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增强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途径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aoyan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首先,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例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布置学生思考:一是怎样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二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三你还能有其他割补的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很有益处。其次,试着看懂例题,尝试告诉自己例题讲什么,或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注上记号或是做好记录,以备与同学交流或课堂发问。试做 “做一做”。哪里有困难要做好记录,这样做起码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尽可能先对知识“知其然”,经由课堂,再达到“知其所以然”。第三,寻找生活数学。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预习时必须让学生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循环小数”在预习时,可以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循环”的现象,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
  二、运用各种途径,激发自学兴趣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三、指导课堂合作,提高自学效率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课堂合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创设合作的机会。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比如,教学“步测、目测”时,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测量操场,学生在步测中既要保持步伐大小基本一致,又要数步数,如果测量效果不理想,教师可以布置两人一组,一人走一人数,给学生合作的机会;教授统计图表时,有的统计图表在正面,可有关的分析、问题却在反面,学生阅读不方便,教师可以布置同桌合作,一正一反,便于阅读。这些做法都可以激励学生合作的兴趣。二是形成合作的习惯。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部分人数不合适的,可建立若干个“六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再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合作的另一层意义——共同提高。三是提高合作的效果。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出成效,有意义”。
  四、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
  《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自学检测表明学生的自学是有效的。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验证这个公式,从而透彻地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更多是学生听不听话,会不会做题目,能不能考高分。我认为,课堂教学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而且更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有能力、有自信的人。因此,数学中的评价方式也应注重多样性。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能够让每个学生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那么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畅所欲言,他们本身所潜在的能力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面向新世纪的挑战,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依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找到适合建立和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途径,把自信与希望、善良与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儿童的自身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教学方法,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其他文献
中考时孩子们一生中第一次经历的一件大事。中考前师生最紧张、最辛苦的时候。物理学科作为中考考试科目,满分120分,家长和孩子们都非常重视。在学习中, 学生普遍认为初中物理电学部分较难,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很大,所以电学知识的复习既是中考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知识复习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成败和最终的中考物理成绩。  近几年中考试题贴近新课改理念,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特征主要
摘 要:高中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通过各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本文着重从问题情境教学,论述问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现实意义,探讨创设问题情境的常见策略及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新课程;问题情境;合作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数学课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实施在肾结石围术期中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肾结石围术期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划分A组(常规护理)与B组(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均60例,观察负性情绪与生存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临床中采取舒适护理措施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我院对肝动脉化疗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共有112例患者分成了探讨组和
摘 要:探讨诗歌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是课型上的转变,课型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其中诗歌活动课是可以践行的受到学生欢迎的课型,通过这一活动课,学生的多种能力得以提高。  关键词:诗歌;课型;学生;能力  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型,它受到学生的欢迎。如何将诗歌与活动课相结合,克服当前诗歌教学的低效单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等作用,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去摸索去实践的。
摘 要: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果,不是一件易事。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要想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就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从根本上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课堂效率也就会得到保障。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效果;学习氛围;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传统的生物教学,之
摘 要:按照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初中教育要认真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我国在新课改中明确要求,初中生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实现有效的教学,构建初中生生物自主学习的方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师生的共同努力,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要想达到高效的自主学习效果,除了教师教学得法外,更重要的是要自身具备一些学习生物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的学习生物课程,
目的 针对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以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神外二科收录的总计82例患者为对象,随机以每组41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曾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詹姆士通过通货膨胀全球化的研究发现,人们在投资理财过程中,通常只能获得很少的样本数据却作出了广泛的预期
目的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是否对于他病情的缓解和恢复有所帮助.方法 随即选取我院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是研究组,一组是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