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有效教学策略上好中学历史课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17799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形式日趋多样,模式更加多元,教学研究逐步走向深入,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各地学生的水平差异很大,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也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多时候,课堂教学的价值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乃至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后才能体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把历史课上的更精彩,需要多角度地探讨。
  一、发挥学科特征,渗透情感教育
  学习中国古代史,要让学生感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实现这样的教育目的不能完全靠说教。在听课中,很多教师都能够用感慨的语言赞叹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使课堂气氛出现“精彩”,这样能够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有时这样的感慨没有结合史实,没有充分运用历史细节,因而显得贫乏而缺少说服力。在7年级上册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中,教材提供了半坡遗址出土的“钻孔石斧”和大汶口墓地出土的“玉铲、镂孔象牙梳”三幅图片。教学中很少有老师利用这三幅图片,挖掘其中的信息。这三幅图片中的实物硬度不一样,每件实物中都有孔,但大小不一样,非常圆,非常规整。那个时期还没有金属工具,我们的祖先用什么办法钻孔?又如何钻的那么圆呢?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个细节,教师再感叹先人的智慧,即使语言、声调平实,也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样的问题不必让学生讨论,而且我们也只能用想象找出答案。挖掘这一图片信息的目的是渗透情感教育,这样的情感教育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色。
  类似这样的实例很多。例如甲骨文,我们不仅应该让学生知道它是汉字的源头,还应强调,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自成体系的“自源文字”。文字学上将自行发源、完善的文字叫自源文字。世界上大多数文字都是“借源文字”,如日文是借源汉字形成的,英文字母是借源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形成的。汉字还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非语音文字,即不是根据发音形成的文字。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汉字起到纽带作用。我国大江南北的口音差别很大,但文字一致。结合甲骨文引申汉字的特点,情感教育也渗透其中了。
  二、让事实说话,让学生体验历史
  情感效果不是历史课“精彩”的唯一标准。历史课的“精彩”更多的应当是回味无穷、发人深省。1840年到1945年近百年的中国近代史,充满了屈辱和抗争。用悲痛的语调控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奴役,用崇敬之情描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用惋惜的口吻总结那些探索和失败都是必要的,但是,切忌空发议论。初中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因此,教学中应尽量让事实说话,让学生体验历史,这样的效果或许比教师的激情语言更有震撼力。
  比如鸦片战争,除了关天培的抵抗确实有历史记载外,茅海建教授根据中外史料的研究证明,其他我们熟知的爱国将领大都死于炮火之中。当时英军进攻的战术首先是炮击,英军的火炮射程远,炮弹中有火药。猛烈的炮击不仅摧毁了清军用三合土构筑的工事,而且也杀伤了大量爱国官兵。一场战役下来,往往是清军死伤无数,英军仅伤几人。史实如此,教学怎么处理?教师的情感语言必须是有感而发。因此,鸦片战争的教学应当充分展现战争细节,让学生进入历史场景,深思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这样的课堂教学或许气氛很沉闷,但令学生印象深刻,回味无穷。而且进入高中后他们再学这段历史,理性的思考便有了基础。
  三、历史教师应该善于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
  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就是让事实说话。初中历史课更应该多讲史实,因为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够成熟,而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他们又是刚刚学习历史,了解基本史实应当是初中学习的主要任务。作为教科书不能不用一些基本的理论概念,但教学中不见得非将这些概念作为重点。比如“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初中学生知道这个概念就可以了,要求他们在理论上理解不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思维特征和学习心理。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也是如此。初中教学应当在选择和铺展史实上下功夫。因为,初中历史课往往是用一课时学习一件大事,学生又没有基础,40分钟内使学生对所学习内容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就很“精彩”了。换言之,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追求课堂效果的“精彩”。
  教师的专业功底其次才是教学技能。教学是一种智慧。教师的职业特长就是善于引导学习。过去我们常用苏联人的说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际上,教师做不到。教师只有是个完人才能去塑造别人的灵魂。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是能够胜任教学。胜任教学就要掌握教学技能。基本的教学技能包括口头表达、板书书写、应用计算机技术,等等。除此之外,我认为,善于引导学习也属于教学技能。历史教学不是教会学生掌握什么技术或谋生的手段。说老实话,不懂历史也照样可以生存。但学习历史可以锻炼思维。要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师就要动脑筋,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提问的,也不是要把你知道的都讲给学生听,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要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教学中要强调新疆、西藏和台湾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什么?最终不是让学生记住这句话,而是让他们理解历史上中央政府如何对这些地方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这个理解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当然,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应该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在课堂上,我们不光是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因此,教师也要善于调解自己的情绪、情感,坚定教学信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理想的课堂。精彩的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和智慧的交流。在历史课堂上,教师精神焕发,学生便生机勃勃;教师娓娓道来,学生就全神贯注;教师循诱善导,学生便勤思明辨;教师博学笃行,学生就好学求进。在成功课例中,课堂是轻松连贯,和谐而有韵味的。
其他文献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师生的学和教直接产生心理影响的环境因素,称为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在体育教学中,师生心理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对教与学中各种客观因素的能动反映。为了发挥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管理的效能,应重视体育教学中各种因素的构成和调适,力求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因而,体育教学中创设一种能使师生奋发向上、充分发挥潜力的心理环境,这正是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构成
期刊
摘要: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语文教改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改;教师内涵;教学模式、思维;优化;体现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
期刊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随心所欲,经常会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如何吸引学生学习,让他们爱学、愿意学、快乐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打造“快乐课堂”能够营造出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在故事中营造快乐,开发智力   低年级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不久。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他们爱听老师给他们讲
期刊
新课程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帮助学生反思、体验、提升和完善是新课程的基本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成为众多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必须积极思考的问题。本文试着从优化阅读课程资源以及在阅读教学中声像呈示策略、对话策略和体验策略的应用方面做一简单探讨。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效的指导显得很重要。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如能做到“物我交融,个性化解读”,学生的阅读水
期刊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教材与原教材相比无论从内容的精练程度、插图的设计方式、活动安排顺序及活动方式都十分重视和推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即需要教师对教材呈现形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模式进行变革,“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课堂教学,最普通、最有效的方法是将
期刊
《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写话方面明确指出,要引导孩子对写话产生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低年级孩子能从写话中体验到快乐的是少之又少,他们普遍对写话兴趣不浓,一听到写话就蹙紧了眉头,不知如何下笔。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比较小,他们又不善于观察生活,平时积累的词汇量有限,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既无生活积累,又无
期刊
摘要:要积累丰富的语汇量却不是容易的。这是因为成熟语文能力所需的语汇量不仅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而且必须主要采用读写大量的言语作品这种分散学习的办法来掌握,而分散学习语词因重复率少容易遗忘。汉语的语素又具有强孤离性,更增加了大量积累词汇的难度。  关键词:语汇量、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人类在精神文化领域的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听说读写活动,但并非都是语文活动。语言只是思维的工具,而 不是思维的源泉。一个人
期刊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根据自身条件实施了以教学案为载体的“教”与“学”合一的教学模式。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使用教学案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课前预习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案的使用效果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此,结合英语教学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预习能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一个铺垫,为教学互动、使用英语做的前提准备。  课前预习
期刊
生物学科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用它来规范教学行为,启迪生物教师的教学智慧,能给日常的教学工作带来无限的生机。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生物课改教材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一、生物学科探究性教学的探索  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如何促使学生在
期刊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尽量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获取、主动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