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的伦敦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heng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士忌公司请我去苏格兰,特地改了机票,在伦敦多留两天。
  为什么是伦敦呢?
  因为伦敦是我熟悉的异乡,我喜欢的人事物都曾经在此地停留。
  张国荣在伦敦读的中学,陈奕迅在伦敦读的大学,而亦舒本人,也在27岁的时候,跑到英国开始了人生的新階段。
  彼时,亦舒是一个失婚妇人,十七岁嫁给画家才子,自己还什么都不懂就生下了儿子,然后又和男明星谈过一场动荡而失败的恋爱,1973年历尽千帆的她向全世界宣布自己要去英国读书,与其说是去读书,不如说是人生的主动关机重启,婚也结过了,仔也生过了,爱更谈过了,真的需要找一个更大的地方来完成人生升级重任。
  在英国留学这三年,亦舒不断地写专栏寄回香港。文字谋生这件事,她从17岁做起,从没有间断过。那个时代没有网络,《明报周刊》的专栏作家就是当时的抖音与快手,直播自己的生活已然可以赚取银两,我们才知道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亦舒去英国也是很不容易的:“是以游客护照申请到英国,我晓得我还没有申请学校,但我的哥哥在英国读书达八年之久,他帮我申请……我读书不甚用功,马马虎虎,考在伦敦的一间工专学校念电脑一科,三年制。打算先在伦敦住下来,入学,看看可喜欢这地方,然后再申请学生护照居留。”
  事实上,她后来是去了曼城才读的书,自嘲是野鸡学校,但与哥哥在伦敦住的这段时间,大抵是雀跃的。年轻跋扈的才女带着香港的伤痕,在这个巨大的灰蓝色的城市里被疗愈被整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抬起头,马上爱上天空的颜色——灰蓝色,一种深沉的、含蓄的美观……”
  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审美上的——
  衣:年轻的中国姑娘带着八件大衣去英国,其中两件是裘皮的:一件狐狸皮,一件貂皮。心里怕被人看不起,但到了英国才知道英国人真的不甚讲究衣着,大家都是衬衣卡其布裤,雨天外穿连帽雨衫,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大大的牌子露出来很像暴发户,大部分的英国人讲究实用与平常,就算真富贵,也喜欢风流不为人知。
  食:在香港吃惯馆子的人,到英国才知道上馆子是件顶奢侈的事,英国人连水果也不怎么舍得吃,倒是酒水便宜,于是乎,亦舒说在海德公园边上抽根烟也是很愉快的。
  住:从寸土寸金的香港,终于搬到有HOUSE住的伦敦,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住的美好才是真的美好,她真心赞美哥哥和她住的房间:“我们家的公寓很美,三层楼,我们住顶楼,离市中心区只要走十五分钟。租金自然是贵的,但环境好得不能想象。窗口高且大,窗外有一棵大树,树叶映在窗口,有风的时候沙沙作响。客厅的面积是三百八十尺,三个睡房,两个洗手间,房间的面积宽大舒适,换句话说,不是放一张床就宣布完蛋的房间。公寓装修得很漂亮,“比巴”的墙纸,“利伯蒂”的布垫子……”
  行:英国的巴士座位是丝绒的,宽畅,也很整洁,保养得很好,拐弯的时候人可以跃上去,有一种独属于欧洲的洒脱……
  从衣食住行,到人生的审美,亦舒则托赖英国这三年,三观又得以重新生长。
  记得么?她中期小说女主角多半由伦敦返来,喜宝的开头就发生在伦敦回香港的头等舱里……
  所以,到伦敦时不光觉得那是伦敦,也觉得那是亦舒的伦敦,就像到香港不觉得那是香港,觉得那是张爱玲的香港。
  接机的车子经过哈罗百货时,想起她写的句子,“英国最著名的百货公司,叫‘哈劳’,一整条街都是铺面,一式的蓬檐,一眼看过去,神气万分,是英国皇太后开的呢。”看到白色的美丽公寓,就会想,是不是亦舒和她哥哥租的那一间呢?
  那几日的行程也很亦舒,住在亦舒喜欢的鸽子广场附近,去了她爱去的大英博物馆,去了她常去买香港杂志与金庸小说的唐人街。她哥哥与她在唐人街吃饭的利口福仍在,也仍然在卖叉烧,可是卖杂志的摊子已然没有,毕竟离她来的1973年,时间已经过去了45年,近半个世纪已然过去了。
  伦敦依然还是那个伦敦,雨依然下着,只是唐人街的菜心从两磅半升到九磅,地铁上的座位也早已不是丝绒,已然是蓝色化纤了;人更不是当年的人,亦舒喜欢的明星大卫宝儿已然仙去,连她当时觉得气质最好的安妮公主也已去世了——安妮公主有着狼狈不堪的中年生活,晚年坐着轮椅成为皇室最不待见的人;而现在八卦报纸追捧的是安妮的侄孙媳凯特王妃,她戴着蓝宝石的戒指,手上抱着第三胎。
  啊,认真想一下,四十多年,竟然就这样过去了。
其他文献
他们俩因工艺美术结缘,做了一辈子同事;他们俩又因艺术共鸣相爱,做了一辈子夫妻。他们俩一个用面粉捏出栩栩如生的立体造型,一个用剪刀剪出纷繁复杂的平面图景;他们俩都是民间工艺的顶尖高手,也都是各自领域的“非遗”传承人;他们俩都姓赵,一位是大名鼎鼎的“面人赵”赵阔明的小女儿赵凤林,一位是被朱镕基总理誉为“神剪”的王子淦的大弟子赵子平。  当我在赵子平、赵凤林夫妇家客厅坐定,面对两位已届蓝宝石婚的艺术伉俪
期刊
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反演海盐的算法模型,基于研究海域的实测数据,分析并筛选出与海表盐度敏感性较高的影响因子(总氮、悬浮固体、温度),利用2003-2008年共6期ASTER影像数
1952年,我在上海市文化局创作室里认识沪剧编剧文牧。他淳朴得像农民,说话和气,穿着朴实,可工作起来干劲十足。  当时,他正和宗华、辛之执笔,将赵树理的小说《登记》改编成沪剧《罗汉钱》。他首先想到原著的背景是北方农村,需要改成南方乡村风情,符合沪剧的演唱要求,就能够为江南观众所接受。  当构思《回忆》这场重头戏时,文牧觉得,小飞蛾意外地发现女儿艾艾失落的定情物罗汉钱,不禁勾起自己埋在心里20年的往
期刊
终于,由张猛执导、周冬雨特别出演、王锵领衔主演的全胶片电影《阳台上》就要在6月1日上映了。随着片方全新曝光的一组“我在阳台上看你”版海报和沪语主打的《侬叫啥》预告片,这部作品的小说原作也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海报上的男女主人公各自置身阳台窗前,周冬雨安静地趴在桌子上一脸懵懂,王锵则侧身回眸,脸上写满迷茫与困惑,充满胶片质感的海报设计,两人一明一暗的“窥探”关系更是暗含影片故事线索——这篇任晓雯的
期刊
2018年4月27日晚,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以一场富有中国韵味的音乐会,正式拉开了一年一度音乐狂欢节的序幕。在这場“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音乐会”上,一位青年女指挥家以自己极富感染力的指挥,完美诠释了八位不同风格作曲家的作品,音乐、故事、合唱……在她具有魔力的指挥棒下,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进行了跨界融合,在优美的旋律中追溯中华文化之源,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神话的优秀传统和精神意涵,赢得了满场喝彩
期刊
有句上海闲话叫“拉桌头”,现在底80后90后上海人就弗大懂了。逢年过节尤其年夜饭,屋里厢总归要烧桌菜,一家人家大人小人坐勒圆台面啷热热闹闹,亲情浓得化也化弗开。男主人平常无论工作几化忙,碰着拉桌头辰光总归要戴着围袋,捏只镬铲上灶头,一只煤球炉子照样可以烧出四冷盘四热炒,四只大菜加点心,满满一台子像像样样,迭格就是上海男人拉桌头格本事了。  屋里厢拉桌头还真是小意思,过去碰着弄堂里有人家办喜事,弗行
期刊
我从小对父亲就抱有畏惧。记得儿时有这样的记忆,晚上我很早睡了,可是半夜被大人们的大声说话吵醒,我听到父亲在叫:“星星呢?星星在哪里?我要去看看他。”“睡了?哪有这么早就睡觉……”“我没醉,不用扶我……”  我突然觉得很害怕,钻进了自己的床底下。后来父亲进来,还是找到了我,把我抱起来,用他那胡子扎我的脸。我闻到他满嘴的酒气,又挣扎着重新钻进床底下。  这就是我的父亲,爱你,但是爱得很粗暴。  从那一
期刊
老底子(过去)在上海,饭店吃饭,酒店吃酒,茶馆吃茶,分得清清爽爽(上海人一般不大会去区分“吃”“喝”“饮”,统称之为“吃”)。茶馆,也有茶楼、茶室、茶坊、茶肆等称谓,上海人习惯上叫“茶馆店”。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它不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文化。不过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茶馆店倒似乎是专门供好人坏人斗智斗勇的地方,比如《红岩》里的茶馆店接头,《51号兵站》里的小老大应对,《沙家
期刊
广场舞总体看来是无主题变奏,不同的舞蹈队选择的曲目不尽相同。不过,这些看似随意挑选的舞曲,仔细看看也会发现挺有意思。舞妹子跳过的近两百首曲子主要包括了四大类:一是革命歌曲,也可以叫红歌;二是民族歌曲;三是爱情歌曲,也可以叫情歌;四是乡情或乡愁主题歌曲。三四两类为数颇多,构成了广场舞曲的主力,今天说说情歌。老实说,唱着革命老歌长大的广场舞群体,情歌听得不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认为它们是腐蚀人
期刊
今年春节,有机会再赴巴黎,特意去近年重新开放的毕加索博物馆参观.在二楼展厅,我看到一组毕加索晚年难得的作品和照片.虽然此时老毕已是鲐背之年,但自由不羁的笔触,穿着短袖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