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女儿回老家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h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旅行”是游山玩水,然而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经常“旅行”,只不过他们不认为那就是旅行,比如:回老家。
  其实“回老家”正是最简单易行的“亲子旅行”:既不用单独设计行程,且目的地熟悉,免去四处搜罗攻略之烦,兴许在老家还有现成的交通工具可以免费使用,省了一笔租车费用。
  女儿佳佳的奶奶家在沈阳,从北京到沈阳,自从有了动车之后,旅程缩短到了4个小时,这个时间刚好不长不短,孩子还没有来得及厌烦漫长的旅程,似乎还没有新鲜够呢,就到了目的地;真要再短些,孩子在车上睡一觉就到了,那便没剩多少时间可以用来看风景和了解车厢内部结构了。
  到站后,两岁的佳佳下了火车,自己拉着拉杆行李包,把接站的大婶惊得够呛,一边说着佩服孩子的话,一边埋怨着我们“虐待”孩子。其实这旅行包的重量,在拉杆的减负下,两岁的孩子足以承受,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孩子一点小事做,她心理可以得到莫大的满足,觉得自己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很有成就感。而这样的“小事”,正是孩子迈向自立的第一章教程。
  很多家庭都会经常这样“走亲戚、回老家”, 问题的关键是你准备在老家做点什么?聊家常、吃年饭、收红包、串亲戚、看电视、搓麻将、逛商店……在迎来送往中,有没有孩子感兴趣的节目呢?
  佳佳爸爸的亲戚在沈阳附近有个牧业公司,他们拥有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鸡舍,佳佳从小就一直在吃他们供应的种鸡初产蛋。这次回老家,在我们的筹划下变成了一次农场亲子游,主要内容就是参观种鸡孵化厂。
  记得有个朋友说过一件特别悲哀的事——他们家孩子一直看着画片上的动物识字和练习画画,当他看到真正的活牛时,大吃一惊地说:“啊?牛这么大呀?我以为和猫咪一样大呢!”
  听了这个故事我也很心酸,孩子拥有了我们自认为不错的生活条件,但他们的见识却正因为居住地的局限以及被电子化的信息工具所禁锢而变得“太空化”——看得见,摸不着。
  佳佳在鸡场亲眼看到了鸡蛋是从哪里来的,她对鸡蛋的印象不再局限于超市、市场和包装箱,而是活生生散发着生命的温度和味道的鸡妈妈的身体。拿着那带着体温的鸡蛋,我们不失时机地又给她讲了鸡蛋的营养性,同时也告诉她一个人每日所应该摄入的蛋白量,这么一来,郊游的附加值就体现出来了。
  这样的参观活动,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还能让不爱吃鸡蛋的孩子从此爱上鸡蛋,也让不吃胡萝卜的孩子从此变成小白兔呢!
  串亲戚、郊游、长知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其他文献
“妈妈,狐狸是怎么变小的啊?”六岁半的儿子,一边随意地翻看绘本《会说话的骨头》,一边问我。我凑了过去——我们俩,就像侦探一样开始寻找线索。  儿子先一步,发现了小粉猪袋子里骨头上部的黑色线条,那意味着:骨头在发出声音。  可是,骨头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一定错过了什么!急忙往前一页一页地搜寻:原来它早已藏在那片春意盎然的森林里。  第三个疑问接踵而至:骨头到底发出了什么声音,才让狐狸变小了呢?儿子脱
矿泉水瓶,剪刀,纸卡,热熔胶枪或胶水,小刀,橡皮筋,布片,丝网纱,眼睛(可自己画),小胶筒 个(用纸做也行)。  1.用小刀在瓶身处竖向切开一个长方条当投放币口,在瓶身前方横向对齐,切两刀做耳朵插口。  2.将丝网纱剪成10×20cm的长条。  3.将布片剪成12×23cm的规格(实际大小以使用的瓶子为准,长度为瓶身周长加上2cm的纸口)。  4.将布片四周折入1cm,用热熔胶粘在瓶身上(注意布片
这几天我戴隐形眼镜不舒服,于是改为镜框眼镜。今天早晨,我在幼儿园门口遇见小炜,他一见我就说:“老师,你变了”。“是吗?”我笑着回答。“对呀,你以前从不戴眼镜的,今天怎么戴眼镜了”。每当听见小朋友这样说时,我心里非常高兴。因为他们能够发现周围的变化,学会观察了。  为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我先从小事着手。平时吃水果时,让他们先看、再用手摸、然后再用嘴尝,最后让他们讲讲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有时还故意
根据统计,有大约50%的学龄前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有偏食挑食的问题。为什么“不肯吃东西”会成为21世纪家长最大的困扰之一呢?为此,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这个实验的名称很有趣,叫做“把你的汤喝完”。被“陷害”参与这个实验的是一群4岁的小朋友,他们要配合的事情非常简单,就是每隔几天,大家要聚在一起吃饭,重点是每一餐饭前都要先喝汤。在喝汤的时候,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会发生:  第一种情况是自由喝,想喝多少就
妈妈和孩子准备开车出去玩,到车库的时候,妈妈随口让孩子去开车位上的锁。孩子以前从未开过这种锁,刚开始是高高兴兴的,但是锁怎么也打不开,孩子开始发脾气,埋怨妈妈,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本来就不是我应该干的事情……”妈妈应该如何处理孩子的这种抱怨?     有的妈妈是这样做的:批评责备孩子,强调这就是孩子应该干的。“妈妈天天辛苦赚钱给你花,还得给你做饭,陪你做作业,你难道不应该帮妈妈分担一下吗?”  结果
网络流行怀旧风,其中有个专题叫《小时候,那些骗了我们很久的谎言》:吃耳屎会变成哑巴、在屋里打伞长不高、被人从头顶跨过就不长个、西瓜籽吞到肚子里就会长西瓜……长大了,看着这些耳熟能详的“谎言”,大家会觉得幼稚可笑,但当你做了父母,就能体会到这些“谎言”的价值了。  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如能善用 “谎言”,更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说说我对儿子大头所用的几个善意的“谎言”吧。  小饭团需要
小朋友们分别需要些什么呢?请你帮忙选一选吧。
1.西瓜横放,在三分之一处下刀,切入至一半。  2.再将西瓜竖放,从中间切下至第一刀的交汇处。  3.取出切出来的西瓜,如图。  4.头部用小刀一左一右的斜切成锯齿状,当作毛刺。  5.从取出的西瓜处切一块三角形,用牙签插到西瓜头部。  6.另切两个小三角形当耳朵,也用牙签固定。  7.用牙签插三颗巧克力豆当眼睛和鼻子(也可用蓝莓或是葡萄代替巧克力豆)。  8.最后将切出来的西瓜肉摆放回去,并插上
一位妈妈在和我交谈的时候提起,她五岁半的女儿很抗拒妈妈对她说英语,常常说:“妈妈,你不要和我说英语,说中文!”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来源于语言认知学中对母语的依赖现象。语言的主要功能是用来交流的,如果孩子发现英语阻碍了自己的交流,当然就会抗拒啦。怎样才能在孩子已经习惯母语表达的前提下,减缓孩子一开始对英语的抗拒呢?我的办法是从单词的挑选开始: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接触简单有趣的单词,让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重
对待领导时的耐心和尊敬,为何不能用到你的孩子身上?他们可比领导重要得多。  案例1  孩子在疯跑,还又蹦又跳做鬼脸,妈妈看到了,连续发布了好几个指令:小点声,你太吵了;小心桌角,别碰着;把地上的书捡起来,那可是你最喜欢的书;过来,让我看看你是不是出汗了……结果孩子一个都没有照做。妈妈的嗓门不知不觉开始提高,最终,不得不通过发脾气,迫使孩子完成自己的指令。同时妈妈心中也有了一个判断:孩子不听话,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