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跨国企业的“中国区”公关

来源 :成功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duan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在中国市场上发生的企业危机事件中,呈现出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与逻辑。当我们梳理众多纷纭复杂的危机现象时,2006年企业危机公关的四种关键特征跃然而出。
  
  关键词一:媒体潜规则
  
  代表事件:2006年1月,上海某财经报纸刊登的一篇有关芝华士的报道直指芝华士存在着价格欺诈,从而掀开了2006年第一场跨国企业危机事件——“芝华士风波”拉开序幕。
  逻辑分析:尽管芝华士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态度坚定地向公众表达着自己的声音,并请出欧盟、英国政府、保乐力加欧洲总公司众多高层到大陆澄清事实,但各类媒体铺天盖地的持续质疑报道和评论,还是让芝华士备受打击,整体市场销售迅速下滑。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解读,芝华士危机事件的发生与演变显得扑朔迷离。作为奢侈品的芝华士,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奢侈品销售的更多是产品的心理价值与品牌价值而非使用价值--从手表、钻石、汽车到字画,诸多售价高昂的产品莫不如此。致使芝华士陷入价格欺诈门的原因并非其他,而是芝华士未能深刻了解中国媒体的潜规则--据内部人士透露,在刊出报道之前,某财经报纸曾经与芝华士进行商讨报道事项,但芝华士“不解风情”,最终触怒了媒体,从而爆出危机报道。目前中国的媒体环境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
  关键词解读:在中国日益开放的舆论环境中,各种媒体由于经济利润的驱动,新闻舆论监督职责有时难免发生偏离--部分媒体主动向企业索要广告费(特别是行业性的小众报纸为典型),甚至以爆其负面新闻为要挟,这就是中国媒体环境中的“潜规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天出版的两家报纸,企业投了广告的那一家报纸上出了其正面的新闻,另一家没投广告的媒体却出现该企业的负面新闻。
  
  关键词二:进攻性公关
  
  代表事件:在2006年的危机公关事件中,最具爆炸性的代表事件莫过于富士康事件。《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在广东的工厂存在工作条件恶劣、工人工作超时、工资低廉等现象,富士康危机开始爆发。
  逻辑分析:纯粹从新闻报道的角度看,《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的富士康劳工问题有多大的关注度?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广东又是中国加工厂最集中的地方,无数的台资、港资、外资代工企业云集于此,像富士康这样的工作境况哪一家不是大同小异?
  但是,富士康面对媒体的负面报道愤然而起,不是采取沟通协商的方式进行危机处理,而是采用了进攻式的公关--不仅对记者提起上诉,而且还提出“史上最牛”的天价索赔。这等于给原先的负面报道延续创造另一个负面报道的索材,无数原先作壁上观的媒体的兴奋点一下子被提到了高点--铺天盖地而来的新闻追踪使“富士康血汗工厂”的报道一下子名扬全国,许多原先并不关注、抑或说关注度并不高的公众现在都将眼光投向了富士康。
  关键词解读:与进攻式市场策略一样,进攻式公关也经常被一些企业所运用。在某些立场强硬、斗志旺盛的企业中,对于媒体的指责或负面报道,往往采取的就是这种毫不示弱的进攻式反击。但事实上,这种进攻式的公关方式,在当下中国媒体环境中,实在是凶多吉少。
  由于中国特殊的人文环境,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舆论监督的角色,绝大多数的民众相信媒体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媒体在民众心目中有很高的公信力,对于大多数中国民众来说,媒体的定调是权威的、客观的,媒体的立场是代表着民众利益的,媒体眼中的企业或产品是好是坏,在潜意识上对民众的看法有决定性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采取进攻式公关危险之处就在于,企业表面上是高调与单一媒体对抗,其实是在与更广泛的民意进行对抗--在传播的主权掌握在媒体手中的情况下,社会民意的牵引几乎完全由媒体所把控。正因如此,企业的进攻式公关往往显得悲壮而孤单。
  
  关键词三:上层路线
  
  代表事件:SK-II因被国家相关机构检测出含有违禁物质,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宝洁SK-II危机初现端倪。而接下来的短短数周内,事件发展一波三折:宝洁先是强硬地拒绝承认产品存在问题,接着又是“艰难地”允许消费者可以在苛刻条件下退货,经过全国媒体的口诛笔伐之后,宝洁做出了SK-II暂时退出中国的决定,而三周后,宝洁打着国家质监局“最新检查结果”旗号回来了,宣布SK-II将恢复在华销售的决定。
  逻辑分析:作为一家超级规模的跨国企业,宝洁在中国扎根多年,其产品不仅牢牢占领中国日化市场的半壁江山,更是有着一般企业所不能及的强大政府关系--在中国诸多社会公益项目中,从科研、教育到扶贫,都出现过宝洁的身影。公益营销对于宝洁而言,其目的不纯粹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向中国政府示好,借此作为构建良好政府关系的基础--在上层关系构建的力度上,很少有其他跨国企业可以与宝洁比拟。上层路线的畅通,也使得宝洁在中国的发展顺风顺水。
  关键词解读:对于市场运营经验丰富的跨国企业来说,强大的上层路线能力与企业的战略管理一样重要:后者可以保证企业发展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而前者则可以加速企业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得更快。所以,几乎每家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之后,都将构建良好的政府关系提升到企业战略的层面加以重视。
  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跨国企业过于倚重上层路线的弊端:每当企业发生危机事件时,这些跨国企业第一时间采取的措施不是安抚受影响消费者,也不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立即向外界做出详细的说明,而是通过上层路线的公关能力,搬出相关政府机构的检测或定论来支持自己。从去年本田雅阁事件再到这次宝洁SK-II事件,企业方在事件发生之后,都是否认或者拒绝向消费者做出说明,而企图通过政府之力来为事件翻案。虽然最终企业都通过上层路线之力使危机事件逐渐平息,但这种主次颠倒的危机处理的手法却大失民心。
  
  关键四:连锁反应
  
  代表事件:2006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池制造商索尼,将笔记本行业拖入一片风声鹤唳之中。陆续不断的索尼电池爆炸事件不仅震惊了业界,更使得笔记本生产厂商陷入一片危机之中,戴尔、苹果、联想、惠普等业界巨头都因此受累。索尼开始进行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电池召回,而戴尔等生产厂商则焦头烂额地忙着四处进行危机处理。
  逻辑分析:索尼产品一向是高品质的象征,而近年来,索尼产品却累累发生危机事件,从彩电、数码相机到笔记本电池,竞争的残酷使得索尼的产品发展策略发生变化,品质监控问题频频发生。这不仅使得索尼品牌危机涌现,也影响到了许多选择索尼产品作为供应商的下游厂商。连锁反应成为2006年危机事件的重要现象。
  关键词解读:企业分工的细化将不同厂商牢牢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锁反应成为众多厂商无法避免的关键存在。
  而在今年的“连锁反应”危机事件中,最为失败的莫过于戴尔笔记本。当戴尔笔记本因电池原因第一次爆炸时,戴尔拒不承认,但在短短二个月时间中,戴尔笔记本又接连发生爆炸事件,立即使得戴尔成为众矢之的,铺天盖地而来的危机报道使得戴尔在中国的市场销售受到重创。
  在一体化市场中,不同品牌、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相互影响,相互受益或受损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不仅要求企业本身在产品品质上必须严格把控,以防出现问题时殃及池鱼,引来巨额索赔。同时,企业更应对“连锁反应”现象多加关注,预先制订好危机处理体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危机公关,使企业在即将受“连锁反应”的危机事件波及时,能够应对自如。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成功营销网站:www.marketingchina.com.cn
  欢迎订阅《成功营销》杂志!
  订阅电话:010—85650313
其他文献
蒋孝慧简介:  欧莱雅(中国)美宝莲纽约品牌总经理。1998年加入欧莱雅台湾分公司。2002年来到大陆,出任欧莱雅中国公司活性健康化妆品部总经理,负责薇姿和理肤泉品牌。目前担任美宝莲品牌总经理,全面负责该品牌的运作。  前瞻观点:  由于中国的一般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彩妆的频率还比较低,我认为2007年整个彩妆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在未来的细分市场之下,2007年仍会有很多专业、高档或者大众品牌
期刊
李卫平简介:  2003年5月~2006年6月,任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具备丰富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经验,对发展信用卡业务有独到的见解。2006年6月起,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卡业务部总经理、牡丹卡中心总裁。  前瞻观点:  精品化、全球化、专业化是工行牡丹卡不懈追求的目标,眼下,工行牡丹卡中心正处于创建精品化的阶段。这个阶段,在扩大规模,也就是不断提高发卡量、收单交易量和透支余额等
期刊
吴光唐简介:  力富国际集团有限公司CEO,深圳市力富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Roland Fona 罗兰芳娜品牌创始人,中国第一个掌握珍珠漂白技术工艺的珠宝营销专家。  前瞻观点:  企业的真正核心就是“品牌”,品牌战略才是企业战略中的战略,只有当企业的人力资源、研发技术、管理、渠道和广告等都服务于企业品牌时,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2006年影响力:  经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力富集团旗下Ro
期刊
万建华简介: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博士。2002年组建中国银联。先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从事货币政策管理工作,后加入招商银行,历任行长、常务副行长,其间主持创建国通证券公司、长城证券公司并兼任董事长。  前瞻观点:  有了自主的品牌,才能凝聚整个产业的力量,优势互补,促进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中国银联开始寻求一种特殊的国际化路径,嵌入全球华人网络,推广自己品牌的银行卡。  20
期刊
陈劲简介: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美国南加州大学商业管理博士,具有13年银行、证券、基金从业经验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在陈劲博士的领导下,中信银行信用卡的发卡量和品牌影响力已经走在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前列,并被权威机构评为“中国十佳银行卡”。   前瞻观点:  信用卡市场全面开放的2007年,发卡行的创新能力和经营客户的能力将面临更大挑战。中信银行信用卡目前的重点客户聚焦在高端人群和年轻人,亟待挖掘的
期刊
郑春影简介:  中国美发美容协会副会长,上海伽蓝国际美容集团董事长,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北大EMBA硕士。成功打造自然堂、美素、路易维娜、雅格丽白、冰美人等多个具有广泛专业影响力的品牌,拥有各类加盟连锁店9000多家,中国化妆品产业第二次革命的领军人物之一。  前瞻观点:  中国化妆品产业的第二次产业革命是属于创新者的时代,创新者将主导整个市场的变革与发展。伽蓝将在原有基础上实施持久而深入的创
期刊
林白曦简介:  1987年在北京亲手创办了芬兰航空在中国的首家办事处;1988年赫尔辛基至北京航线正式开通,任北京办事处总经理;1995年赴新加坡,任总经理;2000年再次回到北京,任大中华区总经理。  前瞻观点:  对芬兰航空来说,要通过多种形式并借助媒体与顾客保持良好的联系。我们通过与芬兰旅游局的捆绑营销,希望能让更多客户了解芬兰,了解芬兰航空,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长期投资,芬兰航空最大的卖点则
期刊
陈得福简介:  仙妮蕾德国际机构创始人兼董事长,医学博士。出生于台湾嘉义县一个贫穷的地区,1982年在美国创办Sunrider(仙妮蕾德),以直销经营模式推动中国药草文化。1993年中国大陆开放直销市场后进入中国。  前瞻观点:  2007年,我们的研发中心会部分迁移到中国,几个工厂也将相继完工。同时,我们将加大在公益投资方面的力度。可以说,2007年是仙妮蕾德一个关键的年头。在这一年里,我们期待
期刊
李金元简介:  天狮集团董事长、总裁。1995年组建天狮集团,十多年来,天狮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以生物高科技产业为根本,兼顾金融、教育、文化、物流等多项产业的大型国际企业。目前已经在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支机构,产品远销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前瞻观点:  天狮现在通过整合专业化人才,建立起了全新商业模式“百亮超市”,一个集店铺销售、人员销售、电子商务及目录营销、送货上门于一体的整合销售
期刊
李文杰简介:  中原地产华北区董事总经理,公司年销售面积近百万平方米,连续多年销售额稳居北京市第一名,是北京最具实力及规模的综合房地产顾问及营销公司。  前瞻观点:  在需求高涨的情况下,供应的短缺造成的市场饥饿,供求关系的错位加剧了房价上涨的压力。估计最快在2007年的下半年市场上才会有较多的供应释放,因此,预计2007年上半年的房价仍旧在快速上升的通道中。  2006年影响力:  到2006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