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过火的雀鲷等4则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玩过火的雀鲷
  程刚
  雀鲷是一种生活在海里的体长不过10厘米的小鱼,这种鱼全身五颜六色,且每一种颜色都很鲜明。它活动的区域从来不远离珊瑚丛,这是雀鲷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每当有敌害向它袭来时,它便会迅速地钻进珊瑚丛,和艳丽多彩的珊瑚融为一体,这样一来,敌害就很难发现它,即使发现了,也拿隐蔽在珊瑚丛中的它毫无办法。长期以来,雀鲷一直用这种方法有效地保护自己。
  但雀鲷也有失手的时候。当雀鲷的天敌齿鱼发现雀鲷,便会紧追不舍,雀鲷看见齿鱼,则会以最快的速度钻进珊瑚丛。眼见到嘴的猎物突然消失了,齿鱼很是迷惑,就会在珊瑚丛周围继续寻找。可就在这时,雀鲷会冷不丁地从它的后面游出来,然后在它的尾巴上狠狠地咬一口,齿鱼感觉疼痛就迅速转身回击,可此时的雀鲷已重新钻进珊瑚丛里躲起来。齿鱼哪里能受这种气,就继续在周围寻找雀鲷,雀鲷则会趁齿鱼摸不清头脑的时候,再次神出鬼没地袭击齿鱼。几轮下来,齿鱼可能是彻底认输了,蔫头耷脑地离开了。可没过多久,齿鱼又回来了,原来它的怨气根本没消,又开始猛烈地撞击珊瑚丛,想引出雀鲷。这时雀鲷依然不慌,趁着齿鱼不注意,迅速地钻出来狠狠地在齿鱼的尾巴上咬一口,然后转身逃跑。可这一次,雀鲷没能逃脱,就在它准备再次钻进珊瑚丛时,暗处突然游出另一条齿鱼,可怜雀鲷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便成了这条齿鱼的美餐。原来,齿鱼是一种粗中有细的鱼,很聪明,在几次捕食不成反被欺侮的时候,它便会搬来救兵,一同对付敌人。
  雀鲷玩火害了自己,它的死也告诉我们,与对手竞争时一定要记住三条原则:一是具备一项特殊本领,二是不要低估对手的智慧,三是如果我们没有绝对把握打败对手,就不要随便挑衅。
  
  付出就是一种富有
  黄小平
  他是一位慈善大使,他捐出的款项不计其数。一次,记者问他:“你是在什么情况下捐款的?”
  “在我富有的时候。”慈善大使说。
  “你是亿万富翁,每时每刻都是富有的呀?”记者不解地问。
  “富有的不是钱,而是心,一个人只有在他内心感到富有的时候,才是富有的。”慈善大使说。
  “那你什么时候才感到富有呢?”记者继续问。
  “在我想捐款的时候。”
  “为什么想捐款的时候是富有的呢?”
  “捐款是一种付出,付出就是一种富有。”慈善大使说,“一个不肯付出、一个付出不了的人,怎么能说明他是富有的呢?”
  
  走出自己的道路
  ■河南 朱孟军
  
  1929年,美国芝加哥发生了一件震惊美国教育界的大事。
  罗勃·郝金斯,一个年轻人,半工半读地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做过作家、伐木工人、家庭教师和卖成衣的售货员。8年后,即1929年,他被任命为美国四大名校之一——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当时他只有30岁!真叫人难以置信。
  人们对罗勃·郝金斯的批评就像山崩落石一样一齐打在他的头上,说他太年轻了,说他经验不够,说他的教育观念很不成熟,说他……各大报纸也加入了攻击之列。
  罗勃·郝金斯就任的那一天,一个朋友对他的父亲说:“今天早上,我看见报上的社论在攻击你的儿子,真把我吓坏了。”
  “不错,”郝金斯的父亲回答说,“话说得很凶。可是请记住,从来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
  确实如此,越勇猛的狗,人们踢起来越有成就感。
  曾有一个美国人被人骂做“伪君子”“骗子”“比谋杀犯好不了多少”……你猜他是谁?他是乔治·华盛顿。
  耶鲁大学的前校长德怀特曾说:“如果此人当选美国总统,我们的国家将会合法卖淫,行为可鄙,是非不分,不再敬天爱人。”听起来这似乎是在骂希特勒吧?可是他谩骂的对象竟是撰写独立宣言,被赞美为民主先驱的杰弗逊总统。
  可见,没有谁的路是永远一马平川的。成功的人生,不在于讨得多少人喜欢,而在于是否努力地实现了自我,喊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红瓶子草的诱惑
  ■河北 张军霞
  
  在美国华盛顿郊区生长着一种红瓶子草,它的叶子像瓶子一样直立,高度一般在26~61厘米之间,颜色大多为鲜艳的红色,形态和猪笼草相似,“瓶盖”呈圆形,“瓶口”处能分泌特别甜的蜜汁和消化液。
  有很多小昆虫常常被红瓶子草的甜味诱惑,爬到“瓶子”顶端。但在它们试图跨过“瓶口”时,往往会因为“瓶子”内壁的光滑,失足跌落下去,掉进红瓶子草分泌的消化液里。当它们试图爬出来时,往往又会被红瓶子草内壁的倒刺毛挡住去路,最终它们会因为无力挣扎,淹死在消化液中,变成红瓶子草的一顿美餐。
  红瓶子草看起来那么娇弱,却可以保持盎然的生机,是因为总有一批又一批的昆虫,前赴后继地投奔它。一滴甜蜜的汁液,成了虫子们无法抗拒的诱惑。我们人类,又能比这些小虫子聪明多少呢?很多时候,我们明知前面可能是陷阱,却抱着侥幸心理,贪图种种诱惑,最终,失去真正的成功机会不说,甚至还可能丧命。这个道理虽然浅显,却总是有很多人,管不住自己的脚、自己的心,一步步走向了生命中的“红瓶子草”。
  (编辑 牙 子)
其他文献
The verb“go” is one of the first verbs to learn in English, but many students make mistakes with it, especially in the past tense —“went”.  1. He usually goes shopping at this store.  He went shopping
引证法是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作为论据,以此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引”得“滥”而不精、不准,“引”而不“析”、不“证”,使议论文变成“观点加引语”,这是中学生运用引证法的常见失误。作为理论论证的重要方法,怎样发挥引证法权威性和说服力强的优势呢?《真话的“敢说”与“乐听”》一文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吴良伦  据载,宋真宗有一天与大臣一起
1. 我们班有两个女同学去买珍珠奶茶,进去买了奶茶出来时,刚好隔壁店有一男孩冲楼上喊人:“喂,小洁!”  我那同学顿时提着奶茶蹲下去,并大声叫:“不要抢我啊!不要抢我啊!”  此刻众人万千目光集于她一身。  我另一同学也赶紧捂脸,问她干吗大叫。  她答:“刚刚不是有人大喊抢劫吗?”  无语……  赶紧拉着她走人……    2. 我表弟上小学时,有一年放暑假,老师要求每天写一篇日记,他天天在家疯玩,
近年来,一些省市把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列入了高考的内容,扩大了高考的选材范围,丰富了高考的命题形式。笔者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省市加入这一行列。因此,对这方面的试题做一点评析介绍,将有助于我们备考。  文学名著试题  一、 设置文学名著判断题  设置该类题型,走在前面的是福建和江苏,两省的高考试卷从2008年就开始设置名著客观试题(江苏卷以附加题的形式出现),至今已有四年。2011年,江西卷也出现了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喜欢字写得好的试卷,这不是废话。  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都在异口同声地说,字写得好的卷子就是让人看了舒服!  我参加了多年的高考语文阅卷,而且一直承担作文评分任务。对于考生的书写,我确实有着别样的感受。  那么,考生的卷面,尤其是字写得好,对我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一者,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  字写得好的,一般卷面也整洁些。这样的卷面总给人一种美感。美,谁会拒绝呢?我自然乐意看
This is a great classroom activity that works particularly well with classes that are normally a little shy and reserved. Sometimes you need to get quiet students up and out of their desks to get them
像any time, each time, the first time之类的短语,表面上看好像是名词性质的短语,但实际上它们都可用作连词,用以引导状语从句。  1. any time  any time 的意思是“随时”“任何时候”,用作连词时,引导时间状语从句,表示“无论什么时候做某事”。如:  You can come up and see me any time (that) you li
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于高中生来说,无论是主观身心发展还是客观学习难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临着新的考验。高一新生不能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环境,几乎成为通病。高一第一个学期很快就将过去,但是有不少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中学习生活,随之而来的则是一些心理问题的困扰,甚至有的同学还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其中强迫症就是比较多发的一种心理疾病。什么是强迫症?它是如何引发的?我们又该怎样避免和应对
各高校校训  “四字八词”雷同  据《武汉晨报》报道,近日,一项针对国内256所大学的调查显示,有192所学校的校训都是“四词八字”的口号式,有些大学校训甚至完全相同,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该报记者搜罗整理了武汉本地39所大专院校的校训发现,“求实”“创新”“厚德”“博学”雷同率较高,其中有11所学校校训竟都出现了“创新”一词。  而与此相对的是,超六成大学生直言对校训“不感冒”,认为只
她四岁的时候,脖子上突然长了个包,刚开始没注意,后来却越来越大,连行走都出现了困难,家人只好将她送去医院。  因为一直查不出病因,从地方的小医院,到省里的专科医院,再到全国的大医院。她从开始懂事起,就在父母的带领下穿梭于全国各地充斥着消毒水味的医院楼道里。  确诊的那天,那个时候她还认识不了多少字,只知道母亲拿着那张病理报告单,抱着她在医院的走廊里哭了很久很久。她不明所以,只好用小手去安慰满脸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