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研究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bula_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老龄化严重的阶段,老年人口在我国人口比例中越来越高,人口红利趋于弱化。我国13亿人口,约有1.3余亿是老龄人口,占全国总人数10%左右,在老龄人口中,25%是城镇户口,75%是农村户口,农村养老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基础、基本政治制度和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自然形成于自给自足农业社会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不断发生着改变,我国农村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养老方式并存的养老格局。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主要包括家庭养老、土地养老、集体养老和机构养老等方式。
  一、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养老模式,中国是礼仪之邦,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和照顾老人正是当今中国社会在现实生活层面最能体现这一传统美德的行为。家庭养老在我国养老现状中一直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养儿防老的观念也是深入人心,以至于时至今日在不少地区仍秉承这一观念。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老人,在家庭这个以血缘为纽带的特殊社会结构中,是实现自我保障的重要过程。家庭在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方面,又具有无可替代性,农村老年人把家庭养老作为养老方式的第一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这一养老方式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其发挥的作用也在逐渐弱化。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实行,子女数量减少,家庭规模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农村家庭规模较以前有很大程度的缩小;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使得提供养老服务的资源减少,农村养老负担系数大大增加;家庭养老负担沉重,并且老年人与子女都更加愿意将家庭资源投入到培养下一代中,使得子女在抚养下一代与赡养老人之间陷入困境,因此家庭养老的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此外,现代年轻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日常生活中易与老年人发生矛盾,从而使老年人养老问题出现更多的状况。
  二、土地养老
  土地在我国农业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没有过多的物质财富积累和收入和其他工作机会时,农民可以将土地作为生产资料来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但就目前来看,以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日益增长的农村养老需求面前,土地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土地已经不是保证他们养老的最后一道防线,农村老年人想要通过利用土地来实现他们养老的愿望基本上很难。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无法再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土地不仅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成为老年人一种额外的负担。
  三、集体养老
  一般来讲,集体养老指的是农村乡村政府为符合特定条件的农村老年人提供一定程度供养的养老方式。农村集体养老形式主要有两种,五保制度和敬老院制度。但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取消了农业税,五保制度的资金来源就受到了严重影响。再者,五保制度是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只提供临时救济,不能保障五保老人的长远生计。而敬老院制度发挥的养老功能也十分有限,敬老院主体地位不明确,不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缺少经济收入,并且敬老院的收养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只有少量有条件的老人可以进入敬老院养老。因此,集体养老对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只能发挥部分作用。
  四、养老机构养老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子女经济条件的影响,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并不会选择进入养老机构养老。同时农村养老机构自身运营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受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养老机构条件建设和结构分布不均。
  长久以来,我国农民未被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养老问题主要通过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等方式来解决。随着经济、政治、环境等发生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家庭规模缩小和老年人口数量上升,农村养老形势日益严峻,传统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农村养老问题,应建立立体多样的养老方式,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1.明确政府、社会、家庭在农村养老中的职责。养老服务的主要承担者是政府和家庭,在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政府、社会和家庭虽在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上存在承接关系,但更多的时候是相互补充,互相协作,具有协同效应。
  2.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面对农村巨大的养老压力,应增加财政支持,解决地方政府在处理当地农村地区养老问题上的资金短缺现状。同时,要加强监督,减少和杜绝贪污腐败问题的发生。
  3.完善各类养老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养老机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要大力发展各种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如,老年服务中心、老年公寓、敬老院等养老机构。同时,政府要加强对机构养老的监管,提高养老服务的品质,降低民众进入机构养老的门槛。
  4.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针对农村家庭养老压力,要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户供养等制度的建设。面对我国农村老龄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实际状况,积极发展并制定出适合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其他文献
教育是国家强盛的根本,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的未来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教育,关系着百年大计,关系着在未来是否能够民富国强。中国的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农村,农村的教育资源长久以来平均条件显著落后于城市地区。总体来说,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则是关系到城乡教育的关键因素。长久以来,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影响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阻碍发展农村经济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亟
期刊
班集体管理是一件非常繁杂但是又极其重要的工作,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领导者”,肩负着引导学生“成人成才”的重任,班集体的每项事务背后都有班主任的影子,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有班主任的辛勤浇灌。但有时候并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优秀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的精心“策划”,才能让每一颗种子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根发芽。所以,班主任肩负着举足轻重的神圣使命,要较出色地完成这一使命,在班集体管理中必须处理好“为”与“不为
期刊
一、和专业相联系,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对于艺术班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学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使他们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挖掘他们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无论是美术、音乐还是播音、表演从本质上说都和语文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语文离不开文学,文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而我们的学生都会成为文艺工作者。学好语文的需求不仅仅来自于应试技能,而现在的艺术高考不仅仅简单要求考生们画一幅画,唱一首歌,比如某艺术高校的校考试题是
期刊
生本教育是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倡导并主持试验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特点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生本教育的开展,使学生不再拘泥于教师所设定教案的条条框框,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散性思维有了较大发展。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生本理念的指导下,追求课堂的“简单、开放、高效”,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确立“学展点练”互动四连环
期刊
如果说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形容不同小说的底色,那么《荆棘鸟》的底色无疑是玫瑰灰色的。这是梅吉情有独钟的颜色,就如其字面的含义——大火过后,玫瑰焚为灰烬的颜色。这种奇特的色泽,让观者悲凉不尽,但骨子里始终张扬着的那份极致的艳丽却灼烧着观看者的眼眸。《荆棘鸟》自始至终的哀伤凄婉中掩不尽的满卷风流亦如焚为灰烬的玫瑰,让人悲凉,让人心痛,也让人惊艳。  有人认为《荆棘鸟》是澳大利亚版的《飘》,这评价自然有其道
期刊
2013年江西语文高考作文题是:“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其实,我们语文老师还知道另一个版本的“中学生语文学习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鲁迅文”。  其实在我看来这“三怕”归根到底都可以归结到一个“怕”上,那就是“怕背”。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的确是有点难懂,先要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而且要考的知识点也多,如通假字、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
期刊
随着当前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生态课堂教学已经成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构建“教”与“学”生态教育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  一、构建小学语文的生态教育课堂,要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其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只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才是未来的探索者。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也提到:“营造良好的氛围对实施对话十分重要,在一个刻板呆滞的课堂氛围中,富有活动和创意的对话是难以实现的,轻松、活跃、和谐、快乐的环境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有利于促进课堂有效对话的进行。”多年来,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不断地致力于创设快乐、灵动、富有个性的语文课堂,使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
期刊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除了要掌握高效的课堂,作业的布置也是巩固复习的关键。“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是当今教育的潮流和趋势,因此教师必须适应这历史发展的需要,去完成社会赋予教师的新任务。  传统的英语作业,一般把机械地抄写单词、短语甚至是课文放在首要位置。这样的做法,忽视了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成为一台“作业机器”,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很强。这就难免使学生形成对英语的厌学情绪,降低了作业效
期刊
一片枫红,一叶木落,一滴秋露,一缕秋风。  又是一年秋风起。  伴着秋风的凉意,竟衍生诸多思绪。  西风起,秋残花败,人亦孤寂。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秋分之痛,乱了她的发丝,留一地剪梅疏影。不再是那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时候,不再有那“沉醉不知归路”的恣意闲适。折一枝弱菊,葬一地花魂,她的后半生在秋风中飘零,在孤寂中终结。易安的美是秋所独有的,有点干燥的场面,却仿佛挤得出泪的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