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的利弊分析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34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更好及更便利的将信息传达给受众,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因此媒介间的形态差异变得模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移动终端与桌面终端、通信设备与娱乐设备,各种媒介无论在纵向亦或是横向都在发生媒介融合。产品的灵活组合可以使内容更加方便的相互嵌入,消费者可以通过无所不能的终端、无所不在的網络来获得服务,技术层面上的相通性成为媒介融合的基础。然而人类的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在享受媒介融合带来服务的同时,肉体与精神却进一步被技术所捆绑,大众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被忽略。本文,笔者将通过媒介中形式与内容方面的分析来反映媒介融合对人类生活的利弊影响。
  关键词:媒介融合
  一、媒介融合的起因
  在当今的网络社会,无论是传统的报业亦或是电视、广播、网络都在发生融合,从手中的移动设备到电视机,电脑等终端显示器,从传统报业到现代电子传媒业都在发生着媒介融合。究其深层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传统媒介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渠道
  “大众媒介和所有其他大规模的社会机构在意识形态的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在新的媒介形式表达下,传统媒介产业同样能够找到新的转型方式及合适的发展渠道,而且与传统媒介的表达方式相比,具有了更好的信息覆盖、更广阔的受众群体、更高效的信息反馈。以报业为例,新闻记者只需在新闻现场拍照,进行现场编辑,利用新型的网络技术来进行网络上传,在极短的时间一篇成型的报道就能传达给全世界任何一位网络读者。而对于传统报业,新闻发稿,修改,印刷,发行将会耗费极多的时间与精力。信息的时效性要求信息尽快与尽可能低成本的传达到受众手中,新的媒体环境,无缝衔接的媒介形式都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了渠道,而促进信息传达技术改变的同时,媒介融合的趋势得到进一步的促进。同时,用户更习惯于熟悉的界面与媒介形式,这也从一方面促进了传统媒介的融合发展,响应式设计、多屏输出就是媒介融合的现实实例。
  (二)技术平台的相关性形成媒介融合的技术基础
  媒介中的一切内容最终都是计算机的二进制比特位,因此媒介在深层技术层面上具有共生性。“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形态,数字技术能够借助专门的设备将各种信息片段,包括视频,文字以及声音等转化为电子计算机所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数字,通过网上处理,传送和压缩,打破了以往传媒之间的技术阻碍而被整合成单一媒介”[2],媒介技术的共通性成为媒介融合的技术基础。目前,我们看到了纷繁复杂的页面编辑工具,从Adobe Air到Adobe Edge,利用可视化的编辑手段创造传统程序员利用计算机编码创作的页面,其本初原因正是计算机原始元素——比特位的存在。
  二、媒介融合的利与弊
  以智能电视、网络、通信终端为代表的电子媒介从最初的遥控器控制、鼠标键盘输入、通过蜂窝网络通信等多种终端交互方式以及个性鲜明的功能界定到如今随处可见的能打电话的平板电脑,能拍照的手机还是可以打游戏的电视机,以电子媒介为代表的各种媒介形式正在全面融合。一物多用、功能增强、形式多样成为媒介融合之后各种产品的显著特征。其与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设计极为相似,媒介融合与现代设计都以功能性创新为思想源泉,力求为大众创造更加方便,简洁的功能表现形式,但是“现代主义是理想主义的、精英主义的、但同时也是民主主义的”[3],作为一开始带有共产主义色彩的现代主义,利用简单的设计形式,功能性的设计架构,为上世纪大众提供了优秀的物质与精神家园。然而最终却只剩下一个减少主义、“少则多”的形式躯壳,最终走向了为形式而形式的覆灭之路。下面笔者将会针对媒介融合的部分内容与形式因素阐释媒介融合的利弊。
  媒介融合的优点在于:
  (一)简单化
  如今的媒介融合大有趋简至无的趋势,在通信终端上不难看出通讯形式的简单化给大众带来的现实裨益。新一代的智能手机吸收了传统的电话机的语音通话功能,配备了数码照相机,同时,通过三网融合,具备了桌面电脑的网络访问功能,通过网络可以参与游戏,享受音乐,互动交流。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在数据统计上的作用尤其明显,用户不必做传统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只要向计算机发送一条指令,就可以获得云端的统计数据。简单化的媒介表现形式,减轻了受众进行吸收、思考的负担,创造了更加有效了信息传达途径,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方面。
  (二)廉价与共享
  媒介融合使得生产与传递信息的单位成本降低,同时在信息生产企业内部,由于管理的日益科学化,通过科学实施营销策略,使得信息的跨媒介成本降低,在一定的时间内,信息的输出量出现级数增长,直接的反应即是作为媒介内容的信息资源变得日趋廉价。同时,伴随着媒介融合,大众媒介可以破除平台相关性,媒介内容可以不费力的从一个平台移植到到另一个平台中去,即时的共享与互动成为如今的大众媒体比较传统媒体的优势之一,以Adobe Air平台为例,其只要在进行一次的程序开发,只要安装平台配置了Adobe Air环境,即可以在任何主流操作系统上进行程序的操作,其正是媒介融合后的现实表现。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受众已经从被动转为主动,传统的单向、线性传播已经转为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麦克卢汉的“地球村”俨然在网络连接的当今成为现实。此外,共享不仅体现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在传播者内部同样有对媒体内容的共享与整合,同一媒体资源被不同的信息渠道所采用,包装成不同的媒体产品,例如在报业集团内部对于同一新闻事件,即时的手机报业务能够快速的将实时的新闻信息反馈给受众,同时网络终端能够整合不同资源,将相关报道传递给大众,在次日的纸面播报中则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剖。大众在获得廉价的信息的同时,获得的是更为深刻的认识,而对于信息生产者来说,一物多用,扩大了市场,节省了成本,获得了多种附加值。
  (三)资源集中化
  媒介融合消除了传统媒介中的界线,信息生产者、用户资源得到整合。媒介融合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生融合,一种是外生融合。内生融合表现在信息生产者内部新旧技术发生融合、新旧传播手段甚至传播部门发生融合。例如,传统的报业部门,记者、编辑、信息发布人员分工明确,但如今通常是一人身兼多职,一名记者从事采访工作之后,进行视音频剪辑,上传网络进行报道,同时与网络受众进行互动交流,而后进行文字撰稿,为第二天的纸面发稿做深入报道。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集中化为信息生产者节省了成本,为消费者全面了解事实提供了多元化信息渠道。外生融合表现在不同的信息产业之间的整合与并购,形成跨媒体的组织形式。我们不难从如今的智能手机上看到这一点,传统的手机只是以移动电话机的功能出现,拍照主要由便携式相机来担当功能,游戏则主要是由桌面电脑、手持游戏机来担当功能,在三网融合之后,如今的只能手机已经是一部全媒体的信息收发器,其整合了多元的信息传播载体,信息资源的集中导致消费者的娱乐体验得到增强,使用产品的沉浸需求得到满足,用户无需关心媒介的具体形式,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共享,实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娱乐活动等等,资源集中带来了产业的整合,同时给予用户简单的形式,多元的选择。2014年的WWDC上苹果公司宣布对于IOS平台与OSX平台的融合衔接,可以打电话的IPad,可以通过手机来进行身体状况的反馈,用户拿到了是一步简约化的手机,但同时优势资源得到集中。   媒介融合的弊端在于:
  (一)媒介霸权主义与隐私泄露
  技术的通用性促使媒介融合的发生,掌握技术专利与技术优势的大公司就会通过媒介环境牢牢捆绑用户,以技术为主导的文化霸权主义正在全球形成。西方媒介利用掌握的媒介优势不断展示消费至上的价值观与欧美生活方式,来达到经济获利的目的,这些传播效果尽管不能直接量化,但能够通过积累发挥整体作用,传达给受众,实现文化侵略。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电影文化,以IBM为代表的电子文化,以福特为代表的汽车文化都在传达给第三世界,促使其接受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权利的转移》一书中提及: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的世界政治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中。近期的美国“棱镜门”事件,正是美国利用其掌握的大众资源,通过无缝媒介全天候的对全世界的“殖民侵略”,单方面通过对谷歌、苹果等技术公司的数据进行隐私监控来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及行动。在大数据面前,优质资源集中的背后我们看到用户隐私的安全性问题,我们依附于媒介的同时,单凭媒体公司所给予受众的一纸承诺,显然是不足以保护用户的隐私的。
  (二)传统产业面临危机
  媒介融合的一大优势即是信息可以快速的传达给受众,光速的数据传递早已代替了邮差的送报工作,未来电视产业与传统报业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被压缩,这将促使大量的传统传媒从业者面临更严峻的就业压力。新兴媒体通过改变用户的新闻获取手段与渠道来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方式,这将进一步压缩传统产业的市场份额,给传统产业带来冲击。
  (三)沉浸性造成人在虚实之间游走
  媒介与人思维的粘合,必将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淡漠。通过媒体渠道获得的新闻信息都是由媒介集团统一策划、发布的,代表的大的传媒集团或统治者的思想与意志,用户过分的依赖媒介将使用户的思考、辨识能力降低。同时,媒介融合的沉浸特性将会使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降低,从人际和群体渠道获得信息的机会进一步减少,“低头族”,“网瘾”都成为了当今热议的话题,媒介本應该服务于人类,但最后去成了趋向于主宰人类思想的“上帝”。在媒介的全方位服务中,人将会进一步丧失自我思考与社交的能力与意识,其对受众的长远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看是有害的。
  面对着媒介融合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笔者试图找出解决的途径。
  (一)加强媒体道德
  面对媒介融合用户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得多元化,廉价,刺激性信息唾手可得,弗洛伊德“范性论”的背后告诉我们的是对于快感的追求。如今,媒体应该加强媒体道德,有效监管“性快餐”的泛滥,商业利益的背后是道德的下滑。
  (二)注重大众的个性化需求与文化完整性的协调关系
  媒介融合兼有共产主义特色,力图消除阶级差别,拥抱平等。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快餐式的消费模式成为媒介融合的负面效应,加工信息的同时充满个性化的特色成为关键。受众需求的是个性化的服务,然而大众媒体给予受众的却是平面化无起伏的媒介形式与内容,因此,媒介融合要注重大众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媒介融合要注意对文化多样化的保护,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文化内容通过媒介传播诉诸受众思维,同时文化霸权主义应运而生,在媒介融合的同时要注意差异性与共性的把握。
  (三)注重人与人交互媒介的发展
  “任何讲述事实的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产生的影像会发挥巨大的作用”[4],相对于传统媒介,新型的媒介形式趋向于互动性,然而互动性的背后隐藏着两层含义,即:人机互动和人与人通过机器互动。当前应该侧重于人与人交互媒介的探讨与研究,让用户参与体验的同时,感受到的是真实的人类情感,机器作为服务者而非主导者的角色出现。在具体的实践中,以电子游戏为例,如何利用电子游戏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培养成为关键,受众在参与游戏的同时,应该是与游戏另一方之间的互动与参与,而非参与者与机器之间的互动。
  三、结语
  媒介融合是对传统媒介的挑战与发展,互动性、资源集中、简单化以及廉价共享成为媒介融合的主流特点,但同时面临着媒介霸权主义、对人的思想异化等问题。媒介融合是技术进步的结果,然而媒介融合最初怀揣着大众平等的思想来进入人类生活,从本初上来说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进步意义,正如文中阐述的包豪斯与现代设计的实例,如何避免媒介融合的大趋势走入一个形式主义的框架内,成为当前媒介参与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James Lull.MEDIA,COMMUNICATION,
  CULTURE A Global Approach[M]商务印书馆.2012
  [2]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第5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受之.世界近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4]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栾文海,男,山东烟台人,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数字媒体艺术方向。指导老师:陈利群。
其他文献
摘要: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清晰的笔墨、流畅的笔法,把大的时代背景与小的典型青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该剧的语言极具特色: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史诗般的叙述语言再现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曲折坎坷、独具匠心的镜头语言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耐人寻味的精粹语言拉近了影视人物与观众的距离。《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对人物性格的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增添了审美意象的活力与无限的审美张力。  关键词:电视剧《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人格修养美学要求君子不只是要温文尔雅,还要有“浩然之气”,本文主要从养护“本性”、"反身求己
1、桑科草原印象还只能用落俗的词:辽阔,但有边。星星被神镶在那里,值更。而我面前是同样辽阔的烈酒。塞满黄沙的骨笛,无法奏出箭簇如雨,战马嘶鸣,但我确定,那条叫大夏的河流
摘要:大众传媒在当今已深入到社会及家庭的每个角落,它通过大众文化及符号化的冷酷给社会中的个体带来了深刻影响。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影响。  关键词:大众媒体;社会生活;政治观念;知识宣传;青少年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而很多的是信息。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与家庭
期刊
在中西文化差异视域下,我们应认清和重视中西文化差异对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找出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目的:分析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未实施药
我们常把气节与学术一起谈,气节的定义是知识分子对当道的态度.我们区分为硬骨、软骨和媚骨,梁漱溟以硬骨著名,冯友兰以软骨著名.提及冯友兰,可以由几篇对他的批评文字开始.1
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年——这位慈祥的先祖,又踏着春的旋律,一步步向我们走来。望着大街上、商场里还有百姓家中日渐一日浓郁起来的节日气氛,我又情不自禁地忆起儿时过年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