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传神还是传播粗俗?

来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jjt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华中科大一韩姓教授发表了一篇题为《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的论文。原本小众的论文因标题中的“很烂”一词而出圈,被广大网友热议。面对公众的批评,韩教授辩护说:“‘很烂’不是脏话而是口语化的评价词,意思类似于‘很差’‘稀烂’‘纰漏百出’‘太不像话’之类,但又比后者更加准确、传神,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乍一看,韩教授所言似乎有理,可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正如市井气息不是市侩气息,韩教授所谓的“口语化的评价词”“更加准确、传神”,只是粗俗化的挡箭牌。
  敢问韩教授,“很烂”一词哪里比“很差”等词语传神?作为成语的“纰漏百出”,“很烂”一词比它“准确”在何处?依照韩教授的说法,为了“更加准确、传神”,“康德的伦理学”要改成“康德的应酬门道”或“康德教你做个好人”。但正如“教你做个好人”并不能准确定义伦理学,“很烂”的表意也很模糊,它既未指出《道德形而上学》存在什么问题,也未说明问题的实质等,与“准确”完全扯不上关系。相对而言,“纰漏百出”更能让人明白,是文章存在前后叙述不一致的问题和体系无法自洽的逻辑漏洞。
  有人认为,论文不必板着脸孔枯燥地说理,口语化的表达、俏皮的话语,可以让论文生动有趣,增加可读性,所以韩教授使用“很烂”一词来评价康德的学说并无问题。很明显,这属于偷换概念。我们认同,即便是严肃的人文类的学术论文,也可以写得活泼有趣,我们也反对陈事旧典与故纸堆里烘出来的干鱼,但活泼不等于粗俗,俏皮不等于任性。很多人看过《苏菲的世界》,这本探讨哲学问题的书可谓“活泼”的典范,它没有故作高深地说理,而是以小说的形式,安排十四岁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不寻常的来信。在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运用悟性与所学逐步解开一个个谜团,以此揭示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这样的文章才生动有趣,它既讨论深刻的哲學问题,又明白如话。反观韩教授的“很烂”,内容未必深刻,标题却出足了风头;行文未必通俗易懂,语言却令人咋舌。这不叫传神,这是把庸俗当成了传神。
  这个事件也给了我们一个警醒,即在信息流冲击与大众文化狂欢的当下,要警惕把粗俗当成神韵,把泥巴气当成乡土气,把破坏严肃当成活泼生动的行为。放眼当下,韩教授的“很烂”表达并非孤例,如某诗人写下“晴晴喊,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等“屎尿体”诗作,某奶茶品牌在其马克杯上印上自认为俏皮有趣的“捡篓子”的广告文案……
  作为大学老师,韩教授应好好反思。“很烂”一词固然“语出惊人”,但它并未传递神韵而是传播粗俗,何况严肃的学术论文不容杂音乱耳。身为普通人的我们,亦要反思,是不是平日有意无意之中自己也在为“粗暴式准确”和“市侩式传神”出力,造就了滋生“很烂”的温床?(指导老师:程秀全)
  【简评】本文从剖析韩教授的辩护词入手,毫不留情地指出,所谓的“更加准确、传神”,只是粗俗化的挡箭牌。针对他人为韩教授所作的辩护,作者驳以“活泼不等于粗俗,俏皮不等于任性”。然后联系生活,谈及此事给我们的警示意义。文章行文严谨,由点及面,分析透彻,既分析问题又透视生活,令人警醒。文句骈散结合,语言犀利泼辣,在嬉笑怒骂中绽放光彩。
其他文献
那年寒假,我患了重感冒。头昏昏沉沉的,鼻子不通气,咳嗽一声连着一声。奶奶心急火燎地把我送到医院,挂号,就诊,拿药,守着我输液,楼上楼下,忙忙碌碌。  患病期间,我不想吃饭。奶奶急了,她变着花样为我做菜。她知道我喜欢吃焖炖清汤排骨,于是不顾风雨大作,去菜市场买回最好的肋排,然后配以笋片、墨鱼、花生,放于煲中文火慢炖。尝一口,鲜嫩爽口,齿颊留香。我还喜欢喝鲫鱼汤,于是奶奶特地买来几尾野生鲫鱼,洒些鲜奶
期刊
大漠,荒芜而苍茫。  我在漫无边际的沙海上默默行走,只为一睹你的芳容——莫高窟!  西北戈壁的风席卷黄沙而至,划破静谧中尚存的一丝温情。一栋高大的红漆木质建筑从远处映入我的眼帘,一块石碑上刻着三个大字:莫高窟。  “这,便是你?”身旁的游客蜂拥而入,我却放慢了脚步。  冷风吹起我的衣角,眼前的单调侵蚀着心底的美妙。斑驳的墙壁、掉落的砖块、残缺的屋檐,你宛如沙海中的一叶扁舟。我只身步入一个无人问津的
期刊
年少即成名,生命却在青春时戛然而止,李贺犹如绽放在天空中的一道烟花,无比绚烂,却又很快消失,让人无比遗憾,久久意难平。  来自深秋的叹息  白居易笔下的秋,是“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孤寂;李清照笔下的秋,是“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离愁别绪;李贺笔下的秋,是“桐风惊心壮士苦”的郁郁不得志。那么,他的心里,有什么不能解开的“壮士苦”呢?  “衰灯络纬啼寒素”,萧瑟秋风吹过,惊动了对时间流逝敏感的他,原来,
期刊
“照着讲”与“接着讲”,是冯友兰先生提出的两种对待传统思想的方法。  我所理解的“照着讲”,就是前人是怎样讲的,今人就照着前人的意思来讲,也就是传承。而所谓“接着讲”,就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讲出自己的话,对前人之说有所补充或创新。  本文就是我对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说所做的一次“照着讲”与“接着讲”的尝试。  一、照着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  古今之成
期刊
红学专家周汝昌说:“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独门’的文化现象和文学形式。”对联起源于五代,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流传至今,可谓源远流长。它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包罗万象;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和名胜古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人们欣赏对联,除了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子一直是训练学生文字基本功的重要方法。即便在高考
期刊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尾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时光流逝,但总有些东西躲在黑夜里,不会消逝。我装了一列车的遗憾,一不小心就浸湿了眼眶。  我坐在旋转木马上,视线起起落落。有人说,旋转木马是最残忍的游戏,彼此追逐却保持永恒的距离。我追不上过往的遗憾,更填补不了大片的空白。  如今,我的生活太拥挤,笑容太刻意。岁月教我习惯物是人非。我开始学着大人装深沉,学着有苦
期刊
真、善、美是保证人类文化活动,并不断促进文化活动的价值观念。如果一个人获得了幸福、健康、才能、财富、快乐、权势等一切,但放弃了对真、善、美的追求,那么他就会堕落成为动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幸福和健康以及上面所列举的一切,虽然它们的具体状态千差万别,但它们只不过是许多高级动物所共有的特征。  当然,在动物中也存在着自然的真(如准确无误的信息传达)、自然的善(动物母亲对小动物的爱及为了哺育它们的牺牲
期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间观塑造中国古代语言和思维  陈天琦  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好奇与关注以及所形成的时间观和空间观,古已有之并不断推进,对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语言使用上更是表现为丰富而独特的构词规律和话语表达,形成了系统化的空间域和时间域的语言表达系统。  中国古代的时间观源于人们对白昼与
期刊
一、破折号的主要用法  1.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1)带工的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打印子簿子”,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像火车站轧票处一般的木栅子的前面。  (2)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2.表示话题的转换、跳跃或语意的转折。  (1)“今天的饭菜好香啊!——妹妹还没有回来吗?”我一边换鞋一边问。  (2)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
期刊
【原题呈现】  最近,考古界“团宠”钟芳蓉引发多方关注。这位湖南耒阳留守女孩在2020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76分的好成绩,获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她受樊锦诗先生的影响,热爱考古,所以她选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她的专业选择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说:“到就业时就哭了,分分钟教你做人。”还有人说:“这种家庭应该选择毕业后可以赚更多钱的专业,比如北大经管。”  樊锦诗先生得知此事后为钟芳蓉送去《我心归处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