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风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风即课堂风气,是师生在课堂上展现出的精神面貌、情感状态和行为特征的集中体现。
  良好的课风润泽师生的心灵,催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教师的教学热情,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赏识、彼此尊重,并蔚然成风。
  课堂上,教师亲切和蔼,精神饱满,情感充沛。眼神中流露出浓浓暖意,手势中传递出无限深情。学生则是两眼发光,跃跃欲试。言语与智慧共舞,思维和想象齐飞。课堂上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心理磁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吸引,相互感染,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10年前,我在湖北宜昌看支玉恒老师执教《匆匆》,课堂上既无视频,也无音频,整堂课就是师生一起读书。真看不出老师用了什么高明的方法,只是从旁提示、点醒、矫正、激励。看学生读得认认真真,读得有滋有味,读得心花怒放,读得神采飞扬,我不由得赞美道:真是大雪无痕、大道无形呀!下课铃响了,学生还沉浸在琅琅书声中,恳求老师不要下课。谁能说语文教学没有魅力呢?
  然而当下课风不正的现象并不少见。
  其一,教师居高临下,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心中无学生。讲课时,旁征博引,滔滔不绝。课堂变成了展示教师才华的舞台。放大了教师的形象,缩小了学生的身影。教学中也有调侃和幽默,那不过是教师对学生的捉弄和戏耍。有时课堂也有互动,但动口不动脑,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学生的喉咙。
  其二,课堂气氛沉闷,讲求统一,追求一致。没有不同意见,缺乏另类声音,更难听到因独特感悟发出的“奇谈怪论”。教学中程式老套,风平浪静,水波不兴。教师没有激情,学生不会激动。学生发言多是“独白”,只对老师负责,不管同学反应。其他同学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会倾听,也不想倾听,更不会对别人的发言加以评论。如此“互动”,形同虚设。
  其三,课堂上随意褒奖,廉价表扬。常听到的是“你真棒”“好聪明”“向他学习”。离谱的是,“真是聪明绝顶”“我发现了一个天才”“好一个神童”“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把汉语中最美的词语都用上了。这样做的后果是:多数学生习惯了,兴奋不起来,产生了审美疲劳。少数学生则飘飘然,再也听不进批评的声音了。也有学生学会了如何用甜言蜜语去奉承别人。如此等等,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其四,课堂上认认真真搞形式,踏踏实实走过场。课风浮夸,课件浮华,课堂花花绿绿,伴奏乐不绝于耳。屏幕取代教材,录音代替范读,字幕替代板书,录像取代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想象和思考。总之,结论取代了过程,课件遮蔽了目标。如此这般,学生直接感知语言文字的时机没有了,语文教学也变形了。
  其五,课堂看似活跃,学生举手如林,发言此起彼落,且大多数正确无误。深究之,学生不过是在文本的表层徘徊,思维还停留在语言的表面,难见由此及彼的聯想,更无由表及里的探究。某些假主体行为和非语文现象登堂入室,占据了学习空间,浪费了宝贵时间。
  课如其人,人如其课。课风即人风,是教师人格、品行、学养的集中反映。看斯霞老师上课,直觉是:简明、干净、自然、平实;不做作,也不雕琢;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深思之,这不仅是一种教育智慧,更是人格的力量,称之为人格化教学。于永正老师生前留下一句名言:“我教了一辈子书,就是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多么朴实的话语,又是多么富于哲理!教师返老还童,怀有一颗纯洁的童心,把自己当成儿童。时时为儿童着想,同喜同悲,同忧同乐,这该是一重多么美妙的境界!
  课风不正,将侵蚀教学,使之变味,扭曲教学,使之变形,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习以为常,听之任之,还将会腐蚀学生的心灵。语文教学风清气正,关键在教师。教好语文,没有诀窍,也无捷径。认真负责,端正学风,修炼内功,涵养心性,提升素养才是教师的本分,也是教师的本色。
其他文献
记不清楚是多少次了,恩师李吉林老师如孩子般兴奋地又递给我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杂志,说是要与我分享她的又一篇近作。近作的文题叫《我,长大的儿童》。当我以一个晚辈的身份虔诚地接过杂志,一口气读完那洋洋洒洒的数千字,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仿佛不是在读一篇文章,而是在重温一段经历,接受一种思想,触摸一种情感。我甚至与李老师产生了一份忘年交的感觉。李老师自我评价是“长大的儿童”,我何尝不也是一个儿童呢
汉字中有几个表示房屋的部首。它们形近、义近,还有几个读音相近。不了解它们,往往容易弄混写错;理解了它们,把它们组合成一个系统来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并从中获得丰富的汉字文化知识。它们就是“宀”“广”“厂”“穴”。我们解析具体的字来深刻理解它们。  一、宀  “宀”是这组字的基础。“宀”因在“玉”字上面构成了“宝”字,所以被称作“宝盖头”。其实,它的形、音、义跟宝玉毫无关系。它的甲骨文
2006年,赵镜中教授作为台湾小语会的理事长参加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并担任评委。在我们一窝蜂地对那些获得一等奖的“优质课” 习惯性赞美并挖空心思挖掘亮点的时候,赵教授发出了“教课文”还是“教阅读”的追问。教授追问并不是刻意想否定什么,教授追问只是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这个视角下,很多“优质课”的教学价值需要重新审视。在这个视角下,我们发现,这些“优质课”大多都是在“教课文”,都是侧重让
统编本教材特别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三至六年级每一册教材都有文言文的学习。不论教哪个年级,即使首次接触这样的文言表达,其实也不用担心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他们有古诗词学习经验,已积累了一定的古文阅读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语感。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本,感悟情感,体会文化。  现以统编本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为例
易错字包括错字与别字。学生写错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科学讲解字的构形原理,学生识记生字时不理解,感觉无趣味,主要靠死记硬背,时间稍长就容易搞混、忘记。所以,科学讲解汉字很关键,我们的教学实践也证明这是学生减少错别字的有效方法。本文依据汉字科学知识选析学生易错字,供老师们参考。  一、错字  (一)笔画错误  1.多笔画  春:错将“日”写成“目”,源于学生不知“日”是意符。告诉学生:暖“日”使草木
左zuǒ  金文■ 篆文■  会意字。从,从工。《说文》:“左,手相左助也,从,从工。”从金文和篆文字形可明显看出“■”是由左向右伸展的左手之形,隶变后写成“”,依据其现笔画的构成可称为“横撇手”。“左”就是手持“工”具进行工作。人之双手,右手出力,左手相助,所以“左”又有帮助的意思,引申为辅佐,此义的“左”后写成“佐”,“左”则特指表示手向之义。人朝南时左向为东,所以,古代又把东向称为左,“山左
文本解读  本篇习作是一次放飞想象、创编童话故事的训练。习作教学紧密结合单元教学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目标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尽管是这样的教学目标,但是四篇单元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篇篇都有意想不到的吸引人的故事内容。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也是让学生来讲讲有“趣味”的故事。学生通过复述、续编、讲述等方式已经熟悉了故事的基本构成要素,而且对自主创编属于自
【教材分析】  统编本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主题,编排了两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其中,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包括三个片段。这三个片段的共同之处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描绘人物的时候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
教学目标:  1.会认“耷、咦、竖、竿”等9个生字,会写“扇、遇、安”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似、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初步区分不同人物的语言,会读好问句。  3.丰富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能说出大象改变想法的原因。  4.通过感悟课文,体会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每个人生来就不一样,不管别人怎么看,都要做好自己。  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本内容还原人物对话并指导朗读;知道大象的想法
金玉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心小学教师,江苏省首届教学名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常州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多次荣获国家级、省、市级教学大赛一等奖,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小学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师》等刊物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出版个人专著《在享受中教语文》。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理解“锋利无比”“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