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大力实施以来,德育教育的理念也逐步在课堂的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继素质教育以来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就综合德育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而言,道德与法治学科无论在知识体系亦或是教学目标方面,都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最具有优势的学科之一。本文即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载体,对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进行如下归纳、总结。
关键词:初中课堂;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
“德育”具体来说是一项精神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就其内容而论,包含的范畴极为广泛,如:自觉纪律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此处不一一赘述。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限于篇幅,本文则择取其中与教材内容在教学目标上较为契合的:“自觉纪律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念教育”三点作为论述的切入点,对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作如下阐述。
一、 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强化德育教学主题
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思想教育类学科,对于学生们正确的思想建设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善于灵活的运用此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做到强化德育教学主题,从而达到预期的德育教学效果。上述分析中我们提到,本文择取的德育部分内容是与教材内容相互贴合的,故基于教材内容,我们在此处首先以“自觉纪律教育”作为破题,利用教材的相关内容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自觉纪律教育”的实施,我便利用对“遵守规则”这一节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对学生们展开了德育的相关教育。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对遵守社会规则意识的培养,基于此,我首先在课堂中利用圆规为学生们画下了一个圆,以此作直观展示,使学生们直面“无规矩不成方圆”的真理。在此之余,我又以当前旅游黄金周期间人们在景区乱扔垃圾、乱刻乱画的现象为话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讨论,对遵守规则这一主题作进一步强化。对此,我给出两个观点供学生们参考:
(1)乱扔垃圾虽然不对,但大家都如此,我也只能照做。
(2)如果加大管理措施并能将罚款制度落實到位,一定不会乱扔垃圾、乱写乱画。
学生们以这两个观点为基础,纷纷展开了对制度与规则之间关系的讨论,由于涉及日常生活,学生们的观点相对深入,从而使得自觉纪律教育这一主题在课堂中得到了很大的强化。同时,在学生们的讨论之余,我以元代学者许衡的“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典故作为总结,使学生们明白在规则之外还应当有“我心有主”般自觉纪律意识的高度德育修养。诸如此类,在课堂中,通过一系列类似的引导,德育主题得到了极大地强化,从而为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 开展德育相关活动,加强学生体验感悟
初中阶段的学生们生活经验尚且不足,因此,急需利用以实践的方式增加认知积累,加强个人的体验感悟。故此,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应当组织学生开展与德育相关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参与进而使得德育理论教育可以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内心,提升德育教育效率。
例如:在教学“诚实守信”这一节的相关内容时,我便结合上述与“人生观”有关的德育教育组织学生们开展了相关的实践活动。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健全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今社会中,与诚信有关的事例比比皆是,基于此,我便组织学生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了自主收集“诚信守信”企业经营成败的案例,以此加强学生对“诚实守信”德育的切身体验感悟。经过搜集,大量的实际案例得到挖掘,对学生们的内心产生了极大地激发作用。如:海尔砸冰箱事件,时任厂长张瑞敏用实际行动将有质量问题的冰箱进行销毁,换来了企业如今的庞大的发展局面,此为正面案例;反面如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拒绝与信用不佳的英国巴林银行合作,从而避免了后来该银行倒闭受到巨大损失。诸如此类案例,学生们通过搜集活动,看到了因“诚实守信”导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而得到了极大地震惊,由此,更加坚定了学生诚实守信的信念,使得德育教育得到良好的渗透。
三、 深入挖掘课外资源,健全学生德育认知
法制观念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鉴于初中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法治观念淡薄,因此,无法在遇到侵害时懂得有效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有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利用挖掘课外资源的方式,对学生们展开法治教学,从而使学生们可以更加全面的认知法律,了解法律,运用法律。
例如:在教学“善用法律”这一节的相关内容时,我首先以近两年出现频率较高的“扶老人被讹”社会现象为例进行了教学。如:2018年9月2日,浙江金华市一名80后小伙小滕,骑电动车途径一路口,发现一位骑电动车老人曹某摔倒,好心将其扶起之后,反遭对方讹诈,报警后声称是小滕将自己撞到,要他赔偿自己医药费。后经民警四处走访,找到事发路段的监控录像为小滕证明了请明白。然而在小滕打算以和为贵,息事宁人的情况下,该老人仍然不依不饶,态度恶劣,最终小滕决定起诉对方,以维护自己的清白和权益。这一事件的启发在于,面对“坏人”的时候,我们不应当以息事宁人的消极态度去对待事情,从而助长了坏人的嚣张气焰,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又使得违法犯罪得逞。诸如此类,经过一系列实际案例的讲解,学生们对法制观念的认知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健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善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
总而言之,德育的渗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可切入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善于去把握教材,灵活对待课堂教学,如此,才能使得课堂的构建能够更加合理、高效。
参考文献:
[1]吴美志.浅析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功效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69).
[2]胡晓旭.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德育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8(11).
作者简介:
柏群星,重庆市,重庆市潼南区太安学校。 -font-family: 宋体’
关键词:初中课堂;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
“德育”具体来说是一项精神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就其内容而论,包含的范畴极为广泛,如:自觉纪律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此处不一一赘述。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限于篇幅,本文则择取其中与教材内容在教学目标上较为契合的:“自觉纪律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念教育”三点作为论述的切入点,对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作如下阐述。
一、 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强化德育教学主题
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思想教育类学科,对于学生们正确的思想建设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善于灵活的运用此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做到强化德育教学主题,从而达到预期的德育教学效果。上述分析中我们提到,本文择取的德育部分内容是与教材内容相互贴合的,故基于教材内容,我们在此处首先以“自觉纪律教育”作为破题,利用教材的相关内容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自觉纪律教育”的实施,我便利用对“遵守规则”这一节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对学生们展开了德育的相关教育。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对遵守社会规则意识的培养,基于此,我首先在课堂中利用圆规为学生们画下了一个圆,以此作直观展示,使学生们直面“无规矩不成方圆”的真理。在此之余,我又以当前旅游黄金周期间人们在景区乱扔垃圾、乱刻乱画的现象为话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讨论,对遵守规则这一主题作进一步强化。对此,我给出两个观点供学生们参考:
(1)乱扔垃圾虽然不对,但大家都如此,我也只能照做。
(2)如果加大管理措施并能将罚款制度落實到位,一定不会乱扔垃圾、乱写乱画。
学生们以这两个观点为基础,纷纷展开了对制度与规则之间关系的讨论,由于涉及日常生活,学生们的观点相对深入,从而使得自觉纪律教育这一主题在课堂中得到了很大的强化。同时,在学生们的讨论之余,我以元代学者许衡的“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典故作为总结,使学生们明白在规则之外还应当有“我心有主”般自觉纪律意识的高度德育修养。诸如此类,在课堂中,通过一系列类似的引导,德育主题得到了极大地强化,从而为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 开展德育相关活动,加强学生体验感悟
初中阶段的学生们生活经验尚且不足,因此,急需利用以实践的方式增加认知积累,加强个人的体验感悟。故此,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应当组织学生开展与德育相关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参与进而使得德育理论教育可以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内心,提升德育教育效率。
例如:在教学“诚实守信”这一节的相关内容时,我便结合上述与“人生观”有关的德育教育组织学生们开展了相关的实践活动。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健全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今社会中,与诚信有关的事例比比皆是,基于此,我便组织学生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了自主收集“诚信守信”企业经营成败的案例,以此加强学生对“诚实守信”德育的切身体验感悟。经过搜集,大量的实际案例得到挖掘,对学生们的内心产生了极大地激发作用。如:海尔砸冰箱事件,时任厂长张瑞敏用实际行动将有质量问题的冰箱进行销毁,换来了企业如今的庞大的发展局面,此为正面案例;反面如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拒绝与信用不佳的英国巴林银行合作,从而避免了后来该银行倒闭受到巨大损失。诸如此类案例,学生们通过搜集活动,看到了因“诚实守信”导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而得到了极大地震惊,由此,更加坚定了学生诚实守信的信念,使得德育教育得到良好的渗透。
三、 深入挖掘课外资源,健全学生德育认知
法制观念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鉴于初中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法治观念淡薄,因此,无法在遇到侵害时懂得有效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有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利用挖掘课外资源的方式,对学生们展开法治教学,从而使学生们可以更加全面的认知法律,了解法律,运用法律。
例如:在教学“善用法律”这一节的相关内容时,我首先以近两年出现频率较高的“扶老人被讹”社会现象为例进行了教学。如:2018年9月2日,浙江金华市一名80后小伙小滕,骑电动车途径一路口,发现一位骑电动车老人曹某摔倒,好心将其扶起之后,反遭对方讹诈,报警后声称是小滕将自己撞到,要他赔偿自己医药费。后经民警四处走访,找到事发路段的监控录像为小滕证明了请明白。然而在小滕打算以和为贵,息事宁人的情况下,该老人仍然不依不饶,态度恶劣,最终小滕决定起诉对方,以维护自己的清白和权益。这一事件的启发在于,面对“坏人”的时候,我们不应当以息事宁人的消极态度去对待事情,从而助长了坏人的嚣张气焰,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又使得违法犯罪得逞。诸如此类,经过一系列实际案例的讲解,学生们对法制观念的认知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健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善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
总而言之,德育的渗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可切入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善于去把握教材,灵活对待课堂教学,如此,才能使得课堂的构建能够更加合理、高效。
参考文献:
[1]吴美志.浅析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功效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69).
[2]胡晓旭.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德育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8(11).
作者简介:
柏群星,重庆市,重庆市潼南区太安学校。 -font-family: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