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发展良性循环的基础:信贷资金合理配置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64709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温州市民营企业发展和金融支持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揭出出经济金融发展良性循环的基础是信贷资金的合理配置。
其他文献
本文立足西部地区发展民间投资问题,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典型分析,探讨欠发达地区发展民间投资的制约因素、潜力和相应对策。主要结论有:第一,应正确定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界限,以发展民间投资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根本动力,逐步减少对国家输血机制的依赖性;第二,政府行为应集中于环境建设,包括投资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第三,欠发达地区民间投资发育是一种深层次结构调整,因而是一个长期进程。
在商业银行改革中,透明度建设是一个关键步骤。中国工商银行实行的银行-企业面对帐制度是一种微观层面的有益尝试,但是,由于银行、企业和操作人员缺乏足够的激励,致使该制度安排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本调查报告在探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本文以新乡市银行同业公会进行典型调查,从集体理性角度论证银行同业公会的契约性组织行为特征。文章认为,在当前的银行业市场格局下,行业管理是解决银行恶性竞争问题、协调金融机构市场行为的必要手段;正确处理监管部门、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关系,是今后同业公会发展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金融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是影响我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各自为战,恶性竞争,就好比顶尖的运动员并不必然能组成一只顶尖战斗力的球队一样,具备大金融机构的我国金融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作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文章通过对准市场组织理论的总结和对第五次兼并浪潮中新豢头主导型金属组织结构形成的分析,指出通过准市场组织的发展,促进多种机构间合作竞争对古典竞争的替代,形成“寡头主导,大,中,小共生”的金融组织结构,提高金融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提升我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银行业为例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
文章旨在研究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源,全文立论的基点在于:不良资产是在以银行垄断为起点的信用体系逆向演进过程中形成的,有深刻的制度性原因,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演,文章指出我国银行不良债权的信用,金融层面的根源在于,银行垄断下的信用抑制与风险转嫁,信贷交易的内部性上升,就银行业的发展而言,只有真正的多元化,以交易为核心的金融过程才能产生优化资源配置且优化风险配置的稳定力。
农信社体制改革应在尊重历史,尊重现状和支持“三农”的前提下,重点考虑领导管理体制,经营风险,制度选择,经营目标,产权体制等5大突出问题,本文强调要加强对农信社领导管理,实行县(市)范围一级法人改革,完善法人治理和产权制度,转换经营机制。
本文采用四种方法对我国的产出制品进行估计。实证研究表明,采用单,多变量状态空间-卡尔曼滤波方法估计的潜在产出和产出制品在经济解释上更加合理。特别是,在采用多变量状态空间-卡尔曼滤波方法估计潜在产出和产出制口时,我们同时也估计了菲利浦斯曲线,而且统计检验也证实了这一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本文认为,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并根据结构性变量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序和决策者的关切程度,把结构性变量划分为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社会收入结构,政策传导渠道结构三个层次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时期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点,应由单纯扩大内需转移到把扩大内需与闲置存量资产整合活化有机结合方面上来,并提出了相应的一组政策建议。
当前的县域金融领域普遍存在“高存差”问题,在理论上,这一现象在理论上可以归结为狭义银行制度,我国事实上存在的狭义银行制度是中央银行货币传导机制,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和当前社会信用制度综合作用的产物,狭义银行导致的经济后果是深远的,第一,地方经济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第二,银行信贷资源无法得到充分配置;第三,民间借贷成为现实融资需求中的客观产物。据此,文章认为,当前的核心思想在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从县域经济退出“的政策安排,县域的信贷资源必须属于县域经济。
本文就扬州市商业银行收购江都市金仝城市信用社作典型个案研究,重在讨论地方性金融机构市场化并购的制度性含义,本文认为,市场化并购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兼顾各相关主体利益,健全金融机构产权改革的有益尝试,属于自发性增量制度创新,文章同时总结了成功的市场化并购的若干必要条件。