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课改深处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egua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然而由于对新理念精髓的把握不准,导致一些语文课改头换面,美其名曰贯穿新课程的思想,实际却走入误区,偏离了本身航向,本文对新课改下的几点误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误区
  
  语文,因其学科较强的公共性和文化的普适性,历来是一个大家所关注的领域,改革也显得特别活跃。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中确定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课改实施至今,以它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新风。但是新课改代表着一次语文教育转型,随着它轰轰烈烈的展开,到现在的悄无声息的运行,如今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是思考。正如所有事物一样,它的一面又往往掩盖着另一面,在变更教学旧状,构建语文教学新形式的同时,也似乎不可避免的轻忽了语文教学的另一面,甚至由于对新课改理念的曲解而走向某种误区,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探讨了在新课改中的几点误区。
  一、 课改流于形式
  由于对新课改的理念理解不到位,掺杂一些个人狭隘的理解,片面的演绎着课改的要求和精神,使课堂流于表面化,例如对于公共课和日常课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从某种角度说公共课是一种教学观摩和示范,事实证明,公开课确实以它特有的面貌宣传了课改的理念,示范者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推动着语文教学的改革,但是一些公开课过于追求规模和现场效果,呈现着功利化的倾向,尤其是少数公开课以课改的名义作秀,把公开课当做表演与炫技的舞台。而在日常课上仍是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仍是以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为主,学生的视野还是被限制在封闭的课本和教室内,思维不能得到发散,日复一日的日常课呈现着与公开课截然不同的气氛和效果,值得我们深思。
  二、 形式和内容的背离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第四条讲到要做好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其中特别提到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影响。很显然,在当前的形势和条件下,多媒体设备进入语文课堂是必然趋势。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多媒体过度依赖的误区并不少见,甚至有些到了仿佛没有多媒体就上不成课的地步。对此,很多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不能排斥或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反而降低课堂效率,尤其一些老师甚至放弃了备课阶段,直接到网络上下载现成的课件用来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来讲,有些内容比较适合多媒体,比如一些故事性的内容通过视频来展现可以更好的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然而对于一些古文之类的篇目,更侧重于理解和背诵,过多的应用多媒体反而会令学生忽视文本本身的解读。显然如果完全抛弃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过多的依赖其他资源,造成形式和内容的背离,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三、 主体与主导的混淆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这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不可否认,毕竟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低,掌握的知识比较单一,所以教师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引导责任。而不是像有些老师的理解的那样,为了避免“满堂灌”的嫌疑就认为讲的越少越好,在教学中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到教学环节的实施都由学生来操作。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实际上由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丧失,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受到限制,致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仍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功能,避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随意性和形式性,教师必须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做学生探究活动的引路人。在学生自主学习前,首先给学生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和氛围;其次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在探究结束后,老师要给出中肯的评价和建议,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反思。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能力必须通过操作实践。然而实际操作又不能没有指导,像演戏一样,戏要由演员演,可是也并非不需要一位导演。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和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所以,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使得教师主导地位旁落,就会严重损害学生主体性的落实。
  语文新课改的颁布与落实之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新课改的精神、理念要转化成为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精研,精思,方能晓其义。
其他文献
摘要:《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建立具体感性认识,从而轻松理解并掌握角的特征,实现了学习目标。  关键词:巩固拓展;问题;动态生成    [教学片断]  本学年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安排的教研活动是各数学教师轮流上课、说课、评课,其中一位老师上的第三册的《角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找一找角、做一做角、玩一玩角、画一画角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在
期刊
摘要: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生活是学习数学取之不尽的源泉。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设计的数学活动也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让数学课堂越来越亲近孩子们的生活。  关键词:数学;亲近;生活    【教材简析】  《千克与克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第一次认识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因
期刊
摘要:积累了材料却不会运用是作文中最尴尬的事情。写作文的材料关键在于选取材料,巧妙转换或变通材料。运用点石成金的方法,从材料中挖掘出更新、更深的意义,化腐朽为神奇。掌握了素材加工和运用的方法,写文章就会文思泉涌一气呵成。  关键词:点石成金;立意;润色改写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教学生积累了很多的素材,但学生在写作时往往起不了多大作用。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会运用手中的素材。
期刊
摘要:本文简述了我校积极贯彻政府采购精神,制订了大型仪器设备招标采购的规章制度,建立了一套规范的招投标工作程序和过程,强化了招标采购纪律,提高了投资效益,促进了廉政建设。在招标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这一原则。不断提高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的能力,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招投标;采购    上海大学是国家“211工程
期刊
摘要:民间游戏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和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作为园本课程的智慧资源,而且也是幼儿园教育的文化资源。民间游戏作为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之一,具有巨大的可挖掘的空间。本文试图按照将“民间游戏引入—融入园本课程”的这一思路来谈谈利用民间游戏开发园本课程的策略,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浓烈
期刊
摘要:校企合作教育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教育思潮和模式,已成为教育改革及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怎样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动力,建立一种长效合作机制,是摆在各高等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通过多年与企业的合作实践,认为只有将专业教学改革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学校资源优势与企业研发相结合,实训基地建设与行业特点相结合,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
期刊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彰显着职业教育的特色。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与探索表明,建立顶岗实习动力机制,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发挥顶岗实习导向功能,不仅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涵,也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高职教育;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企业师傅指导下完成的技能训练过程,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
期刊
摘要:网络教学手段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它的介入使得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但是如果一味使用和依赖网络反而会适得其反。  关键词:网络;语文;利与弊    网络犹如一块神奇的土地,有老师的耕耘、同学的创新,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我谈谈它的两面性。  一、网络教学的好处  1.新生事物优势较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各科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目的,使课堂
期刊
摘要:“新课程来了,我们怎么教”这是广大参与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呼声,经过教学实践,我从中悟出几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与推进的主战场,因此,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而上好每一节课则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的课
期刊
摘要:“批判理论”启示我们,受“工具理性”的支配,我们的教育过于看重功利,看重目的,以至于教育成了目的的奴役,而教育过程本身却被忽视了。其实,教育应是目的与过程的统一。  关键词:批判理论;工具理性;目的观;过程观    人接受教育总有某种目的:渴望自己能有一份好的工作,过上好的生活;能有一颗高尚的灵魂,一个充实的人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等等。人类受教育的这种目的性是合乎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