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武胜,陕西省富平县人,1959年出生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普通村庄,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困生活,种一年庄稼收不上几个钱。1995年,一心想改变生活的孙武胜,带着村里的乡亲们走出小村庄,到西安去做建筑工程。从1995年8月到1996年2月初,干了半年多,一算账,能有两万四五千块钱的工资,除去给工人的工资,自己还能落下六七千块钱,孙武胜感觉这比种地强得多。
但等到家家户户贴窗花、挂年画准备过春节时,孙武胜却发现所有的工钱都被克扣了。这下和他一起干活的乡亲们都不干了,大年三十,3个农民工为了讨要总共2000多元的工资,竟把他12岁的娃儿绑架了。再次见到儿子的那一刻,孙武胜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别人欠自己的工钱要回来。
说起为何走上用法律讨薪之路,孙武胜备感辛酸,不胜唏嘘。“在要不到钱的时候,我也曾有过过激的想法——他们可以绑架我的孩子,我也可以绑架他们的孩子。我甚至想好了要去买炸药,去炸大楼。但是,想到老婆和孩子,我退却了。”
找回儿子后,孙武胜怕再出意外,向银行贷款5万多元,把欠乡亲们的工钱都给结清了。转眼一年过去了,春节又将到来,贷款到期了还不上,信贷员天天找上门来催。腊月廿九,妻子对孙武胜说:“你别在家里过年了,否则要债的人一来,一家人又不得安宁。”
孙武胜只得撇下家人,揣着家里仅剩的30块钱离家出走到西安。年三十晚上,饥肠辘辘的孙武胜无处也无钱去吃饭。“好在路过一个菜市场时,看到一个正收摊的卖菜人,把卖剩的一些烂菠菜和几根葱扔了。我高兴坏了。”孙武胜说,“四下无人,我赶紧把那些菜捡起来——第二天,就在四面漏风的简陋工棚里,烧了一锅水,把这些菠菜煮了,一个人吃了顿年夜饭……”
正当孙武胜走投无路时,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个节目启发了他。节目说的是四川一个60来岁的老头,勤奋努力地自学法律,锲而不舍地打了10年官司,为自己讨回了公道。“我是流着眼泪看完这个节目的。人家一个山区老头都能通过学法为自己讨回公道,我好歹还念了七八年书呀!我为什么不能学习法律,用法律手段讨回自己的工资?”
通过自学法律,他一年多时间打赢了9场劳务纠纷官司
从此,孙武胜在打工之余自学法律。当时,孙武胜只知道西北政法大学门口一个小书店卖法律方面的书,可当他来到那个小书店,发现那里全是法律书籍时,孙武胜蒙了,不知道买哪一本能帮上自己的忙。一个政法学院的学生告诉他:“你要学法,得先学《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这都是学法入门必须要看的书。”孙武胜决定先读这两本书。可他没钱买书,只好下了班就跑到书店来看书。很快,孙武胜把这两本书囫囵吞枣般地看完了,他觉得颇有收获。几天后,孙武胜自己写出了第一份起诉书。“法官收了起诉书后让我交钱!”从没打过官司的孙武胜一下瞪大了眼睛:怪事,打官司咋还要钱呢?他原以为打官司就是只要把起诉状一交,法官就可以判决了。现在又说要交钱,他哪有钱交?
孙武胜悻悻地走出法院,又去书店看书了。他又问那个学生:“如果我打官司又交不起起诉费,咋办呢?”那学生找出一本书递给他说:“这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里面说了有几种人可以缓交诉讼费,你可以在这书里找。”
捧着这本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书,孙武胜看了一下价格,要100多块钱!他只得望书兴叹,还是在这儿看吧。孙武胜一页页地翻着这本厚厚的“司法解释”,终于找到了他所要了解的内容。可怎么向法官说呢?孙武胜央求店主让他把有关的内容复印一下,店主一听火冒三丈:“你不给钱白看了我的书,还要得寸进尺地去复印?想得真美!去去去!”把孙武胜推出了书店。
2001年的6月15日,这是孙武胜有生以来最难忘的日子,因为他用自学的法律知识为自己打赢了第一场官司,由被告向他支付劳务费20059元钱。孙武胜尝到了甜头,一鼓作气一年时间里连打了9场官司,全部胜诉,为自己讨回了8万多元工钱。
一个普通农民,通过自学法律,一年多时间先后打赢了9场劳务纠纷官司,这本身就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媒体报道孙武胜的事迹后,很多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纷纷前来取经,“我是一个农民工,深深理解他们的处境和心情,感觉应该帮助他们拿到自己的血汗钱。”就这样,孙武胜开始了义务为农民工讨薪之路。
专门为农民工免费打官司,他被媒体称为讨薪专家
“原告的诉讼请求有两条:一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劳务费237849元及损失8000元……”
这样的场景,几年间孙武胜不知经过了多少。而每次坐在他旁边的无一例外的都是穿着朴素的农民,他被人们称为“农民工讨薪的代言人。”而这一切,都源于当初他为自己打赢的那几场官司。
孙武胜告诉记者,一年365天,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法庭上度过的。“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休息日,每天晚上12时睡觉,早上5时多起床,整天都是忙忙碌碌,在农民工、包工头、建筑公司、法官之间来回奔波。”最忙碌的时候一个月22个工作日中,孙武胜有20天在法庭上度过。“全国各地的农民工都向我咨询,接电话最多时,一个月达到了2508个,平均每天80多个电话。”言语间,孙武胜的自豪也写在了脸上。
“我把官司打赢了,和我在一块打工的人都说,孙武胜厉害,人家没学过法律,自学法,给自己打了七八场官司,而且把钱要回来了,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叫我帮打官司了。在我一个人忙不暇应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要成立一个组织。”
2003年5月23日,在西安市南郊的一个小房间里,孙武胜成立了只有他一个人的维权工作室,专门为农民工免费打官司。在孙武胜的维权工作室里,有10多名志愿者常年在这里工作,他们都是政法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山东的一个公益机构听说了他们的事情后,决定为他们固定提供办公和人员的经费支出。如今,孙武胜的维权工作室除了义务为农民工打官司,孙武胜还经常在一些社会机构办的公益课上讲课,孙武胜说,他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更多的务工人员懂得用法律维权的道理。
孙武胜虽然在不辞劳苦地为农民朋友奔波着,但是,他并不想当什么“绿林英雄”,他希望政府多做一些事情,将一些政策落到实处,让人们不再关注民工讨薪,不再报道孙武胜帮民工讨薪。“比如说一个森林着了火了,你靠我孙武胜担一担水,根本无济于事。但这里有个原理好的很,就是说森林着了火,要用水去灭,咱不能把油担去灭。我这个行为呢,就是引导甚至鼓励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朋友,当你们讨不到工钱的时候就要像我这样学法(律)用法(律)来讨要。
他以“只要农民工流汗流血不再流泪”继续着自己特殊的人生
孙武胜打了这么多官司,很少有人与他作对,“就算是建筑单位不喜欢我,在他们心中也是敬佩我的。”孙武胜说,他与人打官司总是保持心平气和,不与人吵架,用证据说话,以理服人。
“我经常与建筑公司和包工头说,你们工作是为了老婆孩子有个安逸的家,这些农民工干活也是为了老婆孩子能吃口饭,他们辛辛苦苦把楼盖起来了,你们几十万的都挣了,而盖楼的农民工能挣几个钱,你们连这点可怜的钱都不给,良心何在?”孙武胜说,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帮很多农民工拿到了工资。
让孙武胜担忧的是,官司虽然赢了,但执行起来很困难,很多人赢了官司依旧拿不到钱。他不止一次地感慨,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关于解决劳资纠纷的会议不断在开,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红头文件一直在发,相关法律也不断在完善,可事实上,包工头席卷工人工资逃跑的事情还是层出不穷,包工头和投资方互相抵赖不给工人工资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对方每次出庭都是聘的专业律师,那穿着那做派,戴着眼镜西服革履,让人一看就是有知识的文化人,且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而孙武胜只是初中文化,心里多少有点儿没底,而且穿一身土气的衣服,任何人看来他都是个打工的。穿着上比不过对方,但辩论上绝不能输给对方。每次打官司出庭,孙武胜都把自己的辩论词改了再改,并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庭审中,孙武胜精彩的辩护词常常驳得对方无言以对。
就这样,只有初中文化的孙武胜在短短的几年间,通过300余场诉讼形式,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朋友讨回劳动工资、劳动工伤的各种赔偿金600余万元,通过调解的形式讨回各种损失500余万元。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用在孙武胜身上似乎恰如其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凤凰卫视以及意大利邮报等上百家国内外媒体报道过他,他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的农民英雄”。
如今,这名“英雄”每天依然为了广大的农民工兄弟的利益奔波着,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讨薪这碗饭可以不用再吃下去了,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农民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但等到家家户户贴窗花、挂年画准备过春节时,孙武胜却发现所有的工钱都被克扣了。这下和他一起干活的乡亲们都不干了,大年三十,3个农民工为了讨要总共2000多元的工资,竟把他12岁的娃儿绑架了。再次见到儿子的那一刻,孙武胜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别人欠自己的工钱要回来。
说起为何走上用法律讨薪之路,孙武胜备感辛酸,不胜唏嘘。“在要不到钱的时候,我也曾有过过激的想法——他们可以绑架我的孩子,我也可以绑架他们的孩子。我甚至想好了要去买炸药,去炸大楼。但是,想到老婆和孩子,我退却了。”
找回儿子后,孙武胜怕再出意外,向银行贷款5万多元,把欠乡亲们的工钱都给结清了。转眼一年过去了,春节又将到来,贷款到期了还不上,信贷员天天找上门来催。腊月廿九,妻子对孙武胜说:“你别在家里过年了,否则要债的人一来,一家人又不得安宁。”
孙武胜只得撇下家人,揣着家里仅剩的30块钱离家出走到西安。年三十晚上,饥肠辘辘的孙武胜无处也无钱去吃饭。“好在路过一个菜市场时,看到一个正收摊的卖菜人,把卖剩的一些烂菠菜和几根葱扔了。我高兴坏了。”孙武胜说,“四下无人,我赶紧把那些菜捡起来——第二天,就在四面漏风的简陋工棚里,烧了一锅水,把这些菠菜煮了,一个人吃了顿年夜饭……”
正当孙武胜走投无路时,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个节目启发了他。节目说的是四川一个60来岁的老头,勤奋努力地自学法律,锲而不舍地打了10年官司,为自己讨回了公道。“我是流着眼泪看完这个节目的。人家一个山区老头都能通过学法为自己讨回公道,我好歹还念了七八年书呀!我为什么不能学习法律,用法律手段讨回自己的工资?”
通过自学法律,他一年多时间打赢了9场劳务纠纷官司
从此,孙武胜在打工之余自学法律。当时,孙武胜只知道西北政法大学门口一个小书店卖法律方面的书,可当他来到那个小书店,发现那里全是法律书籍时,孙武胜蒙了,不知道买哪一本能帮上自己的忙。一个政法学院的学生告诉他:“你要学法,得先学《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这都是学法入门必须要看的书。”孙武胜决定先读这两本书。可他没钱买书,只好下了班就跑到书店来看书。很快,孙武胜把这两本书囫囵吞枣般地看完了,他觉得颇有收获。几天后,孙武胜自己写出了第一份起诉书。“法官收了起诉书后让我交钱!”从没打过官司的孙武胜一下瞪大了眼睛:怪事,打官司咋还要钱呢?他原以为打官司就是只要把起诉状一交,法官就可以判决了。现在又说要交钱,他哪有钱交?
孙武胜悻悻地走出法院,又去书店看书了。他又问那个学生:“如果我打官司又交不起起诉费,咋办呢?”那学生找出一本书递给他说:“这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里面说了有几种人可以缓交诉讼费,你可以在这书里找。”
捧着这本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书,孙武胜看了一下价格,要100多块钱!他只得望书兴叹,还是在这儿看吧。孙武胜一页页地翻着这本厚厚的“司法解释”,终于找到了他所要了解的内容。可怎么向法官说呢?孙武胜央求店主让他把有关的内容复印一下,店主一听火冒三丈:“你不给钱白看了我的书,还要得寸进尺地去复印?想得真美!去去去!”把孙武胜推出了书店。
2001年的6月15日,这是孙武胜有生以来最难忘的日子,因为他用自学的法律知识为自己打赢了第一场官司,由被告向他支付劳务费20059元钱。孙武胜尝到了甜头,一鼓作气一年时间里连打了9场官司,全部胜诉,为自己讨回了8万多元工钱。
一个普通农民,通过自学法律,一年多时间先后打赢了9场劳务纠纷官司,这本身就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媒体报道孙武胜的事迹后,很多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纷纷前来取经,“我是一个农民工,深深理解他们的处境和心情,感觉应该帮助他们拿到自己的血汗钱。”就这样,孙武胜开始了义务为农民工讨薪之路。
专门为农民工免费打官司,他被媒体称为讨薪专家
“原告的诉讼请求有两条:一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劳务费237849元及损失8000元……”
这样的场景,几年间孙武胜不知经过了多少。而每次坐在他旁边的无一例外的都是穿着朴素的农民,他被人们称为“农民工讨薪的代言人。”而这一切,都源于当初他为自己打赢的那几场官司。
孙武胜告诉记者,一年365天,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法庭上度过的。“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休息日,每天晚上12时睡觉,早上5时多起床,整天都是忙忙碌碌,在农民工、包工头、建筑公司、法官之间来回奔波。”最忙碌的时候一个月22个工作日中,孙武胜有20天在法庭上度过。“全国各地的农民工都向我咨询,接电话最多时,一个月达到了2508个,平均每天80多个电话。”言语间,孙武胜的自豪也写在了脸上。
“我把官司打赢了,和我在一块打工的人都说,孙武胜厉害,人家没学过法律,自学法,给自己打了七八场官司,而且把钱要回来了,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叫我帮打官司了。在我一个人忙不暇应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要成立一个组织。”
2003年5月23日,在西安市南郊的一个小房间里,孙武胜成立了只有他一个人的维权工作室,专门为农民工免费打官司。在孙武胜的维权工作室里,有10多名志愿者常年在这里工作,他们都是政法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山东的一个公益机构听说了他们的事情后,决定为他们固定提供办公和人员的经费支出。如今,孙武胜的维权工作室除了义务为农民工打官司,孙武胜还经常在一些社会机构办的公益课上讲课,孙武胜说,他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更多的务工人员懂得用法律维权的道理。
孙武胜虽然在不辞劳苦地为农民朋友奔波着,但是,他并不想当什么“绿林英雄”,他希望政府多做一些事情,将一些政策落到实处,让人们不再关注民工讨薪,不再报道孙武胜帮民工讨薪。“比如说一个森林着了火了,你靠我孙武胜担一担水,根本无济于事。但这里有个原理好的很,就是说森林着了火,要用水去灭,咱不能把油担去灭。我这个行为呢,就是引导甚至鼓励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朋友,当你们讨不到工钱的时候就要像我这样学法(律)用法(律)来讨要。
他以“只要农民工流汗流血不再流泪”继续着自己特殊的人生
孙武胜打了这么多官司,很少有人与他作对,“就算是建筑单位不喜欢我,在他们心中也是敬佩我的。”孙武胜说,他与人打官司总是保持心平气和,不与人吵架,用证据说话,以理服人。
“我经常与建筑公司和包工头说,你们工作是为了老婆孩子有个安逸的家,这些农民工干活也是为了老婆孩子能吃口饭,他们辛辛苦苦把楼盖起来了,你们几十万的都挣了,而盖楼的农民工能挣几个钱,你们连这点可怜的钱都不给,良心何在?”孙武胜说,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帮很多农民工拿到了工资。
让孙武胜担忧的是,官司虽然赢了,但执行起来很困难,很多人赢了官司依旧拿不到钱。他不止一次地感慨,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关于解决劳资纠纷的会议不断在开,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红头文件一直在发,相关法律也不断在完善,可事实上,包工头席卷工人工资逃跑的事情还是层出不穷,包工头和投资方互相抵赖不给工人工资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对方每次出庭都是聘的专业律师,那穿着那做派,戴着眼镜西服革履,让人一看就是有知识的文化人,且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而孙武胜只是初中文化,心里多少有点儿没底,而且穿一身土气的衣服,任何人看来他都是个打工的。穿着上比不过对方,但辩论上绝不能输给对方。每次打官司出庭,孙武胜都把自己的辩论词改了再改,并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庭审中,孙武胜精彩的辩护词常常驳得对方无言以对。
就这样,只有初中文化的孙武胜在短短的几年间,通过300余场诉讼形式,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朋友讨回劳动工资、劳动工伤的各种赔偿金600余万元,通过调解的形式讨回各种损失500余万元。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用在孙武胜身上似乎恰如其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凤凰卫视以及意大利邮报等上百家国内外媒体报道过他,他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的农民英雄”。
如今,这名“英雄”每天依然为了广大的农民工兄弟的利益奔波着,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讨薪这碗饭可以不用再吃下去了,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农民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