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返璞归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anh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当前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运用出现过度娱乐化和商业化操作等问题作探析,指出需要以敬畏之心正确审视和借鉴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围绕文化中的价值,突出尊重历史、尊重客观,让学生在批判吸收传统文化精髓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从经典中发现正能量,从朴实中找到更多的真实,定能使得学生在主动尝试运用中深化理解,促进知识技能生成。
  关键词:文化;传统;经典;敬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借鉴和吸收传统优秀文化,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方法论审视文化,让他们在主动内化生成和自觉运用中获得更多的感思体验,提升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然而,当前对经典文化的一种过度娱乐化和集体恶搞,使得传统文化一律被贴上了过时、糟粕之标签,甚至对此进行了质疑和否定。一些经典文化被所谓的“名人”肢解得“面目全非”:孔子因缺少经营的头脑,做起了炸鸡、快餐生意,在工作之余还成了不得志广播公司的广播员;屈原,竟被一家公司注册成猪饲料的商标,据说销量不错;潘金莲成了美少女的代言人,甚至认为是具有开放化思想的倡导者,深得一些懵懵懂懂的青少年追捧……反思如此恶作剧,不难发现,对经典文化缺乏敬畏之心使得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语文教学,重新定位教学的价值目标,让学生在接受和传承经典文化中不再被“边缘化”。
  一、 关注价值,敬畏经典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百姓确实感受到文化的多元化,但如果为了制造受众视听感官生理上的刺激感和迎合时尚兴趣进行解构和颠覆,则是民族文化建设的悲哀而非幸事。前一阶段,“杜甫很忙”被一些媒体炒得很热:杜甫一会儿骑自行车带着女朋友浪漫于公园街头,一会儿又和其他诗人打篮球,在夏季显得无聊时为了维持生计摆摊卖西瓜……怎么样?够炫的,够酷的,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形象被彻底颠覆了。这些被涂鸦的形象,不仅是功利主义作怪,更是对经典的一种亵渎,值得我们深思。
  反思上述事例,不难发现:价值的缺失使得一些名人,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甚至被人力挺,认为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应该给予理解和呵护。提出了强调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多元化文化价值起到一定“推波助澜”作用。不过,从另外角度深思:戏谑文化,必然会导致对传统的一种抵触,甚至产生一些误导。前一阶段,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以崇高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在被火烧中仍不吱一声,然而一些媒体公司,却认为不可能,被炒得沸沸扬扬;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认为,雷锋喜欢“臭美”,携带的小镜子和梳子就是例证,等等。上述事例暴露的不仅仅是文化态度的问题,更是一种对文化价值的曲解,只是为了所谓的一时过瘾而采取的无厘头“噱头”,必然站不住脚跟,也必然被人民所抛弃。
  古代儿童启蒙书《警世贤文》意味深长地告诫后代子孙:“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时红。”是的,我们应该警醒,倘若一味的迎合某些群体的猎奇心理而不惜代价的戏谑经典、颠覆经典,最终丧失的不仅仅是一种价值,更是对传统文化和经典缺乏最起码的敬畏心。还原事物的真实,多从有据可循,有史可考的证据中挖掘值得深思和探索的地方,让经典重新焕发耀眼的光芒,不仅是教师的解惑之需要,更是为发扬经典提供充分准备。
  二、 批判继承,知晓历史
  经典值得敬畏,自有其道理:东汉刘熙认为:“经,径也,常典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明代王阳明也认为,经典承载着“吾心之常道”;法国作家雨果说:“试将莎士比亚从英国取走,请看这个国家的光辉一下子就会削弱多少!”纵观古今中外,很多大家对经典保存了虔诚和敬畏之心,认为是自身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应该是教学中值得把握的原则,应该真正懂得敬畏历史的重要前提。
  文化的传承应该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指导,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经典文化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摇篮。如,我国的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等,都有可学习借鉴的地方,丰富细腻的情感、韬光养晦的谋略,很多经典的小故事、传说,其中的谚语、俗语等都对人们认识生活和丰富情感世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些文化故事无不体现在相应的历史中,以敬畏历史为基础,多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礼崩乐坏的深层次原因,用辩证主义和方法论指导学生批判继承,让精华文化和深厚民族情意在语文课堂生熠熠生辉。多给学生剖析糟粕的深层次原因,让他们在主动继承吸收的过程中开阔视野,获得更多的感知,以敬畏之心还原历史的真实,让学生在真正了解历史的过程中获得更多语言文化知识。正如一句广告用语中提出的“历史不仅仅是用来陈列展览,而是应该用来传承和发扬的”,是的,多给学生补补历史课,让他们在知晓过去中真正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多给学生自我调适和吸收的机会,让语文课堂在议论纷纷和百家争鸣的过程中获得应有的生命活力与光彩。尊重经典文化的原意,多从人文价值、道德理念、思想精神等方面查找富有指导意义的文化,定能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情境,更使得学生在主動接受的过程中“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三、 修补缺失,发扬传统
  传统的缺失,主要是无畏,而无畏则源于无知。有近一半的同学不知道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甚至有的同学不知“孔孟”之道中的“孟”为孟子。这样的缺失,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不能不说是对文化的一种浅显认知。走出这样的无知,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探学和求解的时间。
  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理应获得更多的“关照”。特别在传统的经典文化中很多的“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心底无私天地宽”等理念、主张,一直为今人所推崇,甚至成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这些传统,从小处而言,是人们评判是非的一种标尺,已成为一种善恶标准和行为规范;从大处而言,这些经典文化,能为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更是当前能源危机、生态危机、道德危机的一道良剂妙方。   敬畏传统,能从一定的典故中获得丰富营养;敬畏传统,能有效帮助学生规范内心世界,让和谐成为镇静的良方。多给学生更多的传统文化讲解,让他们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能使得学生在敬畏中获得更多丰富体验和感知。
  四、 发扬国学,提升素养
  国学是一门学问,是基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种无形规定和约束,是基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高度概括和体验,更是给现代人一碗不可替代的心灵鸡汤。从青少年开始,多给他们讲讲国学的精华和内涵,让他们在不断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成长,定会有不一样的完善。
  国学精髓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沉积下来的精华,更是学生了解过去和开启未来的重要工具。如,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经、史、子、集等方面的知识补充,让学生在学习《诗经》《孝经》《论语》《孟子》的过程中了解先贤大师们的经典论断,懂得“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真正含义。多给学生一些《史记》《资治通鉴》等方面的知识补充,让他们在主动了解相应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以此增强自身的认知文化修养,形成更为丰富的感知体验。此外,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等,从古人的写作中体味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不同写作方法的运用,感受不一样的写作风格和艺术,从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多给学生国学学习,能使得学生在主动修正自己言行的过程中感受到内化的重要意义,获得更多的深度感知和体验。找出国学中的精髓,让学生在自我对照自我完善中发现更多的有价值信息,对丰富自身的情感经历必将起到一定的内化生成作用。了解国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修正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对提升其自身整体综合素养有着一定的推动促进作用。
  如前所言,多一点对经典文化的敬畏之心,便能使得学生不再一味深陷被教师、教参制定安排的“框框”之中,定会树立传承文明和传播知识的坚定信心。经典文化一旦被过多娱乐化和篡改,失去的不仅仅是个人素养,大而远之,便会是民族精神的缺失,离开了经典文化的支撑,无论现代人智慧多么高超,必将缺少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气质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丽莉.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的运用[J].语数外學习(语文教育),2013,(08).
  [3]贺小喻.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文化素材[J].信息化建设,2015,(10).
  [4]陈仁秀.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6).
  [5]杨霞.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4,(11).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教学中,孩子在写作中说假话,虚拟故事,短时间内看来好像并没有任何危害。因为假话的作文中心鲜明,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高分。但它的负作用很快就会彰显出来。那就是他们很快就感觉到拿起笔来时无话可说,所以就越来越不喜欢写作。  关键词:积累素材;引导阅读;释放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放眼当今的学生作文,我们很难再看到
摘 要:基于校级课改立项的实践与成果,借助网络环境中所提供的优质网络资源,根据日语课程特点,结合建构主义理论,采用PBL的教学方法,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基于PBL的课堂模式,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实践检验。  关键词:网络环境;PBL;高校日语提升策略  一、 《高级日语》课堂模式构建  基于校级课改立项《网络环境下基于PBL的高校日语专业课堂有效性提升模式及实证研究》的实践与成果,根据日语课程特点,结合
摘要: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该教的教不透,不该教的教得又太多。一堂课中,教学形式华而不实,“花团锦簇”的表面现象,似乎将学生带到了云端,使学生飘飘然而实无所得。那么,怎样让学生踏踏实实地“贴在地面步行”呢?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我做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学方法;扣重点;问题转化;融会贯通  维特根斯坦曾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读到这句诗时,不禁引起了我对语文教
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英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项目成果(项目编号:XJK014YYBO22)  摘要:“师者传道授惑解惑也”,教师在高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要求必须要通过强师来兴教,只有高职行业英语教学专业水平得到提升,教学团队建设得以形成,才能够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升,从而为高职英语专业发展打下
摘 要:反思这几年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改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数学为了什么?从学生长远发展看,不应该只为了成绩,还需要学习更多文化的內涵,这需要从教师自身的改变开始。首先对数学的核心概念要有正确且深刻的理解,才会提高教师对数学的表达能力,促使教学的进步,进而影响学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教育也会更有价值。  关键词:核心概念;思维;价值  高中新课标从开始实行到现在,已经
摘要:大家都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吧,主要讲述了禹分析、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改父亲鲧“围堵障”之法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最后根治了水患。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或教育教学中也不乏类似事例。  关键词:顺其自然;手工活动;感悟  上周五(2013523)晚饭后,我们一家三口各忙各自的事情。孩子先是玩了会玩具,又去折纸叠
摘 要:随着高校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校园暴力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社会、学校、家庭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对高校校園暴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尝试找出预防高校校园暴力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校园暴力;影响因素;预防  近年来高校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如2004年的马加爵杀人事件,2011年的药家鑫杀人事件,2013年复旦大学学生投毒事件等,多起高校校园暴力恶性伤害事件使得
摘要:来华留学工作的发展成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成果。地方高校作为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组成部分,受管理体制、整体实力和经费投入的影响,在来华留学生管理和服务的软硬件发展上存在较多不足。学习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留学生管理服务的成功经验,结合地方特色,扬长避短,探索符合地方高校实际的来华留学生管理与服务体制,不失为一个促进地方高校留学生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留学生;管理与服务;现状;建议  改革开放三十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常常会出现“只倾听,不表达”或者“只表达,不交际”的冷场面。如何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活”起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 文思泉涌——我有话说  1. 联系生活,
摘 要:学生的成长与教师密切相关,在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中,我校以三种育人境界为抓手来评价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即说道之境,评价德育导师的参与度;渗道之境,评价德育导师的慧心度;融道之境,评价德育导师的艺术度。  关键词:评价;导师;育人境界  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在于美丽的校园,更在于教师。近年来,吴江区教育局开展了以“三有三讲”为主题的德育专题案例教育活动,据此在开展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时,我校确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