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袅袅 余韵悠长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言就是一个地方最本土的声音,也最能体现一个地方最本土的魅力和特色。”这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长篇小说《繁花》的作者金宇澄在一篇访谈文章中的话。小说中随处可见的沪语词汇,连缀起了一幅幅极具地域文化色彩的生活场景,独特的方言叙事令这部长篇小说大放异彩。而据此改编的苏州弹词版《繁花》,则可能是较话剧、电影改编外更能贴近原作精髓的一种舞台呈现样式,只因,方言的魅力恰恰也是苏州弹词的特色之一。
  众所周知,曲艺的曲种之所以多达数百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各地方言的差异,而“依字行腔”的基本规律正是根据不同方言的字音谱唱旋律,也就有了不同曲种各具特色的唱腔音乐。可见,方言在曲艺作品的创作、演出乃至传播方面皆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方言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方言同时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一种标志。我们所熟知的唐代诗人的七绝《回乡偶书·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就写出了人事更迭、乡音如故的感慨,在这里,“乡音就是方言”。①
  作为当地人们日常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方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将地方的文化精神、风土民情与社会习俗融于一炉。正如西方人类学家的论点:“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②“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礼记·王制》)有道是“十里乡俗不同”,不同的方言,体现了不同地域人民的生活日常与社会生产,自然也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与生活情趣。早在司马迁撰写“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不朽名著《史记》时,便大量运用了关中方言来描写人物的性格、风度与日常生活习俗,使全书顿生锦上添花、通俗引人之妙,关中方言中所蕴涵的“古色古香之风和凝重典雅之貌”③彰显无遗。
  方言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诸多学者早有论述,尤其当下,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普通话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方言的生存空间却变得越来越狭小,因此,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记忆又重回公众的视野,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的呼声亦日渐成为共识。留住方言,就是留住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民俗风情多样化的根。
  除了日常生活交际和沟通,方言在大量文艺作品中的运用最显而易见,也最能直观地体现“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的文化烙印,因而,当方言所代表的地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融合中逐渐消隐时,保护和传承方言理应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二、方言在曲艺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没有了方言,方言曲艺亦即地方曲种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和地域文化的丰富性一样,地方曲种的多样性也离不开各地方言的运用。
  例如在南戏发源地的浙江瑞安,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曲种便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瑞安鼓词,有着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仅是瑞安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在外的瑞安游子寄托情思的最佳载体。瑞安鼓词的魅力和特色,方言的运用是重要因素之一。瑞安方言属于瓯语体系,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保留了古汉语的声调体系,至今仍有着古音中的全部入声字,瓯语因此被称作华夏古汉语的“活化石”。④而主要使用瑞安方言中的瑞安话进行说唱的瑞安鼓词,轻盈流畅,温情活泼,有着浓浓的乡情、乡音和乡韵,其中所涵含的文化底蕴更是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再如兰州鼓子词的传统曲目之一《骂鸡》,尽管同类题材的曲艺作品在许多地方都有存在,但又都因各地方言和民间习俗的不同而各有千秋,尤其是在曲调的地域性、唱词的内容、表达的方式和语气等方面,体现出各具鲜明的地方特色。由对兰州鼓子词《骂鸡》的考察及对同类题材曲艺作品的横向比较,学者发现:其故事内容是“随着历史上东部人口的迁徙而传入的舶来品。这个题材在移植过程中一旦与兰州地方方言相遇,并且经过了聪慧的兰州鼓子艺人的传承与改造,就使得《骂鸡》成为了兰州方言的承载物之一。”⑤如果从曲艺学的角度再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从这个作品中方言的运用,亦能管窥兰州鼓子词与来自北京的满族八角鼓之间的承续关系,以及某个地方曲种在流布过程中所发生的诸多变异等现象。

三、方言在当下曲艺创演实践中的困境


  文化和语言是共生的,保护方言,既是传承地域文化,也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不得不说,在方言使用普遍式微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年轻群体对原生方言的认同感和情感因素大大减弱的情况下,方言竟也成为了地方曲种向外传播的主要受限原因。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越来越便捷且毫无障碍,与此同时,各地方言的逐渐“隐没”,也让地方曲种的生存境遇变得越来越艰难。
  “好听是好听,就是听不懂!”在许多场合,但凡有地方曲艺节目的演出,常能在观众席中听到这样的评价。于是,我们经常会注意到,许多参加全国性比赛的曲艺节目,或者是在晋京演出的舞台上,一些地方曲艺节目会有意弃用乡音,而改用普通话来说唱,首要的目的显而易见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观众。这样的改动自然也产生了许多争议,赞之者主要是从“听懂了”的角度考虑,认为可以藉此扩大传播范围,让该曲种“走向全国”;而反对者则认为:如此改动令曲种独特的地方韵味顿失,实不足取。
  写到这里,不妨可以用福建的南平南词这样一个地方曲种在说唱语言运用上的变化来举例说明。南平南词的语言流变经历了土官话、土官话改普通话和改回土官话这样的3个阶段⑥,由于特殊的方言环境,南平南词这个福建的曲种一度成为少有的以普通话演绎的地方曲种。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入,普通话的南平南词亦成为了争议的焦点。在从业者的努力下,如今,继《铁膝海瑞》(2012)、《应老汉修桥》(2015)、《印度来的准亲家》《国系九零后》(2019)等用土官话进行说唱表演的南词节目的相继获奖,“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社会对语言回归的期待和好评”。⑦
  方言不仅是一种地方性的语言、乡土性的语言,更是一种母语文化。母语,在现代人文中的角色和定位是相当重要也是无可替代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有“国际母语日”,其主旨就在于“为了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各民族母语文化的现状,推动语言及文化的多元发展。在理解、宽容与对话的基础上帮助人们进一步加深对语言传统及文化传统的认识”⑧。那么,就曲艺来说,方言承载着地方曲种的特性,地方曲种的艺术魅力则有利于方言的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如何让下一代记住方言、传承方言,这可以说是地方曲艺的历史重任。”⑨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当下曲艺作品中的方言运用,一方面保证了曲种的本体特征;另一方面,其在文化传播和影响力上的群众性、普及性、娱乐性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有着不可轻视的重要作用。

注释:


  ①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修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4页。
  ② 周振鹤、游汝杰: 《方言与中国文化(修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页。
  ③ 蒋宝德、李鑫生主编:《中国地域文化》,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年3月版,第1215页。
  ④ 沈克成、何克识编著:《瑞安方言曲艺韵书》,宁波出版社,2017年10月版,第1-2页。
  ⑤ 雷岩岭、张彦丽:《兰州鼓子<骂鸡>中的兰州方言和民俗现象分析》,《甘肃高师学报》,第20卷第6期(2015),第22页。
  ⑥ 张慧:《乡音乡情——刍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南平南词”说唱语言的前世今生》,《戏剧之家》,2020年第24期,第32-33页。
  ⑦ 同上,第33页。
  ⑧ 参见百度百科词条“国际母语日”https://baike.baidu. com/item/%E5%9B%BD%E9%99%85%E6%AF%8D%E8%AF%AD%E6%97%A5/1835253?fr=aladdi
  ⑨同⑦,第33页。
  (作者:中国藝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邓科)
其他文献
中国曲协召开曲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  8月25日上午,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中国曲协曲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宣读了《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倡议书,与会嘉宾就新时代下曲艺工作者如何坚定道德做人、立定脚跟做事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曲讯)“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
期刊
100年前,一批来自不同地方的年轻人,在一艘小小的木船上,用低沉但坚定的声音,向正饱经忧患的祖国立下了自己的誓言;  72年前,一位伟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用黄钟大吕般的声音庄严宣告,一个古老的国家,正在一个朝气蓬勃的政党的领导下,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今天,一位领袖在14亿中国人的欢呼声中,作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科学论断。  誓言、宣告、论断,历史的声音于
期刊
百年风华,百年沧桑,百年奋斗,百年辉煌。聆听了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我心潮激荡,倍受鼓舞,心中有话对党说:亲爱的党,祝你生日快乐!  我是1978年10月入党的,屈指算来,党龄已经有43年了。是党教育了我,是部队培养了我。作为一名部队的文艺工作者,一名曲艺舞台上的老兵,我虽然人退休了,但是我的心、我的精神、我的艺术不能退休。我要永远为党说唱,为人民服务
期刊
作为无党派人士、知识分子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7月1日上午,我有幸登上北京天安门西观礼台,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并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深为振奋,倍感自豪!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的话语时,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为中国能有中国共产党的领
期刊
7月1日早上7点半,我早早就坐在了电视台前,期待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开始。那时我心情无比激动,全身既充满了力量,又充满希望。中国共产党百岁生日,是个伟大的生日,辉煌的生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生日。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100年来的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值得我深刻铭记、深入思考。  我是1998年加入党组织的,入党23年。23年来,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期刊
作为一名拥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我7月1日早上8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仔细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一个长在红旗下的曲艺工作者,我心情十分激动!  1946年,我出生于天津,1959年考入了天津市曲艺团少训队,跟随我的恩师王凤山学习快板。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工作后,加入了党组织。在党的关怀下不断成长,从一名文艺小兵成長为国家一级演员。1963年,我学业
期刊
笔者曾在重庆市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3年,在团期间,曾跟随四川扬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再碧和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绍鹏学习四川扬琴老旦及男腔的演唱,并拜师于张绍鹏先生。其间,曾参与排练数十场、下乡演出十余场、团内考核两场,获得了团内老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在学习四川扬琴男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以下两点:第一,四川扬琴的说、唱与四川方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说唱与方言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发人深省,也振奋人心。我作为一名党员,党员情结就像冰山上的小溪,日日夜夜涓涓流淌,汇聚成江河湖泊,这一刻,它如同大坝开闸一般,倾泻而出!  党员情结,在我心中浓重又深刻,爷爷、父亲和我都是23岁入党,对于我来说,这更意义非凡。记得小时候跟着爷爷回故乡,他带着一大家重温三大战役,看着爷爷慷慨地讲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觉得爷爷真棒。记得初中毕业时的暑假,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建党100年,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这100年是中国巨变的100年,同时也是中国曲艺巨变的100年。如今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曲艺人同样也走在这条赶考之路上。身处在这个伟大时代的每一个曲艺人,都担负着做好文化长河中曲艺艺术传承接力的光荣使命。我们这一代曲艺人责无旁贷,要做好自己的曲艺工作者本职工作,这是我们对党和人民最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精辟深刻、震撼人心,全面回顾我党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百年历史进程,系统总结我党奠基立业、铸就辉煌的百年奋斗成就,深刻阐明我党独立自主、实践创造的百年发展规律,科学展望我党开拓进取、走向未来的百年宏伟蓝图!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孕育新气象,新氣象催生新作为,我们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曲艺人,必将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