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三题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猪倌
  猪倌的地位,在村里是最低下的。
  那时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猪,为的是一年四季有油水吃。冬春时节,各家的猪可以撒开,让它们漫山遍野去找吃的。可是夏天和秋天不行,地里有庄稼呀。这时候就要找一个放猪的,把全村的猪集中管理起来。
  正常点的人,一般是不会去放猪的。这活不但脏,而且名声不好听。人一说哎哟那个放猪的,好像在说一个臭虫,你说这活儿谁愿意干呢!
  偏偏小六子愿意放猪,当小猪倌。
  小六子那年14岁,按理他应该上小学五六年级了,可是他还在二年级那儿晃荡。这家伙的脑袋不知道是怎么长的,一看见书本就脑仁儿疼。念了五六年书,字也认不得一箩筐。他经常逃学,还和同学打架,老师和学生家长动不动就找到他家门上。他爹经常把他吊起来,往死里打,可他就是不肯改悔。他爹最后叹道:我把你个驴日的,不愿念书你就去放猪吧!没想到小六子却像得了赦令,当即就把书本扔到灶膛里烧了,第二天就高高兴兴地去当猪倌。
  撒猪唻——!小六子站在村中间大喊,声音嘹亮高亢。听到喊声,家家户户就把猪赶了出来。猪一见面,强壮的就开始逞威风,弱小的则开始四散奔逃,整个局面乱得不可收拾。但是小六子不怕。他让他爹找人帮忙,把猪统统赶到后沟里圈起来。他拿个带榔头的棍子往沟口一站,看见哪头猪起刺他就打哪头猪。猪群在沟里挤挤挨挨的,一天时间就彼此熟悉了,爱起刺的也被他打老实了。第二天再撒猪,猪就合群了,服服帖帖地听小六子指挥。
  小六子就这样当起猪司令来。每天早晨,等猪撒齐了,他就赶起猪群,或下河滩,或去后山。到了地方,小六子把猪往那一撒,让它们自己去找吃的。他呢,要么下河去摸鱼,要么上树去掏鸟。晌午歪了,豬们已经吃得滚瓜肚圆,他就把猪赶到泥塘里或是沟里让它们睡觉,他就开始忙自己的午饭了。
  遍地都是庄稼,小六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摘来一个窝瓜,把里边掏空了,然后往里放上土豆、玉米,或是放上捉来的鱼,抓到的鸟,外边糊上一层泥巴,接着就挖个地灶,点火烧起来。哎呀那个味道,真是要多香有多香。小六子愿意放猪,要的就是这个享受。他有时候还去捉蛇,下套子捉野鸡、野兔,吃不了,就带回家里。
  小六子还经常往回捡柴火。猪群拱出的草根,拱倒的蒿子,一划拉就是一大堆。小六子放猪回来,背上就背着一座小山,村人见了啧啧称赞。但是他爹仍然不喜欢他,动不动就骂他:就会放猪,看你那点出息!
  有一天,小六子在后山放猪,暴雨突降,山洪暴发,村人都说小六子和猪群怕是出事了。可是赶去一看,人家早已将猪群赶到一个山洞里,毫毛未损。又有一回,一条像他小腿一样粗的巨蛇偷偷吞食了一头小猪。要是别的孩子,早吓得哭爹叫妈跑了,但是他没有。他在后边悄悄跟着那蛇。等那蛇盘起来睡觉的时候,他突然上前,举起棍子猛击它的脖子,竟然将巨蛇打死。他就用这条蛇赔了小猪的主人。
  小六子放了三年猪,就像田野里的野草一样自由生长,不但身强体壮,而且性格狂野,天不怕地不怕。用他爹的话说:简直就像个野种。
  这年部队来征兵,还不到十八岁的他说什么也要去当兵。结果最后真的当上了。来到部队,小六子如鱼得水。投弹射击,野营拉练,他总是第一。他那不懂啥叫害怕的性格更是得到部队领导的喜爱。才一年多时间,他就立了功,当上了班长。当小六子把胸配红花、手握钢枪的照片寄回家里的时候,全村都轰动了,都说真没想到一个小猪倌能有这出息。这时他爹的脸上才有了笑容。
  小六子当兵第三年回来探家,英武挺拔,哪里还有半点小猪倌的影子。村里的姑娘以前都没有正眼看过小六子,这会却成群结队往他家跑,搔首弄姿想引起他的注意。最后,小六子和村里最漂亮的春花姑娘订了婚。
  小六子返回部队不久,赶上部队开赴边境作战。 在战斗中,敌人一个设在悬崖上的火力点给我军造成了伤亡。小六子主动请战。他在战友的掩护下,使出放猪时练出的攀崖绝技,猿猴般向上爬去,直接把炸药包丢了进去。但是他离洞口太近了,爆炸的气浪也把他从悬崖上推下来。小六子重伤不治。他在弥留之际,没有说出什么豪言壮语,而是说:我想……回去……放猪。
  小马倌儿
  小马倌儿是个插队知青。他年龄小,个头小,胆子也小。头一天下地干活,就累得哭了鼻子。生产队长看他可怜,就说:农活你不用干了,赶明儿去放马吧。
  放马首先要学会骑马。傍晚,生产队长从马厩里牵出一匹马,带小马倌儿来到村外草甸子上。他首先翻身上马,骑着马跑了一圈,然后又讲解了动作要领,就把马缰绳交到小马倌儿的手上。小马倌儿看看这匹高头大马,两眼发晕,双腿打颤,哪里敢骑!生产队长就把他扶到马背上,让他一手抓住马缰,另只手抓住马鬃,然后在后面啪地一拍马屁股,马就跑了起来。可怜小马倌儿在马背上惊叫连连,要死要活,无奈那马就是不肯停下来,而且越跑越快。马儿在草甸子上一口气跑了三圈,小马倌儿在马上渐渐清醒,慢慢掌握了平衡,就这样,他学会了骑马。
  学会骑马的小马倌儿信心大增,但是他不知道,这才是个开始,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原来放马这活儿,要黑白颠倒。马无夜草不肥,放马主要是在晚上。这样,牧马人就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这个倒还没什么要紧,最要命的是黑夜外出放马,危险多多。其中最为恐怖的事情就是遇到狼。
  这里是个靠近草原的山区,经常有野狼出没。一到夜深人静,那些家伙就不定在什么地方突然嚎叫起来,其声凄厉悠长,闻之头皮发麻。小马倌儿一个人赶着一群马,或在山谷间、或在草原上徘徊,耳边除了马儿吃草的声音、打响鼻的声音,然后就是自己的心跳声。开始的时候,只要野狼一叫,他就浑身发抖。他经常骑在马背上不敢下来,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天啊天啊,你快点亮吧。
  后来队长告诉他,放马的不用怕狼,野狼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招惹马群的,除非它们饿极了。听队长这么一说,又回想自己的确只闻狼叫未见狼影,小马倌儿这才敢从马背上下到地面上活动。   再后来,因为备战需要,每个青年民兵都发了一杆枪。小马倌儿也得到了一杆那种枪管上带眼儿的冲锋枪,还有一排子弹。这一下,小马倌儿如虎添翼,他感觉自己的胆子突然变得大起来。
  小马倌儿从此对夜晚不再恐惧,每天他把马群赶到地方,就跳下马来,在马群周围乱转。有狼叫声传来,他不再害怕,有时甚至会尖起嗓子,故意学起狼叫来。他学得很像,有一回竟然引得几只狼边叫边向这边靠近。小马倌儿这才慌了,对准那边开了一枪。狼跑了。他从此不再学狼叫,而是改为唱歌。他放开嗓门拼命地唱,每天都要把自己会的歌曲从头到尾唱上一遍。
  夜越来越深,唱歌唱累了,肚子也饿了。小马倌儿这时就骑上马,跑到附近的庄稼地去,掰几穗玉米,或者挖几个土豆,要不就摘个窝瓜,然后回到马群旁点火烧起来。等到吃得肚圆,他就找个合适的地方躺下来,数着天上的星星沉沉睡去。等到东方既白,他便赶起马群回家。
  日子就这么有滋有味地过着,小马倌儿渐渐喜欢上了放马这一行。但是因为他后来太过胆大,这活儿他还是干不下去了。
  那是个秋夜,小马倌儿照常去放马。后半夜,他正眯着眼在草地上躺着,忽然听见马群骚动。他跳起一看,月光之下,只见一只狼正在扑一匹小马驹儿,成年马则奋起反抗。小马倌儿大吼一声冲过去,边跑边摘下挂在脖子上的枪。那狼听见人喊,夹起尾巴就逃。小马倌儿开了一枪,翻身上马,随后就追。
  在明亮如昼的草原上,一只狼和一人一骑展开追逐赛。前面冲上一座山坡,那狼忽然不见了。小马倌儿下马寻找,最后发现一个洞穴。刚一探头,就看到了一双绿绿的眼睛凶恶地瞪着他。小马倌儿二话没说,一梭子子弹都打了进去……
  天亮以后,小马倌儿从这个洞里拖出了一只母狼和六只狼崽的尸体。他把这些尸体用绳子拴成一串,拖在马后,耀武扬威地回了村。
  全村人都出来看热闹,都夸小马倌儿好大胆。只有队长说:你做的太绝太狠了,狼会报复的。放马这活儿,你不能再干了。
  果然,当天夜里,成群结队的狼涌到村子附近嚎叫。幸亏队长早有准备,灯笼火把鞭炮铜锣齐上,还有几十杆枪严阵以待。直到天亮,狼群才退去。但是它们还是咬死了生产队出场放牧的一群羊。
  直到招工回城,小马倌儿夜里都不敢再出门。
  若干年后,成了大老板的小马倌儿回村探望。他说:我在这里锻炼了胆量,也学会了害怕。我觉得最对不住的,就是那只为了孩子而不惜冒险的母狼。
  小羊倌
  小羊倌,坐山根儿,搂着母羊当媳妇儿!上学的时候,和林一看见羊群,就会和伙伴们一起朝羊倌大喊大叫。羊倌要么不理他们,要么就用羊叉捡起石头,嗖地一下甩过来。他们就会哄笑着跑开去。
  和林怎么也没有想到,他高中毕业回乡,竟然也当上了羊倌,而且还是个小羊倌——就是在羊群前面拦羊的“羊绊子”,他的一切行动必须听后面的老羊倌指挥。这一下,和林对那句自己喊过无数遍的话当然就讳莫如深了。
  和林之所以肯当小羊倌,一是生产队长亲自上门来说,他一个新社员不能不给面子;二是妈妈说他身体差,一回来就去干农活怕是吃不消,而放羊毕竟没有那么累;三是和林很想看书,他经常看见羊倌在山上悠闲地抽烟聊天,他觉得这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
  和林怎么也没想到,他当小羊倌竟会使他一举成名。
  在最初的日子里,和林几次都想扔下羊鞭不干了。放羊这活儿不但枯燥,而且还要受老羊倌的气。他总是对他指手画脚,吹胡子瞪眼,还动不动就扔下他和羊群,去找相好的鬼混。和林东奔西跑,刚把这边的羊拦住,那边又有羊要进庄稼地,他只好连喊带叫拼命冲过去。中午,羊群终于安静下来,东一群西一伙到树下崖畔乘凉,他掏出书本想看,眼皮却打起架来。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他竟然连一本书也没有看完。
  但是和林还是忍住了。忍住的原因是他怕人家说他做事没恒心,浅尝辄止。而且经过这一段磨炼,他的腿脚变得轻快有力,奔跑如风;他用羊叉甩石头的功夫也日渐长进,一是远,二是准,这样他就省了许多力气。他终于有时间坐在山坡上看书了。
  那是两个月后的一个早上,天光似乎格外明亮,树上的喜鹊喳喳地叫个不停。和林和老羊倌一起像往常一样赶着羊群出村,走向远处青黛色的山谷。羊群在他的背后咩咩地叫着,如画的田野在他的眼前徐徐展开,和林忽然覺得生活原来这般美好。他忍不住哼起歌来。他有一种直觉,前面不远处正有什么好事情在等待着他。
  临近中午,队里的一个社员气喘喘地进山来找他,说队长让他赶快回去,县里有记者来采访他。和林听了,头轰地一下变大,一颗心跳到嗓子眼儿,一个声音告诉他:和林,你的机会来了!他招呼都没顾上跟老羊倌打,撒腿就往回跑。
  来的是县广播站记者,他们在公社听说有个高中生毕业当羊倌,觉得这和当时极力宣传的“反潮流、决裂旧观念”正好合拍,于是就赶来了。记者带了录音机,要和林谈体会,和林就慷慨激昂讲了一通。第二天,和林放羊的事迹和他的声音就通过广播喇叭传遍了千家万户。
  紧接着市报的记者也来了,这个记者进山拍了和林放羊的场面,很快,一篇《高中毕业当羊倌,彻底决裂旧观念》的通讯连同和林的照片就出现在报纸上。
  这一下不得了啦,和林一下子红透了半边天。在他放羊刚满三个月以后,他就被树立为全市回乡青年的优秀代表,并和几个知青先进典型一起,组成一个巡回报告团到处去做事迹报告。他的事迹本不够突出,这不要紧,市里那些笔杆子日夜帮他挖掘、提炼、加工,最后他的报告变成这样:回乡放羊遭到家里的反对,村人的嘲笑,但是他顶住压力,为反潮流一往无前;中间又有地主分子破坏、山中斗狼等故事发生,他在“决裂旧观念”的道路上昂首向前……
  起初,和林还不敢这么讲,讲了几次之后渐渐理直气壮起来,好像那些事情真的发生过。数月以后,当报告团解散和林回到家时,他已经成为一个名扬天下、满嘴谎话的人。在村民指指点点的议论声中,他火箭式入党,又火箭式被提拔为大队干部,放了三个月羊的小羊倌一跃成为“人官”。
  小羊倌开始到处发号施令,带人盲目地开山修河,有反对者,轻则就地批判,重则捆起来送公社劳教。那个曾经欺负过他的老羊倌,因为说了他一句“吹牛皮”而被无情地在大队部关了五天,害得羊群险些统统饿死……
  时代有一天突然发生改变,小羊倌和许多伟人一样逐渐走下神坛。他很想通过考大学远走高飞,可是他当干部以后再不愿读书,学业荒废,所以几番冲刺尽皆失利。最后,和林为躲避众人的眼光,只好再次上山放羊。
  白云苍狗,时光悠悠,早已变成老羊倌的和林每天在山上面对羊群,反复咀嚼着他青年时代的故事……
其他文献
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会先到,赶紧地生活,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我为自己代言,我爱生活,爱值得爱的人。  即使没有人给我鼓掌,我也要优雅地谢幕,感谢自己的真诚付出。在路上,我一直很努力,热爱生活,认真工作。虽然有些失望,但依然不后悔一直追求做更好的自己。心灵鸡汤喝了很多,还是很喜欢言简意赅的话语,女人要活得精致些,不断地修炼自己,做有骨气、有才气、大气的女人。  我为自己代言。我没有傲气,却有着傲
期刊
你永远不知道一小时后是什么。  如果前一小时你喝的是一杯咖啡而不是一杯牛奶,那么接下来你的时间便会有所不同。如果你前一刻钟看的是篇社论而不是一段笑话,那么接下来你的意识流也会有所不同。如果你前一秒并没有做前一秒所做的事,你能保证时间会按照那前一秒设置的轨迹前行吗?然而就算你的每一小时、每一刻钟、每一秒都照着所谓的逻辑顺序进行,未来仍以光的速度随机翻动幻灯片,而你的下一刻就是下一刻的秒针所郑重地指向
期刊
野三坡境内有一高山,悬崖陡壁,状如斧劈。山顶有一平台,台上曾建有一娘娘庙。据说建此庙时因山高路远,建筑材料难以运送上山,有人便想出用山羊驮运的高招。将附近村庄山羊集中起来,在每只羊身上拴几块砖瓦,成千上百的山羊边啃食青草边朝山顶进发,远远望去,整个大山犹如下了一层雪,很是壮观。  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娘娘庙越发变得残破,驻僧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到清朝光绪年间,只剩一高僧在此修行。高僧法号了凡,已年
期刊
小学时,语文老师是个年轻漂亮的姐姐,惹人喜欢,也很有趣。有一天,她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首词: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她笑着对我们说:“今天,我教你们一首词,同时也是字谜,看谁能最先背出来。”  我逞能,看了二遍,一口气背出,一字不差。老师点头,问:“知
期刊
火车驶过一个叫河西的村庄  火车驶过一个叫河西的村庄  只见山村  未见乡亲  山村原貌依旧  田舍变了模样  火车驶过  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  河西没有站台  我乘坐的列车无法停留  我内心祈望  快驶的列车能够慢些  让我看看河西  看看故乡  可我多少年都只能这么  乘坐火车从河西匆匆经过  在经过河西的土地上  去体验一个异乡人奔波的沧桑与累  去体验那种离乡的乡愁  火车经过一个叫河西的
期刊
这是朋友经历过的一个故事。  俺曾在一家国企码字,就是吹鼓手呗。效益好的年月,俺的大作连连在各大媒体上亮相。老板在表彰会上说俺,已经懂得了企业新闻传播的技巧,俺被上面抚摸了一把,翘着二郎腿儿忘形了一回。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老板惊醒,企业财务上出了个大的黑窟窿。俺的宣传工作一下子像泄气的皮球,没了生气。老板多次在小会上指点,说俺吹出去的调子太沉闷,五音不全,没韵味。就是没技巧呗。  俺还是懂
期刊
最近一次看到它是在两年前。它依然那样挂在老家堂屋墙上的木柱上,音筒上积满了灰尘,表面的油漆已然斑剥,昔日的光泽也已消失;音筒上的蛇皮皱皱巴巴,有如饱经沧桑的老太太的脸;仅剩的一根琴弦也松弛地挂在调音柱上……在灰色的墙角衬托下,整个就像一幅怀旧的油画。  据父亲讲,这是一把比我的年龄还要大得多的二胡。透过破旧的它,经年的往事历历在目。  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每当吃过晚饭,在田地里劳作了一天的父亲,沏
期刊
在十堰市张湾区市郊新疆路,从有名的犟河河道菜市场转个弯,从高层楼楼下过去不远就是有着近千名员工的变速箱公司。  翻到1月3号这天日历,晴,适宜动土、搬迁、聚会。早晨7点多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来了,街上买菜的人,上医院的人,锻炼的人,还有形形色色在小吃铺吃早餐的人,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年味儿。  1月3日也是变速箱公司元旦假期上班的前一天,大部分人都还在赶着度过假期的最后一天,而在公司的厂房里就迎来了这
期刊
五姐儿已经抱孙子了,儿孙满堂,乡亲们可羡慕了,都说她命好,是有福之人,真的是天上玉皇大帝的五姑娘投胎转世。  原先可没有人羡慕五姐儿,你要是不小心说谁长得就像五姐儿,妈呀,她们会跟你翻脸骂娘,骂你祖宗八代,甚至大打出手。五姐儿在家并不是排行第五,因为小时候生病发烧把大脑烧坏了,智力低下,就是有些弱智,在故乡,弱智的人统称一个字——苕,五姐儿就是个苕姑娘,苕姑娘就是五姐儿。  苕姑娘因为智力问题上不
期刊
在我年幼的时候,家里没有电视。父母含辛茹苦供养完的三个女儿也陆续成了家,还剩下一个懵懂无知到处闯祸的我。那时候不太懂人情世故,经常赖在别人家看电视,一直看到深夜,直到别人家长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他们要休息了我该离开了,或者被我父亲挨家挨户寻着领我回去。  初二的时候出了点意外,胳膊断了,拍的X光片上能清晰看见一根骨头分成两截,其中一截跑到旁边骨头的另一边去。由于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和床铺费,父母打包包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