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iang_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笔者根据自身经验,从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出发,从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就“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建立”这一课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管理 现状 对策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管理中的一项重点课题。笔者根据自身经验,从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出发,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这一话题做一探讨,以期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考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原来单一的教育体制日显僵化,教育和管理理念也渐趋落后,已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创建一种新的高校教育和管理体制。与此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也在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一系列转变。譬如,在职能方面,学生工作的管理职能正逐渐向服务职能转变。在就业方面,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已经完全自主择业。在贫困学生资助方面,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社会资助转变等。这一系列的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在普通高校范围内形成。
  另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利益分配的多样化,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从客观上改变了大学生成长的环境氛围。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原有学生管理的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改革原来的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体制,以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乃至语言习惯。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条件;但网络同时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尤其是凶杀、色情、诈骗等不健康的信息的冲击,使高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往往很难在学生头脑中积淀,进而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发挥;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滋生、蔓延地,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辨别和抵御,不少大学生上当受骗,有的甚至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3.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变革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论是在教育办学方式上,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进行了改革,其中由学年制向学分制的转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目前,全国范围内许多高校已普遍实行了学分制。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打破了学年制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班级观念开始逐渐淡化,形成了以课程为纽带的多变的听课群,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在一起学习。而学生管理工作也不再局限于本专业的学生,而是在管理本专业同学的同时,还要管理其他专业甚至其他学校的学生。此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还要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定向学习变为自主選择的学习,而学生管理工作也由学年制下的指令性管理变为指导性管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寻找和构建新的“平台”,来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4.高校后勤社会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开发校内市场。这些经营者进入高校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盈利,而学生在缴纳各种费用的同时也逐步树立了教育投资意识,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的要求,这就使二者容易产生矛盾。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学生公寓的建设,一方面学生宿舍管理实行公寓化管理后,大学生生活由集中管理趋向于松散,大学生自主安排生活、自由安排时空的范围扩大,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但另一方面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实行公寓化管理之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混合居住,就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而以前那种按班级、院系管理的模式则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必须探索出一种新的学生管理模式。
  以上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变得尤为迫切。
  二、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现状
  1.管理观念落后
  管理观念落后主要表现为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一直以来,高校管理工作者在高校管理的实践工作中都强调高校学生管理包括管理学生和服务学生两大方面。但在具体操作上,高校管理工作者更多的时候却仅仅是强调了管理,管住学生成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原则,而为学生做好服务往往流于形式或不尽如人意。
  2. 管理方式单一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既包含高校管理工作者在内,也包括学生在内,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将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学生的自我管理。但是当前多数大学的校、院(系)、班三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都是用严格的校纪校规来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而忽略了启发、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学生缺乏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的主动性,仅仅只有外在的各种社会规范,不仅很难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要求,而且容易引发学生与管理者的冲突,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并使管理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
  3. 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学生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学生工作管理制度不完整、不健全,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中仍有许多空白点,以至于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往往无章可循,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二是临时性、应急性的“通知、办法”与规章制度并存,朝令夕改,制度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持久性不能保证;三是由于规章制度本身不严密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规章制度缺乏应有的权威性。
  4.管理法治化程度较低
  近年来,尽管依法治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国内教育学、社会学、法学等各学科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深度作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学生与高校间的关系属于何种法律关系、各方权利和义务内容如何以及如何才能做到学生管理法制化等基础性、结构的问题,并没有更多的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一直十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与主体地位,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使得部分学生管理工作者法律意识淡漠,较少从法律角度认真思考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较少用法律的原则和精神管理学生,因而导致高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都以学校和管理者为主体,造成了对学生权利的漠视。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程度较低。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症下药,创建新的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 要树立服务意识,变管理为服务。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这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因此,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学生管理部门要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多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调动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消除大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往,高校一般实行在学生工作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学生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针对于此,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中要推行以学生工作处为指導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能大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自己,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能得到明显增强。
  3.依法治校,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
  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随着高教改革的迅猛发展,大学越来越成为没有“围墙”的校园,大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学校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迫切要求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来调节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依法治校、依法对大学生进行管理既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步骤和规章制度,并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行使有效的管理。此外还要特别针对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现状,进一步明确各方面关系,不能仍由学校单独履行学生管理的义务和使用管理学生的权力,而要让参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叶享有学生管理的权利和承担学生管理的义务。
  4. 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一个过程。随着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不断落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虽然面临挑战和压力,但只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树立法治观念,以充分的法律准备和信心迎接挑战,就能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进程。而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首先必须要有一支具有法律意识和素质的较高水平的学生管理队伍,培养一批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道德修养较好的学生管理队伍。其次高校要通过举办法制讲座特别是教育法制讲座、督促学生管理工作者自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管理工作者依法育人、管理的正规化、法制化意识,自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正当程序开展学生工作,规范权力运行秩序,保证管理行为的高效和权威。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加强理论研究,拓展工作思路,才可能不断优化学生管理工作,助推高校对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贺志燕.浅谈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2]李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对策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02).
  [3]彭艳红.坚持以人为本,深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前沿管理,2008,(05).
  [4]赵洁,张小刚.坚持以人为本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
  作者简介
  彭涛,男,汉族,1975年6月出生,湖南常德人。现任职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现有职称:中级。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其他文献
由国家文物局委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织修订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修订稿)正式“出炉”。之所以要作出修订,是为了适应近20年来考古学学科环境的客观改变,与时俱进,力
语文教学改革路在何方?素质教育的提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现结合教学现状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方教学改革,谈几点浅见。  一、确定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全面地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中。小学语言教学的目标必须体现素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我觉得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全面而完整的认知体系,它在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草药这类目标是小学语文物核心目标,致它是由国家规定并要接受国家和社会的,学
期刊
【摘要】当前,对于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对于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来讲,更是受到关注。而课外作业的布置对于提升教学有效性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那么作为教师来讲,应该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布置课外作业,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以本人所教小学语文学科为例进行分析,通过查找大量资料,并从实际出发,探索课外作业布置的相关策略,为提升教学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化州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14年,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多年来,学校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为宗旨,不断改善学校的人文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笔者以为优化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紧扣教材,把握特点,指导方法,强化训练。下面就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学法指导 得体有效  首先在于教师深入剖析教材,透辟把握教材特点,找准学法指导的渗透点、训练点和切入
期刊
一、学好英语“四多法”  学好英语,首要的方法就是多读、多做、多背、多积累。  首先是多读。在许多题型里,如填空,通常语感是十分重要的。而提升语感的最佳途径就是多读,而且一定要大声来朗读,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同时来刺激大脑,效果非常好。  其次是多做。即所谓题感的培养,只读不做是不行的。当你把题做到一定量时,自然地就能把握住出题者的意图,考试时就会得心应手。  三是多背。即多背文章和多背单词。背诵经典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三月,历经了一个寒冷的雪冬之后,祖国大地迎来了崭新的春天!桃花嫣红而至…rn或许不久之前我们还没有意识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命运会这样紧密地联系,甚至取决于文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