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铅酸蓄电池资源回收与环境保护相关内容,做了简单的论述。铅酸蓄电池既具有危害性,又具有资源利用价值。做好铅酸蓄电池回收工作,能够减少其对环境的破坏,而且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现结合铅酸蓄电池回收实践经验,提出环境保护对策。
关键词:铅酸蓄电池;回收再利用;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7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4-0231-02
引 言
《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中明确要求,废铅蓄电池预处理项目应在10万t/年以上,预处理—熔炼项目再生铅规模应在6万t/年以上。并量化了对回收环节的约束,规定“废铅蓄电池破损率不能超过5%”。基于此,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铅酸蓄电池回收再利用的措施,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有着必要性。
1 铅酸蓄电池的危害与工作原理
1.1 危 害
铅酸蓄电池产品中,除了正负极板外,还包括硫酸电解液、隔膜等。铅酸蓄电池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不可逆硫酸盐化情况,难以正常充放电,进而进入报废期。若处置不当,含有的重金属Pb,将会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铅酸蓄电池年产量已经超过330万t,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回收量没有达到30%,个别地区更低。大量的铅酸蓄电池,经过回收窝点,流入到非法处置企业。其对于铅酸蓄电池的处理,存在着系列不规范的情况,具体体现如下:①存贮场所较为简易;②露天堆放铅酸蓄电池,没有采取环保措施;③部分商贩为了减少运输成本,提前对电池进行拆解,随意倾倒铅酸液体,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因为铅酸蓄电池是由74%的铅极板、20%的硫酸以及6%的塑料构成。若铅酸蓄电池没有打孔、拧盖或者破损等,使得铅酸液外流,会严重危害环境,比如水源和土壤被污染等。除此之外,重金属铅会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危害人们的健康。如果积蓄在人体内,会造成慢性中毒,损害人的肾脏以及造血功能等。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其为典型铅中毒事件。
1.2 资 源
铅酸蓄电池中,含有一定的可利用资源,具有巨大的资源价值以及环境价值,如表1所示。我国铅矿资源量少,主要依靠进口,弥补资源缺口。从废电池产生量中,回收再利用铅,能够减少原生铅矿的开采量,降低废弃铅对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威胁。经测算,再生铅能源消耗为原生铅能源消耗的30%左右,同生产原生铅相比,每吨再生铅可以节能65kg左右标准煤;节水能够达到235m3;减少将近128t排放固体废物。
2 铅酸蓄电池资源回收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铅酸蓄电池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利用各类技术手段,对铅酸蓄电池进行拆解、冶炼以及再生利用,在此过程中,产生很少的污染,能够实现清洁生产,达到国际标准。实现铅酸蓄电池中的有害金属回收再利用,能够减少废弃铅酸蓄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对环境健康的威胁[1]。
3 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
3.1 废铅酸蓄电池的拆解
目前,对于铅酸蓄电池的拆解,多采取无害化处理工艺。在实际应用中,采用完全拆解方法,运用添加化学催化剂的方法,在全部密封的水湿条件下,进行铅和有度合金元素的回收,比如砷和锑等。采用新工艺,进行原材料处理,生产零部件,组装新蓄电池。此过程中,没有采取传统的火法或者湿水回收方法,实现了清洁生产,能够达到国际标准。其中,物料路线循环包括外壳循环、铅料循环以及隔板循环。其中,铅料循环为主要部分,拆除铅酸蓄电池后,全部回收可利用资源,能够达到零损耗。利用此方法,回收再生铅酸蓄电池,不会产生大气污染以及水污染,而且能够实现有效回收。
3.2 铅的冶炼
目前,关于再生铅主要应用的方法为火法熔炼铅膏。铅膏中含有的PbSO4,具有熔点高的特性,达到1000℃以上,能够完全分解产生铅。不过利用火法熔炼技术,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形成酸雨气体二氧化硫,并且极易产生重金属铅尘污染。基于此,国内外研究学者积极探索高效的铅膏脱硫火法工艺[2]。
湿法工艺的应用,是采取化学方法,来处理铅膏。主要利用直接浸出电解沉积法以及脱硫转化-还原浸出-电解沉积法等。此冶炼方法的应用,存在着系列问题,包括化学试剂损耗大和效率低下等。
3.3 铅的再生利用
目前,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地区,通过实行立法、构建铅酸蓄电池收集网络等,形成了废弃铅酸蓄电池收集以及处理的完善体系,收集率达到90%以上,部分国家甚至达到100%。借鉴发达国家的铅酸蓄电池再生利用经验,对于铅酸蓄电池的收集网络建设,主要路径如下:①由电池生产企业负责,利用销售网络收集铅酸蓄电池。②组建回收联盟,集成生产单位和销售单位以及管理部门等的力量,收集铅酸蓄电池。③由再生铅企业负责,组建专门的回收企业,负责铅酸蓄电池。统一回收再利用,进而提高铅酸蓄电池收集率[3]。
4 环境保护对策
4.1 提高全面环保意识
若想不断提高铅酸蓄电池收集率,强化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从人们的意识层面出发,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具体工作中,要强化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规范消费端的责任以及义务,调动消费群众的力量,收集铅酸蓄电池。明确规定在销售点或者维修点,个人消费者可以“以旧换新”的消费机制,使得消费者能够主动交回铅酸蓄电池。同时面向公众,做好铅酸蓄电池环境健康危害的普及教育工作,通过张贴公益海报,或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公众的认知,使其能够认识到铅酸蓄电池随意丢弃以及非法再生铅,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的威胁,进而引导其能够积极参与到铅酸蓄电池收集工作中,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取缔非法再生铅企业[4]。
4.2 完善环境保护制度
从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来说,对于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处置,尚未落实到具体,收集率低下,非法再生铅的情况严重。铅酸蓄电池产生源不仅面广而且量大,单纯依靠环保部门难以实现工作目标。目前,正规汽车4S店对于铅酸蓄电池的回收相对规范,不过汽车维修点以及电动车维修点等,呈现布局散乱和规模不一等特点,增加了铅酸蓄电池回收再利用的难度,使其对环境的威胁依旧存在,因此要完善保护制度,明确企业、政府、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为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4.3 规范环保监管制度
目前,铅酸蓄电池回收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环境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基于此,要规范环保监管制度。将铅酸蓄电池管理工作,上升到法律层面,严格落实监督管理制度,形成法律约束常态化,压力打击非法处置行为。除此之外,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扩大监督管理覆盖面,提高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和效率[5]。
5 结 语
综上所述,铅酸蓄电池回收再利用,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蕴含着巨大的资源价值,因此需要强化铅酸蓄电池管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说,此项工作的推进,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从法律制度、回收再利用技术等方面入手,提高管控水平,推动环保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中 环.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何时步入正轨?[J].福建轻纺,2017(5):13~14.
[2]童克难.建规范有序的回收利用体系推进电池产业绿色循环发展[J].资源再生,2017(3):48~50.
[3]何 艺,靳晓勤,金 晶,等.废铅蓄电池收集利用污染防治主要问题分析和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17,53(3):75~79.
[4]陈中华,曹国庆.EPR与废铅蓄电池回收试点工作进展[J].电池工业,2016,20(1):50~54.
[5]王 瑛.浅述废蓄电池中重金属铅的处理技术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17,31(3):9~12.
收稿日期:2018-4-14
作者簡介:韦 强(1989-),男,壮族,河池都安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固体废物管理工作。
关键词:铅酸蓄电池;回收再利用;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7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4-0231-02
引 言
《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中明确要求,废铅蓄电池预处理项目应在10万t/年以上,预处理—熔炼项目再生铅规模应在6万t/年以上。并量化了对回收环节的约束,规定“废铅蓄电池破损率不能超过5%”。基于此,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铅酸蓄电池回收再利用的措施,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有着必要性。
1 铅酸蓄电池的危害与工作原理
1.1 危 害
铅酸蓄电池产品中,除了正负极板外,还包括硫酸电解液、隔膜等。铅酸蓄电池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不可逆硫酸盐化情况,难以正常充放电,进而进入报废期。若处置不当,含有的重金属Pb,将会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铅酸蓄电池年产量已经超过330万t,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回收量没有达到30%,个别地区更低。大量的铅酸蓄电池,经过回收窝点,流入到非法处置企业。其对于铅酸蓄电池的处理,存在着系列不规范的情况,具体体现如下:①存贮场所较为简易;②露天堆放铅酸蓄电池,没有采取环保措施;③部分商贩为了减少运输成本,提前对电池进行拆解,随意倾倒铅酸液体,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因为铅酸蓄电池是由74%的铅极板、20%的硫酸以及6%的塑料构成。若铅酸蓄电池没有打孔、拧盖或者破损等,使得铅酸液外流,会严重危害环境,比如水源和土壤被污染等。除此之外,重金属铅会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危害人们的健康。如果积蓄在人体内,会造成慢性中毒,损害人的肾脏以及造血功能等。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其为典型铅中毒事件。
1.2 资 源
铅酸蓄电池中,含有一定的可利用资源,具有巨大的资源价值以及环境价值,如表1所示。我国铅矿资源量少,主要依靠进口,弥补资源缺口。从废电池产生量中,回收再利用铅,能够减少原生铅矿的开采量,降低废弃铅对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威胁。经测算,再生铅能源消耗为原生铅能源消耗的30%左右,同生产原生铅相比,每吨再生铅可以节能65kg左右标准煤;节水能够达到235m3;减少将近128t排放固体废物。
2 铅酸蓄电池资源回收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铅酸蓄电池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利用各类技术手段,对铅酸蓄电池进行拆解、冶炼以及再生利用,在此过程中,产生很少的污染,能够实现清洁生产,达到国际标准。实现铅酸蓄电池中的有害金属回收再利用,能够减少废弃铅酸蓄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对环境健康的威胁[1]。
3 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
3.1 废铅酸蓄电池的拆解
目前,对于铅酸蓄电池的拆解,多采取无害化处理工艺。在实际应用中,采用完全拆解方法,运用添加化学催化剂的方法,在全部密封的水湿条件下,进行铅和有度合金元素的回收,比如砷和锑等。采用新工艺,进行原材料处理,生产零部件,组装新蓄电池。此过程中,没有采取传统的火法或者湿水回收方法,实现了清洁生产,能够达到国际标准。其中,物料路线循环包括外壳循环、铅料循环以及隔板循环。其中,铅料循环为主要部分,拆除铅酸蓄电池后,全部回收可利用资源,能够达到零损耗。利用此方法,回收再生铅酸蓄电池,不会产生大气污染以及水污染,而且能够实现有效回收。
3.2 铅的冶炼
目前,关于再生铅主要应用的方法为火法熔炼铅膏。铅膏中含有的PbSO4,具有熔点高的特性,达到1000℃以上,能够完全分解产生铅。不过利用火法熔炼技术,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形成酸雨气体二氧化硫,并且极易产生重金属铅尘污染。基于此,国内外研究学者积极探索高效的铅膏脱硫火法工艺[2]。
湿法工艺的应用,是采取化学方法,来处理铅膏。主要利用直接浸出电解沉积法以及脱硫转化-还原浸出-电解沉积法等。此冶炼方法的应用,存在着系列问题,包括化学试剂损耗大和效率低下等。
3.3 铅的再生利用
目前,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地区,通过实行立法、构建铅酸蓄电池收集网络等,形成了废弃铅酸蓄电池收集以及处理的完善体系,收集率达到90%以上,部分国家甚至达到100%。借鉴发达国家的铅酸蓄电池再生利用经验,对于铅酸蓄电池的收集网络建设,主要路径如下:①由电池生产企业负责,利用销售网络收集铅酸蓄电池。②组建回收联盟,集成生产单位和销售单位以及管理部门等的力量,收集铅酸蓄电池。③由再生铅企业负责,组建专门的回收企业,负责铅酸蓄电池。统一回收再利用,进而提高铅酸蓄电池收集率[3]。
4 环境保护对策
4.1 提高全面环保意识
若想不断提高铅酸蓄电池收集率,强化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从人们的意识层面出发,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具体工作中,要强化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规范消费端的责任以及义务,调动消费群众的力量,收集铅酸蓄电池。明确规定在销售点或者维修点,个人消费者可以“以旧换新”的消费机制,使得消费者能够主动交回铅酸蓄电池。同时面向公众,做好铅酸蓄电池环境健康危害的普及教育工作,通过张贴公益海报,或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公众的认知,使其能够认识到铅酸蓄电池随意丢弃以及非法再生铅,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的威胁,进而引导其能够积极参与到铅酸蓄电池收集工作中,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取缔非法再生铅企业[4]。
4.2 完善环境保护制度
从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来说,对于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处置,尚未落实到具体,收集率低下,非法再生铅的情况严重。铅酸蓄电池产生源不仅面广而且量大,单纯依靠环保部门难以实现工作目标。目前,正规汽车4S店对于铅酸蓄电池的回收相对规范,不过汽车维修点以及电动车维修点等,呈现布局散乱和规模不一等特点,增加了铅酸蓄电池回收再利用的难度,使其对环境的威胁依旧存在,因此要完善保护制度,明确企业、政府、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为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4.3 规范环保监管制度
目前,铅酸蓄电池回收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环境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基于此,要规范环保监管制度。将铅酸蓄电池管理工作,上升到法律层面,严格落实监督管理制度,形成法律约束常态化,压力打击非法处置行为。除此之外,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扩大监督管理覆盖面,提高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和效率[5]。
5 结 语
综上所述,铅酸蓄电池回收再利用,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蕴含着巨大的资源价值,因此需要强化铅酸蓄电池管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说,此项工作的推进,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从法律制度、回收再利用技术等方面入手,提高管控水平,推动环保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中 环.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何时步入正轨?[J].福建轻纺,2017(5):13~14.
[2]童克难.建规范有序的回收利用体系推进电池产业绿色循环发展[J].资源再生,2017(3):48~50.
[3]何 艺,靳晓勤,金 晶,等.废铅蓄电池收集利用污染防治主要问题分析和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17,53(3):75~79.
[4]陈中华,曹国庆.EPR与废铅蓄电池回收试点工作进展[J].电池工业,2016,20(1):50~54.
[5]王 瑛.浅述废蓄电池中重金属铅的处理技术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17,31(3):9~12.
收稿日期:2018-4-14
作者簡介:韦 强(1989-),男,壮族,河池都安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固体废物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