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近,融入文本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mm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本课旨在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领,尊重学生的朗读学习体悟,引导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找到“我与珍珠乌渐行渐近”的语句,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引领学生融入文本,融入作者与珍珠鸟的情感故事,让作者谱写的“信赖创造出的美好的境界”深深震撼学生心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十白到亲近、从陌生到信赖的变化过程。
  3.读懂课文,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并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受“我“与珍珠鸟的情感变化,领会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融入问题,体会作者微妙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老师送你们一份春的礼物,看!(出示众多鸟的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奥秘?(生答)
  师:是啊,都有鸟。老师再来考考你们,知道哪些关于鸟的成语啊?(生答)
  师:古诗里有没有写到过鸟啊!(生答)
  师:知道的真不少,来,读一读老师想到的吧!(课件出示)
  成语里的鸟:
  鸟语花香倦鸟知返一石二鸟 笨鸟先飞
  古诗里的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
  师:可以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构想:语言文字的学习离不开积累,从“众鸟图”过渡到成语、诗句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还要为大家带来一位乌儿朋友!看!(出示珍珠鸟图)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生着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听!(课件播放珍珠鸟叫声)
  它又细又亮的叫声如笛儿般婉转。——它就是珍珠乌。(板书:珍珠鸟。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和这可爱的珍珠鸟交个朋友!下面就要请同学们读读这篇课文了。
  谁先来说说你们第一次读一篇文章会注意哪些问题?(指名学生交流)
  (设计构想:在语文学习中,第一次阅读尤为重要,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方法,在了解中渗透第一次阅读的学法指导。)
  说得都不错,这些都是我们读课文时要注意的司题,看老师这儿也有一些要求。(课件出示)
  ①这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但是有很多难读的地方,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读完文章,评一评珍珠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鸟!
  2.师:同学们读得挺认真的,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课件出示)
  巢垂蔓
  葱茏
  画框
  细腻眼睑眸子
  雏儿球儿瞅瞅我咂咂嘴
  指名读——强调难读的地方(儿化音:雏儿 球儿)。把词语们再放到课文中,自己练读一会儿。
  
  三、细读文本。悟情审美
  
  l.切入重点。
  师: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珍珠鸟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鸟?(预设:怕人)
  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但是,我们课文中的珍珠鸟十白“我”吗?
  是啊,不怕,看!(出示课文插图)这只小珍珠鸟居然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它不但不怕“我”,还愿意跟“我”如此亲近,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对它做了什么呢?(板书:我)
  请大家再仔细地默读课文,寻找原因。(课件出示)
  [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找一找:
  我是怎样对待珍珠鸟的?请用“——”画一画。
  珍珠鸟的活动范围是怎样一步一步变化的?请用“……”画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指导。
  2.交流。
  师:“我”是怎么对待珍珠鸟的?(预设:我很少扒开……我决不掀开叶片……)
  这就奇怪了!(课件出示)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我不管它……
  
  
  我不去伤害它……
  我不动声色地写……
  这么多的“不”,“我”不看它,不管它,难道是“我”对珍珠鸟不理不睬,满不在乎吗?“我”不喜欢它们吗?
  是的,同学们从字里行间都明白“我”是喜欢珍珠乌的,文中的珍珠鸟也渐渐明白“我”是喜欢它们的,有一只小雏鸟甚至在一点一点靠近“我”。
  3.师:我们来看看珍珠鸟的活动范围是如何变化的。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指名交流)小家伙可能在想什么?(交流)
  我知道它们有了雏儿,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
  过不多久——(指名交流)
  这小家伙居然还钻出笼子,在屋里飞来飞去,我都不管它,它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它可真是——(指名交流)它在试探些什么?(交流)
  小雏乌落到我的书桌上,我也不去伤害它,它便——(指名交流)
  小珍珠鸟竟跑到我的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我依旧不动声色,它索性——(指名交流)
  (设计构想:在教师的引导中,让学生渐渐看到珍珠鸟的行动轨迹,猜测珍珠鸟的情感变化,渐渐走近作者笔下的故事,走进小珍珠鸟的内心。)
  4.师:这么多的“不”不仅没使它远离“我”,反而使它离“我”越来越近。那是因为这么多“不”,正是“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表现啊,从小鸟的一举一动我们也发现它越来越——你们说!(预设:大胆、喜欢我、接近我、信赖我……教师课件出示)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就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 惊动它们——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我不管它——小雏鸟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 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 来回摇动。
  我不去伤害它——它就蹦到我的杯子上,俯 下头来喝茶。
   我不动声色地写——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 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5.师:请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仔细品味,一个读我的行动,一个读小鸟的活动。读出他们彼此间的深情!(生合作读)
  老师来做一回作者,你们来当一回珍珠鸟吧!(师生合作读)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我们就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你。
  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我的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我不管它——我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我不去伤害它——我就蹦到你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
  我不动声色地写——我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你颤动的笔尖。
  (设计构想:这个环节,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教师和学生更快更深入 地走入故事,此时教师成了文中的“我”,而学生就是那只可爱的小珍珠鸟,这样的对读使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共鸣,师生一起真正走进了故事。)
  6.回归中心:
  终于有一天——你竟落到了我肩上。(出示课文插图)
  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这个温馨的画面:有一天——(师配乐范读)
  看着肩头熟睡的小鸟,作者此时会是怎样的感觉呢?(预设:幸福、温馨、甜蜜、惬意……)
  谁来幸福地读一读?(指名读)
  画中的熟睡的小鸟此时又会是怎样的感觉?(预设:舒适、温暖)读出你的理解。
  珍珠鸟舒服地睡着了,它正做着香甜的美梦呢?它梦见了什么?它的梦中有“我”吗?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写!(课件出示)珍珠鸟得好熟,它梦见了——。
  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个甜蜜温馨的画面,带着我们的感动和羡慕一起来读读!师引读——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
  7.挖掘文本:
  短短几句话,描绘了一个多么温馨和谐的画面!这个画面还告诉我们两个字。(板书:信赖)
  这份信赖都源于我对珍珠鸟的精心呵护。是我对小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深的爱换来了珍珠鸟对我的这份可贵的情谊。(板书:爱)
  在这个画面里有小珍珠鸟对我的信赖,更有它的父母对我的信赖,否则它们怎么会任自己的孩子如此亲近我。
  8.回归重点:是信赖创造出了这么美好的境界。(课件出示)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立足文本。讨论拓展
  
  师:这样美好的故事还有很多。(出示人与动物亲密接触的图片)
  看了这些画面,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生交流)
  同学们,其实这些美好的境界,也不仅仅存在于人与动物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
  学了这篇课文,让我对信赖有了很深的理解,老师想把自己作的一首小诗和同学们分享!(师出示小诗……)
  信赖还是很多很多!我想同学们也一定有了自己的理解。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信赖的理解?(学生写后交流)
  (设计构想:在读了教师写的感悟小诗后.留出省略号,让学生顺着小诗的感情流淌出自己内心对信赖的理解,对本文主旨的理解进一步提升。)
  信赖是如此美好。这就是《珍珠鸟》给我们的一点启示、一点感受。让我们祈愿关爱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信赖流淌于万物之间!
其他文献
教育要转型,课堂要先行,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的转变,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课堂转型两年多,期间也曾研究过不少课例,自己也在努力地尝试,可仍感到迷惘。我反复咀嚼着“以学定教”这四个字,试图从中找到灵感。  “以学定教”,即了解学生的学情,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在不断地实践尝试中,我慢慢地找到了方法,在自己的课堂中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下面,我就以人教版三上《风筝》
对于《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这篇课文,我自认为已经研究得很透了,教过,也应邀写过文本解读和第一课时的教学案例,但是在后来的观课、议课的过程中对课文又有了多样的解读。我想学习语文最大的特点是兼容并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会有自己的个体意识,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别有洞天在人间”。  焦点一:“天空一碧如洗”,是否可以概括课文第二自然段?  通过研读文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全部身心感悟语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生命的感悟与表达,感受生命的涌动和生长。因此,最近几年“感悟”成为了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并且频繁出现在语文教学领域里,处于阅读教学的强势地位。     一、“感悟”的教学模式    “感悟”使语文课堂个性生发,然而,在享受感悟带给我们的成功之余,走进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一些“感悟”已经变了味。  平日里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
【摘 要】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为例,要有效达成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通过淡化分析、创设情境、活化体验等相应策略,引领学生理解诗意、读出诗韵、体悟诗情。如此,便可以将古诗教学的课堂打造成享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生命课堂,让学生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古诗教学;诗意;诗韵;诗情  古诗是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精练的语言、深刻的意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这是一篇题为《牧童评画》的课文,针对新的编排体例和要求,究竟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在特级教师赖正清的指导下,笔者进行了教学尝试。  学习文言文最传统、最无趣的方法是一字一句的解释,这是一种令人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探索  整本书阅读越来越被重视。统编教材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推动了课外阅读课程化的进程。如何让课外阅读有机纳入教学课程体系,使阅读效益最大化,成为整本书阅读的探索方向之一。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期特选编一组文章:有的站在宏观层面,依托校本课程的建设,打造全方位的导读体系;有的针对经典名著,量身定制阅读课程,多维度探索阅读实践活动;有的深耕原著,注重趣味;有的重组文本,突出主题。期望读者
【摘 要】“导读—推进—总结”是一个完整的课外阅读指导过程,其中,“推进”是最重要的阅读引领环节。以《三国演义》为例,教师可通过“画、评、讲、演、赛”等一系列的阅读推进策略,把逐章阅读古典名著的单调形式化为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活动,从而有效地引领学生阅读整本書。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多样化 阅读推进策略  关于整本书阅读,从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和身边同行的引领方式中,笔者发现,教师会以“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描述自身外貌特点、师生交流特型人物等方式,学生能明确抓住外貌的写作角度,能简明地介绍自身外貌的特点。  2.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交流,学生明白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表达,能将总起句写丰富。  3.通过师生范文交流,学生懂得用概括事例和具体事例描述人物的写作方法,能清楚地介绍自己的性格或爱好。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寒暄笑先闻  师:初次见面,老师向大家作一下自我介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6年第5期刊发了浙江安吉田星老师的一篇文章——《把握特点 分层实践——谈〈最大的“书”〉一文中的问句教学》。笔者涉猎的范围有限,在杂志上读低段问句教学的文章,这是第一篇。读后的感觉是,田老师在教学上是个有心人,问句教学有独到之处,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下面提出几个问题与田老师商榷,若议论有错误,敬请指正。  一、将问句分属疑问句与反问句两大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语中的话。本单元第一课是《大青树下的小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下面,笔者撷取教学本课时的几个片段展开评析。  【片段一】自由浏览,畅聊“新鲜感”  师:读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大家对哪些地方感到新鲜呢?  生:我觉得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挺新鲜,给人感觉树很大,学校很小。  师:哦,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