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物理试题分析与2015复习建议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2014年河北省中考试题特点,多方应对典型试题进行评析,总结复习阶段应对策略,并对教师和家长提出2015年复习建议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考物理试题;评析;策略;复习建议;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9-0050-06
  2014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2014版的《考试说明》,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以初中物理核心内容为重点,突出方法和能力,注重三维目标的综合考查。试卷既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也突出对物理学科素养的考查,发挥了区分学生水平和正确引导教学的作用。虽然整套试题无论是题型、题量,还是知识点的覆盖都和2013年中考试题基本保持一致,但由于2014年的考试说明较之前的有了较大的变动,因此本试卷又不乏创新的内容。下面通过对2014年河北省物理中考试题的分析,对2015年的备考提出一些建议。
  一、2014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的特点
  (一)试卷结构安排合理,重点突出,体现说明,稳中求变,利于选拔
  2014年河北省物理试题与往年的试题相比,题型、题量相对稳定,全卷满分120,分物理部分59分,综合部分20分,物理(含综合)部分题的难度与往年相近,控制在0.5左右。这样的难度结构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能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所需的学生区分出来,符合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对初中物理教学有正确的导向,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2014年的考试说明中出现了多项选择题,在中考试卷中体现出了这一变化。选择题的最后三道题20~22题由原来难度较大的单项选择题变为了多项选择题,要求每题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20题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焦距的变化引起成像特点的变化。21题是力和运动的关系,注重实验探究过程的考查和基本的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考查。22题是电学综合题目,考查学生对动态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变化规律的判断能力,题目偏难,但相比往年的实物图的辨析,学生应该感觉相对容易一些。整体来看,虽然题型的变化给学生带来的难度感觉较大,但整体的试题难度并未提升。
  (二)试题覆盖面广,再现课堂学习过程,全面综合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014年物理试题覆盖了物理教材中全部每一章内容,甚至考查了85%以上的小节内容。物理试题以考核基本的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为主,既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许多试题是以教材中的例题、图片、实验等为素材,从物理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的角度,进行综合拓展、迁移改编的。这样学生答题不会有陌生的感觉,只是课堂参与过程的再现,特别是34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建立欧姆定律的重要依据之一,考查了学生对基本规律的应用能力。
  (三)总体难度降低,为学生减负
  最近几年的33题都是结合浮力考查物质密度测量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很易失分。本次试卷中33题是等压强法测液体密度的实验题,相比前几年浮力知識测密度简单化了,拓展部分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浮沉条件知识的理解和简单液体压强的计算。34题是欧姆定律探究实验的全面考查,此题摒弃了复杂的电路设计及其计算。22题电路状态分析及其定性分析,由单选题变为了多项选择,38题的电学综合计算,这两个题考查了电路分析、U-R图像的分析、灯泡安全问题等实际问题,问题设置难易适中。
  (四)重视物理知识间的综合,加强能力考查
  2014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同一个物理过程从不同思维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结合多个物理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应用等能力的考查。这对今后的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导向,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准确理解物理概念,运用物理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典型试题特点评析
  例1.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杰出贡献。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
  A.焦耳 B.牛顿 C.阿基米德 D.托里拆利
  解答: B
  点评:考查了物理学史上的一些著名物理学家。作为物理常识,学生对牛顿、焦耳、帕斯卡、托里拆利等物理学家对科学的重要贡献要有常识性了解。促使学生在平时要注意对物理学史的了解,领悟其中渗透的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利于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物理学史的考查是12年试题的一个创新点,这两年都沿承了12年的考试风格。
  例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只信鸽的质量约为5kg
  B.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4℃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3m/s
  D.篮球板上篮圈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05m
  解答:D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本题型几乎年年考查,本类型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长度、质量(重力)、速度、温度、频率、功率。考查的范围有:第一类:纯记忆类的物理量,如:人体安全电压、光速、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第二类:与学习环境有关的物理量,如:物理课本的长度,宽度,上学步行的速度,骑自行车的速度等;第三类:与人体有关的物理量,如伸开双臂两手间的距离,中学生的身高、体重、正常体温,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脉搏跳动的频率等;第四类: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物理量:如硬币的厚度、直径、一枚鸡蛋、一个苹果的质量,百米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功率,手电筒中的电流等;第五类:课本给出的图片或是材料中提到的数值,如:原子的直径,地球的直径、质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等。   例3.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甲凸透镜(f甲=20cm)的成像情况。此时,他又用乙凸透镜(f乙=10cm)替换甲凸透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继续实验。下列关于乙凸透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D.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解答:BD
  点评:本题是2014试卷中新增的题型,多选题。要正确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图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此时成像的特点;凸透镜焦距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而得出光屏移动的方向。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且为多项选择题,难度稍大。
  例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滑动变阻器,R2、R3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将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动一段距离后,电压表V1、V2示数变化的大小分别为△U1、△U2,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大小为△I.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U2大于△U1
  B.■与■的差值等于R2
  C.R2和R3消耗的电功率的和增加了△U2·△I
  D.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解答:A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根据滑片的移动方向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如何变化,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难点是会把电压和电流的比值转化为电阻的大小来判断比值的变化。前两年中考22题的考查均是较为复杂的实物电路分析,虽然今年的试题类型变为了多选题,但整体来看此题的难度有所降低。
  例5.将一个底部封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塞子塞紧管口。一根橡皮条缠在管子上并迅速来回拉动,很快会观察到塞子被酒精蒸气顶出(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采用什么方法使金属管壁的温度升高的?
  回答: 做功.
  (2)请从物态变化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塞子被酒精蒸气顶出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化 ?
  回答: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见题)。
  点评:拉动绳子对金属管做功,属于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看到塞子被弹起,属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本题取材课本图片,利用简单直观的问题情景,考查做功改变内能的两个过程,体现了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源于教材,挖掘教材,不拘泥于教材是此类习题的特点。
  例6.小明乘车时发现某段道路的限速标志牌(如图1所示)。
  他提出了问题:汽车为什么要限速呢?他搜集的资料如下:
  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司机从看到情况到反应刹车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原速前进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前进的距离叫制动距离。实验数据如表:
  (1)利用表中第一组数据,计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 0.66 s。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汽车速度的大小。
  为什么同样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斜面底端放置了一个纸盒,然后分别让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从斜面顶端自由滚下(如图2所示)。由实验可知:相同速度的物体,质量越大,其动能越大。由于大型汽车高速行驶时的 动能较大,它的危险性就大。所以对不同车型要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解答:(见题)。
  点评:物体动能的多少,可由它对外做功的多少来确定,而做功的多少,图2实验是通过纸盒运动距离的长短来反映的。根据图2纸盒被推动的距离,可知铁球的动能与铝球动能的大小关系;两球的质量不同,速度不同,动能也不同,由此可以看出速度影响动能比较大。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汽车限速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实验的分析是解题关键。本位置的考题在前几年的考查多以图片问答的形式出现,今年的试卷发生了变化。这一点体现了2014试卷的变化,难度有所降低。
  例7.小明用一根粗细均匀两端开口的薄壁玻璃管、薄橡皮膜、刻度尺、烧杯和水(已知ρ水=1.0×103kg/m3)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玻璃管的一端用薄膜扎好。
  ②将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逐渐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
  ③往玻璃管内缓慢地加入待测液体直到薄膜变平为止(如图所示);测出薄膜到水面和液面的距离分别为h1和h2。
  ④计算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将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放入水中,薄膜向上凸起,说明 液体内部有压强 ;玻璃管浸入水中越深,薄膜向上凸起程度 越大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2)画出小明收集实验数据的表格。
  (3)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 0.71×103kg/m3。
  (4)已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5cm2、质量为20g,厚度忽略不计。当薄膜变平后,小明松开手,玻璃管将 向下 (选填“向上”或“向下”)運动;玻璃管静止后,薄膜到水面的距离 7.6 cm。(g取10N/kg)
  解答:(见题)。
  点评:这是等压强法测液体密度实验题,拓展部分又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浮沉条件知识的理解。这是一道测量型综合题目,涉及到液体密度的测量、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其计算、重力和浮力的计算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综合性很强,难度在(4),关键有二:一是分别求出玻璃管受到的重力和浮力;二是根据玻璃管静止后,F浮=G=ρgV排,求得排开水的体积。与前几年考题的不同点在于虽也有借助浮力知识求解的问题,但求解密度的过程则借助的液体压强的知识,难度相对降低。   例8.小明做俯卧撑时(如图所示),可将其视为一个杠杆,重心在O点,他将身体撑起时,地面对两脚尖的支持力为250N,两脚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60cm2,双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300cm2.
  (1)画出以B为支点时重力的力臂L;
  (2)如果小明的两脚尖对地面的压强与双手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5:2,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为多少?
  (3)小明在1min内做了30个俯卧撑,每次肩部上升的高度为0.36m,则他1min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解答:(1)以B为支点时重力的力臂为B点到重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见下图。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支持力和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F脚=F脚支=250N,F手=F手支,
  则两脚尖与地面的压强p脚=■,
  双手对地面的压强p手=■,
  ∵■:■=5:2,
  则F手=■=500N.
  (3)做一个俯卧撑时,支持力对人做功:W=F手h=500N×0.36m=180J,
  所以做30个俯卧撑做功W′=30×180J=5400J.
  点评:本题在前几年往往是考查以滑轮组为背景的力学综合计算题,综合考察力的示意图、压强、功、功率、机械效率等力学知识。而本题则以学生熟悉的体育活动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力臂画法、压强、相互作用力、做功等重要的知識点,综合性很强,给解题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也体现了生活和物理的密切关系。此类问题既强化重点,又突破常规,不落俗套,促使物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以学生熟悉的体育活动为背景,则让学生更易上手。
  例9.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器材有: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电压恒为6V)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块,三个定值电阻(10Ω、15Ω、20Ω),导线若干。
  (1)图1是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
  (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置于 A 端(选填“A”或“B”)。
  (3)闭合开关后,移到滑片,使与电阻(20Ω)并联的电压表示数为4V,读出电流表示数,再分别改接15Ω、10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收集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老师告诉小明有一组数据误差较大,便找来一个5Ω的电阻让他再测一组数据。当他把5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要使电压表示数仍为4V,实验不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 .改变连接后,当电压表示数仍为4V时,电流表示数为 1.6 A(如图2所示).
  综合分析数据可得:电压一定时, 。
  表1
  表2
  【拓展】小明又利用上述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将滑片从一端移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收集的实验数据填入了表2中。
  (1)分析表2中数据可得:电阻一定时,
  。
  (2)分析可知,小明使用的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Ω.
  解答:(1)电路连接时,电阻短路,修改如下:
  (2)在闭合电路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为最大阻值处,所以滑片应位于A端;
  (3)若再接入5Ω的电阻时,实验不能正常进行,电路故障出在电阻上,是电阻短路或短路;电阻两端的电压为4V,根据I=■,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所以示数为1.6A;
  综合数据分析可知,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拓展:
  (1)综合表2中数据可知,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当滑片移到最小阻值处,即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中电流I=0.6A,
  定值电阻的阻值R=■=■=10Ω;
  当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电路中电流I=0.2A,
  电路中的总电阻R串=■=■=30Ω,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R串-R=30Ω-10Ω=20Ω;
  点评:中考的电学实验题年年在同一位置、同一题型出现,也是教师专题训练的重点。往届考题多以电功率为背景综合考查电学知识,而本题则是以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实验为背景,涉及到电路图的连接、电路故障的分析、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流表的读数、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故障分析是难点,控制变量的应用是重点,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言叙述实验结论和利用简单的电学计算求解答案,是对学生实验技能、探究能力和对基本规律的迁移能力等综合考查。
  例10.实验室里有两只额定电压分别为4V和6V的小灯泡L1和L2,将它们连接到图1所示的电源电压可调的电路中,其中通过L2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S1、S2,断开S3,滑片P置于最左端时,一只小灯泡正常发光,电路消耗的功率为5.2W;只闭合S3,滑片P置于最右端时,也有一只小灯泡正常发光,且L2的电阻与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之比为:R2∶R=1∶4.求:
  (1)L2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2)L1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3)在一只小灯泡正常发光条件下,电源电压的调节范围。
  解答:(1)根据图象可得UL2=6V,IL2=1A,
  根据I=■可得,L2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L2=■=■=5Ω.
  (2)闭合开关S1、S2,断开S3,滑片P置于最左端时,L1和L2并联,L1正常发光,电源
  电压U=UL1额定=4V,
  I总=■=■=1.3A,由图象可知,I2=0.9A,   则L1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1=I总-I2=1.3A-0.9A=0.4A,
  (3)只闭合S3,滑片P置于最右端时,小灯泡L1和L2及变阻器R串联,正常发光的一只灯泡为L1,电路中的电流I′总=I1=0.4A,
  由图象可知,此时U2=1A,则由I=■可得,
  L1的电阻R1=■=■=10Ω,
  L2的电阻R2=I′总=■=2.5Ω,
  由于R2:R=1:4.则变阻器的电阻R=4R2=4×2.5Ω=10Ω,
  电源电压U′=I′总R′总=0.4A×(R1 R2 R)
  =0.4A×(10Ω 2.5Ω 10Ω)=9V,
  則电源电压的调节范围为4V~9V.
  (由于第三问的提问方式不是很明确,电路状态又可以通过开关和滑动变阻器改变,使得此处学生出现了多种理解。)
  点评:本题考查了开关断开和闭合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对电路的影响和串、并联电路的判断,以及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利用电功率公式进行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由图象求出电压对应的电流值。本题满分值为7分,以电路图为背景立意,条件清晰,通过三个开关的断开和闭合的不同情况,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实现了电路状态的多种变化,结合L2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象,重点考查了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特别是灵活运用了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和变阻器变化的最值问题,使得题目简单中有深度。但与前几届的试题相比,不需方程的求解,降低了学生在列和求解方程时的难度,整体试题难度有所降低。但可变的电源电压,是与学生日常所做电学计算题的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体现了试题的创新求变。
  结合近几年的压轴题,可以看出此类题目,难在如何深入地探究题设条件与问题求解之间的内在联系,或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它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尽力挖掘隐含条件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方能最终解决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是分析清楚电路变化前后的电路的连接情况,根据已知条件寻找两种状态之间的联系,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利用我们熟知的解决方法去解决问题。
  三、总复习阶段教师应对策略
  (一)认真分析课标考试说明,明确新变化、新要求
  每年的中考试题都是依据《物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进行命制的,2014年的考试说明较之前的考试说明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而从2012年开始,我们也开始使用新版本的人教版新课标教材,这些新变化都需要每位教师认真研读,在复习阶段的习题筛选上,体现出这些新变化来。
  1.从知识和技能的复习来看,要注意难度的掌握
  命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一是命题的范围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二是命题的难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命题会根据标准的要求去把握试题的难度。在中考前最后冲刺阶段,再次研读课标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的依据。
  2.要重视课标对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3.结合河北省中考的实际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
  (二)重视双基
  “双基”内容始终是中考的重点内容。中考试卷中基本、易、中、难的试题比例为3∶4∶2∶1,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应是中考的重点,但近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而要求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阶段一定要回归课本,认真分析课本上出现的小实验、阅读材料、图片、习题等信息,要把知识活学活用,而不是简单地生搬硬套。
  (三)复习要重视开放型物理题的训练
  这类题主要包括实验设计题、现象分析题、阅读分析题。对于此类题目,因初中知识程度有限,只能是浅层次地开放,首先要教导学生放下畏惧心理。对于开放型物理题常常没有现成的解答模式,而是要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中重视一题多解,不能浅尝辄止。由于这类题教师在实际中不能做到一一去查找学生答案中的不足,这就要求学生要注意对于开放性试题必须做到自己先写,再与标准答案对照,查找自己的不足。
  (四)复习要注重实验技能的提高
  近几年中考物理题中实验题的数量及分值呈上升趋势,掌握实验题的类型及要求是解答物理实验题的关键。实验题的类型主要有:①考查对实验过程的感悟;②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③考查对实验数据的处理;④学生用一定的物理方法来探究实验;⑤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此部分的复习方法应在掌握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尤其是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复习每个实验的基本内容,回忆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同时教师在复习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与掌握,可在课堂上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将实验过程及重难点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大量做题上。
  (五)提升审题能力
  在总复习阶段,各学校也会加大综合题的训练。各位老师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提醒每一个学生:对题目的审查要认真。正确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开始和基础,对题目的阅读,除了有较好的语文基础外,必须结合各科的特点,最后达到看懂、看清题目内容的目的。审题过程注意以下几点:
  1.最简单的题目可以看一遍,一般的题目至少要看两遍。如果通过对文字及插图的阅读觉得此题是熟悉的,肯定了此题会做,这时一定要重新读一遍再去解答,千万不要凭着经验和旧的思维定势,在没有完全看清题目的情况下仓促解答。因为同样的内容或同样的插图,并不意味着有相同的设问,问题的性质往往是翻新的。
  2.对“生题”的审查要耐心地读几遍。所谓的生题就是平时没有见过的题目或擦身而过没有深入研究的题目,它可能是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与生活、生产实际相关连的问题。遇到这种生疏的题,从心理上先不要觉得很难,由于生题第一次出现,它包括的内容及能力要求可能难度并不大,只要通过几遍阅读看清题意,再联系学过的知识,大部分题目是不难解决的。
  3.审题过程中要边阅读边分辨出已知量和待求量。已知的条件及待求的内容以题目的叙述为准。另外,凡是能画图(光路图,受力分析,电路简图)的题,应该边审题边作图,这样可以建立起直观的图景,帮助记忆和分析问题,同时简化题目,使重点信息突出。
  (六)规范解题格式
  近几年中考阅卷全部采用电脑阅卷,参加过中考阅卷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中考物理分数较低的考生,其试卷的卷面都不整洁,答题也极不规范,没有公式或没有代入过程,或结果缺少单位等。由于解题书写不认真,常常导致审题不清,数据代入错误,简单的运算出错。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尤其要重视认真书写,规范答题,这样在中考时将会大大减少因粗心大意而失掉的分数。
  四、总复习阶段教师应提醒家长的几点注意事项
  (一)配合学校的安排,帮助孩子调理生物钟
  调整两个时间点:一是中午的时间点:中考理综考试时间为下午2点至4点,这个时间段是一天中最热的时间,且孩子们都是2点40才上课,往往在这个时间段很难调整到自己最好的状态。所以,进入6月,家长就应该提醒孩子要调整自己的兴奋点。一般,中午午睡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点左右,因为一般中考提前20分钟入场,根据考场距家的路上时间最晚1:20就要出发去考点。那就要求平时也按照这个时间调整。如果学校没有具体安排,那家长可提醒孩子每天两点可做一些理综选择试题的练习,以将自己的状态与中考2:00时间点对应起来。二是晚上应控制孩子的入睡时间不要太晚,将孩子最兴奋的点或者说最好的状态调整到与中考时间点相对应。
  (二)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
  让孩子保持平和的心态,尤其要有自信。而孩子的自信,往往来自家长对他的信任,所以家长一定要相信孩子,并且让孩子知道你对孩子的充分信任。
  (三)既不要对孩子过度关注,也不要对孩子不闻不问,正确评价孩子的学习程度,明确适合孩子的目标要求
  (四)偶尔可作孩子的减压桶,听孩子倾诉甚至忍受孩子的无理取闹
其他文献
2019年4月7日 星期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话可一点儿都不假。这几天,雨就一直纷纷扬扬地下着,害得我不得不蜷(qu1n)缩在植物的根茎(j~ng)或向阳的土缝间。这儿温暖湿润,处于半阴环境,既不热,也不冷。  我栖(q~)身的这丛灌木,哎,叫什么来着?啊,我想起来了,它叫清明花。今早,我听院子里的小女孩叫道:“清明花开了!”想来是因为它在清明节前后开花的原因吧。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棣(d
为什么说人走路时摆动双臂是最节能的走路方式?  科学家发现,行走时保持双臂不动所耗费的体能比摆动双臂时的多12%。这是因为行走时,我们的身体会产生自然的晃动,这种晃动同时也带动了手臂像钟摆一样运动,这样有助于身体保持协调,避免大幅度的晃动。如果你有意识地去控制这一自然动作,不让手臂摆动起来,反而会增加体能的消耗。  为什么耳机绳很容易缠在一起?  当你从口袋里掏出耳机绳时,往往发现它又缠成了难以解
摘要:新课改强调学生创造型阅读,强调学生课堂上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然而,有些语文阅读课堂虽然热闹,却没有对学生阅读进行必要、有效的指导。通过《木兰诗》阅读教学示例,以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途径。  关键词:中学语文;预设生成;智慧启迪;提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5-0030-02    新课改已经推行多年
嗨!亲爱的同学们,还记得幼儿园毕业后去小学报名时,装在你小书包里的那个“疫苗接种本”吗?翻开看看,里面差不多列了十几种疫苗的名称和注射时间,在上小学之前,我们必须要完成其中一些疫苗的注射。疫苗的本领可不小,我们的健康成长,可离不开它们的保驾护航。  第一支疫苗  1 800多年前,一场可怕的瘟疫席卷了整个罗马帝国。十几年间,罗马帝国总人口的1/3被瘟疫夺去了生命。那些在瘟疫中幸存的人不是眼睛瞎了,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情景描写;参考资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4-0056-02    情景描写在文学作品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有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实际上就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的感知、反映,而景物是构成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学作品写人,要进行情的描写,就不可能离开他所处的环境
大家好!
期刊
在西藏墨脫,中国的科研人员首次在野外拍到了孟加拉虎的活体照片。这直接证实了,除了生活在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家,这种“大猫”也生活在中国。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094283 2019年8月6日)
牙齿是个爱干净的家伙,只要不被仔仔细细地打理,它就会觉得浑身难受,时间长了,还会生病。但是,牙齿无法完成清洁自己的工作。  好在,牙齿有很多朋友,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来帮助牙齿。至于效果嘛……嗯……牙齿表示,有些朋友当然很给力,将牙齿清理得很干净;而有些朋友就不太靠谱啦。  牙齿有一些年纪很大的老朋友,它们清洁起牙齿来,虎虎生风,不计后果。来自古巴比伦的树枝  牙齿最早的朋友来自5 000多年前
我家养着一条小小的十间鱼。它长约4厘米,是椭圓形的,体色灰白,从眼睛到尾鳍有8条黑色的环带绕身,就像斑马的条纹一样。这条十间鱼生性凶猛,我给它取了一个外号,叫“角斗士”。  这条十间鱼非常残忍好斗。它总是拼命地追杀和它混养在一起的其他鱼儿,狠狠地用嘴啄咬它们,直到它们痛苦地死去,真可以说是“惨无鱼道”呀!到目前为止,它已经残忍地杀死了另外一条十间鱼和两条彩虹鲨!刚开始,我和妈妈都疑惑不解,一条小小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程序性知识的教學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理解概念、原理,把储存知识转化为探究知识,把再现知识转化为运用知识,从而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教学策略有:明确程序性知识的应用情境,强化程序性知识的外部表征,练习程序性知识的执行技能,反馈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结果。  关键词:程序性知识 教学策略 引导层动画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