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下武术探析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武术是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代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原始初民为了生存,在与禽兽的搏斗中逐渐练就了技击技能。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发展,中国武术文化内涵越加深厚,从习武强身之术到军事技能之术再到舞武宣扬之术,最后武术成为一种文化载体,成为中华文化精神组成元素。传统武术在传统文化历史长河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进行探析。最终得出结论,在中国悠久绵长的传统文化中武术以其特有的身体符号、技术技能、师传思想和军事贡献占有重要席位,是其他文化元素无法替代的重要传统文化组成部分。
  关键词:传统武术;传统文化;元素
  1.何为武术
  1.1武术起源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六一七十万年前中国猿人的出现时期,己经经历了皇帝、炎帝、唐尧、虞舜到夏代这段时期,在这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伴随养中国人类文明的出现,武术慢慢开始了萌芽、发展的阶段。
  武术最根木的特征是技击性。原始时期,当时人类生活在环境恶劣的荒野上,人少兽多的环境下,人类为了保持自己的生命,必要的情祝下人要与兽进行斗争。人们为了获得长期生存资格,将人类的这种木能性的攻防技能反复研习并传授给下一代使之成为一种谋生手段,这些技术孕育了武术技能的形成,为武术的产生提供物质条件,就是在这种残酷的斗争中中国武术的技击就这样开始萌芽了。
  1.2武术内涵
  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防御敌人进攻。武术,拥有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实力。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生存技能,中国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成为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
  2.传统文化下武术的发展
  中国武术,延衍流长,流传迄今可考证史实有4200年的中华文明史,文武相承相传。中国武术,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中国传统文化下武术的内涵意义深刻且广泛,有防身强体之术亦有修身养性之道更甚至有治國平天下之道。
  2.1传统文化下武术内涵延展
  武术就是军事技术,也就是古代战争技术。所以,武,本意就是拿起武器奔跑,去战争,去杀伐。所以武术即为杀伐之术。也为战争之术。先有舞(wu),后有武。武,举戈而舞,旌旗、震慑。商周时期,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故认为武术可以以舞蹈形式演练。周代设“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御,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武术功能和技艺向着多样化发展先秦时期武术的发展受儒家、墨家、道家、兵家和阴阳家各家思想的共同影响,中国武术开始成为一种文化形态。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很重视格斗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桓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在这时期,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汉代枪的应用达到颠峰,各种枪法开始出现。据传华佗首创“五禽戏”,是中国武术的滥觞。
  2.2传统文化下武术外沿发展
  武术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先秦时期青铜兵器的多样化及演进。到了商周时期,拳搏与角力是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西周时期,射术与礼乐相结合而形成的“射礼”是射术发展的一大显著特色。在武术的基础上创造出武舞,而舞武与武术在原始文化形态中本为一体。商周时期,射术是当时武士教育的重要课程,为武术的发展起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武术功能和技艺受先秦各思想流派影响,各民族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融会多民族武术而形成现在这样一种文化形态的中国武术,且在此时导引术首次出现。
  秦王朝时期始创角抵,由春秋战国时的“相搏”中分化而来。汉代,兵农不分,劳动人民在劳动之余练武。汉代时期,出现了“武艺”的名称。此时期象形类拳术出现。汉代的养生思想和导引术已普遍发展,对后世影响较深,且此时武术的对外交流加强。
  隋唐五代时期创立武举制,通过考试选拔武勇人才,促进了群众的练武活动。隋唐五代时期的器械武艺有了进一步发展,如短兵有剑术和刀术,长兵有棍、枪、戟等,远兵有弓射与弩射。唐代武术套路技术吸取了舞蹈中健舞的姿势动作以及手、眼、身法、步等表现形式,丰富了武术套路的表演技巧。因此,唐代是武术套路高度发展的时期。
  两宋时期,内忧外患,尚武的社会风气,促进了武艺的友展。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繁荣,促使了以习武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的出现,促进了民间武术的发展。宋代套路技术已经发展到完善阶段,每练一套,有起势,有收势,而起势与收势往往和当时的礼仪联系。武艺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有剑、刀、枪、棍、斧、戈、鞭、铜、杆、锤等,还有软器械和射。
  元代时期主要是骑马作战的方式,骑马、射箭、摔跤正是其传统提倡重视的三项运动。元代士兵及统治者练武内容,除了有蒙古擅长的骑马、射箭、摔跤项目外,仍保留有单剑、双剑、单刀、双刀、枪、棍、锤、斧等。元代统治时间虽短,但其严厉的禁武政策,使得传统武艺却受到较大的摧残。
  明朝时期是武术集大成时期,鼓励士兵习武。军事实用和花拳绣腿在明代武术中并行发展。在明代,武术套路和对抗格斗均已形成体系。明代武术中套路形式已相对成熟,有程冲斗、戚继光以及峨眉道人的拳术套路。对抗和摔跤也有相对程度的开展。中日武术相互交流也相互影响。明代唐顺之在《武编》中也有“武艺一十八”的记载。明代无名氏著经略》谢肇制有这样的记载:“十八般武艺,人虽不能全习,亦当熟其一二……”。明代(浙)所著《五杂姐》卷五也记载:“正统己巳(明英宗十四年,公元1449年)之交,招募天下勇士……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锁,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稿,十四受,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棉线套索,十八白打。”
  清朝时期,武术与导引结合发展,促进导引养生术的发展。武术门派的繁衍表现在:以宗教为形式传播,以结社为组织的发展和武术家之间的交流。民间武术活动活跃和武术著作相继问世。武举制度在清王朝时期经历了沿袭和废止,清朝盛行摔跤活动。农民战争中伴随的武术活动,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等方面民间武术社团活动丰富,著名武术家大量涌现以及武术门派得到进一步发展。
  至此,整个武术在传统文化之下的发展脉络基本清晰,武术起源于先秦,发展于秦汉三国两晋时期,鼎盛于唐宋,完善于元明清。武术外沿发展不仅贯穿整个传统文化,而且从单一的身体之术发展到十八般武艺、各类流派。
  3.总结
  传统文化下武术发展经历4200多年历史,从简单的器具之术、防御之术、军事之术、舞武之术以及糅合文化思想的武术直到,进而成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从形式单一到十八般武艺,再到各宗流派。武术的发展从未中断,但经历唐宋繁荣,明清丰富之后是进入现代文化之后的不适应。传统文化是武术起源、发展、繁盛之摇篮,武术之传统文化相辅相成。
其他文献
摘要:娄烨导演的作品《推拿》从盲人的角度讲述了他们心中的世界,盲人虽然失明,但是他们能够看得见生活,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有欢乐也有痛苦。本文通过浅析电影《推拿》中的纪实性,分别从人物选择的纪实性、叙事方法的纪实性、镜头画面拍摄的纪实手法三个方面来进行阐释。透过盲人的视点来了解盲人的生活,带来了一种不同的视觉感官体验。  关键词:推拿;纪实性;盲人  电影《推拿》讲述了男主角小马因少年时的一场意外,双目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是数学学习主体的认知生发、能动选择、全员参与的过程,是引导、激励、促成学生自觉、自主、能动地进行数学认知建构的教学行为,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有效唤醒记忆中的数学知识、数学认知经验和数形表象启开数学联想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
期刊
金玟廷老师的《韩国现代书艺简史》2015年出版,我在她教授的现代书法课堂上欣然获赠,拜读后感慨万千,聊发数语,就教于金玟廷老师。  由于自己孤陋寡闻,之前对韩国的书艺、书艺家们、作品、艺术理念等并不了解,读了金老师的盛编以后,我才知道韩国的现代书艺作品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产生了,而“现代书艺”一词首次被正式提出与认可是在1988年,这让我对现代书艺的产生有了时间上的认识。像其他姊妹艺术一样,
期刊
摘要:跳远作为一项古老的运动项目,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其中的各项技术环节,使跳远不断健康发展到了今天。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国内外数名优秀跳远运动员跳远的助跑与起跳技术环节及其衔接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跳远技术中最为重要的助跑与起跳的衔接对跳远成绩提高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助跑;起跳;衔接  1、前言  跳远助跑与起跳的衔接从来都是跳远教学训练的重点内容,也是最难掌握、问题最多的技术环
期刊
摘要:慈孝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我国的任何一个家庭中,也是应当遵守的道德行为之一。慈孝文化中主要包括有敬老尊老、无违而谏、倡孝达仁,其中还包括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护、言传身教。弘扬慈孝文化也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不仅仅有利我国每一个家庭的和谐相处,也使我国社会可以和谐稳定的发展,使我国传统的文化和优秀的精神,可以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就对慈孝文化实现的意义,和一些反问与
期刊
摘要:教学的创新永远是一个崭新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与人文素养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教学探索的空间永无止境,每一小点与众不同的构思都是一片新的天地。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师,由于面对的是一群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孩子,在考虑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同时,还要考虑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因此,小学教学其实具有较强的挑战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想要让小学语文教学能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首先必须研究这
期刊
摘要:本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阅读策略与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相关性,以及阅读策略的使用如何影响读者的阅读能力。阅读策略是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为了解决遇到的阅读障碍而采取的相应措施。阅读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其他。在阅读过程中, 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与读者阅读水平呈正相关,阅读水平高的读者使用阅读策略的频率较高,阅读水平较低的读者使用阅读策略的频率偏低。  关键词:阅读策略;认知
期刊
摘要:基于对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问题检视及应对策略研究,首先要明确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探究选题的范围过大且途径窄与未能真正明确探究式教学这两点问题,对如何有效解决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化学教师需联系实际将化学课堂生活化、合理设立课堂问题以及引导学生合理转化信息这三种对策,总体实现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高效化。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教学问题
期刊
徜徉于碑林墨海,探寻先贤笔墨情趣,在方与圆、曲与直、浓与淡、缓与疾的变幻中,追随古人的黑白交响,从经典碑帖具有的诸多共性中,寻找与自己个性暗合的风格、形制,激活到临摹与创作转换中、创作的作品里,集聚现有的能力、调动想象力,结合其它艺术门类,充分利用艺术学院的教学资源,探索和激发自己在书法与篆刻创作中的可能性。以“五体与篆刻兼能、巨制与小品兼善、功力与学识并进”;“悟内理于法度之中,开新境在陈式之外
期刊
摘要: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双音化进行分析,本文依照李金平的《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哲学探讨》大致从语音简化说、明确表义说、义类义象分离说、审美观念说、外语的吸收、句法结构词汇化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来探寻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原因。  关键词: 双音化;原因;词汇  古汉语中单音词占大多数,但是在当今社会,双音节词却占据了主导地位。所谓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为两音节的词,但文中所讨论的双音词不包括双音词的联绵词和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