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l_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某高职院校电子专业为例,分析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些改革措施,探索建立一套“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宽职业面向、窄就业对象”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职业能力;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郑晓峰(1964-),男,福建泉州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工程系,教授;张进平(1965-),男,福建惠安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工程系,副教授。(福建 泉州 36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2012年B类社科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闽教科〔2012〕86号,项目编号:JB12575S)、2012年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课题(课题编号:2012JY0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TU.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028-02
  福建省的电子信息产业较为发达,拥有数量众多、层次齐全的电子类企业,电子信息专业各类人才在福建省大有用武之地。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港口城市泉州,为了配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泉州市政府主动承接了台湾信息产业的梯度转移,泉州对电子专业类学生的需求旺盛,这使得我校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环境良好,就业率高。但是近几年我们在人才培养中也不断遇到一些问题。
  一、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
  在对企业调研和对毕业生的回访调查中,我们发现以下一些主要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职业面向太宽泛,针对性不强;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意识欠缺,职业技术技能薄弱;课程设置和企业需求脱节,职业技术课开得多,涉及面广没有重点,没有针对性;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要求等。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开展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通过分析、探索,我们认为改革必须基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改革措施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培养目标与职业面向,解决专业宽口径与人才需求针对性强的矛盾
  2003年我校开始招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在有限的三年学校时间中,学生要学习多达44门课程,专业方向单一,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了该专业长足发展,也考虑到学生就业,经过多次调研,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实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去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需求。针对我校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特别是海西经济区的电子产品生产制造、检测、销售、安装与维护,工厂自动化控制,通信、网络及电视等设备安装与维护等三个就业面需求较大的岗位群的实际情况,围绕学生毕业后可能的就业方向,我们设定电子产品制造与运用、通信及三网融合、工业自动化控制三个职业方向供学生选择。
  2.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在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上,将原来的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必修课、素质拓展课重新归类为职业素质通识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方向课、综合能力实践课、职业技能拓展课、职业素质拓展课。课程结构上,去掉职业基础课,重新整合“职业技术课”,将能构建职业基本能力的核心课程归入其中,并保证其教学课时。开设职业技能拓展任选课模块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4门课程来学习。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所选的职业方向理论知识够用,又能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与爱好,发挥个体潜能,体现因材施教。
  3.以课程改革为重点,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培养质量
  一是确定核心课程。将原来11门重点课程整合为6门核心课程,在教学课时和课程内容上给予重点安排。原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重点课程安排太多,太多就没重点,在课时、教学资源配置上不能保证重点,而且有些课程不是构建核心职业能力的课程,不应归为重点课程。新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这6门核心课程构建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即学生只要较好掌握了这些技能要求,基本上能适应电子信息类的岗位技能需求。我们在教学课时上给予重点倾斜;在教师安排上启用最优先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实训实习安排上优先保证。
  二是整合部分课程。例如将原培养方案的“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子电路”三门课程整合成一门“电子电路基础”。用二个学期上完,既为后面的职业技术课程腾出时间和空间,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编排比未改革前更合理。课程内容方面,电路部分去掉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线性电路的过渡过程、磁路与铁心线圈等教学内容,增加常用电工工具、电工仪表、电工材料、安全用电(包括触电急救)等实用电工技术内容,模电部分和高频部分融合,更加突出教学内容实用性,可以避免课程衔接上出问题,在有限的课时里保证了重点内容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为后续职业技术课程打基础的特点。
  三是改进教学方法。我校原来采用的是理论课+实训课分开教学的模式,部分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实际上只是理论课程的实验部分单独组课,人为把理论和实践分离开来组织教学,不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更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际的动手技能。我们将条件较为成熟的课程改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尽量采用任务驱动、行动式导向的教学方法。已确定“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电子产品装接的规划与实施”、“单片机与C语言编程”这5门核心课程率先采用上述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采用一体化教学后,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专业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中做、做中学”,让教师在“做中教、教中做”,以达到教与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4.分期分批逐步整合改造校内实训基地,使之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贴近标准,最终形成生产性实训基地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创新能力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学生的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教师在具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中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法得到广泛应用.这一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相应对策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结合,以此提高初中生的阅读
随着当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原有的教学目的早已由原有单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发展,单从课堂知识的讲解已经不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摘要:根据具有电力背景与应用技能的人才培养理念,开展了新形势下电力高校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形成电力高校信息类专业“信息与电力结合,信息为本,电力应用”的特色。在培养模式中,制订完善了“重实践环节、强应用技能、显电力特色”的培养计划和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丰富的科创与社团活动等,开创了一条富有电力特色的产学研之路,推动了电力行业信息类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电力特色;信息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
:本文介绍了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八个环节与学生共同学习品味作者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的深远意味,
一、活动理念rn以中国爱情诗歌文化传承与创新课外活动为契机,秉承语文课程理念,开展系列、多样、有序的课外活动,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实
期刊
摘要: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优秀科研人才的有效手段。指导教师可通过科研规划,明确学生科研目标和成果指标;通过提供研究场所、设备、耗材、生活补助、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会议等激励机制,吸引本科生参与科研,并为具有科研潜力的学生创造深造的机会;通过学术交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在公众场所的表达、沟通和情景控制能力;通过指导选题、研究方案制订、项目申报书撰写和论文撰写,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关键词:大
随着小学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中.但是在新的实践活动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仍然会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只有完全将这些问题解决,才能快速提升小学语
我们通过电子白板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的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方式”,为构建民主、和谐、开放、活力的语文课堂,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