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改革的尝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y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自己放在客体的位置,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参与中,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强调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者对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改革
  a
  当前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是学习方式的改变,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失去了与教师合作交流的机会,只是一味地听记,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掌握的很少,只会机械模仿。素质教育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将学生、教师、教材之间的关系有机联系在一起。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也就是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创造、去感悟,从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这种“创造、体验和感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毕竟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够完善,对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用新旧知识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正弦和余弦”概念教学时,设计如下两个问题:
  ①在Rt△ABC中,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怎样求另一直角边?
  ②在Rt△ABC中,已知∠A和斜边AB,怎样求∠A的对边BC?
  对于问题①,学生自然会想到勾股定理,而问题②利用勾股定理则无法解决,从而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怎样解决这类问题呢?学生的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便会油然而生,产生学习兴趣。
  2.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熟知的、常见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如在教“统计初步”时,设计以下例子:
  某老师为了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取一人参加比赛,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跳10次,成绩如下表:
  甲:5.7 5.8 5.6 5.8 5.6 5.5 5.9 6.0 5.7 5.4
  乙:5.9 5.5 5.7 5.8 5.7 5.6 5.8 5.6 5.7 5.7
  怎样比较两人的成绩高低,选谁参加比赛?老师经过科学的数据处理,选出一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是怎样计算的呢?
  学生此时思维活跃起来,对探求新知识兴趣盎然,同时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去探索和思维,引导学生去大胆创新,为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展示知识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通过自己发现,能够深刻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题过程,并进一步推广到一般情形,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一题多解或题目的改编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探究各内角都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否为正多边形时,进行如下讨论:
  甲同学:这种多边形不一定是正多边形,如圆内接矩形。
  乙同学:我发现边数是6时,它也不一定是正多边形。如△ABC是正三角形,AD=BE=CF,可以证明六边形ADBECF的各内角相等,但它未必是正六边形。
  丙同学:我能证明,边数是5时,它是正多边形,我想边数是7时,它可能也是正多边形。
  (1)请你说明乙同学构造的六边形各内角相等;
  (2)请你证明,各角都相等的圆内接七边形ABCDEFG是正七边形(不必写已知求证);
  (3)根据以上探索过程,提出你的猜想。
  让学生在解题尝试中学会探索,学会学习的要求,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三、开放学生思维,给学生留足探究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问题提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究,只有主动地去探究,才会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思考问题,通过观察、尝试操作参与探究知识的规律,为掌握、消化知识创造条件。教材中处处有探究的内容,生活情境的再现,需要教师认真去钻研教材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有三个顶点在坐标轴上,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3),且AD=4,求C、D两点的坐标。
  探究一:如图1,C、D的坐标分别为(-4,3)、(-6,0)。
  探究二:如图2,C、D的坐标分别为(4,3)、(2,0)。
  探究三:如图3,C、D的坐标分别为(0,-1)、(-2,-4)。
  探究四:如图4,C、D的坐标分别为(0,7)、(-2,4)。
  在教学中,例题设计一定层次的问题,将学生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深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隐蔽的问题明朗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不断地得出新的结论,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可见,给学生学习留足探究的空间,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体会知识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四、让学生整理知识网络,寻找解题规律、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讲授复习内容时,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复习方式,注重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引入要复习的知识点,让学生结合所整理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全体学生共同思考,教师点拨。例如在复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知识时,课前让学生对照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知识,归纳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然后分小组,让每个小组结合所学的知识编制一些例题、习题或探究性问题,让全体学生讨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参与课堂教学,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必将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龙头山金矿为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以电气石化普遍发育而有别于其它陆相火山岩型金矿。通过对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配分和电气石化特
摘 要: 新课程高考实施以来,材料分析性选择题的出现越来越频繁,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选项及问题脱离材料致使材料缺乏有效性,本文就2011年江苏历史试题第3题提出质疑,分析导致此题材料无效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 2011年江苏历史高考 “活版印刷术” “论从史出”    2011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对各种版本的试题研究和讨论也随之展开。我认为2011年江苏历史试题第3题存在需要商榷的地方。  试题
1990年5月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一项命令:追授二战女飞行员莉利·雅莉特凡科“苏联英雄”称号并颁发金星勋章。此时,烈士战死沙场已然半个世纪。——正义,真是姗姗来迟!莉利·
期刊
完成句子题是从2007年开始湖北高考英语增加的新题型。湖北《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补充说明》将其调到第四部分“书面表达”中,将其表述为“测试考生准确使用英语语法、词汇,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该题型侧重考查语法项目的灵活运用,要求考生根据汉语提示内容,结合句子语境,用所规定的单词将句子补全完整,使之结构完整,意思合理,此题型自产生以来,一直是众多考生的一个薄弱环节。此文将考生在这一题型中的常见错误总
课程改革呼唤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育方式,教师要跟上课改步伐,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开启学生长期以来被压抑的创新思维,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学生。以下是我对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民主平等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特征。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得到良好的效果,都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而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形成,首先
不管你准备好了没有,也不管你乐不乐意接受它,新课程改革来了。校领导无奈地说:“没办法,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一支粉笔也要搞课改。”一线的教师们不得不为了更新文化理念、开阔文化心态而疲于奔命。各种配套的比武有如排山倒海之势,并且日新月异,什么“探究性学习”,什么“同题异构”,最近又衍生了“片段教学”。我很疑惑:课改要改的是什么,仅仅是形式或是名称吗?  对于课改,我们注重了“改”这一内容,似乎要
由于设计集成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出现了越来越多形状复杂且是薄壁的零件,本文着重介绍利用高速铣床优化程序和工艺加工方案生产出某薄壁类面阵零件的方法,为相关零件的生产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