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县风响山银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浅析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ll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响山银钼矿区位于秦岭褶皱系的南秦岭变形带中,其成矿作用与构造和热液活动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其成因类型属于以充填为主兼交代的高温斑岩型热液矿床叠加中低温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床。通过对该区找矿前景的初步分析,认为该区区域成矿条件优越,找矿前景良好,寻找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银矿及斑岩型钼矿是今后找矿工作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风响山银钼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
  中图分类号:P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a)-0044-03
  1 区域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处于秦岭褶皱系的桐柏—大别褶皱带北部的南秦岭变形带中,且处在秦岭造山带的金、银多金属成矿区(Ⅱ)南秦岭(西峡—新县)金、银、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Ⅲ)中的千斤—沙窝铅、锌成矿带(Ⅳ)中。该区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下奥陶统肖家庙岩组(Z-O1X)一套中深变质的中基性—酸性(偏碱性)火山岩系;泥盆系南湾组(Dn)一套中变质的碎屑沉积岩系。肖家庙岩组总体呈北西西—南东东向西窄东宽的带状展布。北侧以鸡公潭韧性剪切带为界与南湾组呈断层接触,南侧以八里畈韧性剪切带为界与中上元古界浒湾岩组呈构造接触。
  矿区及周围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早白垩世陈冲独立侵入体花岗斑岩(K1c∧rπ)、打帽岭独立侵入体二长花岗岩(K1dηr)等。陈冲独立侵入体主要分布于矿区北侧,出露面积较大,总体呈北北西向侵入南湾组和肖家岩组中,向南延入矿区后岩体呈近东西向展布。打冒岭独立侵入体主要分布于矿区外围东南侧,出露面积较大,侵位于肖家庙岩组中。
  矿区南侧以八里畈韧性剪切带为界与大别核杂岩变形带相毗邻,主要由肖家庙岩组、南湾组组成。它们之间均被区域性韧性剪切带所分隔,八里畈韧性剪切带从矿区外围南侧通过,总体上呈北西西向展布,总体倾向北北东,倾角45°~70°,表现为由南向北大规模逆冲推覆性质。鸡公潭韧性剪切带是一条区域性大断裂,总体走向近北西西向,倾向多向北倾,倾角一般为60°~77°。为一由南向北逆冲推覆的弧型剪切带。在风响山一带呈近东西向通过矿区北部,该带北侧为南湾组,南侧为肖家庙岩组。其活动时间可能为海西晚期—印支期。随后该区开始发生各种性质、多种方向的脆性断裂。且具有多期次活动特点。其中分布较广、规模较大且与矿化有密切联系的为近东西向断裂,是该区形成最早的一组断裂。风响山断裂呈近东西向展布于风响山—扶山寨一带,主要发育于肖家庙岩组之中,在风响山一带断裂主要表现为石英脉充填及构造破碎带,带宽10~50m不等,带中充填石英脉体,一般宽15~20m,倾向一般0°~20°倾角35°~65°。断裂内具较为明显的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金银矿化等。断裂性质表现为正断层,具有多期活动性。且断裂活动与金、银矿化及萤石矿化等关系密切。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肖家庙岩组(Z-O1X)和南湾组(Dn)。肖家庙岩组(Z-O1X)在区内共出露有两个岩性段,分别为三岩段(Z-O1X3)和四岩段(Z-O1X4)。其中三岩段主要分布于矿区的南部,主要岩性为二云斜长(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地层总体倾向为北西—北北西,倾角一般为50°~76°。四岩段在区内分布范围较小,仅出露于矿区东北角,主要岩性为白云钾长片麻(变粒)岩、绿帘白云二长片岩,地层总体倾向北北西,倾角56°~75°。
  南湾组在区内仅出露第三段(Dn3),分布面积比较小,出露于矿区的西北角。主要岩性为绿泥绿帘变粒岩、二云绿帘片岩,该岩段向东与花岗斑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南与肖家庙岩组三岩段(Z-O1X3)的接触关系,因第四系覆盖而不清晰。
  如图1所示。
  2.2 构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主要为风响山断裂(矿区内编号为F1,见图3),褶皱构造不发育。现已发现13条断裂构造,按其展布方向可分为: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及北西向三组。
  区内规模最大的断裂带为近东西走向的F1断裂构造破碎带,从矿区中部通过,是区内主要的含矿构造带。出露长度超过1600m,宽4~20m,平均宽13m,产状351°~20°∠60°~80°,平均4°∠74°。构造带内的岩石主要为构造角砾岩、蚀变碎裂岩及糜棱岩等。带内充填有大量的多期杂色石英脉,脉体产状与构造产状基本一致,呈透镜状,地表最大宽度9m,断续长710m。构造带内蚀变种类繁多,且具有多期多阶段特点,主要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等,其中硅化最为强烈。主要表现为石英脉形式,产于构造带内及其围岩中的张性裂隙中。脉内发育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辉钼矿化等。石英脉按颜色可分为乳白色—灰白色石英脉、灰黑色—黑色石英脉、蓝灰色石英脉和紫红色石英脉四类。其中在灰黑色—黑色石英脉内,普遍发育有浸染状、少量团块状及细(网)脉状黄铁矿化,其与紫红色石英脉同银矿化关系密切。辉钼矿化主要产于蓝灰色石英脉中,呈浸染状及细脉状。黑色石英脉内也可见少量浸染状辉钼矿。乳白色—灰白色石英脉与矿化无关,为矿前期或矿后期石英脉。
  与F1近平行的近东西向断裂构造还包括F2、F10,其中F2规模较大,区内可见长度约220m,宽1~10m,产状354°~0°∠58°~70°,主要构造岩为构造角砾岩、蚀变碎裂岩,主要蚀变为硅化、褐铁矿化、萤石化等。
  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包括F3、F9、F5、F8,其中以F3、F9规模较大,F3出露长220m,宽4~5m,产状105°∠70°,主要构造岩为硅化碎裂岩。F9出露长210m,宽2~10m,产状100°∠75°,主要构造岩为硅化碎裂岩。
  北西向断裂构造有F7、F6、F4、F13,F7断续出露长520m,宽1.5~8m,产状50°∠82°,向南产状变为220°∠52°,主要构造岩为硅化碎裂岩。该断裂构造逆时针方向将三条北东向花岗斑岩脉(rπ)错断,断距约70m。
  以上三组构造中近东西向构造为本区形成最早的一组断裂,北西向构造次之,近南北向构造形成最晚,在矿区中部可见近南北向断裂构造F3、F9按顺时针方向错断近东西向断裂构造F1,断距分别为160m和16m。
  2.3 岩浆岩
  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早白垩世陈冲独立侵入体花岗斑岩,其次为呈脉状产出的花岗斑岩脉。
  早白垩世陈冲独立侵入体花岗斑岩,出露于F1的北部,在矿区的东部呈近东西向展布并延出矿区(见图3),在西部转为近南北向展布并延出矿区与该区北部的陈冲岩株相连,在区内该岩体与南湾组呈侵入接触,与肖家庙岩组呈侵入接触或断层接触(F1南侧),在深部与肖家庙岩组呈侵入接触。岩性以中细粒花岗斑岩为主,岩石呈浅肉红色—浅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基质由细晶长英质矿物组成。该岩体大致可分为边缘相及中心相,边缘相主要为细—中细粒花岗斑岩,中心相主要为中粗粒花岗斑岩。该岩体受后期断裂构造的影响,岩石破碎,并有不同程度的蚀变,特别是F1上下盘,岩石破碎程度相对较高,且有较强的蚀变。花岗斑岩为本区主要的矿化围岩,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与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等。辉钼矿化呈浸染状、细脉状产于斑岩中。
  花岗斑岩脉主要分布于矿区的南部,按其展布方向来看,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次之,地表出露宽度10m左右,出露长度从50~500m不等,根据区域资料推测应属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矿体主要赋存于F1断裂构造中的蚀变角砾岩、碎裂岩及其上下盘的蚀变碎裂花岗斑岩中。经槽、坑、钻探工程控制,共圈定出3个银(伴生金)矿体(AgⅠ、AgⅡ、AgⅢ) 和5个钼矿体(MoⅠ、MoⅡ、MoⅢ、MoⅣ、MoⅤ)。共求得银资源量(333)+(334)33.58吨,伴生金资源量(333)+(334)248kg,钼资源量(333)+(334)494t。其中规模较大的为AgⅠ矿体和MoⅠ矿体,银矿体除AgⅠ矿体沿倾向延伸较大外,其余2个银矿体规模均较小。AgⅠ矿体产于F1断裂构造中的黄铁矿化石英脉及硅化碎裂岩中,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受构造控制明显,呈脉状,产状与构造带产状相近,倾向北,倾角约72°,沿倾向往深部倾角有变缓的趋势。地表矿体断续长342m,倾向延伸320m,平均厚度1.12m,最大厚度2.74m,平均品位148.36g/t,伴生金品位1.18g/t,银资源量(333)+(334) 32.4t,伴生金230kg。在04号勘查线附近矿化相对较强,东西两端矿化相对弱些,往深部银矿化有变好的趋势。在WZK0801钻孔中F1构造带内下盘面的杂色破碎石英脉中见到有厚度0.86米、品位达156.89g/t的银矿体,在08号勘查线东20m处,AgⅠ矿体被晚期近南北向断裂构造(F9)按顺时针方向错断约16m。
  MoⅠ、MoⅡ、MoⅢ矿体均产于F1断裂构造破碎带中的蚀变碎裂岩及角砾岩中,与围岩无明显界线,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具膨胀收缩、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等特征。矿体在平面上呈叠层状,在横剖面上往深部呈平行或撒开状。产状受F1断裂构造控制,倾向北,倾角为60°~75°。
  MoⅠ矿体为区内主要的钼矿体,规模相对较大,矿体长650m,倾向延伸430m,平均厚度1.57m,最大厚度4.53m,平均品位0.047%,单工程最高品位0.095%(WPD01光谱分析结果),矿体呈透镜状,中段产状较缓,沿走向往东西两端产状变陡,沿倾向往深部产状变缓。钼矿化沿走向中间高两端低,沿倾向上强下弱,在横向上,中部矿化较强,向两侧矿化逐渐减弱,在走向变化和倾角由陡变缓等产状变异部位矿体变厚变富。矿体具有一定的倾伏规律,从矿体中心往东倾伏方向110°,倾伏角7°;往西倾伏方向273°,倾伏角20°。钼资源量(333)+(334) 330t。占总资源量的66.8%。MoⅡ、MoⅢ矿体厚度分别为1.38m、0.49m,品位分别为:0.040%、0.039%,钼(333)+(334)资源量分别为:101t、42t。
  MoⅣ、MoⅤ矿体产于F1上盘及下盘的蚀变碎裂花岗斑岩中,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矿体呈脉状,产状与F1有一定关系,总体倾向北,倾角分别为72°、66°。矿体规模均较小,厚度分别为0.17m、1.08m,品位分别为0.076%、0.031%,资源量(334)分别为5吨、16吨。所有钼矿体除MoⅠ矿体在地表有出露外,其余均为隐伏矿体。(图2)
  3.2 矿石质量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钼矿、辉银矿、赤铁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绿帘石、绿泥石、绢云母、高岭土、方解石等。矿石有用成分主要是银、钼、伴生金。主要矿石类型为:黄铁矿化石英脉及硅化碎裂岩银(金)矿石;黄铁矿化、辉钼矿化石英脉及硅化碎裂岩、角砾岩、蚀变碎裂花岗斑岩钼矿石。矿石结构主要为交代充填结构、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以浸染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为主。
  
  4 矿床成因
  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成矿动力条件分析,认为在长期的构造岩浆演化及变质作用过程中,各种来源的成矿物质(以岩浆来源为主)和成矿介质混合成成矿流体,在热动力作用下,矿液沿深大断裂(导矿构造)上升运移至地表浅部的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内和上下盘的蚀变碎裂花岗斑岩中及花岗斑岩体内外接触带等有利的容矿空间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沉淀及交代作用,从而形成矿体。各种证据表明银、钼矿化与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关系密切,银、钼矿(化)体的空间分布、产出部位及成因与燕山期的岩浆热液活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初步确定矿床成因为岩浆—构造环境中的高温斑岩型热液矿床,后期叠加中低温构造型热液矿床。
  
  5 找矿前景浅析
  该区位于秦岭褶皱系的桐柏—大别褶皱带北部的南秦岭变形带中,且处在秦岭造山带的金、银多金属成矿区(Ⅱ)南秦岭(西峡—新县)金、银 、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Ⅲ)中的千斤—沙窝铅、锌成矿带(Ⅳ)中。在该成矿区中的信阳以东地区,已发现有斑岩型及石英脉型的钼矿点,如帅洼、江岩、夏洼、千斤等。另外在商城汤家坪已发现有中型斑岩钼矿床。在矿区西部还分布有罗山皇城山产于花岗斑岩脉及构造破碎蚀变岩中的中型银矿床。该区断裂构造发育,构造规模大,活动期次多,区域性的桐—商大断裂呈近东西向出露于矿区的北部,它不仅控制了该区地质环境的建造和改造,同时也是该区重要的控矿构造及导矿构造。次级的风响山断裂为本区主要的赋矿构造,它们共同控制了含矿热液的运移和成矿物质的沉淀和富集;该区岩浆活动频繁,广泛分布中生代燕山期的中酸性—酸性小岩株和岩脉,为成矿提供了大量的含矿热液和充足的热源。总之该区区域成矿条件优越。
  矿区内大面积出露肖家庙岩组,为一套以中深变质的中基性—酸性(偏碱性)火山岩为主的火山碎屑变质岩系,其中的成矿物质在区域变质和和岩浆热液的作用下活化迁移,同时矿区内还广泛分布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小岩株及晚白垩世花岗
  斑岩脉,为银、钼等多金属矿化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和大量的成矿介质。区内的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广泛分布各种方向、不同规模、不同序次的断裂构造,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成矿物质的沉淀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在区内的F1断裂构造带及其上下盘的蚀变碎裂花岗斑岩中均已发现了金、银、钼矿化。其中各种类型的蚀变发育,与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赤铁矿化等,总之该区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化蚀变条件有利成矿,找矿前景良好。
  矿区内已完工的4个钻孔均见到有较好的钼矿化,主要呈细脉状、浸染状分布,钼矿主要产于F1断裂构造破碎带及其上下盘的蚀变碎裂花岗斑岩中。银矿化主要产于F1断裂构造带中。经工程揭露在1号脉上圈定出银矿体3个,钼矿体5个。银、钼矿已初具规模,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总之,寻找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银矿及斑岩型钼矿将是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罗铭玖,张辅民,董群英等.1991中国钼矿床[M].北京: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34-84.
  [2] 罗铭玖.河南金矿概论[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283-291.
  [3] 楚新春,王风芝等河南省地质矿产志[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2.ISBN7-5050-0988/P.03.
其他文献
文中指出了小曲率、薄壁感应热煨弯管前过渡区出现的成型问题,分析感应加热弯曲时前过渡区的受力状况和变形稳定性,从加强前过渡区钢管热弯曲时的稳定性出发,设计了伸缩自如
2011年5月7日,按照长江防总要求,三峡水库紧急启动了抗旱应急调度。此后3天,水库的下泄流量将维持在7 000m3/s左右,比长江上游来水要高出1500 m3/s。目前,湖北省正遭遇50年来
陡坡导流隧洞内水流条件较缓坡隧洞复杂,进口漩涡、洞身段明满流交替、出口消能防冲等问题较为突出,以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导流隧洞为例,配合水工模型试验,对隧洞断面形式、进
在稳定制备的高量子产率CdxZn1-xTe纳米晶溶液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p H值和不同浓度的Na Cl电解质对胶体纳米晶荧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稳定性变化主要来源于胶体纳米晶
为了探明管道内部通过能力,保证管道内部腐蚀检测器的顺利投放,制定了由泡沫检测器到几何尺寸检测器的管道通过能力检测流程,并将此方法在多条原油管线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
为了确保东黄复线输油管道的安全运行,对该埋地管道进行了完整性检测与评价,并对管道的阴极保护情况做了分析和研究。基于管道敷设环境的调查和埋地管道防腐层整体状况的检测
为了振兴和发展民族教育,共享优势教育资源,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享受高效的优质教育,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肃北、阿克塞县撤销了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