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谋定而后动 知市而有得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海横流,波诡云谲,他谋定而后动,知市而有得,顺应政策的改动变化,争做市场的领导者;地产风云,创新求变,他巧制战略规划,扬长而避短,在夹缝中寻得机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
  蔡志忠先生——香港地产业资深投资者,他用二十年时间演艺了一段地产投资传奇,书写了一段事业步步递进的精彩历程,开创了一个越来越广阔的局面,创造了一个越来越精彩的未来。
  巧制战略规划 创新求变、扬长避短
  地产行业,常用“风云”二字来点缀,是因为其变化多端,常让人始料不及,然而,有一个人,却在二十六年左右的时间中从零开始,用出色的商战能力,和对市场脉搏准确的把握、对政策的熟稔于心,一步步打造了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地产神话,他叫“蔡志忠”。
  蔡志忠先生出生在一个石狮华侨家庭,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他高中毕业,以15岁最小年龄参加全国会考,成为当时学校罕有考进西藏大学的青年,却因为路途遥远,其母不放心而留在了家乡,边读师范课程边做代课老师,教书育人两年时间。
  两年的教师生涯带给他充实,却没能让他满足,朝九晚五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发展,1980年,17岁的他来到香港寻梦。蓬勃发展的香港给了无数年轻人梦想的机会,来到香港的蔡志忠先生如同一棵茁壮成长的树,找到了成长所需的养分,他白天工作晚上读书,勤奋努力聪明过人,经历风雨洗礼之后,稳稳地扎根在香港的土地上。
  1989年,蔡志忠先生歷经不同行业的磨练,最后从皮草加工承包商人,转变到“地产中介”的身份,从此转战地产业。二十六年精彩的地产生涯在这一年拉开了序幕。几年之后,他买了房,继而转卖。“那个时代与现在不一样,当时人们都热衷于购买住宅,商铺的买卖比较冷门。”蔡志忠先生说。他真正投资商铺是从1992年开始的,以自用为主,属于半投资半自用模式。
  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经济突飞猛进,房地产市场也是一日千里,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蔡志忠先生手中迅速升值的房子为他进一步进入房地产市场打下了基础,提升了信心。
  1997年前后,亚洲金融风暴发生,至2003年左右,香港房地产市场整体出现下滑状态,跌幅五至七成,造成许多人不敢买房、不敢投资的居民。在大市场环境下,蔡志忠先生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冲击,遭受了损失。幸运的是,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没有让其一蹶不振,更让其在危难中迅速成长、成熟起来,以至于之后的几次金融危机中依然岿然不动稳如山。
  2003年之后,蔡志忠先生将主营方向转向商铺,他的理念是购买一栋旧物业,进行整合、包装,提升其档次及价值后,或租赁,或销售。他购买商铺的目标地段为香港中等旺盛之地,因为与处于饱和状态下的旺盛地带相比,这些地段升值快,利用价值高,前景广阔、市场空间大。他的心中有一把尺,能够准确地度量出这间商铺在未来的价值多少,并在购买回来之后,进行灵活地变通,既有将大型商铺拆分,亦有将小型商铺合并,以一个项目的方式,对商铺进行优化升值后,根据其价值,进行长线或短线投资。
  多年的行业经验,让蔡志忠先生在行走于整个地产行业时做到了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广阔的人脉、充足的人手、精准的眼光、先机的把握、对政策了解、对价格的熟悉度等无一不成为他商铺投资路上的制胜法宝。他投资的商铺遍及中环、湾仔、北角、旺角及尖沙咀等地,共有商铺三十多间,在这些商铺中,95%以上都获得了成功。此外数项较大型项目正在筹建中,包括位于御驾英皇道的多用途时尚商场,以及沙田大石门港铁站商场;同时,停车场的投资亦是蔡志忠先生地产事业的又一方向,包括在港岛私人屋苑进行优质车位投资——位于柴湾港铁站的永利停车场。
  二十六年经验的累积,依靠专业独到的眼光,蔡志忠先生成为香港赫赫有名的地产专家,一位资深投资者,用他的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地产传奇,蜚声业界,也活跃着香港经济。目前在蔡志忠公司名下物业,总值已将近20亿元。
  紧贴经济市场 透过现象看本质
  行走于商业之列,蔡志忠先生深刻意识到经济与政治千丝万缕,互相作用,又互为前提的关系,他时刻关注身边政治环境的变化。遇事“三思”是他的行事特点,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对于香港发生的一些事件的根源和问题症结所在,他十分清晰,浅析起来,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他视社会为流动的课堂,紧贴经济市场,紧贴社会现实,在壮阔的行进路上,通过自己最亲身的感受,产生他的理论;他透过现象直击问题的本质,从根源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为香港的繁荣稳定而喜,他为香港的未来发展而思。他关注香港,关注青年,撰写专栏,发表论说,谈“公平不是平均”,谈“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谈“青年人的奋斗”,谈“两代人的沟通”……
  发生在2014年的那起占中事件,青年人对公平、自由、民主的呼声言犹在耳,其影响和事件背后的深思余热仍在。性格直爽的蔡志忠先生说:“这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是不利的。”他是一个非常懂经济,关注社会现实的人。他直言:“何为公平?多劳多得,即是公平。公平不是平均。”
  在蔡志忠先生看来,人之一生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一路走来,他因为付出而收获,因为历经艰辛而深感成功的不易,因为依靠的是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而感觉充实、满足和踏实。他曾说:“我并不算很成功,但是我非常自豪的是不依赖他人,是完完全全通过自己的双手,一步步打拼,一点点积累,而拥有现在的一切。”
  建言青年,蔡志忠先生说,应该接受多劳多得,接受公平竞争,接受互相尊重,接受换位思考,从了解开始,加强沟通,减少矛盾。
  人与人之间为何会有矛盾?他曾深思,得出的结论是矛盾的产生是因为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蔡志忠先生想起了不久前在工商界做的一次演讲,讲述的是有关地产的一些课题,他在与四五十岁工商界专业人士、中华总商会的业界精英聊起当下一件与公屋有关,并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事情的时候,大家面面相觑,对于这件事全然不知。蔡志忠先生从这件小事中,突然感觉到了他们这一代人与年轻人之间似乎难以跨越的代沟,两代人思想的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蔡志忠先生关心香港青年所想,希望缩小两代人的代沟。“不能总当他们是小孩,他们从中三、中四年龄段开始,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因此占中事件既有大学生,也有中学生,不能小看他们年轻人的力量,因为未来是年轻人的,世界是年轻人的。我们中年人会慢慢老去,年轻人会成长。年轻人如何,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的未来。”蔡志忠先生说,“所以,必须去认识对方,了解年轻人的想法,这是关键。”而与青年人的沟通,应该从家庭开始。蔡志忠先生是一个父亲,茶余饭后,他喜欢与孩子们聊天,了解孩子们心中所想。
  对于类似于占中等事件,他提议不要太过悲观,因为年轻人的成长毕竟需要一个过程。他视社会是流动的课堂,他始终相信当年轻的一代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社会阅历的提升,历经社会这个特殊的、有别于学校和书本的体验,会改变他们的想法,因为实践出真知。他说:“当他们三四十岁的时候,想法会与二十来岁时候的不同,经历过,实践过,扮演过与年轻时候不一样的角色,终会发觉:人生原来如此。”
  沟通,除了两代人之间的沟通,还有香港与内地两地间的沟通,常往来于香港与内地,蔡志忠先生深刻感悟着香港祖国互为依靠的关系。
  回忆过往,他想过香港为什么能够顺利度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为什么能够平安跨过2003年那场让无数人惊恐的sars,为什么能够安然挺过2008年的那场金融海啸?香港为什么能够在国际上诸多国家经济倒退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稳中有进的势头?那是因为香港的背后有祖国,有中央对于香港无条件的鼓励和支持,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带动了香港的增长。“中央对于香港除了经济上的政策支持,对于香港民间也有一颗宽容、包容、忍让之心,对于香港的管治,采取不干预政策,充分兑现了中央对香港的承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蔡志忠先生说。
  在他看来,中央对于香港的支持亦非常必要,因为香港是通往西方一个十分便利的窗口,香港关系着中国的形象,所以,香港的后退亦是不被允许的。此外,香港优秀的经验亦值得内地借鉴学习。
  彼此间互通有无,互相了解,互相影响,互相支持,互相促进,才更有利于两地的发展,有利于祖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亲力亲为做实事 尽心尽力为香港
  蔡志忠先生现今已将重心移向社会服务中,公司的经验以管理及项目的开发为主,大多时间,他忙碌于服务工作中,上呈民意,下达政策,作为中坚力量行走于香港特区政府与社团及民间之间,既出谋划策,又亲力亲为。
  在2014年的8.17反占中活动中,蔡志忠先生全程参与其中,积极奔忙。由他牵头,举行签名收集活动,号召、动员香港东区工商业联会人员中的四十五人,分别在东区四个人流量大的地铁口,收集签名。他们抓紧时间,动作迅速,签名数量超过两万人,当这个签名数量统计出来之时,许多人表示惊讶。然而,蔡志忠先生却知道这是意料之中的。
  福建人团结、重情,无数离开家乡多年,在异地打拼的人在闯出一番成绩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家乡,于是,事业成功之时,也是他们回报家乡、扶助家乡之时。敦睦乡谊,搭建平台,为家乡招商引资,促进两地间的交流和商贸往来,蔡志忠先生做了许多实事。他曾多次慷慨解囊,捐资家乡修路搭桥,为母校捐建校舍,提供经费支持等。从多年前开始,他担任山西省政协委员,幾年来,为山西贡献良多。通过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的平台,自己出资于近期在山西建设第二所学校。
  蔡志忠先生做的事情很多,他在近二十个社团中担任主要职务,台前幕后忙碌着,出钱出力,对事尽心,对事尽力,至于名和利,他没顾上,也没有想过要去计较。“凡事用心,倾力,走在前,做在先,大家才会信服。”蔡志忠先生说。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正是这样真正做事,为香港未来谋略的人。(LDM)
其他文献
专业,促企业稳健发展,认真,为工作保驾护航;关怀,令服务有所则重,交流,助青年走向正途。  他重质重责执业,在业内树立榜样,术业专攻,工作严谨。  通过沟通、参观等途径,扩宽年轻一代的视野显现出对未来应有的责任心。  职业修养避通病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简短地表示出其对具有责任心者的高度评价。而曾在该国生活、工作的冯汉光先生,也拥有这种可贵的精神,他以此服务客户、
期刊
醉心於白眉武术与堪舆玄学两种中华国粹,杨宝利先生习得两者精髓並进行深入探究,既身怀精湛的武艺、高尚的武德;又掌握系统的风水、合理的佈局。  两种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因此在其身上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他致力向世界范围推广中华国粹,通过一心一意的付出,让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在世界范围绽放光彩。  传白眉 引风潮  中华武术,扎根於华夏文明肥沃深厚的土壤中,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发芽生长、开枝散叶,开出
期刊
创新的道路有多远?  从灵感一闪到产品横空出世,  从无人问津到市场炙手可热。  万希泉——香港首个本土陀飞轮腕表品牌,  集中西合璧、领先国际的陀飞轮工艺於一体,  堪称香港钟表界的传奇。  其创办者,即是:  香港“八五後”的创意力量楷模、  青年创业者的傑出代表——沈慧林先生!  沈慧林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万希泉钟表有限公司董事长  浙江省海外联谊会青委会港区委员  香港浙江省同乡联合会青
期刊
8月9日,2015年“水立方盃”海外华裔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赛海外承办机构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市政府侨办主任刘春锋出席会议並讲话。会上,来自30个国家36个赛区的海外承办机构代表依次介绍了各自赛区的比赛承办情况,相互分享承办经验,並对“水立方盃”比赛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刘春锋指出,8月8日颁奖典礼为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一是传承了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纪念了海外侨胞的民族情、赤
期刊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他为此做了最好的诠释;  勤力兴业,执著开拓,  他以热诚挥洒对行业的专注与深情。  作为一位企业家,  他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之道,  以信义展现仁商风范。  满怀工业报国之心,  他以实业创造未来,赢得了广泛好评。  叶仲伦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冠威塑胶製品有限公司  绿之宝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广东省东莞市荣誉市民  顺德市荣誉市民  东莞大岭山同乡会会长 
期刊
她真诚、热情、善良、  乐於付出,勤於助人,  是一位从公屋裏诞生的太平绅士。  她体察民情,有一颗忘我奉献之心;  她从不浮躁,只踏实做人做事;  她从不好高骛远,只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十多年来,她历任多种社会公职,  获政府同事、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犹如一枝朴实的米兰,其清幽之香,  令人心旷神怡,令人肃然起敬。  何安妮女士主要职务与履历  祖籍广东顺德,1962年来港,专注社会服务工作
期刊
诗书,  不是金钱,却使人精神富裕;  不是食粮,却使人内心饱满;  知书则达礼,观古则知今。  唐至量先生,  香港文化界人士,  他爱看书、写作、出书、做社团,  热爱一切与文化相关的东西,  日啖粗茶淡饭,只愿诗书相伴。  唐至量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香港多元艺术研究会会长  香港文学促进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副监事长  香港作家协会理事  香港作家联会理事  国际儒商学会常
期刊
藏,藏之古今艺术精华;  扬,扬之中华传统文化。  张德勤先生坚持这一理念,  二十载风雨兼程,  二十载上下求索,  从一名雕刻工,成长为一名  古玩收藏界的行家里手;  他所创办的大胜庄雕刻艺术鉴赏中心,  享誉业界,倍受追捧。  张德勤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福州市侨联顾问  闽侯县政协委员  闽侯县侨联常委  福建福州十邑同乡会名誉会长  深圳市福州商会副会长  福州市政协委员  中国雕刻艺
期刊
“香港泰拳之父”苏世龙先生,  不但传承、推广泰拳运动,  更是一位经营玉器生意数十年的商人。  他犹喜走南闯北,蒐罗奇珍異宝,  一路遊山玩水,一路潇洒做人。  苏世龙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龙泉玉器珠宝  香港泰拳理事会创办人  香港泰拳之父  国际搏击会创办人  国际拳赛统筹专家  中国武警泰拳顾问  世界宝物收藏专家  家中藏之万象,脚步遍走天涯  同一个兴趣爱好,坚持了数十年,已慢慢地变成
期刊
唐楼接连立於街道两旁,看似拥挤,卻有独特的佈局;电线与招牌在建筑间交错,虽是无序,但增强了商业的气息。  這便是秦文荃先生所处的鸭寮街,他在这裏收获了事业、爱情、家庭、友情,也对这裏培育起感恩、真挚、关怀、诚恳。  生活於此,热爱於此,情谊亦融汇於此,香港老街道散落的温馨,点点滴滴,暖了心间。  情繫鸭寮街  上世纪八十年代,深水埗鸭寮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发展成驰名中外的“电器街”,吸引着中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