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薪专家

来源 :百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k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武胜,陕西省富平县人,1959年出生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普通村庄,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困生活,种一年庄稼收不上几个钱。1995年,一心想改变生活的孙武胜,带着村里的乡亲们走出小村庄,到西安去做建筑工程。从1995年8月到1996年2月初,干了半年多,一算账,能有两万四五千块钱的工资,除去给工人的工资,自己还能落下六七千块钱,孙武胜感觉这比种地强得多。
  但等到家家户户贴窗花、挂年画准备过春节时,孙武胜却发现所有的工钱都被克扣了。这下和他一起干活的乡亲们都不干了,大年三十,3个农民工为了讨要总共2000多元的工资,竟把他12岁的娃儿绑架了。再次见到儿子的那一刻,孙武胜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别人欠自己的工钱要回来。
  


  说起为何走上用法律讨薪之路,孙武胜备感辛酸,不胜唏嘘。“在要不到钱的时候,我也曾有过过激的想法——他们可以绑架我的孩子,我也可以绑架他们的孩子。我甚至想好了要去买炸药,去炸大楼。但是,想到老婆和孩子,我退却了。”
  找回儿子后,孙武胜怕再出意外,向银行贷款5万多元,把欠乡亲们的工钱都给结清了。转眼一年过去了,春节又将到来,贷款到期了还不上,信贷员天天找上门来催。腊月廿九,妻子对孙武胜说:“你别在家里过年了,否则要债的人一来,一家人又不得安宁。”
  孙武胜只得撇下家人,揣着家里仅剩的30块钱离家出走到西安。年三十晚上,饥肠辘辘的孙武胜无处也无钱去吃饭。“好在路过一个菜市场时,看到一个正收摊的卖菜人,把卖剩的一些烂菠菜和几根葱扔了。我高兴坏了。”孙武胜说,“四下无人,我赶紧把那些菜捡起来——第二天,就在四面漏风的简陋工棚里,烧了一锅水,把这些菠菜煮了,一个人吃了顿年夜饭……”
  正当孙武胜走投无路时,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个节目启发了他。节目说的是四川一个60来岁的老头,勤奋努力地自学法律,锲而不舍地打了10年官司,为自己讨回了公道。“我是流着眼泪看完这个节目的。人家一个山区老头都能通过学法为自己讨回公道,我好歹还念了七八年书呀!我为什么不能学习法律,用法律手段讨回自己的工资?”
  
  通过自学法律,他一年多时间打赢了9场劳务纠纷官司
  
  从此,孙武胜在打工之余自学法律。当时,孙武胜只知道西北政法大学门口一个小书店卖法律方面的书,可当他来到那个小书店,发现那里全是法律书籍时,孙武胜蒙了,不知道买哪一本能帮上自己的忙。一个政法学院的学生告诉他:“你要学法,得先学《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这都是学法入门必须要看的书。”孙武胜决定先读这两本书。可他没钱买书,只好下了班就跑到书店来看书。很快,孙武胜把这两本书囫囵吞枣般地看完了,他觉得颇有收获。几天后,孙武胜自己写出了第一份起诉书。“法官收了起诉书后让我交钱!”从没打过官司的孙武胜一下瞪大了眼睛:怪事,打官司咋还要钱呢?他原以为打官司就是只要把起诉状一交,法官就可以判决了。现在又说要交钱,他哪有钱交?
  孙武胜悻悻地走出法院,又去书店看书了。他又问那个学生:“如果我打官司又交不起起诉费,咋办呢?”那学生找出一本书递给他说:“这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里面说了有几种人可以缓交诉讼费,你可以在这书里找。”
  捧着这本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书,孙武胜看了一下价格,要100多块钱!他只得望书兴叹,还是在这儿看吧。孙武胜一页页地翻着这本厚厚的“司法解释”,终于找到了他所要了解的内容。可怎么向法官说呢?孙武胜央求店主让他把有关的内容复印一下,店主一听火冒三丈:“你不给钱白看了我的书,还要得寸进尺地去复印?想得真美!去去去!”把孙武胜推出了书店。
  2001年的6月15日,这是孙武胜有生以来最难忘的日子,因为他用自学的法律知识为自己打赢了第一场官司,由被告向他支付劳务费20059元钱。孙武胜尝到了甜头,一鼓作气一年时间里连打了9场官司,全部胜诉,为自己讨回了8万多元工钱。
  一个普通农民,通过自学法律,一年多时间先后打赢了9场劳务纠纷官司,这本身就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媒体报道孙武胜的事迹后,很多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纷纷前来取经,“我是一个农民工,深深理解他们的处境和心情,感觉应该帮助他们拿到自己的血汗钱。”就这样,孙武胜开始了义务为农民工讨薪之路。
  


  
  专门为农民工免费打官司,他被媒体称为讨薪专家
  
  “原告的诉讼请求有两条:一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劳务费237849元及损失8000元……”
  这样的场景,几年间孙武胜不知经过了多少。而每次坐在他旁边的无一例外的都是穿着朴素的农民,他被人们称为“农民工讨薪的代言人。”而这一切,都源于当初他为自己打赢的那几场官司。
  孙武胜告诉记者,一年365天,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法庭上度过的。“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休息日,每天晚上12时睡觉,早上5时多起床,整天都是忙忙碌碌,在农民工、包工头、建筑公司、法官之间来回奔波。”最忙碌的时候一个月22个工作日中,孙武胜有20天在法庭上度过。“全国各地的农民工都向我咨询,接电话最多时,一个月达到了2508个,平均每天80多个电话。”言语间,孙武胜的自豪也写在了脸上。
  “我把官司打赢了,和我在一块打工的人都说,孙武胜厉害,人家没学过法律,自学法,给自己打了七八场官司,而且把钱要回来了,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叫我帮打官司了。在我一个人忙不暇应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要成立一个组织。”
  2003年5月23日,在西安市南郊的一个小房间里,孙武胜成立了只有他一个人的维权工作室,专门为农民工免费打官司。在孙武胜的维权工作室里,有10多名志愿者常年在这里工作,他们都是政法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山东的一个公益机构听说了他们的事情后,决定为他们固定提供办公和人员的经费支出。如今,孙武胜的维权工作室除了义务为农民工打官司,孙武胜还经常在一些社会机构办的公益课上讲课,孙武胜说,他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更多的务工人员懂得用法律维权的道理。
  孙武胜虽然在不辞劳苦地为农民朋友奔波着,但是,他并不想当什么“绿林英雄”,他希望政府多做一些事情,将一些政策落到实处,让人们不再关注民工讨薪,不再报道孙武胜帮民工讨薪。“比如说一个森林着了火了,你靠我孙武胜担一担水,根本无济于事。但这里有个原理好的很,就是说森林着了火,要用水去灭,咱不能把油担去灭。我这个行为呢,就是引导甚至鼓励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朋友,当你们讨不到工钱的时候就要像我这样学法(律)用法(律)来讨要。
  
  


  他以“只要农民工流汗流血不再流泪”继续着自己特殊的人生
  
  孙武胜打了这么多官司,很少有人与他作对,“就算是建筑单位不喜欢我,在他们心中也是敬佩我的。”孙武胜说,他与人打官司总是保持心平气和,不与人吵架,用证据说话,以理服人。
  “我经常与建筑公司和包工头说,你们工作是为了老婆孩子有个安逸的家,这些农民工干活也是为了老婆孩子能吃口饭,他们辛辛苦苦把楼盖起来了,你们几十万的都挣了,而盖楼的农民工能挣几个钱,你们连这点可怜的钱都不给,良心何在?”孙武胜说,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帮很多农民工拿到了工资。
  让孙武胜担忧的是,官司虽然赢了,但执行起来很困难,很多人赢了官司依旧拿不到钱。他不止一次地感慨,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关于解决劳资纠纷的会议不断在开,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红头文件一直在发,相关法律也不断在完善,可事实上,包工头席卷工人工资逃跑的事情还是层出不穷,包工头和投资方互相抵赖不给工人工资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对方每次出庭都是聘的专业律师,那穿着那做派,戴着眼镜西服革履,让人一看就是有知识的文化人,且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而孙武胜只是初中文化,心里多少有点儿没底,而且穿一身土气的衣服,任何人看来他都是个打工的。穿着上比不过对方,但辩论上绝不能输给对方。每次打官司出庭,孙武胜都把自己的辩论词改了再改,并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庭审中,孙武胜精彩的辩护词常常驳得对方无言以对。
  就这样,只有初中文化的孙武胜在短短的几年间,通过300余场诉讼形式,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朋友讨回劳动工资、劳动工伤的各种赔偿金600余万元,通过调解的形式讨回各种损失500余万元。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用在孙武胜身上似乎恰如其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凤凰卫视以及意大利邮报等上百家国内外媒体报道过他,他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的农民英雄”。
  如今,这名“英雄”每天依然为了广大的农民工兄弟的利益奔波着,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讨薪这碗饭可以不用再吃下去了,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农民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其他文献
7月,朱德庸来到北京,庆祝他的“漫画二十年”,依然带着太太和小孩。因为之前的缘由,我们的采访也从他的小孩开始,打开话题。    对朱德庸的采访,一直拖了整整半年。本来《绝对小孩2》上市时就已经预约了采访。但朱德庸的一个理由让记者不得不心甘情愿延迟时间:“儿子要高考,我想多照顾他!”理由很简单,但是具说服力。    想快乐,别做四不像    “我们的采访拖了半年,小孩升学考得怎样?”我很八卦地看着朱
期刊
上学,是古路村小学孩子们的共同心愿,他们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牵动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心。2009年5月29日,中华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I Do儿童基金创始人李厚霖先生以及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亲自赶赴四川雅安汉源县永利彝族乡,为孩子们送上温暖的援助。    古路村小学,位于大渡河峡谷海拔1500米以上的悬崖绝壁上,又被称作“天边小学”。任教27年的申其军是古路村小学唯一的教师,初中毕业的学历使他至今仍只是
期刊
爆炸案发生13年后,40余个家庭支离破碎,要犯仍逍遥法外,三门峡欠社会一个交代    沿着泥泞的坡,杨保坤向家的方向走来。几个月来,这是他首次回家。  今年49岁的杨保坤是河南省栾川县陶湾镇秋林村人,他的家位于伏牛山深处。20多年前,他用几万元建成当时村里最好的平房。如今久无人居住,院子里长满齐腰深的蒿草,窗玻璃多块碎掉,房内的物件也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5年来,杨保坤有家难回,颠沛流离到处漂泊,
期刊
幸福的感觉,来自于8小时之外的创造力,这句话绝对是对的。白天中规中矩的白领们,到了夜里都幻化成了精灵,在深夜的诱惑下,赶潮至上。    夜爬族    在著名的户外网“绿野”,“夜爬”已经是“京驴”们的一个常态活动。八大处、翠微山、西山、香山……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这些地方难度系数不高,基本上伴着月光爬上俩小时,就能安营扎寨。相比白天,在夏季夜爬会更凉爽,也别有情调。而露营在山,清晨看到第一缕曙光,
期刊
天津对于北京人来说,是个伸腿儿就能到、但却与北京有着不同气质的另一城。周末去天津,看看老房子,听听老段子,轻松一日游,花不了几个钱,又别有一番味道。    老房子    从清末开埠、“洋务运动”始,“北洋”城市天津曾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故而天津的老洋房,从类型到规格水准都相当高,不比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上海差——电影《梅兰芳》里,梅兰芳上海居所的拍摄都在天津进行,据说是因为天津老洋
期刊
地中海美食,让人想到浓郁清香的橄榄油,浓烈艳丽的果蔬,新鲜香甜的海鲜,以及四处摇曳的紫苏、鼠尾草、迷迭香和荷兰薄荷等无数美丽的香料,百里香丛紫红色或者淡紫色的花朵,点缀在山间,就连风中都带着香料的味道。而美丽的西班牙、法国南部和意大利等地的饮食无不和地中海息息相关。  夏天是品尝地中海美食的好季节。如果去不了海的那一边,我们也可以在酷热的北京,乘着美味,向地中海起航。    LE PRE LENO
期刊
David的博客宛如一个北京东部餐厅指南:哪里开了新餐厅,有什么招牌菜,试过以后味道如何……一一图文并茂登记在案。里面吃喝玩乐的文章多达近四百篇,占据了1/4江山。有不少爱吃分子,都把他当成了探路先锋,吃喝指南。  台湾人David的母亲是江浙人,父亲是湖南人。一个人“舌头”的养成主要取决于烧菜的妈妈,所以David有一个“南方胃”:淮扬某,本帮菜、苏帮菜……不过老饕的口味又怎会那么局限,说起泰菜
期刊
一到8月,北京的大小场所都在积极地为黑夜开绿灯,自然博物馆上演“奇妙夜”,游乐园开办夜场狂欢,还有家门口的水上威尼斯之旅,无论用形式还是场地,大造狂欢气氛。    自然博物馆:露营恐龙公园    谁说只有美国能上演“博物馆奇妙夜”,北京的自然博物馆8月每个周末都有一场真实的“奇妙夜之旅”。每周六晚6点半开始开放,早上7点旅行结束。  所有的来访者,夜晚的露宿地点都是“恐龙公园”,这里的一大部分展区
期刊
策划 金尚宾  要生产这样一部车:欢快,环保,安全,廉价,恰好容纳两个人和两打啤酒,这就是SWATCH之父海耶克的smart设计理念。本期特邀何洁来串演模特——所有人都觉得,找她来拍smart再合适不过。    电影《达·芬奇密码》有个场景,女主人公逃出卢浮宫后驾驶smart逆行冲上人行道,穿梭往复,纵横灵动,最终逃脱了大排量警车的追逐。  短短几分钟,smart抢足了镜头。与传统汽车追逐不同的是
期刊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高考往往意味着一次成人的典礼,意味着从不成熟走向成熟。更重要的,这意味着有一个更加优越的环境可以继续学习,意味着有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去遨游,也意味着更多的话语权。  高考显然不是成长的唯一途径,但毫无疑问是主要的途径。随着整整一代80后过关斩将通过了高考,并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开始风生水起,第一批90后,也随之登场了。  正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幸福,一代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