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员工作现状调查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g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学科的发展和已有的经验来看,一个优秀的教研员往往可以驱动一个区域学科的发展,可以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可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科教师,可以形成一批以该学科为办学特色的学校。简言之,学科教研员在区域内对学科发展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从学校教研活动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等“局外人”的参与,教研活动容易在同一水平不断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导致形式化和平庸化。这里的专业研究人员主要指教研员、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等。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他们更需要基层教研员对自己的具体教学给予指导、帮助和引领,使之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笔者随机选取湖南省的24位区县小学科学教研员,对他们进行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分析形成以下认识。
  一、教科所的职能与教研员的角色定位
  教科所(有的地区称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等,以下统称教科所)是隶属于教育局的二级机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文件要求看,教科所的中心工作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调查问卷显示,近三年,教研员的工作重点主要在教学业务和质量监控上,教科所的主要工作是教学业务的研究、指导和服务,主要途径是通过质量监控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关于教科所开展的工作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16.7%的教研员认为区县教科所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影响很大,50%的教研员认为影响较大,33.3%的教研员认为影响一般。
  关于自身的角色定位,75%的教研员认为自己是专业人员,25%的教研员认为自己属于行政人员兼专业人员。这一结果显示,就教研员实际工作过程和职能来看,教研员有教学业务指导和教育行政指挥两重身份。事实上,教研员在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和服务的过程中,也同时在传达、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政令和要求,如师德规范、教師行为要求、学校办学要求等。因此,一个优秀的教研员仅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这也是教研员这个群体“似官非官,似民非民”的原因。
  关于教研员与教师的关系,20.8%的教研员认为自己和教师之间是业务师徒关系,41.7%的教研员认为是业务指导关系,37.5%的教研员认为是同事关系,没有人选择是上下级关系。显然,师徒关系比同事关系和业务指导关系更为亲近,教研员自身在心理上和老师拉近距离,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二、科学教研员的工作职能分析
  教研员的工作职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研究、指导与服务。研究是指导与服务的前提,指导是服务的手段,服务是研究的目的。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科学教研员存在研究意识欠缺、指导方式有待改进、服务数量不足的问题。
  1.研究意识欠缺
  关于一堂科学课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你开展过怎样的研究,有33.3%的教研员没有回答。从作答的内容看,教研员对科学课堂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题式研究,如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观察课型的研究、实验课型的研究、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研究等,主要通过主题研究由面到点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课例式研究,如先展示研讨课,再组织教师集体研讨,以此来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某一类型的问题,这是一种由点到面的问题解决方式。
  关于教研员的文章发表,有54.2%的教研员近三年没有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发表过文章的教研员,文章大多集中在《湖南教育》《科学课》等杂志。
  关于开展课题研究,只有45.8%的教研员会定期组织老师开展课堂研究,25%的教研员写出了自己主持的课题名称(从这些课题名称来看,仅有一个课题的名称与科学学科密切相关)。
  关于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研员反映的原因主要有自身理论基础不扎实、经费不足、缺少专业教师等。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研员对于教学中存在问题还不善于总结反思,缺乏研究意识。
  2.指导方式有待改进
  从教学实践看,教研员对于教师的指导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行为示范,即要指导老师上好课,教研员首先要自己能上好示范课。
  关于教研员每学期是否向教师展示“下水课”,只有25%的教研员回答自己能做到。
  关于教研员采用什么方式深入教学一线指导教研工作,100%的教研员都选择了到学校听课的方式。听课节数每学期从20节到80节不等,54.1%的教研员每学期听课40至60节,平均每周听课2到3节。
  87.5%的教研员在听课后会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12.5%的教研员选择“基本上进行了评价”。
  有58.3%的教研员会选择到学校听教学情况汇报,而选择每隔一段时间到学校蹲点的只有25%。
  91.7%的教研员注重与学校班子沟通学科在该校的发展情况,并针对该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学科发展的合理建议。
  教研员只有经常和学校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教师教学情况,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科的发展。
  3.服务数量不足
  关于教研员下校的次数,12.5%的教研员每学期下校次数为10次以下,50%的教研员每学期下校为10到20次之间。整体来看,教研员下校次数少。
  教研员每学期开展教研活动的次数为1到2次的占到66.7%,这个数据说明开展科学教研活动的次数太少了。
  关于学校教师和领导对教研员下校的态度,66.7%的教研员认为学校是非常欢迎的,因为教研员有利于促进学科的发展,还有33.3%的教研员认为学校只是表面欢迎,因为学校领导和老师认为教研员是业务领导。这说明,教研员如果能够切实促进学校学科的发展,帮助学校形成特色,学校领导和老师是非常欢迎的;如果只是偶尔到学校指手画脚,谈些高、大、空的观点而没有实际作用,学校领导和老师只会表面欢迎了。   三、科学教研员的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工作忙碌、茫然、盲目
  从调查问卷来看,科学教研员的工作现状呈显出忙碌、茫然和盲目的状况。
  91.6%的科学教研员兼有其他工作,如数学教研员、物理教研员、科技专干、综合实践教研员等,63%的教研员认为工作繁重甚至非常繁重,25%的教研员认为,在日常工作中占用时间最多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事务性工作。
  在进一步调研中,有教研员直言:教育行政部门、上级教研部门的临时任务以及一些老生常谈的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等部门的任务,制约着计划内学科教研工作的开展。也就是说,科学教研员工作量大,但是真正从事科学教学研究的时间相对较少,大部分教研员“个人研究”被“工作安排”挤占。
  关于教研员教育工作的年限,83.3%的教研员有10年以上的教师工作经历后才担任教研员这一工作,83.3%的教研员来自基层优秀教师,8.3%的教研员来自基层管理干部。大多数教研员在教学一线时就评定了小学高级职称,工作内驱力不足,大多是凭着良心和热情在工作。
  关于教研员的工作评价机制,54.2%的教研员的工作由单位或上级领导进行评价,领导认为你做得好就好,弹性尺度较大,29.2%的教研员反映没有工作效能评价。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不利于提高教研员工作的积极性。
  2.对区域内学科信息缺乏足够了解
  关于所属区域内学校数量、科学教师人数、专职教师人数和兼职教师人数等基本信息,能完全清晰说出的科学教研员只有20%。
  45.8%的教研员对于近三年区县内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最高荣誉不了解。
  50%的教研员不能说出所在区县是否有以科学学科为办学特色的学校。
  教研员应该对本学科教师人数、结构以及学校基本情况有详细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培训。
  3.缺乏自身专业成长的途径
  教研员大多是来自基层的优秀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能力上实力不俗,但是进入教研员队伍后却缺乏自身专业成长的途径,他们往往依靠先前的教学经验对教师进行指导。
  现实是,教研员缺乏专门的受训渠道,50%的教研员以参加专题或主题报告会作为受训形式。在目前的培训中,很难看到专门针对教研员的培训,他们的专业成长途径以多读书自学为主。
  另外,随着课改的深入,课程标准在变,教材在变,学生的情况也在变化,教研员自己没有上课就难以获得真切的教学体验。在被调查的科学教研员中,没有一个教研员在学校兼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也影响了教研员教学研究能力的发展。
  4.教研活动开展存在多项问题
  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科学教研员在开展教研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育局和学校领导不重视。科学学科是由之前的自然学科演变来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学科,相对于语文、数学学科而言,不少领导认为科学只是副科。
  (2)科学教师队伍专业性和稳定性不够,教研活动中科学教师的参与面不大。从调查问卷的数据来看,科学教师队伍中,专职科学教师仅占科学教师总人数的15.9%,有的区县只有1个专职科学教师,不少专职教师年龄偏大。兼职科学教师很不稳定,代课教师多,每学期开学就会出现一大批新的代课教师,能长期坚持参加科学教研活动的科学教师所占比例小。
  (3)教研员对教研活动的开展没有长远的规划,活动的策划大多是自上而下的,不能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实际需求,没有突出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活动方式较为单一,效果一般。20.8%的教研员反映科学教师不喜欢参加教研活动,因为他们对教研活动不感兴趣;29.2%的教研员反映科学教师喜欢参加教研活动,但路途比较远,参加活动不方便。
  (4)教研专项经费不足,有的地区甚至没有这笔预算。
  (5)教研活动的评估是科学教研活动的薄弱环节。教研员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关注的是活动时间、参加人数、发言人数等量化指标,对参与者的满意度、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度、研究交流效果、团队合作精神的提升等只能用定性描述的无形指标,缺乏必要的评估标准和工具。
  四、对策分析
  1.促进科学教研队伍专职化
  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国外不少发达国家更是将科学课程放在了核心课程的位置。对于青少年来说,科学课堂是培养他们科学素質的主阵地,要抓好这个主阵地,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科学教师的配备。
  调查问卷显示,科学教师队伍中,专职科学教师仅占科学教师总人数的15.9%,科学课程的实施也就落在了更多兼职(非科学专业)教师的身上,大多数兼职教师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难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科学教育的财政投入,增加科学教师的人事编制,进一步引进优秀的科学教师。
  另外,小学科学教研员应该提倡专职化,如果科学教研员同时兼有其他学科,就很难有较多的精力放在科学学科上,这对于科学学科的发展是不利的。
  2.建立完善教研员发展评价激励机制
  教研员的发展需要有评价激励机制,积极的评价激励机制是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手段。对教研员的评价应该以促进教研员的业务发展为主要目的;评价方式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内容可以涵盖专业能力、工作态度、完成工作的情况、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方面;评价主体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单位领导评价、学校行政和教师的评价、同伴之间的互评等方式。教研员只有在多元化的评价下,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对于做得好的教研员,单位应该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
  3.进行任务驱动式学习
  教研员的专业成长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实现,这种学习应该是任务驱动式的。教研员在教研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或下校听课中,要注意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再通过读书与思考,内化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只做教育理念的“帮运工”。   问卷显示,科学教研员阅读最多的教育杂志主要是《湖南教育》和《科学课》,70.8%的教研员每月的阅读量为1本以上的书籍。对已经发表的文章稍加分析会发现,科学教研员的反思不够,事实上,加强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教研员要重视研究,注重物化研究成果,要善于将问题上升为课题,使研究更加主题化、系统化,形成一支研究团队,而不是单打独斗。
  关于教研员的兼课问题,《人民教育》杂志早在1964年就介绍了青岛市教育局的先进做法,他们通过组织教研员到学校兼课发现,教研员兼课有助于教研员深入教学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有助于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教研质量。可见,教研员适当的兼课是有必要的,这也是教研员的实践学习机会。
  4.开展区域间教研活动交流
  要促进学科教研水平的发展,需要加强区域间的教研活动交流,交流的范围可以是区县内的片区之间,可以是区县之间,甚至还可以是跨省市交流。
  不久前,湖南省教科院组织了二十多名科学教师到浙江丽水参加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组织的省名师网络工作室活动,并由长沙市雨花区选送课参会研讨,与会科学老师通过参加课例研讨,了解科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学习浙江的先进经验与做法。长沙市教科院每年组织区县的科学教学研讨活动,老师們在观摩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了解自身教学中的不足,看到其他区县科学教育工作的发展状况。区县内开展教学交流,能更好地促进不同学校间的科学教师交流,密切科学教师间的情感。
  教研活动还可以通过网络教研的形式进行。最近,湖南省教科院建立了湖南省小学科学教师QQ群,通过QQ群开展网络教研的形式,直播市级科学教研活动,普通科学教师能很方便地利用网络平台观摩其他市州的科学教研活动,解决了时间、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湖南省教科院还将近年来的经典科学课放在百度云空间供老师学习,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
  5.转变教研活动方式
  以往的教研活动策划大多是自上而下的,教研员想做什么活动就做什么,很少考虑到普通老师的实际需求。事实上,要提高科学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必须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菜单式的教研活动,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供什么”,切实做到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要善于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任教时间、不同研究水平和能力的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并在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做到主题化,围绕主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等。
  目前,在许多地方小学科学学科还属于薄弱学科,领导重视不够,专业教师配备不足,实验室、仪器室和实验材料在各个区县、学校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一些偏远学校为了提高语文、数学成绩,甚至将课表上的科学课改为语文、数学课,科学课形同虚设。然而,这些实际困难不会阻碍孩子们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气,当你发现孩子们在专心致志地观察蜗牛、蚂蚁,试着搭建纸质拱桥,拿着放大镜去发现未知世界,总是提出那么多“为什么”时,作为一名科学教研员是否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湖南省中小学教研员专业引领作用有效发挥的机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015BJSF011。)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艺术体育科技中心(410011)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国内外卷烟中主要多酚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国内外112个卷烟样品中多酚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国内卷烟绿原酸、芸
科学探究不是验证式的操作,它应该具有更丰富的内涵。科学探究是使学生理解科学本质、体验科学过程、领会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已成为科学教师的共识,但在探究活动中,有的教师只关注活动能否顺利完成,结论是否顺利得出,课堂上呈现出蜻蜓点水般的浅层探究,具体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成功”地得出实
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法研究滴灌和自然条件下梨枣根系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2种条件下梨枣的吸收根在水平方向主要分布在0~30cm范围内,而在垂直方向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2种
利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对其进行核型分析和RT-PCR鉴定。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旺盛,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特征,体外传代15次后核型
《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教材中设计了用一段30 cm左右长的钢条做一个桥的模型,然后给“桥”(钢条)加热,观察钢条的伸长情况(如图1)。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金属棒受熱不能推倒大头针,现象不明显;右边的大头针不能钉得太牢固,也不能太松,学生很难把握好分寸;实验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效率比较低。  实验制作及方法  1.利用三极管放大电流的作用,设计一个用很小的电流就能点亮二极管的电路(
观察能力是学生科学学习的重要本领之一,对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科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精心选择观察对象  學生对大多数事物最早的印象来源于观察,教师要引导他们对事物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感受,关注其变化和发展过程,以期有所发现。教师要精心选择学生喜欢或感兴趣的观察对象,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有目的地观察。  在执教《身边的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探究要求是: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能利
该研究在实地调研、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求证的基础上,论述了保康野生牡丹的生物学特性、分布特点及地位,分析了其破坏程度、濒临灭绝的原因和保护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从分析连续组合桁架桥的结构特点、难点入手,阐述监理对钢桁架桥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的主要内容及实施过程中的监控要点,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作为互通式立交基本单元的匝道,其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立体交叉的功能、行车安全和工程投资等。阐述了匝道变速车道设计、匝道线形指标检验及端部竖向设计等技术性问题,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