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省法库县孟家镇中心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现实意义:注意力是指心理活动集中和指向一定的客体,是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注意力能保证人更清楚、更完善地认识事物。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注意力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注意力的好坏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
现状:据观察现在大部分小学生的注意品质不够集中,发展不太稳定。在课堂上表现为容易分神,爱做小动作,或随便说话,做作业时做一会儿玩一会儿,并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等等。这些都是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创新点: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课堂注意品质,让学生养成专注的学习习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概念的界定:一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发展存在着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的特点,表现为缺乏自制力,上课易走神,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说至关重要。
二、研究的依据与原则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关于注意力也有过很多的阐述。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有年龄特点,越小的儿童注意力越差,且被动注意越占优势。6—12岁儿童被动注意和主动注意均有所增强,并逐渐能把注意更多地与学习相连。但是,与成人相比,他们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分心,集中注意的时间与小儿需注意的内容和形式有关,一般为7—10岁约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后30分钟以上。同时表明,注意力稳定,持续的孩子,掌握知识的速度要快,而且记得非常牢固,比较而言,智力水平较高,超常儿童的注意力往往很强。
三、研究的目標和内容
研究的目标:(1)通过注意力培养的研究,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的各种体验,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促使教师能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从而灵活地调控和开展教学活动,高超地把握动态的课堂,上升到拥有教育智慧。
研究的主要内容:(1)小学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情况;(2)培养一年级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技巧。
四、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工作过程
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课题实验确定在本校一年级26名学生中开展研究,对实验对象采取前后检测的方法检测。
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
研究过程:
调查阶段(2016.9-2016.10)
学生注意力的现状究竟怎样?我们策划的第一个活动是运用行动研究和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在师生和家长中调研。了解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情况,分析注意力不集中原因及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调查的内容:一是学生在校上课时的表现;二是学生在家作业时的表现。
调查的方法:观察法、询问法、问卷法
实施阶段(2016.11-2016.12)
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注意力训练课程,并在语文学科中全面渗透。写出教学实践工作反思、个案分析,并上教学观摩课等。
总结阶段(2017.1-2017.2)
结合实施过程,分析研究过程中的成果及不足之处,全面交流和总结,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写出课题研究报告、论文集和案例集等。
五、研究的实施(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措施与流程)
(1)对学生进行注意力训练课程,并在各个学科中全面渗透;(2)写出教学实践工作反思和个案分析;(3)上教学观摩课。
預期成果(研究对象将要产生的变化、研究者可能形成新的认识)及成果表达形式
通过研究,提高科研意识,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形成课题研究的物化成果:教学案例、个案分析报告、教师心得体会等。
一、课题的提出
现实意义:注意力是指心理活动集中和指向一定的客体,是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注意力能保证人更清楚、更完善地认识事物。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注意力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注意力的好坏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
现状:据观察现在大部分小学生的注意品质不够集中,发展不太稳定。在课堂上表现为容易分神,爱做小动作,或随便说话,做作业时做一会儿玩一会儿,并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等等。这些都是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创新点: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课堂注意品质,让学生养成专注的学习习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概念的界定:一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发展存在着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的特点,表现为缺乏自制力,上课易走神,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说至关重要。
二、研究的依据与原则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关于注意力也有过很多的阐述。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有年龄特点,越小的儿童注意力越差,且被动注意越占优势。6—12岁儿童被动注意和主动注意均有所增强,并逐渐能把注意更多地与学习相连。但是,与成人相比,他们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分心,集中注意的时间与小儿需注意的内容和形式有关,一般为7—10岁约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后30分钟以上。同时表明,注意力稳定,持续的孩子,掌握知识的速度要快,而且记得非常牢固,比较而言,智力水平较高,超常儿童的注意力往往很强。
三、研究的目標和内容
研究的目标:(1)通过注意力培养的研究,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的各种体验,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促使教师能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从而灵活地调控和开展教学活动,高超地把握动态的课堂,上升到拥有教育智慧。
研究的主要内容:(1)小学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情况;(2)培养一年级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技巧。
四、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工作过程
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课题实验确定在本校一年级26名学生中开展研究,对实验对象采取前后检测的方法检测。
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
研究过程:
调查阶段(2016.9-2016.10)
学生注意力的现状究竟怎样?我们策划的第一个活动是运用行动研究和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在师生和家长中调研。了解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情况,分析注意力不集中原因及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调查的内容:一是学生在校上课时的表现;二是学生在家作业时的表现。
调查的方法:观察法、询问法、问卷法
实施阶段(2016.11-2016.12)
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注意力训练课程,并在语文学科中全面渗透。写出教学实践工作反思、个案分析,并上教学观摩课等。
总结阶段(2017.1-2017.2)
结合实施过程,分析研究过程中的成果及不足之处,全面交流和总结,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写出课题研究报告、论文集和案例集等。
五、研究的实施(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措施与流程)
(1)对学生进行注意力训练课程,并在各个学科中全面渗透;(2)写出教学实践工作反思和个案分析;(3)上教学观摩课。
預期成果(研究对象将要产生的变化、研究者可能形成新的认识)及成果表达形式
通过研究,提高科研意识,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形成课题研究的物化成果:教学案例、个案分析报告、教师心得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