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化学课的探究学习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4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內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它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丰富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呢?
  一、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心理
  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的需要。要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多疑、多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创设情境,如讲故事、设置认知冲突、展示奇妙的实验现象等方式。在上“二氧化碳”这一节课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一个叫格罗多德根的地方,有一个奇怪的山洞,当人们牵着爱犬漫步山洞时,爱犬会莫名其妙地倒地,昏迷不醒,当人们弯腰去抱爱犬时,自己也会莫名其妙地昏迷。无独有偶,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也发现了这样奇怪的山洞。请同学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还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入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或深洞底部时,都是先把灯火吊进井底,灯火不灭才能进去,否则不能进去!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们发自内心地想探知其中的奥秘,探究心理被激发出来了。接着,我告诉学生:你们每组同学的桌面上都有几瓶一样的气体、平衡悬挂着的两个小塑料袋、一盒火柴、小蜡烛、紫色石蕊试剂、澄清的石灰水,另外,我这儿还有一只小麻雀。猜猜看,集气瓶里是什么气体?想一想,所给的这些用品干什么用?谁能根据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利用以上药品或材料确定这是什么气体?这种气体具有怎样的性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依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巧用各种媒体、手段,创设探究的情境。当然,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要在课的开始,还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思维持续处于活跃的状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前提,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活动。但在通常状况下,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很难独立地从生活、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所以教师要营造积极的问题环境,让学生直面新、奇、趣事,感受矛盾,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问题情境案例:当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我们会闻到花的香味;当打酒瓶时,我们会嗅到酒精的气味;当蔗糖溶解到一杯水中时,杯中的每一滴水都甜。
  疑问: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现象呢?
  问题: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吗?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吗?
  上述例子就为学生的探究营造了积极的问题环境,能够很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会在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上做出假设。知识的矛盾牵引他们通过各种方法论证假设,寻找结果,获得新知识。由此可见,求知欲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动力,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积极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当然,问题的难度必须要适当,这正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布鲁斯阿尔伯兹说:“学生必须面对困难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问题,能享受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摘到果子的乐趣[3]。这样,学生们就意识到他们能够解决越来越困难的问题。当他们获得了探究工具、养成了探究的习惯,他们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设计合理方案是有效探究的核心
  科学探究活动方案设计遵循一般的学习活动设计原则,如理性与操作性的统一、施教主体与学习主体的协调、规范性与创造性的统一、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的统一等。但科学探究活动本身具有的特点,又使探究活动方案设计时必须遵循其特有的原则。如自主性原则: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合作性原则:合作与交流是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重要行为,也是未来所需人才的基本能力之一。整个探究方案的设计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与探究主题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受到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养成自主探究、求真、创新的意识和习惯。
  四、运用化学规律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中使学生了解知识是有规律的,从演示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我就向学生指出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要明确四点要求:1.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2.了解实验仪器、装置;3.学会正确操作方法;4.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这样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时学习目的明确,任务清楚,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知识的科学方法及应用。实验教学法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知道“是什么”,提出“为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及探索“怎么做”。使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理论上升到实践,达到质的飞跃。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例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教学中,我补充了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使小气球变大和产生红色喷泉的两个演示实验,实验现象趣味浓厚,富有思考性。还补充了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要求闻气味,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些实验不但得出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深刻化;又加强了环保教育,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要提高化学课堂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就应该注意以上问题。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为学生营造积极的问题环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通过探究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科学价值观,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巧用微课创新阅读导入环节、提供条件辅助创建思维导图、随堂练笔抒发情感建立共鸣三种教学策略,对语文教学阅读模块的教学模式进
小学、中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小学一般是顾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听说能力,而初中则是紧扣知识点,为中考服务。如果初中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势必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初中都各自为营,相互脱节。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分析这一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学生尽快适应中学英语学习,学好英语这门课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心理层面的衔接  正
期刊
摘要:十年教学路,使我领悟到小学教育工作不单单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用仁爱之心去净化学生心灵,用包容之胸培养学生自信,用赞美之语搭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从而学会如何爱别人。  关键词:学生 爱中 成长  蓦然回首,我已在这片孕育新生,充满希望的土壤里,一步一脚印地走过了我的十年教学之路。在这十年里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学相长,一个老师的职责不单单教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成绩的突出与否。所以,初中阶段英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国家推出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素质型,能力型的新时代接班人,而《新目标》中的阅读部分恰好起到了这一导向作用。下面结合初中英语教学,谈谈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目前中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少。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推行政府的治理变革,政府治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回顾相关文献,首先对社会资本的概
摘要:系统的英语写作训练和基础知识补缺是英语教学转差与培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写作训练 基础知识 转差 培优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转差培优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写作训练入手,同时狠抓基础知识的补缺工作。因为写作是体现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是检查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而基础知识是语言知识应用的根基。  一、理论依据  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构成内容的重要性出发,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忽视某些内容的传授,导致教育不全面的现象。呼吁改革教育观念,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各构成部分在个人和谐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提出改革模式,建立全面性、立体化、全方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个人和谐 社会和谐  一般意义上,大家习惯从总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
摘要:德育和体育分属不同的教育领域,但它们之间有很多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的地方。体育能给德育提供理论实践的场地,德育又能指导体育促进体育的更好发展。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字:德育 体育 体育教学 以学生为本  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
摘要:阐述了实验动物的几种常用的处死方法,包括物理方法致死、化学药物致死、特殊实验动物的处死等,并从动物福利角度讨论了这些方法的利弊,以为实验动物的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验动物;处死方法;动物福利  安乐死是英文单词Euthanasia的中译,Euthanasia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美好的死亡、快乐的死亡、无痛苦的死亡。日本学者将Euthanasia翻译为“安乐死”,这一译称为中国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