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缺乏社会性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不善于利用社会力量的办学教育是无能的教育。新的课程观也告诉我们:教育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就小学科学而言,科學教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越来越多的关注。科学课成为小学课堂中的一门必修课,科学课程的深入开展,势必离不开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支持。
关键词:小学;科学;公共资源
目前我们的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大多数都局限在课堂教学上,单纯地把教学限制在学校教室和实验室内,造成学校的教室和实验室基本上成了课程资源使用的唯一场所。这一现状阻碍了小学科学探究的脚步。因此,校外公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了重要的意义。
一、让博物馆成为学校科学课程的重要资源。
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内容经常涉及到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有些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抽象,学生需要实物直观的理解与学习。
比如教科版五年级下册《造一艘小船》,这是一课设计与操作类型的课程,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所学的知识来动手设计一艘船。大部分学生对船比较熟悉,许多学生有乘船的经验,有折纸船的经验,能较好地制作出小船。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设计出来的船不够创新。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科学态度上提出要求: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敢于创新。对科学与技术感兴趣,关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于是,我联想到我校附近有一个船博物馆。这是中国唯一以海外交通史为专题的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珍贵的实物,精美的图片,翔实的资料,将促进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对技术发展与人们生活关系的理解,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因此,我延续课上的活动,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到船博物馆去参观,了解,重新去设计,改造。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进行尝试、改造和创新这才是我们小学科学为之努力的目的。果然,学生的再次作品,在选材上形式各异,制作方式也不一样,用途和功能各显其能,甚至在对船的装饰上,更加具有欣赏性。从学生的再次作品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二、挖掘社区资源,促进科学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异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在于:学生动手观察、实践的机会特别多。一旦有实验活动,学生往往能够全身心得投入进去,课堂效果出奇的好。但是,动手实践的最大难题是材料的准备。比如教科版教材中的《土壤中有什么》研究的内容包括土壤的成分、土壤中的动物还有一些土壤的保护等相关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很难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种类的土壤。如果在课堂上,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图片和文字给学生一个机械的认知,那么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
这时,社区就完全可以成为学生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另一个课堂。社区资源是开放的、灵活的、多样化的,蕴藏着许多教育资源:城市小区的草地,植物;公园里的溪流,砂岩、大理石、花岗岩等岩石都能为学生采集,观察等活动提供场地。这样的资源不加以利用,不让它发挥其教育功能,应该说是一种浪费。
社区就是一个大课堂,教师可以尝试着把小小的课堂搬到大自然中,让学生在社区环境中去学习和探索,运用科学的方法与知识去探究和感悟学习。
三、利用网络资源,辅助科学探究
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催促着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学已形成一种大的趋势,这不仅仅是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学新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小学科学中介绍的许多知识连接着广阔的自然、宇宙。由于环境的局现象。我们很难将它们一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实现这个功能。如今,有越来越多的CAI课件、flash动画等等,这些资源直观形象,可以将无形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有形的直观视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相应的科学探究活动也可以顺利进行了。
比如“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我们人居住在地球上,每时每刻都和地球一起运动,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所以,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借助这个网络教育资源,很直观、清晰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空间观念,形成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在运动的概念。
网络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能手,也一定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获得多很多的欣喜和收获。
总而言之,公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小学科学基础教育内容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组成。联合博物馆、社区、网络等公共教育资源,来丰富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促进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以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永广,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积极引导科学研究-小学科学校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江苏: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2).
[2]王春晓,基于博物馆的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丰泽区实验小学 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关键词:小学;科学;公共资源
目前我们的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大多数都局限在课堂教学上,单纯地把教学限制在学校教室和实验室内,造成学校的教室和实验室基本上成了课程资源使用的唯一场所。这一现状阻碍了小学科学探究的脚步。因此,校外公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了重要的意义。
一、让博物馆成为学校科学课程的重要资源。
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内容经常涉及到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有些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抽象,学生需要实物直观的理解与学习。
比如教科版五年级下册《造一艘小船》,这是一课设计与操作类型的课程,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所学的知识来动手设计一艘船。大部分学生对船比较熟悉,许多学生有乘船的经验,有折纸船的经验,能较好地制作出小船。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设计出来的船不够创新。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科学态度上提出要求: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敢于创新。对科学与技术感兴趣,关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于是,我联想到我校附近有一个船博物馆。这是中国唯一以海外交通史为专题的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珍贵的实物,精美的图片,翔实的资料,将促进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对技术发展与人们生活关系的理解,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因此,我延续课上的活动,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到船博物馆去参观,了解,重新去设计,改造。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进行尝试、改造和创新这才是我们小学科学为之努力的目的。果然,学生的再次作品,在选材上形式各异,制作方式也不一样,用途和功能各显其能,甚至在对船的装饰上,更加具有欣赏性。从学生的再次作品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二、挖掘社区资源,促进科学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异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在于:学生动手观察、实践的机会特别多。一旦有实验活动,学生往往能够全身心得投入进去,课堂效果出奇的好。但是,动手实践的最大难题是材料的准备。比如教科版教材中的《土壤中有什么》研究的内容包括土壤的成分、土壤中的动物还有一些土壤的保护等相关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很难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种类的土壤。如果在课堂上,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图片和文字给学生一个机械的认知,那么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
这时,社区就完全可以成为学生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另一个课堂。社区资源是开放的、灵活的、多样化的,蕴藏着许多教育资源:城市小区的草地,植物;公园里的溪流,砂岩、大理石、花岗岩等岩石都能为学生采集,观察等活动提供场地。这样的资源不加以利用,不让它发挥其教育功能,应该说是一种浪费。
社区就是一个大课堂,教师可以尝试着把小小的课堂搬到大自然中,让学生在社区环境中去学习和探索,运用科学的方法与知识去探究和感悟学习。
三、利用网络资源,辅助科学探究
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催促着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学已形成一种大的趋势,这不仅仅是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学新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小学科学中介绍的许多知识连接着广阔的自然、宇宙。由于环境的局现象。我们很难将它们一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实现这个功能。如今,有越来越多的CAI课件、flash动画等等,这些资源直观形象,可以将无形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有形的直观视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相应的科学探究活动也可以顺利进行了。
比如“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我们人居住在地球上,每时每刻都和地球一起运动,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所以,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借助这个网络教育资源,很直观、清晰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空间观念,形成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在运动的概念。
网络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能手,也一定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获得多很多的欣喜和收获。
总而言之,公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小学科学基础教育内容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组成。联合博物馆、社区、网络等公共教育资源,来丰富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促进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以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永广,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积极引导科学研究-小学科学校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江苏: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2).
[2]王春晓,基于博物馆的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丰泽区实验小学 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