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地方普通高校工程硕士“1234全方位立体化”奖助体系

来源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fl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立研究生奖助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以江苏理工学院“1234全方位立体化”奖助体系为例,探索地方普通高校工程硕士奖助体系的构建思路,关键在于统一领导、细化指标、丰富形式、拓宽渠道,实现高效率运作、多层次开展、广覆盖实施的目标,为专业硕士教育与培养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程硕士;奖助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5)01-0094-03
  随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迈上了新台阶。要保证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关键在于建立起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1]近年来,部分高校在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建工作中改革创新,为激励研究生科研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在摸索、创新的过程中,高校往往以学术型研究生为参照,缺乏对以工程硕士为代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调查研究。尤其是随着“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的实施,一批地方普通高校获得了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的机会,如何在这类高校中建立起符合专业硕士自身特点,契合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是广大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
  一、专业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的主要问题
  (一)多头管理,责任不明确
  部分地方高校开展专业硕士培养的历史较短,学校对研究生奖助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尚未建立独立、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一些高校将研究生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交由二级学院本科学工部门统一负责,并需要研究生管理部门对评定材料进行审核,工作流程缺乏流畅性,且容易造成多头管理的局面。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互相推诿、责任不明确等问题,成为研究生奖助工作的“绊脚石”。
  (二)结构单一,激励作用偏弱
  目前研究生奖助体系中,由国家和学校提供的无偿资助部分占主导地位,而研究生“三助”、勤工俭学基金等有偿资助比例较低。[3]国家和学校拨款的奖学金授奖面小,对部分研究生而言缺少吸引力。而“三助”和勤工俭学基金等助学金覆盖面广,门槛低,对研究生有较大吸引,可以激励研究生刻苦钻研、努力工作,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资助。然而,部分高校除了发放无偿资助外,很少设立有偿资助项目,奖助学金的结构相对单一,对研究生的激励作用有限。
  (三)缺乏针对性,偏离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研究生收费制度的改革,各级政府部门和以培养学术型硕士为主的高校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奖助制度。但这些办法、细则往往更偏向学术型硕士的实际,偏离了专业硕士的现实。部分高校在专业硕士奖助学金的评定中,参照学术型硕士的评价标准,实行一刀切,过分强调论文发表的数量,缺乏对发明专利、企业实践项目等专业硕士所要求的实践能力的关注,偏离了专业硕士的培养宗旨,无法发挥专业硕士工程实践能力的导向作用。
  二、构建“1234全方位立体化”奖助体系
  (一)“1234全方位立体化”奖助体系的提出
  江苏理工学院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开展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的试点单位之一,自2012年以来,共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103名,生源主要来自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后分别在机械工程领域和环境工程领域学习。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契机,坚持“服务特需、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严格标准”的原则,坚持“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逐步构建出符合学校发展,符合工程硕士实际的研究生奖助体系——1234全方位立体化体系。
  (二)“1234全方位立体化”奖助体系的工作机制
  1.“1”方负责——统一领导,明确责任
  专业硕士,尤其是工程硕士,按不同专业领域进行招生。研究生入校后,原则上将接受领域所在二级学院的统一管理。江苏理工学院在探索构建研究生奖助体系的过程中,大胆尝试,将全校研究生的奖助评定工作统一由研究生处管理,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对评定流程实行有效监督。研究生处牵头成立奖助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及评审委员会,分别监督基层培养单位和校级评定过程。从评定办法的制定、评定通知的发布,到评定材料的审核、名额的确定以及名单公示,每一个环节都在研究生处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淡化了领域的差异,实现了“评—审—定”三者合一,避免了多头管理带来的互相推诿,极大的提高了研究生奖助学金的评定效率。
  2.“2”种指标——细化指标,一贯到底
  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定,更注重科研水平的考量。在部分高校,专业硕士奖助学金,特别是学业奖学金的评定往往只设立论文、课题等单一指标,三个年级通用。而工程硕士类的研究生出成果常常要等到研二以后,能够在研一就发表论文、取得科研成果的研究生寥寥无几。单一指标的评定条件则把刚刚升入二年级的研究生挡在了奖学金评定的大门外。在国家大力改革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的背景下,江苏理工学院将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指标分为两种,指标一面向二年级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指标为研一期间的课程成绩,取满足培养方案的课程加权成绩进行排名,从高到低按不同奖项获奖比例确定得奖者;指标二面向三年级研究生,评定指标则改为科研积分,不再将课程成绩计算在内。两种指标并行,保证了奖学金覆盖面尽可能宽广,极大的激发了研究生在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3.“3”对奖助——丰富形式,力争全面
  研究生要想获得奖学金,要求课程成绩达到最低分数线,要求有一定科研量。但由于每位研究生专业背景及从事科研工作的难度不同,奖学金的100%全覆盖并不现实。江苏理工学院为保证每一位研究生特别是入学新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基本保障,设立了三对奖助组合:校长奖+新生学业奖、国家奖+学业奖和国家助学金+“三助”。组合一:校长奖+新生学业奖,面向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校长奖覆盖面在80%以上,奖励第一志愿报考及调剂志愿达到一定分数的新生;新生奖按国家学业奖学金制度,覆盖面100%,旨在解决新生入学后的生活保障。组合二:国家奖+学业奖,面向二年级及以上研究生。国家奖的名额根据省教育厅下达的指标安排,旨在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科研突出的优秀研究生;学业奖分一二三等,覆盖面分别为20%、50%和30%,旨在奖励达到一定学业要求的研究生。组合三:国家助学金+“三助”,面向全体研究生,覆盖面100%。国家助学金按国家政策评定,“三助”即助教、助管、助研,助研中又包含校内科研补贴和企业实践补贴。三组奖助学金的设立,实现了研究生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奖助保障,既保证了研究生的基本生活,为研究生提供安定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又激起了研究生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斗志,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4.“4”级资助——政校企师,渠道互通
  政校企师,是指奖助学金由政府——学校——企业——导师四级提供,奖助政策相互贯通,相互融合,构成了奖助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政府资助的部分包含国家奖学金、一定比例的国家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学校资助部分包含一定比例的国家学业奖学金和助管、助教项目;企业资助部分是指工程硕士在企业实践阶段获得的实践津贴;导师在政校企提供资助的基础上,提供一定比例的助研基金作为补充,丰富研究生奖助形式。政府和学校资助部分由研究生处统一发放,企业资助经研究生处交由企业自主发放,并严格监督资助程序,确保按时发放。导师提供的助研基金可以从导师课题和项目经费以及研究生培养经费中灵活调剂,由研究生处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导师履行职责。
  (三)“‘1234’全方位立体化”奖助体系的意义
  构建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是吸引优秀生源,激励学生成才,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有着重大意义[4]。江苏理工学院采用的“1234全方位立体化”体系,使研究生奖助实现了高效率运作、多层次开展、广覆盖实施的目标,为专业硕士教育和培养创新提供了参考。首先,对于研究生人数较少的高校,其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模式可以借鉴“1234”模式,有选择性的对相关事务进行统一管理,避免了研究生处——学工部门——二级学院多头管理的乱象;其次,“1234”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地方高校对于优质生源的吸引力,提高第一志愿填报率,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专业硕士的招生压力;再次,“1234”模式下的奖助覆盖面广,允许更多的研究生参与评选,极大的激发了研究生的参评热情,从而促使研究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企业实践和科学研究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最后,“1234”模式对提高专业硕士企业实践质量起到较大作用。该模式创造性的将企业实践环节融入到奖助体系中,使得企业实践与研究生理论学习、科学研究、论文答辩等环节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实践在整个培养环节中的重要性,得到师生的广泛重视,有效推动企业实践向着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前进,实践质量将得到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钟军,朱红,张海林.新时期构建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思考与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45-47.
  [2]王仰麟.生玉海,黄俊平,陈秋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建——以北京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4):11-15.
  [3]卢毅,肖湘愚,李晓.明确理念、针对实际 创建新型研究生奖助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0):26-29.
  [4]李忠、熊玲、陈小平,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8-12.
  责任编辑 孙学通
其他文献
摘 要:无纸化考试是21世纪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可以灵活的创建组卷方案,自动生成无纸化试卷,还能极大地提高考试的工作效率,体现考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结合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无纸化考试的应用现状,指出无纸化考试作为一种新型的考试形式,具有与传统笔试无法比拟的优势,并通过应用实例证明无纸化考试能更好的体现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无纸化考试;计算机基础教学;组卷方案 
期刊
摘 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逐步提高,传统评价体系的不适应性逐渐凸显,新的评价体系初具雏形。对“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实践于具体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任务引导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预习—教—学—做—复习”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双方围绕知识点展开良性互动。这套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的能力从理论到实践一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多家企事业单位走访及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考察中等职业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现状和企业岗位设置情况,分析岗位应具备的相关知识和基本能力,反推提升归纳总结出中等职业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和工作过程知识以及专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师;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和工作过程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由于应用型本科工程类专业学生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不匹配,导致目前“人才荒”和“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在深入分析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提出了贯穿学生能力培养全过程的“一师四能”立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并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程类专业;一师四能;立体化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
期刊
摘 要:建立以企业实际工程生产要求为对象,以培养模具专业企业现场工程师为目标,针对模具专业企业现场工程师实践阶段培养要求,分析培养模具专业企业现场工程师的条件及应该具备的素质,以及国内模具专业企业现场工程师企业学习及校外实习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了适合我校模具专业企业工程师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方式,构建了培养方案实施细则以及教师队伍建设思路,为完善模具专业企业现场工程师培养方案提供借鉴。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语言景观视域下调查与研究了常州市道路名称公共标识英译情况,数据采集发现常州市道路名称公共标识英译主要存在三种译法。根据外籍人士完成的调查问卷考量了常州市道路名称公共标识英译的公众认同性,提出以双语注释的方式展现常州老城区道路名称的历史内涵与新城区的道路名称的现代化涵义。  关键词:语言景观;道路名称;公共标识;描述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
期刊
摘 要:研究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常州市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现状,并根据调研结果分别对常州市在校大学生心理资本在性别、年龄、是否担任职务及出生地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总结,以期为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心理资本;常州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5)01-0068-09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期刊
摘 要:外宣翻译的目的是要让译文读者准确理解源文所要表达的信息。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出发,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英文版为语料,指出译者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语言、文化和思维特点等因素,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从而更好地传达源文的内容,实现翻译目的。  关键词:外宣翻译;译者主体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5)
期刊
摘 要:结合自身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和江苏理工学院的实际情况,对当前本科毕业论文缺乏创新性、学生所做工作简单肤浅、毕业设计(论文)不具备工程实际应用价值,缺乏对生产和科研的指导性等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其在论文选题、学生基础及毕业设计(论文)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完善论文选题体系、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严格论文答辩等方面进行的实践,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的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属于高校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一个校园微因子。简述了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分析了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根本任务,在文化安全的视角下,从主体建设与客体建设的融合、载体建设与内涵建设的融合、体制建设与机制建设的融合等四方面论述了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  关键词: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总体框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