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关汉译英时如何确定主语的问题,本文从主语和主体以及语言学的角度,并且加以具体实例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汉译英 主语确定 主体 语言学
翻译是有完整思想意义的文字转换工作,译文的文体、内容必须与原文一致,做到所说的“信、达、雅”。译的是完整篇章,而不是支离破碎、意义不连贯的词语。翻译要求译者从原著作代言人的角度去理解与剖析原作的思想内容,把原著的构思发掘出来。因此,译语应该是原文的再现,译文信息应该是原文信息通过译语的再现。
然而,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汉译英的困难之一是如何选择确定译入语的主语。用汉语的非主语成分转换成英语的主语也很常见。
主题和主语的争论问题实质上就是对动词前面名词短语语法地位的认同问题。长期以来,汉语语法界对此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以吕叔湘为代表的唯主语观。该派认为动词前面的名词短语是主语,汉语中没有主题。第二种是唯主题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汉语中只有主题,而没有主语。第三种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认为汉语中主题和主语兼有,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语法概念。
其实,汉语中兼有主题和主语,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我们能从更深层对它们进行考察,就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主题最初是由概念主义者提出的一个语法术语,其目的是用以分析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结构和功能(这里主要指话语的信息结构,即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以及前后信息之间的连贯性)。因此,追根溯源,主题还是个语用概念,它和说明一起反映话语表达的信息输出结构。主题是由说话者决定的,以强调某一信息或者连接上文所谈及的事物,从而使话语过渡顺畅、连贯。
主语很容易识别。主语是表示一种句法关系的概念,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主谓一致,即要求谓语动词与主语在人称、性、数等方面保持一致。反之,控制谓语动词的人称、性、数等形态屈折变化的语言成分就是主语。
如:(1)John likes movies very much.
(2)We like Mary.
对主题和主语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区分两者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主题是语言单位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所起的一种语用功能的名称,在结构上表现为句首的一个空位;而主语则是一种句法关系的名称。归根到底,两者都是语言学家们为了方便语言研究而设置的语法分析代名词而已,只不过主题是语用分析层面上的一个功能名称,而主语是句法分析层面上的一个句法关系名称,二者处于不同的语法分析层面。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社会的产物。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韩礼德将语言的功能分为三类: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在这种理论思想的指导下,自然语言的语义系统包含三种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概念意义分为经验意义和逻辑意义。经验意义成分指的是语言能用来呈现人们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经验的功能;逻辑意义成分指的是人以自然语言中的一些基本的逻辑关系来间接呈现经验。人际意义成分指的是语言能表达说话者的态度、观点、要求等的功能。语篇意义指的是语言成分在不同语境下的有意义的表述的集合。韩礼德还认为,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最终都要由语篇意义表现出来,才能与语境发生联系。
英语的语言系统必须包含主语和谓语两个组成部分。英语句子的5种基本句型:SV,SVP,SVO,SVOO,SVOC,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SV(主语 动词)的基本结构,英语中的句子,不管如何变化,“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这五种基本句型及其变式、扩展、组合、省略或倒装”(连淑能,1993:29—30),即离不开主谓结构。除非语言结构上的需要或作为文体修饰的手段正常语序,主语一般位于谓语之前。除了祈使句外,几乎所有的英文句子都必须有主语。另外,英语主语有很明显的形式识别特征。如:主格形式(he可以作主语,而him不行),英语的主语必须和谓语动词保持一致后接有时态变化和单复数一致的谓语动词。
但是汉语中主语是经常可以省略或根本就没有通常意义上的主语(语法主语)。主语是指话题(主题主语),是句子叙述的起点,句子的其他部分对话题进行描述。一些统计数字表明“话题—说明”句在现代汉语中占了近50%的比例。动词宾语、介词宾语、表语、宾语补语、状语、谓语动词等均可前置,占据话题的位置,但由于这种移位不是固有的语序,因而具有一定的临时性,给人的感觉是某种特殊的修辭效果,如强调、对比、区别、承上启下等。“与英语主题结构相比,汉语主题结构的使用大大高于前者,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均属常用结构,尤其是在‘汉语风格’的主题结构中,没有其他的词可以取代主题结构的词序。所以,在汉民族的语感中,主题结构属正常词序。这是英汉语主题结构的最大差别”。
从上述观点可知,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通常句式的句子适合于用“主语—谓语”框架去说明;汉语是话题突出的语言,通常句式的句子适合于用“话题—说明”的框架去说明。
在英汉语主题与主语双双重合的情况下,汉英翻译时,主语常可采用对应的形式。例如:
(3)我打碎了杯子。
I broke the cup.
(4)他每天早上在厂里辛勤工作。
He works hard in the factory every morning.
英译时作语法上的处理:或将修饰成分前置,或倒装,或用同位成分,等等。例如:
在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但是也要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地学。
(5)In the natural sciences we are rather backward,and here we should make a special effort to learn from foreign countries.And we must learn critically,not blindly.
句中,将In the natural sciences置于句首,在第二个分句之首又有here与之呼应,突出了主题。例如:
(6)读书的问题嘛,我愿说几句。
About reading,I would like to say a few words.
About reading置于句首,系倒装。
(7)数学、物理、化学和语文,我都感兴趣。
Mathematics,physics,chemistry and Chinese——all these are interesting to me.
句中,采用同位语成分,使英语与汉语的主题语不但在形式上,而且在结构重心上对应。
用抽象名词或各词化结构作主语,使之与汉语主题语相适应。例如:
(8)中日两国发展和平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on of peace and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s in accord with the long-term interests of the two peoples.
句中,“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on of...”的名词化结构与汉语主题语相当。
(9)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The mastery of a language is not easy and it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s.
本句中,汉语“语言这东西”是主题语,从逻辑上说,该主题语与评论语中的“学好”有动宾关系,因此,英语主语译为The mastery of language,还是用了名词化结构。
汉译英时首先要确立英语句子的主语。英语主语由名词、代词或别的名词性结构充当。英语“主语”一词本身具有“论题”、“主题”的含义,所以语法上的主语常与主题联系在一起。从信息结构来分析,主语常表示已知信息,谓语表示新信息。人们的语言交际心理总是从已知到未知,所以主语一般先于谓语。主语被认为是信息的出发点,加上人们习惯于把表示动作之源的词作语法主语,所以主语常与施事一致。这样,英语主语常兼主题、已知信息、施事诸职。汉译英时,正确选择主语,无论在结构上、修辞上、语用上都很重要。
从原文中选择可以对译的主语。例如:
(10)发现错误,要改正错误。
Wrongs must be righted when they are discovered.
這个例子同时也反映了中西方思维的区别。从具体语言环境中相互关联的指示范畴来看,句子的主语可以分为人称主语和物称主语两种类型。所谓人称主语即句子的主语是人;所谓物称主语,即句子的主语是“物”。
中国哲学强调主体意识,以“人”为出发点。无法确定人称时,就利用“有人”、“人们”、“大家”、“人家”、“别人”等泛称。例如:人们想把客观物质世界和主观抽象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必须首先选择适当的词汇。当无法采用人称或泛称,或主语不必说出时,汉语则采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如:下雨了。
(11)弄得不好,就会前功尽弃。
If things are not properly handled,our labour will be totally lost.
翻译主题语“弄得不好”时,加出主语things(或the matter)。
英译时,汉语主题语有时可用形式主语it先作替代,而后道出原委。例如:
(12)有朋白远方来,不亦乐乎。
It is a great pleasure to meet friends from afar.
(13)从地球到太阳大约一亿七千万公里。
It is about 170 million kilometers from the earth to the sun.
关于英语形式主语的使用,王力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就句子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法治的不管主语用得着用不着,总要呆板地求句子形式的一律;人治的用得着就用,用不着就不用,只要能使对话人听懂说话人的意思,就算了。”(转引自马秉义,1995)“it”究竟指什么,谁也说不清楚。英语语法认为它是无人称代词,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和度量等,无词义,只是用它来占一下主语的位置。英汉语主语的差异,自然不止上文提及的几点,但造成翻译过程中尤其是汉译英过程中主语难以确定的主要原因在于:汉语突出主题,重意合,使用人称主语,常有主语省略;英语突出主语,重形合,使用物称主语,常有形式主语。
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等原因,英汉两种语言有各自的组句规律和倾向。英汉语句子的主语概念、位置、充当主语的词类不尽相同,与谓语动词的搭配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给汉译英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主语的正确确定是保证语句正确译出的前提,也是值得广大翻译工作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希望广大翻译工作者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并将汉语的系统研究以及汉英语言的切换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Shi,Dingxu.Topics and Topic Comment Structures in Chinese,1996.
[2]陈存军.主题和主语说略[J].外语教学,1999.
[3]金积令.英汉语主题结构的对比研究[J].外国语,1991.
[4]马秉义.英汉主语差异初探[J].外国语,1995.
[5]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1997.
[6]石毓智.汉语的主语与话题之辨[J].语言研究,2001.
关键词: 汉译英 主语确定 主体 语言学
翻译是有完整思想意义的文字转换工作,译文的文体、内容必须与原文一致,做到所说的“信、达、雅”。译的是完整篇章,而不是支离破碎、意义不连贯的词语。翻译要求译者从原著作代言人的角度去理解与剖析原作的思想内容,把原著的构思发掘出来。因此,译语应该是原文的再现,译文信息应该是原文信息通过译语的再现。
然而,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汉译英的困难之一是如何选择确定译入语的主语。用汉语的非主语成分转换成英语的主语也很常见。
主题和主语的争论问题实质上就是对动词前面名词短语语法地位的认同问题。长期以来,汉语语法界对此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以吕叔湘为代表的唯主语观。该派认为动词前面的名词短语是主语,汉语中没有主题。第二种是唯主题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汉语中只有主题,而没有主语。第三种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认为汉语中主题和主语兼有,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语法概念。
其实,汉语中兼有主题和主语,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我们能从更深层对它们进行考察,就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主题最初是由概念主义者提出的一个语法术语,其目的是用以分析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结构和功能(这里主要指话语的信息结构,即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以及前后信息之间的连贯性)。因此,追根溯源,主题还是个语用概念,它和说明一起反映话语表达的信息输出结构。主题是由说话者决定的,以强调某一信息或者连接上文所谈及的事物,从而使话语过渡顺畅、连贯。
主语很容易识别。主语是表示一种句法关系的概念,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主谓一致,即要求谓语动词与主语在人称、性、数等方面保持一致。反之,控制谓语动词的人称、性、数等形态屈折变化的语言成分就是主语。
如:(1)John likes movies very much.
(2)We like Mary.
对主题和主语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区分两者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主题是语言单位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所起的一种语用功能的名称,在结构上表现为句首的一个空位;而主语则是一种句法关系的名称。归根到底,两者都是语言学家们为了方便语言研究而设置的语法分析代名词而已,只不过主题是语用分析层面上的一个功能名称,而主语是句法分析层面上的一个句法关系名称,二者处于不同的语法分析层面。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社会的产物。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韩礼德将语言的功能分为三类: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在这种理论思想的指导下,自然语言的语义系统包含三种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概念意义分为经验意义和逻辑意义。经验意义成分指的是语言能用来呈现人们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经验的功能;逻辑意义成分指的是人以自然语言中的一些基本的逻辑关系来间接呈现经验。人际意义成分指的是语言能表达说话者的态度、观点、要求等的功能。语篇意义指的是语言成分在不同语境下的有意义的表述的集合。韩礼德还认为,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最终都要由语篇意义表现出来,才能与语境发生联系。
英语的语言系统必须包含主语和谓语两个组成部分。英语句子的5种基本句型:SV,SVP,SVO,SVOO,SVOC,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SV(主语 动词)的基本结构,英语中的句子,不管如何变化,“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这五种基本句型及其变式、扩展、组合、省略或倒装”(连淑能,1993:29—30),即离不开主谓结构。除非语言结构上的需要或作为文体修饰的手段正常语序,主语一般位于谓语之前。除了祈使句外,几乎所有的英文句子都必须有主语。另外,英语主语有很明显的形式识别特征。如:主格形式(he可以作主语,而him不行),英语的主语必须和谓语动词保持一致后接有时态变化和单复数一致的谓语动词。
但是汉语中主语是经常可以省略或根本就没有通常意义上的主语(语法主语)。主语是指话题(主题主语),是句子叙述的起点,句子的其他部分对话题进行描述。一些统计数字表明“话题—说明”句在现代汉语中占了近50%的比例。动词宾语、介词宾语、表语、宾语补语、状语、谓语动词等均可前置,占据话题的位置,但由于这种移位不是固有的语序,因而具有一定的临时性,给人的感觉是某种特殊的修辭效果,如强调、对比、区别、承上启下等。“与英语主题结构相比,汉语主题结构的使用大大高于前者,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均属常用结构,尤其是在‘汉语风格’的主题结构中,没有其他的词可以取代主题结构的词序。所以,在汉民族的语感中,主题结构属正常词序。这是英汉语主题结构的最大差别”。
从上述观点可知,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通常句式的句子适合于用“主语—谓语”框架去说明;汉语是话题突出的语言,通常句式的句子适合于用“话题—说明”的框架去说明。
在英汉语主题与主语双双重合的情况下,汉英翻译时,主语常可采用对应的形式。例如:
(3)我打碎了杯子。
I broke the cup.
(4)他每天早上在厂里辛勤工作。
He works hard in the factory every morning.
英译时作语法上的处理:或将修饰成分前置,或倒装,或用同位成分,等等。例如:
在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但是也要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地学。
(5)In the natural sciences we are rather backward,and here we should make a special effort to learn from foreign countries.And we must learn critically,not blindly.
句中,将In the natural sciences置于句首,在第二个分句之首又有here与之呼应,突出了主题。例如:
(6)读书的问题嘛,我愿说几句。
About reading,I would like to say a few words.
About reading置于句首,系倒装。
(7)数学、物理、化学和语文,我都感兴趣。
Mathematics,physics,chemistry and Chinese——all these are interesting to me.
句中,采用同位语成分,使英语与汉语的主题语不但在形式上,而且在结构重心上对应。
用抽象名词或各词化结构作主语,使之与汉语主题语相适应。例如:
(8)中日两国发展和平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on of peace and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s in accord with the long-term interests of the two peoples.
句中,“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on of...”的名词化结构与汉语主题语相当。
(9)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The mastery of a language is not easy and it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s.
本句中,汉语“语言这东西”是主题语,从逻辑上说,该主题语与评论语中的“学好”有动宾关系,因此,英语主语译为The mastery of language,还是用了名词化结构。
汉译英时首先要确立英语句子的主语。英语主语由名词、代词或别的名词性结构充当。英语“主语”一词本身具有“论题”、“主题”的含义,所以语法上的主语常与主题联系在一起。从信息结构来分析,主语常表示已知信息,谓语表示新信息。人们的语言交际心理总是从已知到未知,所以主语一般先于谓语。主语被认为是信息的出发点,加上人们习惯于把表示动作之源的词作语法主语,所以主语常与施事一致。这样,英语主语常兼主题、已知信息、施事诸职。汉译英时,正确选择主语,无论在结构上、修辞上、语用上都很重要。
从原文中选择可以对译的主语。例如:
(10)发现错误,要改正错误。
Wrongs must be righted when they are discovered.
這个例子同时也反映了中西方思维的区别。从具体语言环境中相互关联的指示范畴来看,句子的主语可以分为人称主语和物称主语两种类型。所谓人称主语即句子的主语是人;所谓物称主语,即句子的主语是“物”。
中国哲学强调主体意识,以“人”为出发点。无法确定人称时,就利用“有人”、“人们”、“大家”、“人家”、“别人”等泛称。例如:人们想把客观物质世界和主观抽象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必须首先选择适当的词汇。当无法采用人称或泛称,或主语不必说出时,汉语则采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如:下雨了。
(11)弄得不好,就会前功尽弃。
If things are not properly handled,our labour will be totally lost.
翻译主题语“弄得不好”时,加出主语things(或the matter)。
英译时,汉语主题语有时可用形式主语it先作替代,而后道出原委。例如:
(12)有朋白远方来,不亦乐乎。
It is a great pleasure to meet friends from afar.
(13)从地球到太阳大约一亿七千万公里。
It is about 170 million kilometers from the earth to the sun.
关于英语形式主语的使用,王力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就句子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法治的不管主语用得着用不着,总要呆板地求句子形式的一律;人治的用得着就用,用不着就不用,只要能使对话人听懂说话人的意思,就算了。”(转引自马秉义,1995)“it”究竟指什么,谁也说不清楚。英语语法认为它是无人称代词,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和度量等,无词义,只是用它来占一下主语的位置。英汉语主语的差异,自然不止上文提及的几点,但造成翻译过程中尤其是汉译英过程中主语难以确定的主要原因在于:汉语突出主题,重意合,使用人称主语,常有主语省略;英语突出主语,重形合,使用物称主语,常有形式主语。
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等原因,英汉两种语言有各自的组句规律和倾向。英汉语句子的主语概念、位置、充当主语的词类不尽相同,与谓语动词的搭配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给汉译英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主语的正确确定是保证语句正确译出的前提,也是值得广大翻译工作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希望广大翻译工作者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并将汉语的系统研究以及汉英语言的切换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Shi,Dingxu.Topics and Topic Comment Structures in Chinese,1996.
[2]陈存军.主题和主语说略[J].外语教学,1999.
[3]金积令.英汉语主题结构的对比研究[J].外国语,1991.
[4]马秉义.英汉主语差异初探[J].外国语,1995.
[5]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1997.
[6]石毓智.汉语的主语与话题之辨[J].语言研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