模式,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在人治模式的政府治理中,要维持统治者的权威不受外来威胁而动摇,强大而有力的官僚体系是不可或缺的,这需要政府支付庞大的官僚体系的组织成本、执行成本和监督成本。人治权威的维持成本要大大超过法律的强制成本,由于统治者决策失误带来的社会动荡成本和学习成本也是法治模式所没有的,所以,法治是政府治理的发展趋势。
  作者在研究政府转变职能的难度时溯源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引用了世界著名汉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的研究,把我国的传统文化描述成典型的“水稻文化”,指出这一文化对我国的制度、价值观和社会具有某种“核心作用”以及与这种文化相适应的经济制度带来的惰性。很多人弯腰弓背的劳作变成了公认的常规,旨在节省劳动力的发明活动则是凤毛麟角。一年一年地就形成了中国人“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的传统,人们不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于对群体和政府的依附。作者认为我国的政府和公民都习惯于计划经济式和行政命令式的习惯思维,极大地增加了政府转变职能的难度。另外,书中“政府超市”、“决策听证”、“政府悖论”、“数字地球”和“专业化制衡”等等概念开阔了甚至是最挑剔的读者的眼界。
  
  对中国目前政府成本的现实判断准确而全面
  
  作者对我国当前的制度成本、决策成本、政府运行成本和公信力成本等都有深入的分析。例如,在研究我国政府制度成本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制度设计问题导致政府成本增加的情况。首先从资源配置角度来看,我国的政府与市场之间大量地存在“缺位”、“越位”和“错位”的现象,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混乱,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其次,认为我国传统社会的宗法制度客观上形成了我国“强政府、弱社会、虚化个人”的基本格局,使得政府与个人、社会的边界模糊,导致社会运行效能较低。然后,论述我国始终没有建立起权力制衡机制,使得官员自主裁量权过大。最后,认为我国不少政府管理制度带有临时性、应急性特点,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周密规划,政出多门,甚至会出现相互矛盾的严重问题,制度设计缺乏科学性,导致政府成本升高。
  在分析我国政府运行成本存在的问题时,指出政府成本的总量过大和结构中人力成本比重较大:“2004年,我国有4500多万行政官员和公共事业单位人员要靠国家财政供养。按该年党政机关10043元的平均工资及为其提供的办公设施、住房、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若将这些考虑进去,每增加一个人,一年至少财政支出2万元。据此推算,近年来财政每年需要增加工资性支出达900亿元,占国家新增财力的60%。”“1978年,政府机关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16%,2001年上升到15.1%,增长13倍。”“文山会海”、“上面来一个,下面陪一桌”,政府公款吃喝接待费用高直接导致了政府运行的高成本。既有详细的数据分析又有定性的经验分析,让读者能容易而且全面地理解当前政府成本的问题。
  
  对全球先发国家治理经验的借鉴得当
  
  在论述国外制度创新经验时,该书分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在三大领域推进政府管理改革:功能定位市场化、政府服务输出市场化和内部管理的放松规制取向,1993年克林顿总统的“联邦政府内部革命”以及西方国家学习型政府的实践。在分析国内外电子政务对于政府改革与发展具有催化作用时,说到了以流程为中心重建政府组织的变化:以流程为主代替分工、决策点置于工作进行处、以扁平式组织结构代替分权化组织结构、管理人员由监督者变为教练等理念,认为电子政务是建立在信息科技和管理“双轮驱动”基础上的。
  特别是在借鉴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三国以绩效预算降低政府成本的实践时,该书介绍了各国绩效预算改革案例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对美国的绩效预算改革研究了副总统戈尔的“重塑政府运动”和《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以及布什总统将私营部门的绩效管理理念引入联邦政府管理的降低政府成本实践,使得“2000年美国联邦支出降到了GDP的19%,达到了1970年的水平;联邦人员减少了36.5万人,联邦雇员比例降到了193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英国绩效预算评估改革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转为以服务质量和顾客为中心的绩效评估,以及财务管理新方案中设立经济、效率和效益3E的标准体系,也为英国在1994年到1998年节约了72900万英镑。澳大利亚的预算权责制改革将政府各部门的业务划分为由政府承担的核心业务和由私人承担的非核心业务,并确立了政府与各部门之间的商业化运作关系,使得“澳大利亚公共部门的员工总数从1986年的180893人下降到了2002年的12350人”,精简政府的同时改善了政府的财政绩效。可以说,书中每一个专题模块都有国际上先发国家加强政府治理和降低政府成本的先进经验,让读者大开眼界。
  
  提出全面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在对策方面,该书提出的对策既全面具体,又具有针对性和很好的可操作性。例如在第七章论述构建我国国库集中收付体系降低成本时,从专业化制衡政府的管理架构、降低政府成本和风险、科学理财预防腐败、健全法规体系、改革会计核算办法、国库业务电子网络化和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七个方面进行全面和具体的论述。其中提出需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等法规,政府会计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以及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审计部门要配合联动共同构筑严密的监督制约机制的对策都非常具体。在第四章构建政府运行成本专业化制衡制度框架的分析中指出,专业化制衡包含三个层次的体系:“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分离制衡;预算、政府绩效、政府会计的协调制衡;预算立法机构、预算执行机构与预算绩效评估机构的制衡。三个体系逐层递进,共同构成我国政府成本控制的专业化制衡体系,这些思想对策也都很精辟。
  在论述控制政府决策成本的对策建议中提出:以决策法制化、民主集中制和责任追究制来加强和完善政府的决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以听证会扩大民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程度;因地制宜扩大基层政府决策权;尊重市场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科学性;发挥非政府组织对政府决策的作用;提高政府对危机的处理能力;发挥科学技术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重视降低政府决策成本的配套措施的建立和完善等。这些对策即全面又具体,对降低政府成本实践应该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该书文笔流畅洒脱,内容通俗易懂。作者融政、经、史、管于一体,看似在写政府成本,实则在写社会演变及国家治理方略,读后让人很受启发。作者指出,“任何一项改革若只考虑单项突破,要么社会发展出现断裂,要么这次改革的成果成为下一次改革的对象。”立意高远而寓意深刻,体现出作者的宏观战略思维。阅读此书不仅能使读者对当前我国政府成本过高的原因有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而且对读者的宏观思维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作者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其他文献
摘要 风险管理贯穿于政府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越早发现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管理的成本就越低,带来的效益也就越大。只有建立起政府公共投资建设项目风险评价的组织机制、风险分析机制、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才能提出有效的风险处理措施。  关键词 政府公共投资 建设项目 风险评价    政府投资是我国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2008年在面临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情况下,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
一般认为中国山水游记自东汉马第伯《封禅仪记》开始,至唐柳宗元的游山诸记开始走向繁盛。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语言优美,观察入微,蕴含着身世之感,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宋代,山水游记在内容方面有所发展,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就以幽微的理趣取胜。及至明代,李梦阳作为文坛复古派领袖,虽说其散文包括游记在内总体成就不如唐宋八大家,但细读其《空同集》中的游记文,仍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下文即从创作背景与特色方面对李梦阳的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公民新闻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一支。在华南虎事件中,公民积极的参与意识使事件不断发展并最终水落石出。公民新闻体现了公民社会责任感和求真意识,促使传统主流媒体对公众议程设置重新思考,并且监督了政府,使其工作更加民主和透明。  【关键词】公民新闻 华南虎事件 新闻监督    公民新闻也称参与式新闻、开放性新闻、草根新闻。他主要是借助了强大的技術的推动, 数码相机、摄像手机、D
【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民政部出台发展城市社区服务业的政策,推动了我国为老服务业的发展。20多年后的今天,国内大多数发达地区都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社区为老服务。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较,黑龙江省为老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通过对黑龙江省为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破解为老服务业发展缓慢难题寻求对策。  【关键词】城市社区为老服务 对策    城市社区为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20多年来,黑龙江省在发展城
[摘要]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在本质上是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的一种。但我国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违反了其本质的要求,应从民事诉讼程序的本质出发,对我国的审判监督程序的性质、发起主体、审判程序等方面进行重构。  [关键词]民事诉讼 审判监督 再审 程序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再审程序的发动主体有三类,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当事人。《民事诉讼法》把发动再审的权利赋予广泛的主
【摘要】企业文化看似无形,却是企业的生存指南。员工的行为动力与企业所给予的生存机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分析企业文化本质的基础上,深刻把握企业文化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特点与作用,才能不断探索有利于发挥企业文化强大力量的有效构建路径,以实现企业和员工更好地生存。  【关键词】企业文化 本质 员工 生存    引 言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曾讲过:“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
李白《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云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或言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此诗言辞闪烁,语意
【摘要】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共同价值理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承载媒介,要注重构建核心价值理念的社会引领地位。要注重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重点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机制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想理论领域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     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的是社会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秋天,时年五十三岁的欧阳修写过一篇《秋声赋》,不意广为流传,人所共知。清代李調元甚至在《赋话》卷五里将它与苏轼的《前赤壁赋》相提并论,称之为“宋赋之最擅名者”。  这一年夏伏将尽时,欧阳修写了《夜闻风声有感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讲》,这首诗是欧阳修闻风有感送给友人刘敞和梅尧臣的。刘敞字原父,梅尧臣字圣俞。其中的“夜半群动息,有风生树端”尤为人叹赏。在这首诗里,欧阳修叹写的也
摘要 “9·11”事件后,美国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全球反恐”战争上,忽视了亚太地区的力量平衡。在反恐战争结束后,美国作出战略调整,努力维持其在亚洲和全球的主导地位。从2011年开始,美国不断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除了巩固与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同盟关系,还与东盟等亚洲国际组织加强往来,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奥巴马连任后,加强亚太地区战略部署的总体思路不会改变。  关键词 美国 亚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