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历史·特别的奉献·特有的担当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ssdd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曲艺作为党的文艺事业“轻骑兵”,始终响应党的号召,贴近人民群众,全力以赴为党和人民鼓与呼。不论在昨天,还是在今天、明天,都始终流淌着“红色血液”,坚守着“红色本色”,全力唱响“红色曲艺”。因为对曲艺以及曲艺人来说,“红色曲艺”有着特殊的历史、特别的奉献和特有的担当。

一、特殊的历史:从战火中走来的“红色曲艺”


  回望红色历史,在血与火的战争中,无论是星火燎原的根据地,还是漫漫征程的万里长征,无论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还是在解放战争的最前沿,曲艺都唱响在生与死的战场上,与党的红色历史相知相守相随相伴。
  (一)军民团结的桥梁纽带。长征途中,快板书作为简捷明快的曲艺形式,广泛宣传为民服务的宗旨,沿途在各族群众心中,播下革命的火种。“千里的雷,万里的电,把旧的世道要改变。革命的火,呼呼的长,人人跟着共产党。”群众在通俗易懂的快板中受到教育,在热情似火的快板中受到启发,心甘情愿为红军办事情搞服务。有的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从物资上支援红军;有的找渡船、引渡口、献门板、砍毛竹、绑水阀、架浮桥,帮助红军两渡乌江,四渡赤水;有的打土豪、破盐仓,为红军筹粮、筹盐、筹款;有的为红军赶制服装、鞋袜,补充御寒衣物;有的为红军印刷文件、布告、宣传品;有的为红军抢修枪炮;不少群众为红军带路、送情报、抬担架,有的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秘密收留红军掉队人员,帮助他们寻找部队等。“韭菜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保护红军万万岁,割掉髻子也甘心。”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广大群众与我们的队伍同生死,共患难,凝结了亲人般的鱼水之情、骨肉之情。
  (二)鼓舞士气的精神食粮。长征路上处处有危险,尤其是爬雪山,过草地,让无数红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四方面军在翻越雪山时,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长期的营养不良和日夜奔波,让红军战士头昏眼花,体力不支。为鼓励战士们翻越雪山,红军宣传队员亮开嗓子唱起快板。“为穷人,闹翻身,大家踊跃当红军。人心齐,泰山移,坚定信心跟红旗。”战士们虽然又饥又饿,但一听快板,就士气大振。正像曲艺作家王宏的群口快板《传板儿》中写道:“红军长征两万五,万水千山多么艰苦。红小鬼组成宣传队,打起竹板不觉累。又鼓动,又宣传,字字声声叩心弦。”“小小竹板真传奇,不用打枪就杀敌。小小竹板威力大,伴着咱们打天下!—— 攻济南,战江南,竹板声声把捷报传。竹板响在大西北,解放军滚滚向前似潮水。竹板打到大西南,蒋匪军百万大军全玩完。—— 竹板打到上甘岭,就像那旱地掘开一口井。竹板就是冲锋号,凯旋门前人欢笑。”在战争年代,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曲艺的回响,那鼓板丝弦揉进了民族情,檀板声声凝聚起民族魂,曲艺伴随着我们军队的脚步,走南闯北,驰骋疆场。
  (三)政策宣传的重要力量。1937年,八路军东渡黄河,创建了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也开创了上党说唱艺术史上的新纪元。在太行山根据地,伴随着新秧歌运动的开展,新曲艺作为一种轻便、小型、灵活的艺术样式同时开展起来,这些曲艺组织,积极演唱抗日书目,宣传抗日政策,成为抗日宣传的重要力量。《联合抗日》《李庄滩战斗》《共产党八大让步》《阳明堡点飞蜓》等作品,就配合了当时根据地各个时期中心工作,以小、短、快的鲜明特色,起到非常明显的宣传效果。并且在当时根据地,凡能拿起笔来的人都编书写戏,创作热情十分高涨,涌现出不少脍炙人口而又感人肺腑的作品,如《地主与长工》《張凤兰劝夫参军》《百名英雄》《红军长征》《土地法大纲》《一张土地证》等,还有反映八路军和太行革命老区抗战杀敌、讴歌伟大太行精神的《大军南下》《魏名扬虎口夺枪》《地道战》《地雷战》等。
  从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到中国大地上的每一次红色记忆,曲艺都融入其中,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战胜困难,慰藉心灵,与我们的队伍一起前进、前进、再前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特别的奉献:热血铸就的“红色曲艺”


  走进红色历史,曲艺人战斗的身影随处可见,从未缺席。他们表演在第一线,冲锋在一线,无畏无怨无悔。
  (一)英勇无畏地演出。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堃在日伪时期,因演出讽刺日伪反动统治的相声《牙膏袋》《买桥票》等遭到逮捕、毒打。被释放后仍坚持立场,以相声针砭时弊,反动当局曾威逼利诱他编演讽刺共产党的相声,他断然拒绝。解放后,常宝堃积极投身祖国的文化事业,编演新相声,热情歌颂新生活,颇受广大群众喜爱称赞。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鲜慰问团慰问演出。同年4月23日,在朝鲜前线演出时,遭美军飞机疯狂轰炸扫射,不幸牺牲。曲艺弦师程树棠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也在1951年4月23日,在慰问演出中,突然遇到美军袭击,壮烈牺牲,时年41岁。他们继承爱国、勇敢的民族精神,为后人留下了《过雪山》《渡乌江》《女儿英雄王桂香》等不朽的曲艺华章。
  (二)义无反顾地说唱。1941年夏,太行革命老区武乡盲宣队张培胜一组在长乐村遇敌,6人全被日寇枪杀。1942年沁县韩荣先、宋进先、赵文焕等盲艺人为我抗日干部送情报,被敌人发现,引起敌人在沁县城内搜索抓捕盲艺人,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未被抓获,但在另一次送情报时,赵文焕盲艺人不幸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在太行说唱史上写下悲壮的一页。韩起祥,中国陕北说书演员。3岁失明,13岁学艺,30岁能说唱几十部书,会弹50多种民歌小调,是陕甘宁边区的盲演员。韩起祥不仅说书,而且很早就开始帮助地下党,他还当过刘志丹的地下联络员,他创造性地把陕北民歌信天游以及道情、碗碗腔、秦腔、眉户等剧种的曲调融于说书中,使这一艺术形式更加丰满。充满智慧、机智和幽默的特色,被毛主席称赞为“文艺轻骑兵”。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先后创作《刘巧团圆》《翻身记》《我给毛主席去说书》等570多部作品,把三弦当冲锋枪,宣传革命,鼓舞斗志,启迪人心。   (三)激情满怀地创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部队和地方的新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地方曲艺改革,写出了不少好作品,赵树理的快板《齐心打东洋》《为啥要组贫农团》、鼓词《石不烂赶车》、张万一的评说《蒋家军》、毕革飞的快板《急行军捎带睡大觉》、寒声的鼓词《刘春芒》等,为当时的演唱活动注入了汩汩活水。特别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广大曲艺工作者更是欢欣鼓舞。他们身背铺盖,怀抱乐器,跋山涉水,冒着烽烟战火,边创作边演出,整年、整月奔波在战斗的前哨阵地。
  曲艺承载着鼓舞斗志、传递正能量的作用,在100年党的奋斗历程中,曲艺人的战斗身影从未缺席,而曲艺灿若繁星的相声、评书、鼓曲等各个艺术形式,就是敌前敌后的战斗利器仍历历在目,谆谆在耳,激励我们在一边回望一边思索中更加理性地抒写今天的曲艺史,让我们发挥好“文艺轻骑兵”的作用,担当历史使命,完成党交给的重要职责,肩负民族的希望,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完成党赋予的光荣使命。

三、特有的担当:唱响“红色曲艺”的时代呼唤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我党红色历史的画卷中,我们看到了从战火中走来的“红色曲艺”,看到了曲艺人用热血铸就的“红色曲艺”,同时也看到了“红色曲艺”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不可磨灭贡献。
  历史是一本教科书,“红色曲艺”的特殊历史,曲艺及曲艺人的特别奉献,让我们真正读懂曲艺特有的担当:党有号召,曲艺就要有响应,党有行动,曲艺就要紧贴紧跟。因为曲艺一头连着党和人民事业,一头连着人民群众,曲艺是桥梁与纽带;因为曲艺的本质就是思想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切行动中曲艺理应冲在前干在先;因为曲艺具有“轻骑兵”的独特优势,具有接地气的群众基础,开展工作能够迅速打开局面,收到奇效;因为曲艺有着光荣的传统,有着红色的基因,理应不忘历史,守好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使命。
  历史是一剂清醒剂,回望红色曲艺的丰功伟绩,回想曲艺前辈的英勇壮举,面对党的号召、人民的期盼和社会的需求,审视我们如今曲艺的现状和当代曲艺人的作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做得还很不够,还有许多的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去挑战。伟大的建党精神需要我们弘扬,英雄的时代楷模需要我们宣扬,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我們鼓与呼,发展奋进的力量需要我们去凝聚去激发,人民群众的渴求需要我们去回应去满足。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全力唱响新时代的“红色曲艺”。
  (一)突出主题主线,弘扬时代精神。要把宣传、弘扬红色精神作为曲艺工作的主题主线,聚焦英雄人物、英雄事迹,聚焦红色故事、红色记忆,深入宣传“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一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宣传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丰厚滋养,使我们党能够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同时,结合新的时代,立足精神传承,聚焦时代楷模、共和国功勋,聚焦历史进程、时代发展,广泛宣传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采,真正让红色精神随着激情高昂的“红色曲艺”永远传承、传唱下去。
  (二)围绕“三位一体”,推出时代精品。红色题材的作品是唱响“红色曲艺”的重要载体和前提。在作品的创作中,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围绕“整、改、创”三位一体来实施,即对曲艺前辈的作品进行认真整理,根据现代的需求进行适当的改编,同时走进红色历史、走进现实生活深度挖掘、积极创作。特别在创作中,一定要坚持在深读、读懂、弄透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创作的作品一定要像我们曲艺前辈们在战场上创作的作品那样,“热腾腾”,故事既鲜活又充满激情;“情深深”,故事既动情又发人深省;“真切切”,故事既有深度而又真真实实。惟有如此,我们的作品才能真正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红色基因”也才能通过“红色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承。
  (三)把握三个关键,奏响时代强音。唱响“红色曲艺”需要形成合力,形成氛围。一要上下联动。自上而下都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立足实际,立足本区域本领域,积极推进,掀起热潮。二要全员行动。我们所有的曲艺工作者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扬我们前辈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走出去、走下去,走进生活,走上舞台,走进群众中间,尽情忘我地创作,尽情忘我地演出。三要整线出动。我们所有的曲艺门类,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媒介,都要投入进来,以强大的力量来共同唱响“红色曲艺”,让“红色曲艺”真正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回望历史、照应现实、洞察未来,为党和人民事业时刻奋斗,是我们曲艺人永远坚守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曲艺人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面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大会上向全国共产党员发出的号召,我们当代曲艺人已信心满满,坚定地从曲艺辉煌而特殊的历史中接过接力棒,在曲艺前辈们特别的奉献中汲取更大的力量,在曲艺特有的担当中展现新作为,做出新业绩。我们也由衷地发出内心的呼唤: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作者:中国曲协曲艺创作委员会秘书长、山西省曲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邓科)
其他文献
作为无党派人士、知识分子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7月1日上午,我有幸登上北京天安门西观礼台,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并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深为振奋,倍感自豪!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的话语时,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为中国能有中国共产党的领
期刊
7月1日早上7点半,我早早就坐在了电视台前,期待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开始。那时我心情无比激动,全身既充满了力量,又充满希望。中国共产党百岁生日,是个伟大的生日,辉煌的生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生日。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100年来的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值得我深刻铭记、深入思考。  我是1998年加入党组织的,入党23年。23年来,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期刊
作为一名拥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我7月1日早上8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仔细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一个长在红旗下的曲艺工作者,我心情十分激动!  1946年,我出生于天津,1959年考入了天津市曲艺团少训队,跟随我的恩师王凤山学习快板。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工作后,加入了党组织。在党的关怀下不断成长,从一名文艺小兵成長为国家一级演员。1963年,我学业
期刊
笔者曾在重庆市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3年,在团期间,曾跟随四川扬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再碧和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绍鹏学习四川扬琴老旦及男腔的演唱,并拜师于张绍鹏先生。其间,曾参与排练数十场、下乡演出十余场、团内考核两场,获得了团内老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在学习四川扬琴男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以下两点:第一,四川扬琴的说、唱与四川方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说唱与方言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发人深省,也振奋人心。我作为一名党员,党员情结就像冰山上的小溪,日日夜夜涓涓流淌,汇聚成江河湖泊,这一刻,它如同大坝开闸一般,倾泻而出!  党员情结,在我心中浓重又深刻,爷爷、父亲和我都是23岁入党,对于我来说,这更意义非凡。记得小时候跟着爷爷回故乡,他带着一大家重温三大战役,看着爷爷慷慨地讲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觉得爷爷真棒。记得初中毕业时的暑假,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建党100年,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这100年是中国巨变的100年,同时也是中国曲艺巨变的100年。如今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曲艺人同样也走在这条赶考之路上。身处在这个伟大时代的每一个曲艺人,都担负着做好文化长河中曲艺艺术传承接力的光荣使命。我们这一代曲艺人责无旁贷,要做好自己的曲艺工作者本职工作,这是我们对党和人民最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精辟深刻、震撼人心,全面回顾我党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百年历史进程,系统总结我党奠基立业、铸就辉煌的百年奋斗成就,深刻阐明我党独立自主、实践创造的百年发展规律,科学展望我党开拓进取、走向未来的百年宏伟蓝图!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孕育新气象,新氣象催生新作为,我们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曲艺人,必将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
期刊
“方言就是一个地方最本土的声音,也最能体现一个地方最本土的魅力和特色。”这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长篇小说《繁花》的作者金宇澄在一篇访谈文章中的话。小说中随处可见的沪语词汇,连缀起了一幅幅极具地域文化色彩的生活场景,独特的方言叙事令这部长篇小说大放异彩。而据此改编的苏州弹词版《繁花》,则可能是较话剧、电影改编外更能贴近原作精髓的一种舞台呈现样式,只因,方言的魅力恰恰也是苏州弹词的特色之一。  众所周知
期刊
被称为“文艺轻骑兵”的曲艺艺术,拥有轻、小、灵的表演特质,能最迅速地反映现实,鼓舞斗志。但我们应该注意,曲艺不应该成为政策方针的“复读机”,作品也不能只是写中心、喊口号、造声势、唱高调的僵硬之作。  毋庸置疑,持续深入学党史、树信仰、聚人气、做实事是当前的重点工作,曲艺艺术应该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有些类型作品“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过于强调主题优先而相对忽视了人物描画、故事构造、情节铺展等
期刊
大约是两年前,我有幸被邀约审读教材《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以下简称《民族曲艺》),看到书名和匆匆浏览了目录后,我是惊喜与赞叹!之后我认真阅读了每个章节,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现在这本教材书本出版发行了,这是对曲艺学科建设的一个独特的教材型成果,也是当下中国曲艺界的一个独特的研究性成果。作为一个阅读者,我应约为这本教材写个书评内心是欢喜的。  我很欣赏这本书的“总论”部分的一些章节的表述,我感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