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自传性作品中传记文学色彩的体现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技巧常常会对传记作品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传记体文学只有将文学性与史学性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优秀作品。邹韬奋的几部自传类文学作品,正是将“史学笔法”与“文学笔法”较好地捏合起来。其作品文学色彩浓郁,又通过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对人物、事件进行形象性的描写刻画,使得作品从整体看颇具戏剧性和情节性,从局部看语言风趣生动,使人读起来觉得情趣盎然。
  关键词:邹韬奋 自传体作品 文学色彩探讨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记者,他对文学写作兴趣浓厚,尤其是传记写作。其除了在编译大量传记作品并在期刊上发表外,还创作了《经历》、《抗战以来》和《患难余生记》三部带有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这三部作品内容略有交叉,同时又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大致勾勒出了其一生奋斗的轨迹,构成一个鲜明的自传体系。下面就对这几部作品的文学色彩进行探讨。
  一、新闻报刊从业经历会对邹韬奋的写作风格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作家的作品要发表于报刊上,通常要对报纸的办刊宗旨充分考虑,同时,限于报刊对作品格调、文字语言、作品篇幅等方面的要求,这必然会对其写作风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作品的题材和民众的生活联系密切。无论是对利润的追求,还是对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的宣传,都需要现代报刊拥有一个相对庞大的读者群体。这就要求登载于报刊上的文学作品形式要适应广大民众的赏析水平和阅读需求;形式要为民众所热切关注、喜闻乐见。这就要求在作品创作中,作家应贯彻大众化创作方针,深入社会实际,熟悉市民生活。这一理念的发展,使得许多作家在此后的文学创作中,始终以社会热点及民众关心的问题作为创作的基础,发表的作品大多能真实地对社会生活及民众意愿有所反映。
  其次,作品的文字要通俗易懂。现代报刊出现以前,我国文学界多用无标点标号的文言文进行文学创作,这使得文章只流传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现代报纸出现后,多以大众化和通俗化为办报宗旨,这就要求作家需用广大民众能看明白的文字创作文学作品,因此,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创作成为文学,乃至社会发展的潮流所在。
  最后,作品的语言简洁明快。报刊开设的文学副刊,常常限于版面,对登载的作品要求短小精悍,这使得作家们在为副刊写稿时,要对语言不断加以锤炼,尽可能地做到语言简洁明快。一旦形成这种写作风格后,往往会对作家今后的文学写作产生直接而具体的影响,即无论创作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对语言简洁明快的特点都会有所显露。
  从邹韬奋创作的几部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中可以了解到,其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在语言文学方面受到了极为良好的教育。即使后来就读的是新式学校,也对培养学生国文水平是较为重视的。邹韬奋不仅对我国博大精深的古典散文广为涉猎,还对现代新闻通讯创作颇感兴趣,在积极写作的同时不断向报刊投稿。因此,在邹韬奋的各种文学体裁作品中,不但能够感受到传统古典文学的气息,文章中还可以明显看出近代新闻报刊文章等对其语言风格产生的影响。
  二、邹韬奋自传性作品中传记文学色彩的体现
  由于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以及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经历,特别是其自觉进行的阅读及写作训练,使得邹韬奋具有较为扎实的语言文学功底。在其几部自传性作品中,大量运用了纪传体文学的写作技巧,既有新闻工作者尊重史实的写作风格,又注重作品的可读性、欣赏性,使作品既真实地还原了历史背景,又呈现出浓郁的文学色彩,可称为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
  (一)情感丰富充盈纸间
  从其各类文学作品中均可感受到作者的爱憎分明、情感丰富,字里行间流淌出其对新闻事业的满腔热情,对普通民众的同情和关爱,对正义和真理的不懈追求,对政治强权的蔑视与控诉。在一些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作者常常是对情感进行直接地抒发。邹韬奋对那些朝气蓬勃、热爱祖国的青年人的赞美,向来不吝惜笔墨。作者以其流畅的文笔,及充沛的感情,以夹叙夹议的形式进行了情感的抒发。
  而对国民政府压制言论自由、专制独裁,甚至于排斥异己、破坏团结抗战等无耻行径,作者以其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大无畏的精神,不遗余力、疾恶如仇地加以揭露和批判。文章作品的文字语句直抒胸臆,使读者对作者愤慨之情感同身受。
  (二)作品描写生动、饱满极为形象
  邹韬奋在几部自传文学作品的写作中,能够做到语言质朴生动、记叙错落有致,内涵引人深思、耐人寻味,成文后读起来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1.某些人物肖像的生动逼真。对作品中人物的刻画描写,是文学创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邹韬奋观察力极为敏锐,常能抓住特点对人物加以描写。正因如此,文中人物常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邹韬奋以独到的笔触去刻画人物,而绝少脸谱化的文字处理,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极为传神。如在对爱国人士章乃器的刻画上,是围绕着其纯洁而刚强性格展开:乃器的性格“偏于刚强”,却非“无理执拗”。“其讨论问题,喜作激烈争辩”,“觉得他在争辩的时候有时未免过于严厉些,但是知道他的性格的人,便知道他心里是很纯洁的,是很热烈的,一点没有什么恶意。”
  2.对事件的来龙去脉的完全勾勒。传记文学作品因以写人物为主,因而与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对内容的故事性较为注重,在故事的讲述中,自然也要借助于相应的文学手法。用文学手法对传记作品进行勾勒是极为必要的。邹韬奋在其几部自传中对事件来龙去脉的记述,往往就是通过简洁、归纳性较强的文字来进行勾勒。这在其描写与陈济棠的会晤情形时,就通过文字把这一事件的过程详尽、完整地加以交代,这里就不再罗列了。
  3.场景的描写、气氛的渲染。邹韬奋在作品中是很注重通过细节来对场景进行描写的。当他的作品涉及较为重大的题材时,常常就是通过典型事件的抓取,并从细部着手加以描写,使场景具体、形象而有感染力。同时,对人物或环境的描摹,还有助于渲染气氛、衬托情感,从而表现出人物的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在《经历》中对于“七君子事件”的景物和场景描写就充分运用了上述文学手段:“我们暂时与上海告别了!由向前急驶着车子的玻璃窗向四野张望,深感如此大好河山,竟受着侵略国的积极掠夺,而受着惨酷压迫的国家还不能一致对外,这是多么痛心的事情!车子行至半路,李公朴先生立起来对同车的‘武装同志’演讲严重的国难和全国团结御侮的主张。讲到激昂处,声泪俱下,‘武装同志’们听了皆被感动、有些眼眶里还涌上了热泪。随后他们还跟着我们唱起《义勇军进行曲》。”   (三) 作品中有较强的文学色彩且可读性极强
  1.广泛运用夹叙夹议,且语言平实、流畅、简洁。
  在邹韬奋的自传作品中,记叙与抒情、议论的结合较为普遍,且感染力极强。如在批驳“领袖脑壳论”时:“其实盲从领袖的脑壳也罢,盲从领袖的面孔也罢,盲目的服从究竟不及理智的服从。”“上车之后,我独自在车内失声而笑,因为看了一出什么喜剧,又好像是在做梦!南京既叫他们跑到上海来与我谈话或谈判,何以竟没有提出什么重要的题目来谈,一则妙论横生,一则语无伦次,最后即一哄而散,毫无结果可言,令人摸不着头脑。(虽则大家都有一个‘脑壳’)”
  2.作品语言修辞深具文学美。
  在《经历》等自传中,作者对反动当局的蔑视,通过生动形象的修辞、优美的文字得到了较强的展示。如对反动当局荒谬的主张,作者以其逻辑为依据进行推理,并得出明显不合理的结论,使得作品讽刺意味浓重,加之作者文笔语言风趣、形象刻画生动,很自然、轻松地实现了揭露、讽刺的效果。如:“对于‘阶级斗争’的恐怖已至草木皆兵的地步。某参议员提出的一个与农村有关的提案,代理主席极力反对,认为农村的农字含有阶级斗争的意味,一定要把农村改为乡村,才算风平浪静,把这提案通过。中国民众百分之八十以上还是农民,依上面所说的意思,大约只要改称为乡民,便可‘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了。”
  普遍运用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也为作品增添了感染力:“随着谣言四起,有几种‘黑单’的传说,鄙人也蒙他们青睐,列名其中。”“出国须有相当的经费。幸而有几位好友在国内拍胸膛,先筹集三千元,叫我带着先走,随后他们再设法借款接济。”。对“通缉令”“保证”等词语,以“黑单”和“拍胸膛”加以替代,顿使人物形象生动、活泼起来。
  3.创作的作品笔调幽默、讽刺。
  作者极为幽默、风趣的叙述,正是基于其无畏于反动势力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之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在其作品中遍布这样的例子:“除将马先生的著作陈列外,还有誊写精细的‘马师语录’,其中有‘我是忠实的国民党党员,所以我关心着国民党的进步。’马先生所没有料到的是,他之所以有今天,正是因为‘关心着国民党的进步’!如若他肯摧残‘进步’,追随‘倒退’,早已‘安富尊荣’了!”
  在对作者被捕入狱情形的描写时:“他问了姓名、籍贯、年岁后,就问所犯何罪,我脱口而出‘救国’,他听了这两个字,毫不迟疑地在簿子上立刻写下‘危害民国’这四个字,使我于哭笑不得中感到幽默的是他那样熟练的神情。”
  三、结语
  邹韬奋的这几部自传性作品无论从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有着其独特的、鲜明的印记,不仅用作品证明着其新闻记者的良知,还在用事实对社会丰富性加以描述的同时,将极高的文学性融入作品之中。因此,从他的这几部作品中,人们能真实地了解到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与民族风情,还能通过这几部作品中社会生活材料与较高的文学性笔触的结合,使读者对作品中勾勒出的当代生活画卷感同身受。
  参考文献
  [1]邹迎九.论邹韬奋报刊言论的语言特色[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2]刘英.邹韬奋的语言应用观[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3]孟晖.论邹韬奋《经历》等自传的文学性[J].语文学刊,2010(15).
其他文献
对天狮营养高钙素的毒性、致变性和致畸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鼠和大鼠的LD50大于10g/kg,属于实际无毒;大鼠30d喂养试验中,各剂量组动物未见异常、中毒症状和死亡,血液学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及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学艺术已经不是简单的文学和艺术的拼凑,而是一个文学和艺术相互整合相互渗透的综合范畴,既包含了传统文学的形式,又囊括了现代文学形式。它在语文教育中也
针对操作系统难学、难教的情况,面向应用型本科教学,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并一一阐述这些方法在教学中的实施办法和运用过程,最后说明加强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并说明具
为了使智能本科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嵌入式系统硬件功能和结构、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针对本专业的应用现状,从教学内容、理论与实验内容的安排、后续课程的衔接以及本科创新
《拉维尔斯坦》是索尔·贝娄的收官之作,小说围绕两条主线展开,紧扣友情、爱情和死亡三大主题,在犹太问题上交汇,被认为最具犹太性的一部小说。本文重点解读小说中大都市
玛格丽特·米切尔用长达十年时间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飘》,塑造了女主人公斯嘉丽的形象,坚强、勇敢、独立的性格受到很多读者的称赞。同时她的叛逆个性也使她成为备受争
摘要:本文分析了体验式教学在大学语文中的意义与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方式的转变,从情境营造、情感共享、践行体验等几个方面为体验式教学在大学语文中的实践路径作出探析。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大学语文 应用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是“汉语学习的典型,是审美学习、人文素质、能力等三方面的培养基础。”[1]但近些年来,大学语文教育普遍面临“学生漠然处之”、“教师苟且为之”、“学校等而下
2018年11月10-11日,为推动中国IT人才引进与培养,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进区域协同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步,在新时期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律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也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字:语文教学 法律教育 德育教育 新时期  引言  在新时期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律教育,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法律教育,寓情于教,是切实有效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律教育,不仅是非常有必要的,还会有助于增强
摘要:在当今成人教育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僵化、教学内容单调、学生积极性较差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源自于教师对自身角色认识得不够明确,教学手段单一。因此,为了提高成教语文教学效果,本文从语文课堂建设的关键因素出发,对语文课堂的特点、培养目标进行探讨,并据此找出创新教学模式的途径。  关键词:成人教育 语文课堂 模式创新 合作学习  当今以知识经济与信息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发展现状要求教育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